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形资产 > 合并成本有关的资产摊销方法

合并成本有关的资产摊销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24 20:57:48

1. 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方法是什么注意事项是啥尽量讲详细一点, 谢谢了

1)合并资产负债表抵销项目编制
合并资产负债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为依据,在相互抵销内部交易项目的基础上,合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数额编制而成的。
(1)长期投资项目抵销
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相抵销。抵销时发生的合并价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以“合并价差”项目在长期投资项目中单独反映(贷方余额时以负数表示)。对于子公司之间相互投资,母公司应当比照上述做法,将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相对应另一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有关项目中相应的数额相互抵销。
(2)债权债务项目抵销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与债务项目,包括应收、应付、预收及预付等项目在编报时应当相互抵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应付和预收等项目,贷记应收和预付等项目。
对于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的债券,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也应当相互抵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应付债券”项目,贷记“长期投资”或“短期投资”项目。
对于长期投资中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销时发生的差额,应当作为“合并价差”处理。当长期投资中债券投资的数额高于相对应的应付债券的数额,编制抵销分录时,应当借记“合并价差”项目,贷记“长期投资”项目;当长期投资中内部债券投资的数额低于相对应的应付债券的数额,编制抵销分录时,应当借记“长期投资”项目,贷记“合并价差”项目。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相互抵销后,其已抵销的应收账款所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数额也应予以抵销。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坏账准备应当以抵销后应收账款计提的数额列示。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抵销已抵销的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时,借记“坏账准备”项目,贷记“管理费用”项目。
对于以前财务期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内部应收账款抵销而抵销的坏账准备的数额,在本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抵销分录时,应当借记“坏账准备”项目,贷记“年初末分配利润”项目。对于本期内部应收账款增加而计提的坏账准备进行抵销,编制抵销分录时,应当借记“坏账准备”项目,贷记“管理费用”项目;对于本期内部应收账款减少而冲销的坏账准备进行抵销,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管理费用”项目,贷记“坏账准备”项目。
(3)内部销售中的存货抵销
存货项目中,由内部销售所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额,应当予以抵销,并以抵销后的数额列示。有关抵销分录见后述合并损益表中的有关部分。
(4)固定资产等有关项目中,由于内部销售产生的未实现销售利润的数额应当予以抵销,并以抵销后的数额列示。有关抵销分录见后述合并损益表中的有关部分。
(5)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中不属于母公司拥有的数额,应当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前,单列一项,以总额反映。
(6)所有者权益中未分配利润的数额根据合并利润分配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列示。
2)合并损益表抵销项目编制
合并损益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损益表为基础,在抵销下列项目的基础上,合并各项目的数额编制而成。
(1)内部销售收入的抵销。
内部销售商品全部实现对外销售时,应当在合并销售收入项目中抵销内部销售收入的数额,在合并销售成本项目中抵销从内部购进该货物所发生的购进成本的数额。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主营业务收入”项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项目。
内部销售商品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存货时,应当在合并销售收入项目中抵销内部销售收入的数额,在存货项目中抵销内部销售商品中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数额,在合并销售成本项目中抵销内部销售商品的成本数额。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主营业务收入”项目,贷记“存货”项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抵销)和“主营业务成本”项目。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根据销售商品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乘以内部销售收入的数额确定,其中: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一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在内部销售商品部分售出的情况下,应当分别已实现内部销售的数额和未实现内部销售的数额进行处理:
对于上一财务期间存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处理。上一财务期间抵销末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内部销售形成的存货,在本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视为本期销售实现处理,其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在本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视为本期实现利润处理。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应当根据上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存货中抵销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数额,借记“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项目;上期结转存货应当视同本期购进的存货处理,并以此分别按照上述情况,抵销内部销售收人、内部销售成本和末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2)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所产生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交易是指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一方销售自身的产品,另一方购买对方产品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固定资产购售活动。
对于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其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如下:将内部销售收入与该内部销售成本和固定资产原价项目中所包含的末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相互抵销,即在合并销售收入项目中抵销该产品销售收入的数额;在合并销售成本项目中抵销该产品的销售成本的数额;在合并固定资产原价项目中抵销末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数额。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营业收入”项目,贷记“营业成本”和“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在该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间内,每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都必须将该固定资产原价中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直至该固定资产退出企业集团止。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应当借记“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贷记“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其数额为上一财务期间该固定资产原值中抵销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数额。
