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目前党员干部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对工作不熟悉,没有发现问题的基础性积累和能力等问题。
领导干部发现不了工作中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工作不熟悉,缺乏调查研究,对业务不钻研,没有发现问题的基础性积累和能力;有的责任心不够,认为自己应当抓大放小,只要大方向没错就行,也就少了抓问题的动力。
有的领导干部发现了问题,却不敢触碰问题,怕惹麻烦,说到底是担当的缺失。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党员干部抛洒热血,牺牲自我,在所不惜。而今,少数领导干部却奉行明哲保身,宁可无功、但求无过,凡事先想自己,处处考虑后路,对问题宁可绕着走、不触碰、不作为。
(1)党员干部作风及公共服务情况扩展阅读:
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相关要求规定:
1、明确要求“要把集中学习和其他学习形式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分批组织集中学习,不能以学习为由影响群众正常办事。”
2、同时,要求“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学习内容要少而精,主要是掌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和中央关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3、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简便易行,注重采取典型宣讲、案例教育、身边人讲身边事等方式组织学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要注意采取小型、业余、分散的方式组织学习”。对流动党员可通过开放式党课、寄送学习资料等开展学习。对离退休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可送学上门。
② 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思想,学习,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1、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2、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有的党员心态难以调整、行为难以适应,既存在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也存在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等“为官不为”现象。
3、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强,导致公共责任弱化、虚化乃至缺失,这必然会影响党和国家政令畅通,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影响党和国家在人民中的形象。
(2)党员干部作风及公共服务情况扩展阅读:
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制度,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有了好的制度就要有相应的执行力度。要从严治官,对领导班子成员软、懒、散、奢等现象进行集中治理,对为官不为、插手基层敏感事务等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查处问责必须从严。
对出现问题的党员干部,敢较真、敢处理,就会产生较大震慑力,就会教育和挽救大多数。要抓住敏感事务、职务晋升等关键节点进行监督。同时以管人、管钱、管物等岗位党员干部为重点,突出监督遵守法规制度情况,清清爽爽为官兵办事的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要坚持能上能下制度,运用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问责免职等方式,推动不称职、不适宜、不作为的党员干部“下”,着力解决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为官不正、为官不廉等问题。
③ 党员的生活作风问题
每个人的生活作风对其精神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向上的生活作风可以锻炼人、熏陶人、成就人;奢靡浮华的生活作风则可以腐蚀人、毒害人、毁灭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自己,也要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上坚守防线,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讲操守、重品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秉持严肃的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
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是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亦是其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反映。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党的精神风貌,与学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党的整体形象。党员干部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情趣健康的生活作风,既是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在生活方面的具体体现,更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生活准则。
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形象不好,同他们的道德操守不佳、人格力量不强有直接关系。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就会带出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队伍。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领导干部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决不是小事!
生活作风出问题,往往是党员干部蜕化变质的开始。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面对剥削阶级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严重混乱,导致思想扭曲,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情趣低下。有的仰慕豪华生活,心理失衡、萎靡不振,贪图享乐、玩物丧志,结果走上了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经不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被人先从生活作风上打开缺口;有的胸无大志、游戏人生,甚至求神拜佛,算命占卦,祈求神灵保佑;有的把无偿吃喝玩乐视为理所当然,把挥霍公款搞高消费娱乐活动当作“潇洒走一回”,把终日沉迷在花天酒地、声色犬马中看作是“浓缩人生”。醉生梦死般的生活,渐渐地使他们丧失了抵抗力和辨别力,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堕入犯罪泥潭而难以自拔。党员干部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作风,做到清正廉洁。
一要做到慎欲,把握住欲望的度。着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自觉抵制消极低俗腐化的生活方式,决不能沉迷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每一个干部不能放纵欲望,不能谋取规定之外的特殊利益。如果欲望过度,就会出毛病。过度的欲望满足,不是幸福,而是一种自我放纵。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警惕和防止个人欲望的膨胀,警惕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做到不为灯红酒绿所动,不为钱权美色所惑,无论何时何地,始终保持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情操。
二要做到慎友,把握住交友的准则。善于交益友、诤友,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远离不健康的生活圈、社交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掌握交友的正确方法。古人云:“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友道也。”就是说,先淡薄而后浓厚,先疏远而后亲近,先接触而后相知,这是交朋友的方法。“先择而后交”就会交到好朋友,“先交而后择”只能是形成更多的仇隙。
