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卖教辅书涉及哪些法律法规
如果是卖盗版的教辅书,可能触及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根据《刑法》第217条: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属于侵犯著作权的情形。如果违法所得数额3万元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复制发行复制品数量在合计在一千张/份以上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违法所得数额15万元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25万元以上、复制发行复制品数量在合计五千张/份以上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218条:以营利为目的,销售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权的侵权复制品,属于销售侵权复制品的情形。如果违法所得数额10万元以上的,应当以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贰』 如果我复印一本教辅自己做算侵权吗
其实没那么严格,特别是你不用来出售时,没有换取利益,是没人来找你的。
但有版一权个问题,一本教辅一般都有很多页啊,特别是像《教材完全解读》这样的,一般都有一百七八十页到两百多页,像总复习类的《高考完全解读》更厚,而就算是《教材完全学案》这种练习题集的,也有一百页左右吧,这复印的钱原本比买一本贵多了,你这不划算呀!
『叁』 浅析教辅出版单位如何规避教辅材料出版中的侵权问题
作者:浩宇出版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深入,新课标教材出现了多元化竞争竞争的局面,各教材出版社在自主投资完成教材的研发、创作、参与出版招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教材出版单位的版权意识在不断提高,从而引出教材出版单位与教辅图书出版单位的侵权法律纠纷时有出现。 教辅图书按组成元素来分,可以分为讲解类、试题类、讲练结合类和手册类等;按使用功能来分,可以分为:同步类和复习类;还可以有其他一些不同的分类方法。 不同类型的教辅面临不同的侵权法律风险;不同科目面临的侵权风险也不一。下面我就不同科目不同类型的教辅图书面临的侵权法律风险程度,结合本人对前期发生的几起法律侵权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一番浅析。 在编排顺序上与教材不同,其内容来源——属公有领域范畴、且难被确认为教材出版者专属,被诉侵权的法律风险就越小,反之,则风险越大。 具体而言,那些总复习用书,专题类、手册类等 ,比较容易做成,在编排顺序上与某教材不同,其内容来源——可以尽可能做成公有领域范畴, 避开教材的独创性部分, 故被诉侵权的法律风险就比较小; 而对于那些同步讲解(讲练结合)型教辅书,按照科目出版,与教材及教学顺序完全匹配,对教学内容再现,进行详细解释、剖析、扩展并配以针对性训练,从目前市场上所见的图书内容来看,侵权的法律风险很大。其中英语类教辅对句子的重现及翻译,切实侵害教材版权。而理科类教辅如果大量重现教材内容,也极有可能被判侵权,但是理科知识体系的具体内容相对英语而言独创性更不易被确认,更易判断为公有领域,所以理科同步类教辅的法律风险稍低于英语教辅。 笔者认为,教辅出版社应以法律为依据做好以下两点准备:一是根据教辅图书侵犯教材著作权的特点尽量规范编写工作,检视所出版图书的著作权侵权隐患,注意不要再现教材中的独创性内容,并避免对教材内容进行翻译,有效规避法律风险;二是研究法律条文,做好与教材出版社谈判的各方面准备工作,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双方矛盾。(特此声明:本文参考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王风雷老师文章)
『肆』 把自己做在教辅书上的答案,连书带答案扫描到百度文库里,算不算侵犯版权
你自己的答案,不能算是侵权。。顶多是用了一下它的题目。不敢的话,你可以把页眉页脚盖上。。。
『伍』 讲解教辅上的习题侵犯版权吗
如果谋利的话,也是侵权的,需要得到权利人的同意,或者获得授权,合理引用的话不侵权。
『陆』 教辅材料粗制滥造算不算侵犯学生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属于侵权 不过 我认为没有必要打官司,
对教辅书的编辑有严格规定综合错误率不可以超过万分之三,如果超过了就是不合格的产品。315可以投诉,但是他们属于官商,我想你也可以通过媒体来帮你的忙比较好一些。另外,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控制学生的教辅材料(一教一辅),特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你也可以向教育局反映。
『柒』 教辅引用教材内容,属侵权吗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法律角度看,只要你使用了其他著作权人的回作品,就应当获得许可答并支付费用。
无论改作品的来源是否合法或者是否被其他人合法使用。
你注明来自网络也不能免除你对著作权人的侵权责任。
以上均为法律观点。
实务中,如果权利人没发现你的侵权行为你就不会被追究法律责罚。
『捌』 电子版教辅共享侵犯版权吗
侵犯
『玖』 如果想出版一本教辅书,而该书部分引用了其他教辅的例题,这算侵权吗
你好,算侵权的!
『拾』 教师使用教辅书籍进行教学活动,是否构成侵权
不算,教师也不是什么都懂,有时也需要工具书呀,相互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