对于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其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如下:在发生该固定资产交易的财务期间,应当进行如下抵销处理:在发生固定资产交易的当期,应当将内部销售收人与该内部销售成本和固定资产原价中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相互抵销,即在合并销售收入项目中抵销该固定资产交易的销售收入的数额;在合并销售成本项目中抵销该固定资产交易的销售成本的数额;在合并固定资产原价项目中抵销该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数额。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营业收入”项目,贷记“营业成本”和“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在计提折旧时,还应当将该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数额抵销。抵销数额为该固定资产当期计提的折旧额减去按照不包含有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折旧额的差额。在采用直线法时,即该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总额除以该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间。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累计折旧”项目,贷记“管理费用”等项目。
在发生该固定资产交易以后的财务期间到该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止,应当进行如下抵销:将内部销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数额予以抵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贷记“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将内部购进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数额抵销。其抵销数额为该固定资产当期计提的折旧额减去按照不包含有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折旧额的差额。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累计折旧”项目,贷记“管理费用”等项目。将内部销售固定资产原价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中以前财务期间已计人累计折旧的数额抵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累计折旧”项目,贷记“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
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应当将该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总额减去报废清理以前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中已计人以前各期折旧费用的数额(即已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数额)后的余额予以抵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贷记“管理费用”项目和“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项目。其中抵销管理费用项目的数额为该因定资产当期计提的折旧额减去按照不包含有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折旧额的差额。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固定资产交易发生不多,或其交易对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不大的,也可将其固定资产交易视为企业集团外交易,不按照上述规定进行抵销处理。
(3)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债券所发生的投资收益应当与其相对应的利息支出相互抵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投资收益”项目,贷记“财务费用”等项目。
(4)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收益应当予以抵销。
(5)子公司“净利润”项目扣除母公司投资收益后的余额,即为少数股东本期损益。在合并工作和底稿中编制的抵销分录,参见本规定中合并利润分配表的有关规定。
少数股东本期损益应当在合并损益表中单列“少数股东损益”项目,在“净利润”项目之前列示。
(6)全部损益减去少数股东所持有的损益后的余额为净利润。
3)合并利润分配表抵销项目编制
合并利润分配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利润分配表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抵销子公司利润分配表各项目的数额编制。
(1)对于全资子公司,应当将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子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目、资本公积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和母公司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目,与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盈余公积(或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公积金、储备基金和生产发展基金)项目、应付利润(或已分配股利、应付股利、已分配优先股股利、已分配普通股股利)项目相互抵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投资收益”、“年初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项目,贷记“长期投资”、“提取盈余公积”(或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公积金、储备基金和生产发展基金)、“应付利润”(或已分配股利、应付股利、已分配优先股股利、已分配普通股股利)项目。合并会计报表上“提取盈余公积”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以下两项之和:母公司对不包括投资子公司收益在内的净利润部分应提取的盈余公积(当这部分净利润为负数时,该项按零计算);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中母公司拥有的部分及母公司对投资子公司收益所提取的盈余公积较大者[34]。
在上述抵销发生抵销差额时,其差额应当作为合并价差处理。当上述抵销分录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时,应当贷记“合并价差”项目;当上述抵销分录借方发生额小于贷方发生额时,应当借记“合并价差”项目。
(2)对于非全资子公司,应当将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子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目、资本公积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和母公司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目,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与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子公司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盈余公积(或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公积金、储备基金和生产发生基金)项目、应付利润(或已分配股利、应付股利、已分配优先股股利、已分配普通股股利)项目相互抵销。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时,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年初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项目,贷记“长期投资”、“提取盈余公积”(或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公积金、储备基金和生产发展基金)、应付利润”(或已分配股利、应付股利、已分配优先股股利、已分配普通股股利)、“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其中,少数股东权益的数额根据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数额减去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计算确定。
在上述抵销发生抵销差额时,其差额应当作为合并价差处理。当上述抵销分录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时,应当贷记“合并价差”项目;当上述抵销分录借方发生额小于贷方发生额时,应当借记“合并价差”项目。
4)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直接法,以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损益表为基础,采用与个别现金流量表相同的方法编制而成;另一种方法是间接法,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个别现金流量表为基础,编制抵销分录,抵销关联交易,得出合并现金流量表。
(1)少数股东增加在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时,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的“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之后单列“其中: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权益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
(2)子公司向少数股东支付现金股利,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之后单列“其中:子公司支付少数股东的股利”项目反映。
(3)少数股东依法抽回在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时,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下的“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之后单列“其中:子公司依法减资支付给少数股东的现金”项目反映。

