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合伙纠纷亏损

合伙纠纷亏损

发布时间:2021-08-08 17:57:45

1. 合伙做生意,合伙人单方面的决策到时严重亏损怎么办

在公司发展形势不好的时候,有合伙人提出要退出,该怎么办?

显然,这时正是公司发展面临困难的时候,非常需要合伙人的支持,创业合伙人若在这时退出,无疑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所以,此时就需要一套完善可行的退出机制来保证公司的发展。

下面一个案例:

彭女士是一名资深的舞蹈老师,一年前,她与2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舞路工作室。起初,3个人各自出资5万元,于是,她们就将舞蹈工作室的股份平均分配。由于3个人都是好朋友,也没有开公司的经验,所以,她们只是在口头上约定了股份分配的事情,并没有签订合伙协议,更别说制定退出机制了。

当时,她们租了ー个100平方米的门店,一次性交付了一年的租金,共6万元。之后又将门店装修了一番,花了2万元。购买道具、服装花了1万元。舞蹈工作室就这样成立了。舞蹈本是彭女士非常热爱的事业,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工作室的经营中。尽管如此,但由于前期宣传工作不够充分,因此招生情况并不理想。即便如此,彭女士依然带着十分高昂的热情投入招生和教学中,但是其中有一位合伙人逐渐丧失了信心,每天的工作热情不高,也不够积极。彭女士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她担心朋友会退出合伙,这样工作室的运营资金就会面临匮乏的情况。

没多久,这位朋友还是提出了退出,因为大家都是朋友,且当初没有制定退出机制,所以,彭女士与另外一位合伙人只得同意这位朋友退伙,而这也让工作室一下子陷入了资金危机之中。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合伙人都是朋友关系,因为大家都会觉得朋友是值得信赖的人。但同时,由于朋友关系的限制,让很多合伙人不好意思谈论退出机制的问题,大家都感觉“谈钱伤感情”。而往往就是因为死要面子,最终将辛苦创立的公司逼上了绝路。其实,合伙人在合作之初提出看似苛刻的条件,才是对朋友的尊重和负责。

以上的案例,彭女士的朋友在工作室最困难的时候提出退出,虽然彭女士与另一位合伙人同意了,但是彭女土以后还会与这个人做朋友吗?这样的朋友还值得信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相反,如果她们在创立工作室之初就制定了退出机制,即使朋友提出退出,也不会对工作室造成致命的打击。

在公司成立之前,就要先将以后可能会遇到的不良情况、不利发展因素等统统提出来,大家根据这些内容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才是成熟的合作模式的体现,才是真正能保证公司长足发展的做法。

比如,合伙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退出?退出的时候应该怎样分配利润?这些都需要事先谈好,并列入合伙协议中以免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没有人敢保证公司的运营情况会一直处于良好状态,所以,在制定退出机制时,要考虑以下3个主要内容。

1.合伙人可以退出,但不能带走股份

凡是在公司运营的低谷期提出退出的合伙人,根本没有必要与他们再合伙。所以,对于这类合伙人的退出要求,最好是爽快地答应。但是,为了公司的发展,不能让他们带着公司的启动资金和股份退出,尤其是在公司经营处于亏损的状况下。因为此时正是公司发展的下行期,公司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2. 规定资金占股与参与占股分离

大多数合伙人创立公司都是这样一种模式,即创立初期按照出资额分配股份。这种分配方式在创业初期是比较适用的,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这种股份分配方式的弊端也就逐渐暴露出来。因为在公司运营的过程中,不仅要依靠资金,而且人力在其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这种股份分配方式在后期会让合伙人产生不平衡感。

所以,为了避免合伙人产生不平衡感,也为了避免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有必要规定资金占股与参与占股分离。

当然,在实际分配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其他具体情况来制定分配标准。总之,将两者分离开来,既能保证公平性,又能调动合伙人的工作热情。

