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京地名的来历资料
南京城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有过很多名字,金陵、建业、建康、天京……而南京之所以叫南京,与北京有很大的渊源。明朝时期,朱元璋曾定都在这里。后来,明成祖迁都北京,由于地理位置和曾做过京都,又将这里改名为南京,为与北京相对之意。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71.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43.62万人,城镇人口695.99万人,城镇化率82.5%,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1)南京地名公共服务扩展阅读
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节点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经济区主席方城市。
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2°02'38"、东经118°46'43"。总面积6587km² ,2018年建成区面积971.62km²。
『贰』 说出南京的“桥”地名
南京的“桥”地名来:御河桥、金自水桥、长春桥、大石桥、桥北、狮子桥、管家桥、铁心桥、西善桥、赛虹桥、羊市桥、石城桥、芦龙桥、安门桥、芦龙桥,鼎新桥、五龙桥,走内桥、九龙桥、仓巷桥、长干桥、镇淮桥、朱雀桥、……
『叁』 以水命名的南京地名
答:水西门(白下区,是南京13个城门之一).水巷(秦淮区夫子庙一带),水佐岗和水佑岗(鼓楼区,在四卫头一带),水榭(玄武区中山陵风景区内)
『肆』 南京地名范围位置变迁
今南京地区的行政设置应以战国时期楚国所设的金陵邑为最早。从此“金陵”就成为古代南京地区的通用名称。在这以前,春秋时吴国和越国先后在今南京市区所筑的冶城和越城,还不能视作行政设置。此外,春秋时吴国又曾在今南京郊县六合与高淳境内分别设有棠邑与濑渚邑,亦是当时县一级的行政设置。
秦代在金陵故地设有秣陵、丹阳与江乘三县,其县治分别在今江宁县秣陵关、江宁县小丹阳与今栖霞山附近,均属郡管辖,堂邑县则属东海郡管辖。两汉时上述四县仍然保留,另加设湖熟县(县治在今江宁县湖熟镇),其中秣陵、丹阳、江乘、湖熟四县皆属扬州刺史部丹阳郡(郡治在今安徽省宣城市)管辖,而堂邑则属徐州刺史部临淮郡管辖。
三国时期,孙吴改秣陵为“建业”,意谓将在此“建帝王之大业”,并定为首都,又将扬州刺史驻地与丹阳郡郡治迁来建业。西晋初,改建业为“建邺”,西晋末又改建邺为“建康”,故东晋与南朝(宋、齐、梁、陈)之首都均称建康,同时也是扬州刺史驻地与丹阳郡治所在。故六朝之金陵既可用首都之名——建业与建康,亦可用州治之名——扬州,还可用郡治之名——丹阳,但“建邺”仅是西晋一代三十余年之名,西晋时的扬州刺史驻地与丹阳郡治亦在建邺。
六朝时期金陵地区的郡县级设置变动较大。孙吴时有建业县、丹阳县、湖熟典农都尉、江乘典农都尉;西晋时有建邺县(后改称建康县)、秣陵县、江宁县(先称临江县)、丹阳县、湖熟县、江乘县、堂邑县;东晋时除保留西晋所设置的各县外,又加设侨置郡县,以安置中原地区南迁人士,诸如琅琊、东海、东平、兰陵、魏、广川、高阳、堂邑等郡,怀德(后改费县)、临沂、阳都、即丘、肥乡、元城、广川、北新城、博陆、堂邑等县;南朝刘宋初,保留建康县、秣陵县、丹阳县、江宁县、湖熟县归丹阳郡管辖,阳都县、费县、即丘县、临沂县、江乘县归南琅琊郡管辖,其后废除魏、广川、高阳、堂邑四侨郡,又废即丘、费、阳都三侨县;南齐时无改动;肖梁时设同夏县,废湖熟县,又复置费县,并改南琅琊郡为琅琊郡,分置丹阳、南丹阳二郡,琅琊郡治在江乘,辖江乘、临沂、费三县,丹阳郡治在建康,辖建康、秣陵、同夏三县,南丹阳郡治在江宁,辖江宁、丹阳二县;陈时废南丹阳郡,又废琅琊郡,新设建兴郡,辖江乘、临沂、同夏、湖熟、建安、乌山六县,丹阳郡辖建康、秣陵、江宁、丹阳、费五县。
隋唐时期金陵地区的行政设置变动最大,主要是扬州大都督府自金陵移至江都,金陵被降为一般的州县,并且屡改州县的名称与隶属关系。当时的通称以“金陵”最为常用,隋代常称“蒋州”,唐代常称“白下”、“上元”、“江宁”、“升州”等。具体说来,隋军灭陈后,废丹阳、建业二郡,又废建康、丹阳、费、江乘、临沂、同夏、湖熟等县,仅保留江宁县,与溧水县同属设在金陵石头城的蒋州管辖,堂邑县则改称六合县,归江都郡管辖。隋炀帝时又改称蒋州为丹阳郡。唐代曾改江宁县为归化县,又改归化县为金陵县,再改金陵县为白下县,复改白下县为江宁县,最后改江宁县为上元县,并隶属于州治先后设在延陵(今丹阳市延陵镇)、丹徒(今镇江市)的润州,郡治先后设在丹徒、江宁的丹阳郡、江宁郡,以及州治先后设在江宁、上元的升州管辖。升州辖有上元(江宁)、溧水、溧阳、句容四县。六合县则属扬州管辖。