2. 固定资产清理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分录:

一、将要处置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二、发生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应缴税费等

三、处置的收入

借: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贷:固定资产清理

四、清理净损益

1、如果是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2、如果是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2)合并成本有关的资产摊销方法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清理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因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融资租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处置固定资产,按该项固定资产账面净额,借记本科目,

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科目。

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本科目的借方余额,属于筹建期间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处理损失的,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3. 合并报表内部交易中固定资产折旧的抵消问题。

本题中,母公司购进的固定资产,在其个别资产负债表中以支付的价款作为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列示,因此首先就必须将该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其次,母公司是以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作为原价计提折旧;取得成本中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在相同的使用寿命下,各期计提的折旧费要大于不包含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时计提的折旧费,因此还必须将当期多计提的折旧额从该固定资产当期计提的折旧费中予以抵销。
其抵销处理程序如下:
(1)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9000-7500)予以抵销。
(2)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或少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销。

合并报表需要抵消的是内部未实现损益,至于增值税和安装费用,系支付给集团外的实际发生成本,不需要抵消。

4. 如何减少公司开支费用

企业的固定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人工费用、利息、管理费用等定期发回生的费用,如何减少削答减固定费用建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参考为:
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加强在用的资产的保养维修维护和正确操作,减少故障率,在减少固定资产的维修成本的同时,通过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折旧和摊销费用。对于闲置或者利用率较低的固定资产,可以采取出售、出租、转让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需要新增固定资产时,首选考虑到是否可以外部租赁、合作方式解决,不能解决时方可考虑购买。
在人工费用方面,可以通过职责精简、合并等方式减少人员,通过培训培养提高人员技能,通过将价值较低的工作外包等方式减少非重要岗位人员的需求,通过不断内部淘汰和外部引进的方式优化员工整体技能和素质。
在贷款融资方面,可以采用货比三家、寻求更优惠的贷款融资合作结构,减少利息支出;同时企业做好合理理财,增加利息收入。
在管理费用方面,可以对管理费用进行分类分析、分类控制,采取制定预算、限额等方式,建立各部门的管理费用目标值;在费用的日常管理方面,强化管理费用的使用前审批、使用中监控、使用后复盘等方式,减少费用的不合理开支和浪费。

5. 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发生费用时:抄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贷:长期待摊费用

例:企业自行对经营租入发电设备进行大修理,经核算共发生大修理支出33600元,修理间隔期为4年。分录如下:

借:长期待摊费用──大修理支出 33600

贷:银行存款 33600

上述大修理费用按修理间隔期4年平均摊销,每月摊销700元。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700

贷:长期待摊费用──大修理支出 700

(5)合并成本有关的资产摊销方法扩展阅读

长期待摊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 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二、本科目应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摊销完毕的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

6. 合并报表中固定资产费用的抵销分录

C
内部交易需要抵消的是未实现的交易损益,在此题中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为100-70=30,(如果安装费不是A公司安装的不用考虑安装费的抵消)
08年应抵消多计提的折旧=(30/5)/12*10=5

7.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固定资产增值后如何计提折旧的问题

固定资产增值不来会产生商誉。但是源计算商誉的时候需要考虑固定资产的增值。

商誉=购买成本 - 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本题中,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300,因固定资产增值50,所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50。