3.违反规定须赔偿高额违约金

为了让合伙人不轻易退出,有必要事先制定有关违约金赔偿的规定。而且违约金的数目越大,合伙人越不容易退出。当然,违约金也不能高得太离谱,略高于退伙将会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是最合适的,这样也能起到保护其他合伙人权益的作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退出机制应该是针对所有合伙人而制定的,而不是只针对一部分合伙人。否则它就失去了公平性,即使事先制定了规则,其实际意义也不会太大。因为不公平的退出机制会影响合伙人之间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不利于团队信任感的建立,而这些都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对此,创始人要慎重对待。

2. 普通合伙企业亏损分担举例说明

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亏损分担,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分担。

张中山与闫国平合伙纠纷上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00)民终字第8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中山

上诉人(原审被告):闫国平

张中山与闫国平因合伙纠纷一案,双方均不服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冀民初字第1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经审理查明:隆尧县电动阀门厂原系张中山个人投资开办的小型铸造企业,当时挂靠在其所在的南柏舍村。1994年4月,张中山与闫国平口头协商合伙经营该厂,约定:双方合伙经营期间按5∶5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风险。同时约定:张中山负责企业的生产和日常管理工作,闫国平负责企业的销售工作。双方共同经营期间,聘请闫国平的弟弟闫国安任会计,聘请张中山的妻子王永芹为出纳,共同负责合伙企业的财务。双方自成立合伙关系起,二人除按月领取工资外,均未从企业提取过利润,只是每年年底将利润在帐面上按5∶5比例分割后转入下年资本金投入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1998年3月,张中山退出企业管理,自此合伙企业一直由闫国平主持生产和经营。后因双方发生纠纷,张中山于同年9月起诉至一审法院,请求依法解除双方的合伙关系,对合伙企业的共同财产依法依约分割,将应属张中山所有的资产500余万元判归其所有。同年10月,张中山又变更了诉讼请求,以会计出具的经营报表有误,经其核对双方原始出资的有关书证,张中山出资总额为283809.85元、闫国平出资总额为36300元为由,请求对合伙企业财产按照双方出资比例进行分割,将应属张中山所有的资产700余万元判归其所有。

另查明:1998年8月,闫国平及会计闫国安因客观原因未在企业,该月的企业往来帐款留在出纳王永芹手中,提起诉讼后这一部分帐款一直由张中山掌握。一审法院曾决定组织双方对帐以便澄清此事,但因张中山不同意对帐未果。根据张中山提供的合伙企业1997年《经营情况表》,截止1997年底,企业已实收资本金4304602.95元,利润3636758.55元,应付福利59064.65元,总计8000426.15元,闫国平对此表示认可。根据闫国平提供的1998年7月31日企业《资产负债表》,截止于1998年7月31日,企业实收资本金为7885861.48元,1998年1至7月实现利润2170389.96元,应付福利176496.75元,总计10232748.19元。在一审庭审中双方一致同意以此计算合伙企业的总资产,并就98年1至7月的平均利润推算8至12月利润。故截止到1998年底,合伙企业总资产为0232748.19+(2170389.96÷7)×5=11783026.69元。鉴于诉讼中双方均表示同意解除合伙关系,但又均要求继续留厂经营,一审法院经多次调解无效后,曾采取竞价方式解决此问题,结果未成。

本院二审期间,张中山提交了1998年8月份合伙企业的帐目和票据,但闫国平认为张中山提交的票据中含有大量白条,表示不予对质和认可,并表示只有张中山交回该月份从企业支取的230万元后,其才能制作合伙企业1998年9月份以后的财务帐目。张中山对闫国平的意见亦不同意。

一审法院认为,双方基于共同的意思表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隆尧县电动阀门厂,其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故双方依法对合伙企业享有的财产权应受法律保护。虽然双方关于原始出资的方式、数额及比例没有书面约定,但从企业的原始出资帐册上看,双方均履行了各自的出资义务。诉讼前张中山对外多次声称自己是企业的二分之一股东,而且多年来双方按约定的5∶5比例分配企业利润,故双方按5∶5比例享有企业财产权的事实,证据充分足以认定。

