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马鞍山名字由来的图片
马鞍山的地名有着非同寻常的来历。相传楚汉战争时,西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史事的无限感慨。
马鞍山有悠久的历史,西周为吴国境地,春秋战国为越、楚两国地。秦置丹阳县,其地属之。东晋咸和四年,因战乱等原因,侨置当涂县于今南陵一带。永和元年,侨置豫州于牛渚。南朝梁天监元年,置南丹阳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为姑孰城治之始,至今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设太平州,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治姑孰城。元代改太平州为太平路。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改太平路为太平府,并沿至明清两代。民国时期,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以马鞍山矿区、采石镇等区域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1963年设马鞍山市郊区,1969年2月设马鞍山区,1975年9月,分拆马鞍山区为四新、花山、雨山、向山4区;1979年10月,撤销马鞍山市郊区,四新区改名金家庄区;1983年7月,原属宣城地区的当涂县划归马鞍山市;2001年7月,撤销向山区;2011年8月,原属地级巢湖市的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2012年9月,撤销金家庄区,并入花山区;析当涂县博望、新市、丹阳3镇设立博望区。
⑵ 马鞍山诗歌节的来历是什么
古时,马鞍山是一片诗意沃土。春秋战国之际,马鞍山地处楚头吴尾。秦回汉时期,马鞍山东西两岸又分答属会稽郡与九江郡。逮及三国,吴魏常在此纷争鏖战。六朝更迭,马鞍山成为扼守建康(今南京)的西南门户,地近京畿,王孙贵族常于此啸吟咏叹,“文的自觉”随之到来。唐宋时期,江北之和州(州治历阳)、江南之太平州(州治当涂)得到进一步开发,交通便捷,人文荟萃,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诗文流韵,灿然生辉。流风余韵,波及元明清。
而今,马鞍山是一座诗歌之城。马鞍山目前有两万多位市民一直在坚持诗歌创作,涌现出了诸如杨健、欧震等一批新生代诗人。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马鞍山共出版了近50多部诗集,本报发表了6000多首马鞍山市民创作的诗歌。校园里,古诗文书法比赛、读书征文评比、吟诵比赛、背诵比赛以及诗歌创作评比等系列活动接连不断,吟诗声声声入耳。鉴于马鞍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市民对诗歌活动的充分认可和参与热情,2014年,中国诗歌学会授予马鞍山市“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⑶ 马鞍山采石干的由来
采石矶茶干的传说 安徽是豆腐的故乡,用豆腐制作的茶干更是花样繁多,名气最大内的当容属采石矶茶干。采石矶茶干问世已有近二百年历史了。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采石镇翠螺山下住着一对清贫的老夫妻,膝下无儿无女,终年以摆摊卖茶为生。采石矶的水质极好,沏出的茶水清香四溢,深受游客赞赏。老汉常想,如果能有一种食品供游人佐茶,必定可以增加收入。于是老夫妻俩试着用当地的黄豆磨豆浆做豆腐,压制成紧薄柔韧的豆腐干,放入以酱板、食盐、冰糖、大茴香、桂皮、甘草熬成的酱汁浸煮,入味后晾干,便成为甘香筋道、越嚼越香的佐茶小吃,卖茶生意也随之兴旺起来,茶干从此成为一方名产。新中国成立时,采石镇上约有12家作坊制作茶干,规模不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采石镇已建起一座现代化的豆制品厂,技术不断改进,花色品种增加,俏销全国各地,先后有五十多个国家的客商到厂参观。有一次几名美国人在品尝时从不同的茶干中分别尝出虾米、鸡丝、牛肉干,十分惊奇,认为这在中国的茶干中是独一无二的
⑷ 马鞍山名字的由来
马鞍山名字的来历据说当年西楚霸王兵败乌江, 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在乌江自刎版. 临死前,将心爱的战权马托付一渔夫, 让他帮战马带到江南,好生照料. 渔夫在摆渡战马时, 船到江心,战马见主人已经死就一跃跳江了. 渔夫非常感动,决定厚葬这匹马, 可惜没打捞上来, 只捞上来一幅马鞍, 最后就把马鞍葬在江边的山上, 此山后来就叫马鞍山
⑸ 香港马鞍山的由来
香港马鞍山有两个山峰,较高的俗称马头顶,高702米,它是新界东部最高的山峰,而副峰为牛押山,六百多米高,两峰之间形成一条很长的弧线,形如马鞍,故被称为马鞍山。
⑹ 马鞍山的由来
马鞍山是传说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至安徽和县乌江专,自觉无颜见江属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 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而得名,马鞍山的市名因此山而来。
⑺ 安徽马鞍山的名字来源
马鞍山市历史悠久抄,市袭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
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
(7)安徽马鞍山的由来扩展阅读:
鞍山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辽东半岛中部,东部、北部与辽阳县为邻,东南部与凤城市、庄河巿毗连,南部与大石桥市接壤,西部与盘山县、辽中县交界;
市中心距辽宁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沈阳市89千米,东距煤铁之城本溪市96千米,南距大连市308千米,西南距营口鲅鱼圈新港120千米,两距盘锦市103千米。
鞍山市的地势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属于千山山脉延伸部分的山区,一般海拔400—600米;最高为岫岩的帽盔山,海拔1141米,海城一棵树岭次之;山区主峰海拔931米,面积约为5271.44平方千米,占鞍山市总面积的56.97%。
⑻ 请问马鞍山市是不是有座山就叫这个名啊或者说这个市名的由来是怎么样的
一直以来,我们大家都认为因为有马鞍山这座山,所以我们的城市因山命名为马鞍山版市。虽事实如此,但权却并非如此简单直接。实际上马鞍山市市名的由来经历了从山名――机构名――行政建制名三个阶段的延变。
马鞍山山名的来历
马鞍山的山名来自一个凄美的传说,这一点众所周知。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至和县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而得名。
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 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
⑼ 马鞍山的由来
马鞍山市历史悠久,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专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属,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 截止于马鞍山市区规划面积715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66%。境内辖3区3县,市人民政府驻安徽省马鞍山市太白大道2008号。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为:博望区、花山区、雨山区范围,约715平方千米。
⑽ 马鞍山采石矶的三元洞名字的来历
三元洞得名有二:
起源一: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僧人定如云游,悦此清内幽绝俗,遂容率众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于此而得名三元洞。
起源二:根据民间传说,湖南三秀才乘船赴京会考,途经采石忽遇狂风骤雨,幸得神仙保佑,方才化险为夷。后三人皆金榜题名,为官一方,为报神仙救命之恩,捐资就洞筑楼,改名三官洞。
中文名:马鞍山市三元洞
别 名:三元洞又名三官洞
地 点: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