所以商誉=购买成本350-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350*80%=70。

(7)合并成本有关的资产摊销方法扩展阅读: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额=年折旧率╳固定资产账面净值÷12。

年折旧额=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最后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2。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二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残值后的净额平均分摊。

8. 关于注会中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怎么才能更好的理解

合并报表是中级考试中的特大重点,也是学习的头号难点,我告诉大家,学习的方法还是老招:搞懂原理,理清主线,逐点学习。

也许有些朋友还没弄清楚什么是合并报表,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企业集团,有母公司和一个或几个子公司,母公司和子公司在年末都各自有自己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其各自的报表叫个别报表,但是,站在集团的角度来说,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企业集团中的一分子,整个企业集团,对外只能有一份财务报表,用来反映这个集团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等等,这份财务报表里,就囊括了母公司及所有子公司的财产、经营成果。
在整个集团的一年的经营当中,可能会出现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相互出售商品、固定资产、互负债务等等情况,而且,他们各自的财务也是单独核算的,因此,在互相出售东西的时候,大多会按市场价出售,会产生利润。因为集团对外只有一份财务报表,对于外面的人来说,你们集团内部互相交易,独立核算赚了多少钱这没问题,但是整个集团对外来说可是没赚到一分钱,对外是不能产生利润的。这也是准则当中不允许的,想一想,如果允许产生利润,那么,这个集团不用做生意了,成立几个子公司,每天就搞内部交易,一年下来,也能搞上几个亿的利润,这事,能行吗?所以,在编制对外的集团合并报表的时候,就产生了抵销内部交易利润的办法,这在会计上就叫编制抵销分录,抵销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明白这一点以后,大家对学习合并报表应该在头脑中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
(注:1、以下所有内容皆是针对控股51%以上的企业控股合并以及虽然控股51%以下但实质上控制了企业这两种情况来说,对于50%以下的其他合并方式,属于长期股权投资内容。2、企业合并有三种:吸收合并、控股合并、新设合并。以下所述的是控股合并的分录,并没有说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这两种方式。3、以下所述的均为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报表编制没那么多步骤)
那么,合并报表的主线是什么呢?小鱼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一个主线:
1、判断合并类型(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2、编制合并日的合并报表——3、编制资产负债表日的合并报表
主线很简单,目的就是要大家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编合并报表。
首先,大家看到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判断合并的类型是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这一点很关键,因为两种情况下的入账价值不同,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也不同。
判断合并的类型是很容易的,一般题目中就会告诉。
然后,大家就要进入主线的第2点,编制合并日的合并报表了,注意,在合并的当日,是一定要编合并报表的,但是,具体题目中大家也要看清楚题目有没有要求做合并日的报表。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
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
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
简单吧,就四步搞定。大家首先要牢牢记住这四个步骤,大脑中清晰的知道这四个步骤以后,编合并报表就不是难事了。那么,这四个步骤的详细做法我在下面叙述。

我要先解释一下上面括号内的意思,1、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的资产,指的是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时,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前已述及,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所以要按公允价值);2、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指的是要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将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重新调整,在工作底稿中写出用权益法调整的分录(企业对所控制的企业或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要按成本法核算的,但是编合并报表的时候,必须转换成权益法,这是典型的调表不调账,意思就是说不会调整账本,只写在报表中)。
好了,下面开始详细叙述这四步的分录,这是我整理出来的,这只是分录的总结,光看分录不一定能看懂,我会在后面用几个例题帮助大家理解。现在建议大家将这个分录的总结抄在你的笔记本上或是抄在一张纸上粘贴在你的教材当中。然后对比教材和网校老师的讲课,看看是否有需要补充的。(自己再整理一次,思考一次,记忆会更深刻)