张中山关于受到闫国平的欺诈,双方出资不对等并要求以其主张的出资比例分享企业财产权之主张,因其既不能举证证明所诉事实的发生,又不能证明出资比例与享有企业财产权利比例之间的因果关系,且从法律上也早已超过诉讼时效,故张中山此主张依法不能成立,应予驳回。现双方因诸多矛盾发生讼争并一致请求解除合伙关系,又均表示继续留厂经营,为公平起见,法院曾采取双方竞价方式妥适解决,但因张中山不同意按5∶5比例分割企业财产权,出价条件不对等而未果。考虑到双方的实际经营能力及产品销售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决定在充分保护张中山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判令闫国平继续留厂经营,并由闫国平在合理期限内分期分批付给张中山企业资产一半的财产份额,以充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又有利于企业的继续经营和发展。据此判决:一、解除张中山与闫国平的合伙关系,隆尧县电动阀门厂由闫国平所有并经营;二、张中山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由闫国平按企业1998年底总资产的一半付给张中山5891513.345元;1999年1月以后至判决生效之日止,每月按1998年月平均利润310055.7元的一半支付。本条上款闫国平的履行期限为:本判决生效后三个月内给付张中山350万元,余款两年内付清;三、张中山占有的1998年8月隆尧县电动阀门厂帐款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交还闫国平;四、驳回张中山其他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双方均不服提起上诉。张中山上诉称:一审法院未对合伙企业原始资本金和现有企业资产总额进行审计,基本事实没有查清。由于闫国平投资不到位,只能根据投资额的比例分割现有资产总额。无视双方投资多少,仍按5∶5比例分割利润显失公平。故请求撤销一审判决,解除双方的合伙关系,隆尧县电动阀门厂由张中山继续经营。对合伙企业原始资本金和现有资产总额进行重新审计、评估,并按合伙人实际投资比例依法进行分割等。闫国平上诉称:一审判决认定1998年7月31日以前的合伙资产时,没有考虑扣除应付税款和职工福利费,上述款项应从总资产中扣除。在合伙人尚不知企业盈亏的情况下,一审判决断然认定合伙企业必然盈利,并推定了盈利期限"1999年1月以后至本判决生效之日止",同时推算出月平均利润为310055.7元。这一认定显然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不应予以支持。故请求二审法院查清事实,并对资产总额依法改判。

本院认为,张中山与闫国平之间虽然没有订立书面合伙协议,但双方当事人均承认其合伙关系,又具备合伙的其他条件,故双方之间的合伙关系应予认定。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应归张中山和闫国平共有。因双方约定合伙经营期间按5∶5的比例分割利润和承担风险,在实际履行中双方将利润在帐面上按5∶5比例分割转为资本金并据此制作了年度财务报表,对此张中山并未提出过异议。现张中山主张按出资比例分割利润,缺乏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双方在一审庭审中一致同意以合伙期间财务报表载明的10232748.19元计算1998年7月31日前合伙企业的总资产,二审期间虽然张中山表示反悔,但未能提供相反的证据,故对其主张本院不予支持。对于一审法院按1998年1至7月平均利润推算8至12月利润之问题,因双方在一审庭审中均表示同意推算,张中山没有提供1998年8月份的帐款,闫国平没有提供1998年9月份以后的帐目,一审法院按此处理并无不当。关于闫国平对一审法院推算1999年1月以后的利润所提之异议,因闫国平声称没有做帐,亦未提供相反的证据,本院不予支持。至于闫国平提出应扣除相应税费等主张,因属于合伙企业尚未实际支出的财产,本案只处理合伙关系解除后的财产分割,所涉税款应由双方当事人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另行交纳,本院在此不作处理。一审判决张中山将1998年8月的帐款交还闫国平超出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范围,且帐款数目不清,对此应予纠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三)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维持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冀民初字第17号民事判决第一、二、四项。

