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毒苹果事件违反了哪些经济学道理
而在事件中,苹果公司的态度也一直为人所诟病,李星文在评论中说道:作为一家有着全球知名度和较高美誉度的跨国公司,苹果有责任和义务保证自己的产品在所有环节上都没有明显瑕疵。所谓没有瑕疵,不仅是产品质量过硬,更重要的是不能与“有毒工厂”有染。苹果公司每年发布一份“供应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承诺“确保供应链有安全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同时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负责”。这些话听起来美妙,可是苹果却没能尽到责任,让这些条款成了一纸空文。苹果公司既然能以强硬的手段保证供应商的产品合格率,就必然能以同样强硬的手段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 当然也有人并不认同苹果公司应该在整个事件中承担最主要的责任,魏冈就认为:或许,有人认为受害员工应当向苹果索赔,但事实上,这些工人的确是在生产IPAD或者IPHONE等产品中受到损害,苹果公司作为一知名企业,应当负有道义上的责任要求其供应商善待员工,但这并不意味着苹果公司应该为此承担法律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苹果要求其供应商必须以此种方式生产。供应商才是承担责任的主体,苹果公司应该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是考核、督促供应商履行法律义务,让工人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作业。 [1]其实,无论怎样,都不能逃避政府应该承担的监管责任:要确保企业员工在一个安全和卫生的环境中作业,企业依法自然重要,但政府监管也必不可少,在侵权赔偿很难实现的前提下,当地政府的处罚威慑是保障工人权利的必不可缺的前提。在环保组织发布报告之后,公众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苹果公司的反应上,却忽视当地政府监管部门的行动。这可能是一条南辕北辙的道路。 而事件的根本就在于利益,政府为了追求GDP放松对企业的准入与监管,苹果公司为了利润最大限度的压榨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而供应商不得不在有限的利润空间里再去降低成本,使工人在一个危险的环境里工作。于是,处于产业链最底层的中国产业工人就成为了各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牺牲品。而这,也是对中国工人最大的不公。
㈡ ipad商标侵权案的事件详情
2000年,当时苹果并未推复出制iPad平板电脑,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深圳唯冠科技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
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上述10个iPad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了“苹果”。
2012年02月17日,惠州市中级法院已经判当地苹果经销商构成侵权,禁止其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这是国内法院首次认定苹果商标侵权。深圳唯冠起诉深圳国美的案子也正在等待判决结果。
2012年2月29日,二审开庭,当庭并未宣判结果。
㈢ ipad商标侵权案的事件影响
“ipad”“iWacth”商标被抢注 苹果不得不改名根据苹果产品的命名习惯,这就是最直接的影响。
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Apple
精彩内容,尽在网络攻略:http://gl..com,苹果没有iPhone、iPad、iMac一样,被称之为“iWacth”。事实上,并非苹果不想,而是出于不得已的原因:iWatch商标已被其他商业公司抢先注册。2012年9月,OMG Electronics公司抢先注册了“iWatch”为商标,并试图在Indiegogo众筹网站上进行集资(目标10万美元、最终仅筹得1434美元)。但即便产品失败,该公司也没有出售“iWatch”商标。
㈣ 侵犯苹果公司知识产权犯罪吗
明知故犯,侵权知识产权,一般被认定为犯法,犯罪比犯法严重的多。可以网络犯罪也犯法区别。
㈤ 为什么苹果公司在面临处理棘手的iPad在中国的商标侵权案,还要继续发布iPad3呢
苹果发布ipad3是他自己的产品研发和更新,和ipad在中国的商标侵权案完全是毫不相干的两回事。
以下是我的见解:
正因为深圳唯冠公司面临破产,而苹果又在购买ipad商标中耍了一个自以为聪明但却是有漏洞的手段,所以深圳唯冠公司将要把官司打到底,打赢了就会得到巨额的赔款,即使打输了,苹果也是要保住ipad在大陆的商标(苹果将以和解手段给一笔钱补偿深圳唯冠公司)。但说到底苹果在侵权案中的胜算不大,所以要为败诉做准备。现在ipad已经在中国大陆下架,所以ipad3也不会在中国发售,苹果具有除中国大陆的其他地区的发售权利,所以ipad3可以在其他地方买到。其次是苹果面临的败诉将会以无法估计深圳唯冠公司的损失作为结论,根据中国法律,苹果将以自己在中国出售的ipad所得利润计算赔偿给深圳唯冠公司,当然更为悲剧的是,中国是苹果的一个超大代工厂,从中国生产销往其他地区的ipad也将会一并计算利润赔偿给深圳唯冠公司,所以呢,苹果将会减少ipad在中国工厂的生产,ipad3即使发布,也不太可能大规模生产,苹果的正确选择是尽量减少中国代工厂的ipad3生产(因为上面说过这一部分销售将会计算利润赔偿给深圳唯冠公司),等到案件完结后,ipad3才会在中国工厂里大量生产了。最后要说的是苹果要赔很多,而且计算利润将是一件耗时很长的麻烦事。
㈥ 从伟大到优秀——有钱的苹果更有未来
2016年的苹果似乎是各种流年不利,全球市场份额下跌,净利润大幅缩水,股票价格大跌,专利狙击不断。
流年不利的苹果
苹果再陷侵权风波
从iphone5开始,恐怕已经很少有人以“艺术品”、“充满想象力”这样的词汇来定义苹果了。库克时代更加注重运营和精算,带领苹果走上追逐利润最大化的道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苹果在产品上做出了很多的折衷与牺牲。越来越大的屏幕,更多的颜色方案...与情怀相比,这些改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润。
担忧
不得不说,苹果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产品、营销、渠道、用户体验,几乎在每一个环节苹果都做到无可挑剔。但是,随着市场的饱和与创新乏力,苹果下一个新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充满着变数。而过度的依赖于iOS所带来的溢价效益也对苹果长期的收益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未来布局不足
与谷歌大力布局人工智能与无人汽车等前沿领域相比,苹果在前沿领域的布局力度与紧迫感就弱了很多。“既然我已经做的很好,为什么还要急着去颠覆自己”,作为行业领先者,这可能就是多数苹果人内心的写实吧。
横向扩张并不是容易
纵向的突破不易,苹果转而通过横向扩张来追求更多的利润。中国市场的成功给了库克一剂强心剂。在现如今全球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库克期望把中国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印度。但是,印度人民能够接受苹果昂贵的价格吗?如果降价,苹果还是苹果吗?