我整理得很详细,所以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它很简单,你只要详细看我整理的分录和下面的说明,再看看我最后给的例题,就知道很简单了)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借:固定资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无形资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存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贷:资本公积
(注:这个分录每年都要做,而且每年做的时候,在工作底稿当中都是一模一样的)
借:营业成本
(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
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存货
(注:第一个分录是按公允价值在合并报表当中增加了这些资产的价值,自然第二个分录就按公允价值的金额来补记折旧、摊销,这是属于少记的)
如果是编制第二年的抵销分录,则先做第一个分录,一模一样,我说了,要年年做嘛。上面第二个分录要做两遍:第一遍稍有不同,是总体记录以前年度补提折旧、摊销的合计额: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以前年度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的合计数)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存货
(注:实际上就是调整阶段的第二个分录,只不过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来代替了“管理费用、营业成本”,且这个金额是以前所有年度的总和)
第二遍则一模一样,是本年度应补计的折旧、摊销。
借:营业成本
(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
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存货
(一模一样)
注:这一块我说得实在是太详细了,所以看起来好复杂的样子,本来我可以简单的写,其实它就是两个分录,只不过我说了两年以上的做法,因为第二年的做法有一点点变动,如果不太明白,就再看一遍,然后通过我后面的例题就学明白了。
另: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分录中的科目与我们做账的科目不一样?这是合并报表嘛,这些分录都是写在工作底稿上的,又没做在账本上,而且,在这个时候,摆在我们面前桌子上的是两张表:一张母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一张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咱们是在这两张表的基础上编合并报表,我们在工作底稿中调整的,仅仅是报表上的数字,所以,当然科目就用的是报表上的科目,这可不是在做账啊,这是在调报表。因此,大家应该理解了“调表不调账”这个说法。
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
大家在长期股权投资这一章中学习并记住了:母公司控制了的企业,以及控股占51%以上的企业,是要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的,而且,对这些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是用成本法核算的。然而,准则规定我们,合并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数字,是按权益法核算的数字,我们又不能改账本,只能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调整,这个就类似于追溯调整了,也就是我反复告诉大家要学好并掌握的转换的问题,用追溯调整的方法,在工作底稿中写出调整分录,这样,就计算出了长期股权投资用权益法核算的价值。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这一点可不要忘记了。
我总结一下经常用到的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注:1、没有子目了,我们在调报表项目,不是做账,所以不要写子目。2、如果做第二年的,那涉及利润的报表项目,如“投资收益”,要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来代替)
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
上面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完了,很简单的,实际解题当中一般就是五分钟就写完,把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和转换掌握好了,头脑里再清楚的知道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那么,前面两步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就完成。现在开始写抵销分录,抵销分录就五大模块,大家背下来,再用适当的题目练习几次就熟了,我现在把这五大模块总结给大家:

1、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或实收资本)
(子公司的)
资本公积
(子公司的)
盈余公积
(子公司的)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的)
商誉
(母公司按权益法算出来的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那个数字)
少数股东权益
(注:那些什么年末、年初什么的,能记就记,不能记就别记了,照我这样做,也一样会得分,但是,如果你非要写上年初数,年末数,要是弄错了,就肯定扣分)

2、调整后子公司利润表与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母公司本年按权益法计算的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子公司的)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
(子公司的)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子公司的)
未分配利润--年末
(子公司的)
(注:这儿可是要写上年初、年末了)
3、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借: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
贷: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
(提取的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坏账准备涉及了递延所得税的,还要将递延所得税抵销)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果是债券:
借:应付债券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借:应付利息
贷:应收利息
(注:如果编制第二年的,涉及损益的项目,就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