二、撤销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冀民初字第17号民事判决第三项。

一审、二审案件受理费共计90020元,由张中山和闫国平各负担45010元。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3. 三人合伙做生意,最后亏损了,债务什么承担

你现在处境不利。那么,从这些地方找证据和理由,你与张某退伙后,所有经营都是龚某一人经手的,这些可以进货渠道上、经营摊位上找证人证言,其次,退伙后的业务并没有你们的签字认可,所以你们完全可以不认可,因为这些债务没有你们签字认可,与你们无关。至于,答应你们的5万能不能拿回来,这就要看你们的投入与支出的清算,如果只有他的签字,你们两个可以不认可。

4. 合伙做生意发生纠纷怎么办

民事纠纷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法院起诉。

《合同法》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一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合伙人应当对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订立书面协议。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伙协议,又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但具备合伙的其他条件,又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有口头合伙协议的,法院才可以认定为合伙关系。因此,法院认定合伙关系的主要依据是书面协议。

(4)合伙纠纷亏损扩展阅读

案例:

法院:书面协议是认定合伙关系的主要依据

记者包斌斌通讯员杨甜甜王群华

如今老百姓家里但凡有点闲钱都想拿来投资,拉上几个朋友,凑上几个亲戚,大家一起做点小买卖的也很常见。可谁知这小生意里也有大学问,搭伙搭不好还会搭出纠纷,闹上公堂。

近日,三门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两起合伙协议纠纷案,原、被告席上坐的不是亲戚就是曾经的生意好伙伴。

案例一

被告承认合伙关系法院调解解决问题

原告高某与孙某原系夫妻关系。2012年6月份,被告王某也就是孙某的姐夫,与高某和孙某商量,要他们筹钱去福建承包土地种植蚕豆。见有赚钱机会,高某让父母将房产抵押向银行贷款,并将20万元投资款通过银行转至王某的账户,同年10月,高某和孙某两人先后到了福建帮忙干杂活。

但不久后,孙某与高某发生矛盾,闹起了离婚。为了照顾小姨子的情绪,王某称无法继续与高某合伙,并提出承包的土地全部由其经营,高某投入的钱及银行贷款的利息等蚕豆收成后将一起结清(高某同意扣除其中的1万元)。

今年4月,合伙承包种植的蚕豆大获丰收。王某却不肯把高某投入的资金归还。高某多次催讨无果,只得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依法判令由被告王某归还给原告高某投资款本金19万元及利息。

双方合伙时并没有签订书面的合伙协议,原告高某手里的证据只有一张银行转账汇款的凭证。所幸的是被告王某在庭审时承认合伙事实,但是要求原告高某与孙某应当先归还以前欠被告的钱,账算清楚才愿意归还投资款。

经过法院调解,高某同意归还欠王某欠款,王某也归还了高某的投资款。

原被告之间的合伙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案例二

被告不承认合伙关系原告诉讼请求被驳回

但并不是所有的合伙纠纷都得以圆满解决。

在三门法院之前审理的一起合伙协议纠纷。原告齐某、黄某诉称,2011年,原告与被告张某合伙联系到三门某小区建筑工程施工业务,双方达成口头协议,一致同意把该业务介绍给他人施工,所得业务介绍费三人均分。后原、被告一起把该业务介绍给郑某施工。

2012年1月12日,郑某承诺给原、被告业务介绍费43万元,并出具了承诺书。后被告张某分三次擅自从郑某处领取了43万元介绍费,并据为己有。两原告得知情况后,多次要求被告按照口头达成的协议对业务介绍费进行分成,但遭到被告拒绝,无奈之下只好诉至法院。

庭审时,被告张某辩称本案并不存在合伙事实,原、被告之间也没有达成书面或口头的合伙协议,原告提供的郑某出具的承诺书中没有两原告的名字,43万元业务介绍费是被告一人所有。

