㈠ 固定资产如何摊销
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
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专具等,为5年;电子设备属,为3年。
这里你可根据哪种固定资产确定使用年限,家具可以不计残值,按5年提折旧。若为4900,则每月折旧额为4900/5/12=81.7
借:管理费用81.7
贷:累计折旧81.7
㈡ 固定资产如何摊销
此年金抄的现值为:
2106000×(袭p/a,10%,5)
=2106000×3.7908
=7983424.8
未确认融资费用为:
10530000-7983424.8
=2546575.2
按折余价值和10%的实际利率可求得这5年分别应确认的融资费用为:
798342.48;
667576.73;
523734.40;
365507.84;
191412.75;
分录:
借:固定资产 7990424.80
未确认融资费用 2546575.2
贷:长期应付款 10530000
银行存款 7000
以后每年按上述确认的融资费用入账:
如第一年:
借:财务费用 798342.48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798342.48
以后年度类似。
㈢ 固定资产 摊销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可以自选制订固定资产的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摊销及加速折内旧。开办费应在容开始经营的当月一次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看费用性质而定。
而按照税法要求,固定资产摊销一般按直线法,并规定了三类资产最低摊销年限,按加速折旧摊销需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开办费应在开始经营次月起5年内平均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未明确规定摊销方法。
㈣ 固定资产(不同类型)摊销年限
我来回抄答:
1、固定资产折旧在费袭用、成本上是比较重要的项目,尤其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折旧年限),直接关系到利润总额的多寡,关系到企业上缴多少所得税的问题,所以自己不能随意确定,要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确定的年限计提折旧。
2、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固定资产的概念和使用年限都做了具体规定:
房屋建筑物20年;机器设备10年;运输起重设备4年;电子设备3年。
3、折旧方法要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原值要扣除适当的原值,残值率由企业自行确定,但是一般要在5%至10%之间确定。
4、假定某企业车间使用的一台设备,原值为100000元,则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原值=100000*(1-5%)=95000元。则月折旧额=95000/10/12=791.67元。
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791.67
贷:累计折旧791.67
特此回答!
㈤ 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税前扣除标准
原值就是你购买该固定资产的发票里的金额,或者取得该固定资产的专公允价值,年属限就是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和你账面记载的折旧年限,折旧额就是你在上一年里所提的实际折旧数和税法规定的折旧数。填完后,把两个数想减得出的差额进行调增调减。
㈥ 固定资产摊销的方法
有五种方法。
一、直线法:根据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寿命中的磨损状态而确定的成本分配结构。
公式计算:
年折旧率=(1减去预计净残值率)除以预计使用寿命乘以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乘以年折旧率除以12。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二、工作量法:又称变动费用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公式计算: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 1 减去预计净残值率)除以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乘以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公式计算:
年折旧率=2除以折旧年限乘以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除以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乘以月折旧率。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四、年数总和法。
公式计算: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除以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乘以 100 %。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减去预计净残值 )乘以年折旧率 ÷ 12。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6)固定资产损失摊销扩展阅读:
固定折旧方法:指将应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各使用期间进行分配时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
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而逐渐磨损所减少的那部分价值。
固定资产的损耗有两种: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有形损耗:也称作物质磨损,是由于使用而发生的机械磨损,以及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损耗。
无形损耗:也称精神磨损,是指科学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原因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当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损耗。
㈦ 请问资产减值损失是否也需要摊销呢
资产减值损失不需要进行摊销,应计入当期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资产减值》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资产减值损失在会计核算中属于损益类科目。
资产减值损失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资产减值损失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
四、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 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㈧ 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后是安原价值摊销吗
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后,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下同),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折旧额时,对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1、《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指南规定,“(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2、《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除合并商誉外)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3、【例】甲企业2000年12月30日购入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原价为1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0,使用年限为10年,2001年年末,由于经济因素的不利影响,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要求:计算每年应计提的累计折旧,并做出购入至2001年年末的相关账务处理。
(1)2000年12月30日购入,应从2001年1月1日开始计提累计折旧。
2001年年末应计提的累计折旧=100/10=10(万元),分录:
借:管理费用 10
贷:累计折旧10
(2)计提完折旧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00-10=90(万元),而此时可收回金额预计为60万元,所以应计提减值准备30万元,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3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0
(3)2001年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00-10-30=60(万元),在剩余的9年内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应计提=60/9=6.67(万元)。
㈨ 固定资产怎么摊销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规定,对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专
时,属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
备)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价
值又得以恢复,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确定方法,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
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就是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以后,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或称折旧基数,若某个会计期末,一旦固定资产开始
计提减值准备以后,不再适用原来按原价(如年限平均法)或账面净值(如双倍余额递减
法)为基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这也意味着计提减值准备的当期期末变更了固定资产的计价
政策,由固定资产净值计价改为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根据会计政策变更的会
计处理办法,还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项目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