4、存货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销售额)
贷:营业成本
(倒挤)
存货
(未售出的存货*销售利润率)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涉及递延所得税的: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编制第二年的时候,也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涉及损益的项目
5、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售价)
(一方为商品出售,一方购入作固资用)
贷:固定资产--原价
(利润)
营业成本
(倒挤)
或:借:营业外收入
(双方都是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原价
多提折旧、摊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未实现利润/尚可使用寿命)
贷:管理费用
注:
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用未分配利润--年初代替营业外收支
固定资产变卖或报废后: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外收入
(注:将分录中“固定资产--原价”用营业外收入代替)
同时,做本期多提折旧的抵销:
借:营业外收入
贷:管理费用
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参见教材例题)
写了一大堆,是不是看得云里雾里的了?好了,别担心,我现在给一个例题,希望大家从这个例题当中,理解我上面所说的四个步骤及分录。然后,大家放手去做梦想成真的习题吧。
例:甲、已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2008年7月1日,甲以库存商品,定向发行股票取得乙公司80%股权,控制了已公司,库存商品成本600万,已提跌价准备100万,公允价值400万。股票面值1元,发行1200万股,股票市价2000万,股票发行费用30万,为取得股权发生费用160万。合并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结构为:股本1000万,资本公积100万,盈余公积300万,未分配利润400万,另,乙公司存货帐面价值1000万,公允价值1200万,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500万,公允价值1600万,无形资产5000万,公允价值5300万,其他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400万)。
其他相关资料:1、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存货售出了50%。2、合并日时,乙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尚可使用5年。3、2008年末,乙公司产生资本公积利得1000万,实现净利润1500万。提取盈余公积10%,分配现金股利600万(为08年利润分配)。4、2009年末,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提取10%盈余公积,分配30%现金股利。产生资本公积利得500万元。09年末存货全部出售。
要求:1、编写甲公司购买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

2、编写合并日的抵销分录。
3、编制08年末的抵销分录。

4、编制09年末的抵销分录。
大家注意:这就是中级的最后一个综合题的出题形式,我偷懒,只写出题目中关键条件,然而,实际考试的试题当中,废话一大堆,描述文字也是大篇大篇的,题目文字远远超出我所写的这些。大家在解题过程当中,不要害怕那些长篇文字,要善于从资料当中挖出有用的条件。下面,我们开始解题,按题目要求一个一个来做:
(这会儿都凌晨三点了,我困了,我明天再做答案吧,如果有基础的朋友,试着做一下答案,等我明天做出来,我们大家核对一下,这个题目中的数字都是我胡乱想的,没有抄袭任何习题,另外,股权的发行费用从溢价中扣除,为取得股权发生的费用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商品是作销售处理的。大家注意一下。)
12月7日更新,答案如下:(看看你做对了吗)
1、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400*(1+17%)+2000+160=2628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2648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68

股本 12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800

银行存款 160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
贷:银行存款
3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
存货跌价准备 100
贷:库存商品
600
2、合并日抵销分录:
(1)调整乙公司个别报表:
借:固定资产 100
无形资产
300
存货 200
贷:资本公积 600

(2)按权益法调整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由于成本法与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核算是一样的,故不用调整)
甲公司产生商誉:2628-2400*80%=708万元
(3)抵销分录:
借:股本
1000
资本公积 700 (100+600)
盈余公积
300
未分配利润 400
商誉 708
(2628-2400*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628
少数股东权益
480
3、编制08年末的抵销分录:
(1)调整乙公司个别报表:
借:固定资产 100
无形资产
300
存货 200
贷:资本公积 600
(此分录年年做)
借:管理费用 40
营业成本 100
贷:固定资产
10 (100/5*6/12)(半年折旧)
无形资产 30 (300/5*6/12)(半年摊销)

存货 100 (售出一半)
(2)按权益法调整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乙公司08年实现净利润1500万:按公允价值调整净利润:1500-140=1360万元。甲公司享有1360*80%=1088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88
贷:投资收益 1088

(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不作处理,而在权益法下要按所占比例计算享有份额,故按权益法调时要增加上述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0
(分析:成本法下不确认资本公积增加,权益法要确认,故增加此分录)

借:投资收益 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80

(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分配现金股利,计入贷方“投资收益”,而权益法下,不确认投资收益,而是冲减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价值,将这两个分录对比分析,故做上述分录。成本法与权益法下分录我做出如下:

成本法分录:借:应收股利 480
贷:投资收益 480

权益法分录:借:应收股利 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80

对比上面两个分录,因此做出的调整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80 )
按权益法调整以后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为:2628+1088+800-480=4036万元。

(3)抵销分录:
借:股本 1000
资本公积 1700
(700+1000)
盈余公积 450 (300+1500*10%)