根据法律规定,双方合伙一般必须有书面协议,且原告也没有提供双方存在口头合伙协议的证据,合伙的具体比例和分成也都不确定。故此三门法院驳回了两原告的诉讼请求。

释法

书面协议是法院认定合伙关系的主要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一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合伙人应当对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订立书面协议。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伙协议,又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但具备合伙的其他条件,又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证明有口头合伙协议的,法院才可以认定为合伙关系。

因此,法院认定合伙关系的主要依据是书面协议。

但在没有书面协议的情况下,如果另一方对合伙事实认可也无妨,正如高某合伙中蚕豆一案,双方之间只要算好账目纠纷便容易化解。

如果另一方对合伙事实不认可,就如前文所述齐某、黄某一案,两原告不能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明双方之间的合伙关系,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法院也无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俗语说“亲兄弟,明算账”,亲朋好友一起投资做做生意本是好事,谁曾想这小买卖会变成大麻烦,在此法官提醒市民,投资有风险,合伙须谨慎,合伙前最好白纸黑字立下字据,以防日后出现纷争有口说不清。

5. 合伙经营期间发生亏损,…… 。这句话怎么理解可否举例。民185

《民通意见》第五十三条规定:“合伙经营期间发生亏损,合伙人退出合伙时未按约定分担或者未合理分担合伙债务的,退伙人对原合伙的债务,应当承担清偿责任;退伙人已分担合伙债务的,对其参加合伙期间的全部债务仍负连带责任。”
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亏损分担,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分担。
合伙经营是指二名以上下岗、失业人员或镇退伍军人共同出资,合伙开展经营,是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经营方式。