其实从库克接手苹果后,外界对苹果的质疑就从未停止过。都说库克在吃乔帮主的老本,事实真是如此吗?
你以为苹果最大的优势是iOS,是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是它手里无与伦比的现金流,这意味着未来与对未来的把控能力。
巴菲特逆市投资苹果
在苹果市值大幅缩水之际,一直致力于投资传统行业的巴菲特不久前大手笔投资了苹果公司。截至3月31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持有981万股苹果公司股票,价值10.7亿美元。于是,一边普遍唱衰,股价大幅下跌;一边逆市而上,出手不凡。这一扬一抑也表现了对苹果的不同预期。
苹果的策略之现金为王——有钱比伟大更有未来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很多企业削减资本支出,并利用低利率环境发行债券融资。数据显示,美国企业正囤积越来越多的现金,截至2015年底,美国非金融类企业的现金储备总额达1.7万亿美元。其中,苹果公司手握现金高达2160亿美元,占美国企业现金储备总额的十分之一以上。
对现在的苹果来说,有领先对手半个身位的技术,强大的专利储备和无与伦比的现金流。在这样的优势面前,我们还敢说它已经衰落了吗?或许,它的确从伟大降成了优秀,从充满情怀到更庸俗。但是,看看Moto和HTC这些企业,它们连生存都是问题。
来自行业的压力对苹果来说也是同样的,不同的是大家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尽管不断受到股东既不分红也不并购的指责,但苹果无动于衷而不断扩张自己的现金池。或许,对苹果来说,“广积粮,缓称王”,不断积聚实力,不急于深耕其他领域就是最好的策略。在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强大的现金流是最保险但不保守的办法。
强大的现金流是苹果巨大的财务优势。它可以维持苹果较高的信誉评级,长期高位的股价,抵扣市场风险的能力,而这些都会让苹果更加容易度过各种危机。同时,手中的现金还可以支撑它执行激进的投资和收购策略。10亿20亿美元这样的巨额投资不过是其现金储备中的沧海一粟。
猜测
入股更多的“滴滴”?
5月,苹果打破常规,以10亿美元注资滴滴出行,成为迄今为止滴滴最大的单笔融资。这其中,既有两家互相整合用户的需求,更有苹果看好未来滴滴的发展前景。同时,出于避税目的,苹果有相当一部分现金囤积在中国等海外市场。这就意味着,苹果这笔钱迟早会花出去,入股更多的“滴滴”几乎是最好选择。剩下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花,花在什么地方。
进军银行?Or颠覆银行?