未分配利润 1010 (400+1500-140-1500*10%-600)
商誉 708

贷:长期股权投资 4036
少数股东权益 832

借:投资收益 1088
少数股东损益 272

未分配利润--年初 4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 15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6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1010
4、编制09年末的抵销分录:
(1)调整乙公司个别报表:
借:固定资产 100

无形资产 300
存货 200
贷:资本公积 600
(此分录年年做)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40
贷:固定资产 10

无形资产 30
存货 100
(此分录是上年影响,本年还得做,只不过“管理费用和营业成本”用“未分配利润”来代替了。
借:管理费用 80

营业成本 100
贷:固定资产 20 (100/5)(09年少提折旧)
无形资产
60 (300/5)(09年少计摊销)
存货 100 (售出另一半) (这是09年影响)

(2)按权益法调整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
在第二年调整的时候,还要把上一年的调整分录再做一次,只是涉及损益的项目用未分配利润代替。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88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088

(分析:成本法下,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不作处理,而在权益法下要按所占比例计算享有份额,故按权益法调时要增加上述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0
(分析:成本法下不确认资本公积增加,权益法要确认,故增加此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80

然后再做09年的调整分录:

09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按公允价值调整乙公司净利润为2000-180=1820万元。甲公司享有份额1820*80%=1456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1456
贷:投资收益 1456
借:投资收益 48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80 (09年分配30%现金股利,甲公司分得2000*30%*80%=480万)这个分录的调整原理同上一年。

借:长期股权投资 400 (500*8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0
按权益法调整以后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为:2628+1088+800-480+1456+400-480=5412万元。

(3)抵销分录:
借:股本 1000
资本公积 2200
(700+1000+500)
盈余公积 650 (300+1500*10%+2000*10%)

未分配利润 2030
商誉 708
贷:长期股权投资
5412
少数股东权益 1176
借:投资收益
1456
少数股东损益 364
未分配利润--年初 101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的盈余公积 20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6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030

9. 权益法顺流交易(固定资产)中投资企业在合并报表中多提折旧的抵消

最后这个分录应该反过来。既然知道固定资产的未实现内部损益是通过折旧逐步实现的,既然实现了就应该做:

借:长期股权投资 17.1

贷:投资收益 17.1

借:投资收益 228

贷:长期股权投资 228

合起来就是

借:投资收益 210.9

贷:长期股权投资 210.9

对于合并报表上的抵消分录,首先抵消营业外收入228是没有疑问的,因为是内部交易这部分不应该有。关键就是为何要恢复投资收益228。

折旧17.1已经实现了应该恢复,那剩余的210.9影响丁的净利润了吗?针对这项固定资产除了折旧以外丁公司并没有涉及到损益的账,丁公司的净利润就不该被调减,所以要再恢复210.9,所以228是这两部分加起来的。

(9)合并成本有关的资产摊销方法扩展阅读:

一、本科目核算小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他股权投资等。

二、小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应当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小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通常情况下,小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的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

(一)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投资成本。

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投资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金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等科目。

10. 合并报表内部交易中固定资产折旧的抵消问题如何处理

一、合并报表内部交易中固定资产折旧的抵消处理如下:

首先,将与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其次,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销。按当期多计提的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贷记“管理费用”等项目。

二、其抵销处理程序如下:

(1)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9000-7500)予以抵销。

(2)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或少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销。

合并报表需要抵消的是内部未实现损益,至于增值税和安装费用,系支付给集团外的实际发生成本,不需要抵消。

(10)合并成本有关的资产摊销方法扩展阅读: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是用来生产产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价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计入到产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摊销。这就是固定资产为什么要计提折旧的原因。

但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他的成本摊销的期限不应该仅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计每个期限要摊销的成本,这就是每年的折旧额和摊销额。如果在购买时直接全部摊销,则当年费用很高,利润减少,而以后年度利润高估。这都是会计所不允许的。

固定资产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而其价值则是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逐渐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这部分转移到产品中的固定资产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阅读全文

与合并成本有关的资产摊销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告知书 浏览:251
工商局廉政谈话讲话稿 浏览:979
转让优思明 浏览:583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协议格式 浏览:117
商河县工商局 浏览:810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