举例:
张中山与闫国平合伙纠纷上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00)民终字第8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中山
上诉人(原审被告):闫国平
张中山与闫国平因合伙纠纷一案,双方均不服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冀民初字第1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经审理查明:隆尧县电动阀门厂原系张中山个人投资开办的小型铸造企业,当时挂靠在其所在的南柏舍村。1994年4月,张中山与闫国平口头协商合伙经营该厂,约定:双方合伙经营期间按5∶5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风险。同时约定:张中山负责企业的生产和日常管理工作,闫国平负责企业的销售工作。双方共同经营期间,聘请闫国平的弟弟闫国安任会计,聘请张中山的妻子王永芹为出纳,共同负责合伙企业的财务。双方自成立合伙关系起,二人除按月领取工资外,均未从企业提取过利润,只是每年年底将利润在帐面上按5∶5比例分割后转入下年资本金投入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1998年3月,张中山退出企业管理,自此合伙企业一直由闫国平主持生产和经营。后因双方发生纠纷,张中山于同年9月起诉至一审法院,请求依法解除双方的合伙关系,对合伙企业的共同财产依法依约分割,将应属张中山所有的资产500余万元判归其所有。同年10月,张中山又变更了诉讼请求,以会计出具的经营报表有误,经其核对双方原始出资的有关书证,张中山出资总额为283809.85元、闫国平出资总额为36300元为由,请求对合伙企业财产按照双方出资比例进行分割,将应属张中山所有的资产700余万元判归其所有。
另查明:1998年8月,闫国平及会计闫国安因客观原因未在企业,该月的企业往来帐款留在出纳王永芹手中,提起诉讼后这一部分帐款一直由张中山掌握。一审法院曾决定组织双方对帐以便澄清此事,但因张中山不同意对帐未果。根据张中山提供的合伙企业1997年《经营情况表》,截止1997年底,企业已实收资本金4304602.95元,利润3636758.55元,应付福利59064.65元,总计8000426.15元,闫国平对此表示认可。根据闫国平提供的1998年7月31日企业《资产负债表》,截止于1998年7月31日,企业实收资本金为7885861.48元,1998年1至7月实现利润2170389.96元,应付福利176496.75元,总计10232748.19元。在一审庭审中双方一致同意以此计算合伙企业的总资产,并就98年1至7月的平均利润推算8至12月利润。故截止到1998年底,合伙企业总资产为0232748.19+(2170389.96÷7)×5=11783026.69元。鉴于诉讼中双方均表示同意解除合伙关系,但又均要求继续留厂经营,一审法院经多次调解无效后,曾采取竞价方式解决此问题,结果未成。
本院二审期间,张中山提交了1998年8月份合伙企业的帐目和票据,但闫国平认为张中山提交的票据中含有大量白条,表示不予对质和认可,并表示只有张中山交回该月份从企业支取的230万元后,其才能制作合伙企业1998年9月份以后的财务帐目。张中山对闫国平的意见亦不同意。
一审法院认为,双方基于共同的意思表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隆尧县电动阀门厂,其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故双方依法对合伙企业享有的财产权应受法律保护。虽然双方关于原始出资的方式、数额及比例没有书面约定,但从企业的原始出资帐册上看,双方均履行了各自的出资义务。诉讼前张中山对外多次声称自己是企业的二分之一股东,而且多年来双方按约定的5∶5比例分配企业利润,故双方按5∶5比例享有企业财产权的事实,证据充分足以认定。
张中山关于受到闫国平的欺诈,双方出资不对等并要求以其主张的出资比例分享企业财产权之主张,因其既不能举证证明所诉事实的发生,又不能证明出资比例与享有企业财产权利比例之间的因果关系,且从法律上也早已超过诉讼时效,故张中山此主张依法不能成立,应予驳回。现双方因诸多矛盾发生讼争并一致请求解除合伙关系,又均表示继续留厂经营,为公平起见,法院曾采取双方竞价方式妥适解决,但因张中山不同意按5∶5比例分割企业财产权,出价条件不对等而未果。考虑到双方的实际经营能力及产品销售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决定在充分保护张中山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判令闫国平继续留厂经营,并由闫国平在合理期限内分期分批付给张中山企业资产一半的财产份额,以充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又有利于企业的继续经营和发展。据此判决:一、解除张中山与闫国平的合伙关系,隆尧县电动阀门厂由闫国平所有并经营;二、张中山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由闫国平按企业1998年底总资产的一半付给张中山5891513.345元;1999年1月以后至判决生效之日止,每月按1998年月平均利润310055.7元的一半支付。本条上款闫国平的履行期限为:本判决生效后三个月内给付张中山350万元,余款两年内付清;三、张中山占有的1998年8月隆尧县电动阀门厂帐款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交还闫国平;四、驳回张中山其他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双方均不服提起上诉。张中山上诉称:一审法院未对合伙企业原始资本金和现有企业资产总额进行审计,基本事实没有查清。由于闫国平投资不到位,只能根据投资额的比例分割现有资产总额。无视双方投资多少,仍按5∶5比例分割利润显失公平。故请求撤销一审判决,解除双方的合伙关系,隆尧县电动阀门厂由张中山继续经营。对合伙企业原始资本金和现有资产总额进行重新审计、评估,并按合伙人实际投资比例依法进行分割等。闫国平上诉称:一审判决认定1998年7月31日以前的合伙资产时,没有考虑扣除应付税款和职工福利费,上述款项应从总资产中扣除。在合伙人尚不知企业盈亏的情况下,一审判决断然认定合伙企业必然盈利,并推定了盈利期限"1999年1月以后至本判决生效之日止",同时推算出月平均利润为310055.7元。这一认定显然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不应予以支持。故请求二审法院查清事实,并对资产总额依法改判。
本院认为,张中山与闫国平之间虽然没有订立书面合伙协议,但双方当事人均承认其合伙关系,又具备合伙的其他条件,故双方之间的合伙关系应予认定。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应归张中山和闫国平共有。因双方约定合伙经营期间按5∶5的比例分割利润和承担风险,在实际履行中双方将利润在帐面上按5∶5比例分割转为资本金并据此制作了年度财务报表,对此张中山并未提出过异议。现张中山主张按出资比例分割利润,缺乏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双方在一审庭审中一致同意以合伙期间财务报表载明的10232748.19元计算1998年7月31日前合伙企业的总资产,二审期间虽然张中山表示反悔,但未能提供相反的证据,故对其主张本院不予支持。对于一审法院按1998年1至7月平均利润推算8至12月利润之问题,因双方在一审庭审中均表示同意推算,张中山没有提供1998年8月份的帐款,闫国平没有提供1998年9月份以后的帐目,一审法院按此处理并无不当。关于闫国平对一审法院推算1999年1月以后的利润所提之异议,因闫国平声称没有做帐,亦未提供相反的证据,本院不予支持。至于闫国平提出应扣除相应税费等主张,因属于合伙企业尚未实际支出的财产,本案只处理合伙关系解除后的财产分割,所涉税款应由双方当事人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另行交纳,本院在此不作处理。一审判决张中山将1998年8月的帐款交还闫国平超出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范围,且帐款数目不清,对此应予纠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三)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维持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冀民初字第17号民事判决第一、二、四项。
二、撤销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冀民初字第17号民事判决第三项。
一审、二审案件受理费共计90020元,由张中山和闫国平各负担45010元。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6. 两人合伙做生意,一人中途不做,要我退他以前亏损的本金,我该怎么做