当你手上握有 2000 亿美元的现金,每年产生的利润在这个价值的大约一半或三分之一水平的时候,你想成为一家银行一点都不难。考虑到苹果公司在 2015 年开始力推 Apple Pay,也许它真想过成为一家提供类似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也说不定。看看马云的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又或许,苹果正在策划着下一场颠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白金融微信公众号(ID:da jinrong)
㈦ iPhone6真的会被禁售吗
近日,苹果公司再陷侵权风波,旗下两款产品Phone6和iPhone6 Plus被北京知识产权局在《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书》中裁定,手机的外观设计侵犯了佰利营销服务公司的专利产品,责令苹果公司停止销售iPhone6和 iPhone6 Plus两款机型。目前苹果手机已经向上一级法院申请行政复议,如果最终维持原判,苹果将面临在中国大陆不得销售iPhone6以及iPhone6 Plus的情况。这是继十年前iPad名字使用权诉讼后,苹果再次陷入侵权风波。 在上一起侵权事件中,苹果败诉,最后与原告唯冠科技(深圳)达成和解,以3.5万英镑获得iPad在全球的商标。而与上一起诉讼不同的是,这次诉讼案最终谁将胜诉,还需等待上一级法院裁决。 苹果涉嫌侵权外观专利 据了解,此次苹果被告侵犯了手机100c的外观专利,该项专利持有人为深圳佰利营销服务公司。根据北京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同为成为被告的还有北京中复电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及旗下工体东路电讯商场。 记者在企业工商信息系统天眼查上搜索到佰利营销服务公司的相关信息,其法人代表为徐国祥。而100c手机为深圳百分之百有限公司(下称“百分之百”)旗下手机,根据专利号检索发现,此次苹果涉嫌侵权的外观设计人正是百分之百法人徐国祥。 徐国祥曾在2006年创建深圳市百分之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100c在当时作为TD手机销售。2013年,百分之百被网络收购,走上巅峰。此后,由于通讯技术提升加上小米等互联网手机的兴起,手机市场竞争加剧,100c手机逐步被市场淘汰。目前,公司已经处于破产边缘。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曾尝试联系徐国祥,但其电话无法接通。 引人关注的是此次苹果提请复议一旦被驳回维持原判,那么iPhone6以及iPhone6 Plus将在国内面临禁售的境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苹果最重要的市场,去年苹果CEO库克多次到访中国,并在近期对中国租车平台滴滴出行投资10亿美元。而此次仲裁决定将极大影响到苹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受此消息影响,近日苹果股价严重下滑。 “苹果不会容忍iPhone6在北京禁售,更不会容忍在全国禁售,一旦苹果行政复议无法成功,和解是唯一渠道。”手机联盟秘书长老杳表示。 此次被告之一的中复通讯是苹果在国内重要的销售渠道。中复官方资料显示,近几年,公司的年均销售额达到26亿元,在北京的通讯产品零售市场占据着近1/4的销售份额。 而由于公司目前已经没有新的资金进入,对于佰利和百分之百而言,和解费或许也是此次状告苹果的最重要目的。
㈧ 苹果商标案件被判侵权到底怎么回事
很简单,就是苹果注册的商标没有把全类的给注册了,导致其他商家提前注册,就构成了侵权事件
㈨ ipad商标侵权案的事件结果
ipad商标侵权案的事件结果:
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就iPad商标争夺一案达成和解,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支付6000万美元以获得iPad在中国内地的商标使用权。
唯冠苹果iPad纠纷大事记:
2000年,唯冠集团注册了iPad在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商标。次年,唯冠大陆子公司深圳唯冠注册了iPad中国商标。
2009年12月,苹果通过旗下英国子公司IP Application支付3.5万英镑从唯冠台湾子公司唯冠国际手中买下了iPad全球商标权。
2010年1月,苹果正式发布iPad。2月,苹果以深圳唯冠连续3年停止使用iPad商标为由要求中国商标局撤销1090557号商标。
2010年4月,苹果在深圳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深圳唯冠,认为基于之前转让协议,自己持有iPad商标在大陆的所有权。但深圳法院驳回了这一诉求,认为苹果是与唯冠国际达成协议,并未与深圳唯冠签署合约,而也没有证据表明深圳唯冠批准了这一协议。
2011年,唯冠在深圳与惠州两地起诉苹果经销商,要求禁售iPad。2月,苹果在深圳法院起诉深圳唯冠,要求深圳唯冠进行赔偿并确认苹果在大陆拥有iPad商标权,这是双方首次正面交锋。3月,深圳唯冠向北京工商局投诉,要求对商标侵权的苹果实施罚款。12月,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苹果败诉,其赔偿与商标要求均被驳回。
2012年2月22日,深圳唯冠在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起诉苹果总经销商侵权,但法院未宣判。2月29日,苹果在深圳起诉深圳唯冠要求获得iPad在大陆商标权的二审在广东高等人民法院开庭。
2012年4月1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富邦公司(唯冠科技债权人之一)申请唯冠破产清算要求遭拒。
2012年5月9日,美国加州高级法院法官马克·皮尔斯5月4日应苹果的请求,驳回了唯冠起诉苹果iPad商标侵权一案。
2012年7月2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宣布,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权问题达成和解,苹果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和解费用。
㈩ 从侵权责任法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苹果与唯冠公司对于ipad商标之争事件,最好专业一些的
侵权责任的承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侵权行为存在
2、造成了损害后果
3、损害结内果与行为存在容因果关系(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侵权行为人存在过错(故意、重大过失,法律归定某些情况下比如重度危险作业,只要存在危险行为就推定为存在过错)
就苹果与唯冠商标争议,从侵权责任法的角度看:
1、苹果公司对ipad商标的使用是不是侵权行为?前提就是看,这种使用是不是符合法,苹果是不是对广发商标拥有合法的权益,依商标法规定,商标权以注册在先为保护原则,所以谁先合法注册了商标,谁就拥有在法律上的权益
2、苹果公司对ipad商标的使用是不是造成了后果,在知识产权侵害后果的计算中,常常是拿侵权方的获利作为标准的,显然不合法使用ipad商标是造成损害后果的;
3、4、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