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在金陵设升州大都督府,又分设上元、江宁二县,旋改界州大都督府为金陵府,并定为西都。南唐建国后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辖上元、江宁、溧水等县,并曾在六合设置雄州。
『伍』 南京与刘伯温的地名有那些
在南京市秦淮河一带,几处地名都与“鱼”有关,据说还是刘伯温的“功劳”。 相传明专代刘属伯温欺骗朱元璋:燕雀湖里有两条“鱼精”,逃到秦淮河边富豪俞通海家宅附近的小沟里。朱元璋原本就忌惮俞通海,便信以为真,下令将秦淮河的鱼赶尽杀绝。采取的措施是:在上下浮桥处布满滚钩,将鱼儿聚歼;命令部队将捕上来的鱼全部用柳枝串起来,挂在街上晾晒。由于整条街就铺满了落下的柳叶,有了“柳叶街”之称。还有用船板拦鱼的“船板仓”、又叫“船板巷”,用门板在桥洞口堵鱼的“堵门桥”(今称“陡门桥”)、设台钓鱼之处“钓鱼台”;从江边将鱼往回赶的“赶鱼巷”(今称“甘雨巷”)…… 同时,在俞家对门立一牌坊,就是“百猫坊”,上面刻了一百个猫头,虎视眈眈地盯着俞家大门,使“鱼精”永无翻身之日。[吴成根]
『陆』 南京市都有哪些地名
你要的是什么地名??地级市的有..镇江..扬州、马鞍山、滁州、等..
『柒』 南京古代地名
金陵--建业--建康--应天--天京
城名更替的频繁不仅为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所少有,就是在世界城市演变史上也是罕见的。南京城名经历过四十余次更改。主要的有以下几个:
金陵-春秋战国
秣陵-秦、汉
建业-三国
建邺-西晋
建康-东晋南朝
丹阳-西晋、东晋
归化、白下-唐代
升州-唐、宋
上元、江宁-宋、元、明、清
集元-元
南京-明代
天京-太平天国
还有另一个版本的:
1)先秦建城前495年,吴王夫差在筑冶城。前472年, 越王勾践灭吴,范蠡筑越城,位置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别称“金陵”。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属鄣郡。
2)六朝繁华
211年, 吴大帝孙权在在石头山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业,都城周长约11公里,开始了南京的都城史。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为避司马邺之讳,改为建康。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北方大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建立东晋。此后,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南朝与此前的吴合称“六朝”。
3)隋唐
589年隋灭陈,擒陈后主,平毁城邑宫苑, 在石头城置蒋州。唐代,置蒋州为升州。
4)五代十国
南唐京城,称金陵府。
5)宋
宋为江宁府,为江南东路首府。
6)元
元朝时为集庆路。
7)明
明朝时为南京、应天府。
8)清
清朝时为江宁,江南省省府、两江总督署总督府驻地。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捌』 为什么南京有那么多的地名都有“门”这个字呀
因为南京是六朝古都,拥有很久远的历史文化,而在古代那些‘龙城’都是有老长老长的城墙的,为保护之意。
『玖』 南京地名
中山陵 Sun Yat-sen Mausoleum
秦淮抄风光带 Qinhuai River Scenic Belt
灵谷寺 Linggu Temple
明城墙 Ming Great Wall
玄武湖 Xuanwu Lake
莫愁湖 Mochou Lake
http://www.gotoworld.net/bbs/thread-8213-1-1.html
『拾』 南京地名
火车站有地铁,中央门没有,但中央门离火车站坐公交车也就只有一站路,走路也就十分钟。去中山陵和明孝陵可以在火车站坐游1路,去夫子庙可以在火车站做1路车,去新街口还可以坐地铁,也可以在火车站坐1路、33路车。去湖南路可以在火车站坐1路车在玄武湖公园原地转8路车。以上这些地方你如果做地铁是2元,坐公交车分普通车为1元,空调车为2元。欢迎你来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