合伙合同 订立合同各合伙人: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 (其它合伙人按上列项目顺序填写) 第一条 合伙宗旨 第二条 合伙经营项目和范围 第三条 合伙期限 合伙期限为_年,自_年_月_日起,至_年_月_日止。 第四条 出资额、方式、期限 1.合伙人_(姓名)以_方式出资,计人民币_元。 (其它合伙人同上顺序列出) 2.各合伙人的出资,于_年_月_日以前交齐。 逾期不交或未交齐的,应对应交未交金额数 计付银行利息并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3.本合伙出资共计人民币_元。 合伙期间各合伙人的出资为共有财产,不得随意请示分割。 合伙终止后,各合伙人的出资仍为个人所有, 届时予以返还。 第五条 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1.盈余分配,以_为依据,按比例分配。 2.债务承担:合伙债务先由合伙财产偿还,合伙财产不足清偿时, 以各合伙人的_为据, 按比例承担。 第六条 入伙、退伙,出资的转让 1.入伙:①需承认本合同;②需经全体合伙人同意; ③执行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 2.退伙:①需有正当理由方可退伙; ②不得在合伙不利时退伙; ③退伙需提前_月告知其它合伙人并经全体合伙人同意 ④退伙后以退伙时的财产状况进行结算,不论何种方式出资,均以金钱结算; ⑤未经合伙人同意而自行退伙给合伙造成损失的,应进行赔偿。 3.出资的转让:允许合伙人自己的出资。 转让时合伙人有首先受让权,如转让合伙人以外 的第三人,第三人应按入伙对待。否则以退伙对待转让人。 第七条 合伙负责人及其它合伙人的权利 1._为合伙负责人。其权限是: (1)对外开展业务,订立合同; (2)对合伙事业进行日常管理; (3)出售合伙的产品(货物)、 购进常用货物; (4)支付合伙债务;(5)_。 2.其它合伙人的权利: (1)参予合伙事业的管理; (2)听取合伙负责人开展业务情况的报告; (3)检查合伙帐册及经营情况; (4)共同决定合伙重大事项。 第八条 禁止行为 1.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禁止任何合伙人私自以合伙名义进行业务活动;如其业务获得利益 归合伙,造成损失按实际损失赔偿。 2.禁止合伙人经营与合伙竞争的业务。 3.禁止合伙人再加入其它合伙。 4.禁止合伙人与本合伙签订合同。 5.如合伙人违反上述各条,应按合伙实际损失赔偿。 劝阻不听者可由全体合伙人决定除名。 第九条 合伙的终止及终止后的事项 1.合伙因以下事由之一得终止: (1)合伙期届满; (2)全体合伙人同意终止合伙关系: (3)合伙事业完成或不能完成; (4)合伙事业违反法律被撤销; (5)法院根据有关当事人请求判决解散。 2.合伙终止后的事项: (1)即行推举清算人, 并邀请_中间人(或公证员)参与清算; (2)清算后如有盈余,则按收取债权、清偿债务、 返还出资、按比例分配剩余财产 的顺序进行。固定资产和不可分物, 可作价卖给合伙人或第三人,其价款参与分配; (3)清算后如有亏损, 不论合伙人出资多少,先以合伙共同财产偿还,合伙财产不 足清偿部分, 由合伙人按出资比例承担。 第十条 纠份的解决 合伙人之间如发生纠纷,应共同协商, 本着有利于合伙事业发展的原则予以解决。如协商不成, 可以诉诸法院。 第十一条 本合同自订立并报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之日起生效并开始营业。 第十二条 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应由合伙人集体讨论补充或修改。 补充和修改的内容与本合 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三条 其它 _第十四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_份,合伙人各执一份,送_各存一份。 合伙人:_(盖章) (略) _年_月_日 具体的办法。还看你们自己修改了啊

7. 合伙企业经营亏损,引起纠纷,根据法律,合伙人应负什么责任

不知该合伙企业是什么性质合伙,若是普通合伙,合伙人应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本律师特别提醒,任何法律问题都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况且有些事实真相在以非专业的目光审视后所作的描述,不一定符合其原始法律状态。因此,在看不到原始材料,听不到您对你咨询的事件的详细叙述的情况下,本律师仅仅是根据您的简单描述,依据法律法规作出咨询意见,该意见仅仅作为您分析的参考,而不能、也不应当直接作为您处理法律事务指导法律诉讼的准则。
如果我的答案对您有所帮助,请采纳为最佳答案,谢谢!

8. 两人合伙如何计算亏损和各承担的费用

亏损:48208-41697.8-7000=-489.8这个月亏了489.8
本来你的九千具体花到哪个月了就计入哪个月,如果没计的话什么时候还你就计入那个月的费用
至于承担多少看你们的股份比重,就是建公司的时候各自投入了多少钱,按比例分摊亏损和收益

9. 合伙协议纠纷案件怎么处理

合伙协议纠纷案件处理具体如下:

正确地把握处理合伙协议纠纷的几个基本原则

1、掌握合伙的最本质特征。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并要求合伙人对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订立书面协议。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

2、合伙协议不允许约定一部分人只享受利益,不承担风险。

《合伙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合伙企业的利润和亏损,由全体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担;合伙协议末约定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比例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担。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

3、合伙人退伙,必须经过全体合伙人同意,如果不经同意,因退伙给合伙人造成损失的要赔偿。

4、全体合伙人对合伙的外部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也就是说合伙对外有债务时,以合伙财产承担,合伙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全体合伙人以自己个人财产承担责任。

5、合伙投入合伙的财产和合伙积累的财产归全体合伙人共有,共同管理,共同经营。

6、合伙的经营活动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决定,合伙人有执行和监督的权利。

7、合伙人散伙时在清理完各种税款后,清理对外债务,仍有剩余时,退还各自投资,还有财产时分取利润。

(9)合伙纠纷亏损扩展阅读

《合伙企业法》第三十三条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亏损分担,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分担。

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

第四十七条合伙人违反本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的规定退伙的,应当赔偿由此给合伙企业造成的损失。

第四十八条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然退伙:

(一)作为合伙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

(二)个人丧失偿债能力;

(三)作为合伙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

(四)法律规定或者合伙协议约定合伙人必须具有相关资格而丧失该资格;

(五)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合伙人被依法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依法转为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企业依法转为有限合伙企业。其他合伙人未能一致同意的,该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合伙人退伙。

退伙事由实际发生之日为退伙生效日。

第四十九条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决议将其除名:

(一)未履行出资义务;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合伙企业造成损失;

(三)执行合伙事务时有不正当行为;

(四)发生合伙协议约定的事由。

对合伙人的除名决议应当书面通知被除名人。被除名人接到除名通知之日,除名生效,被除名人退伙。

被除名人对除名决议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阅读全文

与合伙纠纷亏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