三要做到慎微,把握住生活的小节。很多腐败变质分子,往往就是在小事上不注意,小节上不检点,把吃点、喝点、拿点、占点不当回事。久而久之,由小到大走了犯罪道路的。微小之处最能显示一个人的灵魂,小处不慎必失大节。要正确处理大节与小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小节”并不小,在党性修养上,大事小事、大节小节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要防微杜渐。我们要从小处着眼,重视小节,防微杜渐,以严格的党性原则要求自己,以所肩负的重任鞭策自己。要把好“苗头”,守住“关口”,遏制“萌芽”,切不可心存侥幸,丧失警惕。慎微绝不是在工作中缩小缩脚,而是要求我们要高度警惕,在工作、生活中不能有丝毫的大意和疏忽,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四要做到慎独,把握住独处的诱惑。通过慎独,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从而守住思想道德的底线。一是心中有“主”。就是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要谨慎地遵守道德原则,不做任何违反原则的事。作为党的干部无论是在公务活动中,还是在个人生活方面,都应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恪守道德规范,置身于法纪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在公众面前要自我约束,在独处的时候更要严于律己,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和形象,决不能心存侥幸。要做到“慎独”就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自己的政治声誉,时刻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只要练好慎独功夫,增强免疫能力,就能在权、钱、色的诱惑面前不打败仗,努力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④ 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和党风建设方面工作成效明显,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有些党员干部还存在着以下一些思想和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党性观念不够强 (一)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比较淡薄,淡忘了党的性质、宗旨、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未能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不深,对社会发展现状的了解不够,看社会的阴暗面较多,对社会主流和积极因素认识不清,从而对党的事业丧失信心,甚至满腹牢骚,因而不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二)不注重自身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退化。其表现:一是不能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入党以后放松了对自己思想上的要求,不能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起不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原则性不强,遇到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敢旗帜鲜明进行斗争;同志之间不能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批评时蜻蜓点水,批评他人时轻描淡写,有的甚至只作“表扬与自我表扬”,保持“一团和气”;三是缺乏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奉献精神,工作上得过且过,拈轻怕重,计较个人得失。四是对党的组织生活和学习活动不重视,组织活动借故不到和迟到现象时有发生。 二、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作风方面。一是责任心不强,讲待遇多,讲奉献少,不能很好利用自己的岗位职责做更多的贡献,满足于工作任务的一般完成,不注重工作质量的提高;二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对工作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不够,存在等、靠思想;三是少数党员干部满足于已有成绩,不求上进,不思发展;四是少数党员干部骄气有余,谦虚不够,听不进别人意见,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和意见。 (二)工作作风方面。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安排部署多、检查督促少;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上传下达,不能联系本公司、本部门实际提出具体而又切合实际的意见;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上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工作拖沓,纪律松懈,工作心不在焉,甚至擅离职守,影响了本职工作的完成。
⑤ 浅谈如何加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如何加强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各级机关的办事效率,改进办事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颇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一、加强机关党员作风建设的重要性1、加强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政府增强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通过机关管理要素的有效整合,提高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的水平,以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表现在当前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但是这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不断强化宗旨意识,以好的作风来实践;必须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推进;必须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靠过硬本领来保证。各级机关是我们党执政的主要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机关的工作作风好坏,体现了工作执行力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意图的贯彻执行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和维护。2、加强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现在,一个地区发展的快慢,越来越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劣。“没有梧桐树,引不到金凤凰”,环境好就是最好的广告,有最好的金字招牌,资金、人才等往往不引自来;环境不好,客商必跑,不但凤凰不肯落户,连麻雀也会东南飞。因此,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是软环境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作风建设的成效,集中体现在工作效率和行政效能上,体现在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上。近几年来,博罗县通过组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广大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得到较大转变,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改观,服务意识得到较大增强。这对推进依法行政,整治经济发展环境,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加强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努力塑造服务型机关的迫切需要。广大机关干部的德才素质、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机关自身建设,全县各级机关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作风建设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一)服务不到位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加强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做好文章,县级机关应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一是 “官本位”思想比较浓。有些机关干部往往以管理者自居,责任心不强,服务观念淡薄,对基层和企业的一些疑难问题,没有主动上门服务、主动想办法、出主意。如对一些新的法规政策宣传贯彻不主动、不及时,导致违法增多,执法难度加大。二是工作作风拖沓。一些乡镇干部“走读”风盛行,某些部门机关干部工作时间观念不强,上下班总是迟到早退,造成投资者办事不方便。由于双休日、办事环节以及工作人员素质等主客观因素影响,还可能出现双休日不办事、几天办一天的事和事好办而办不了的现象。(二)机关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一是在涉及到多部门、多科室的审批时,事事要审批,事事要备案,层层要把关;有的部门视审批为权力,部门之间争着批、抢着批;甚至人为设置前置条件,自我束缚自己,层层报批,层层签字,一层一级走程序。二是在对企业开展业务培训时,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够,不能很好地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浪费了企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三是在向企业宣传相关的政策、法规时,各部门也多是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戏,宣传渠道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对部门的不满和误解。(三)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当前,一些机关作风建设往往采用“运动战”的方式,而不是依靠制度,缺乏常态化的长效管理机制。有些工作制度本身系统性不够、操作性不强,约束乏力。机关作风建设监督机构的设置往往只考虑某一方面工作需要,而未从长远角度综合考虑,部门重叠交叉,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监督效果不佳,对违纪行为的处理缺乏应有的力度。行风评议制度有待完善,干部群众反映一年一度的行风评议工作已经变味,其评议结果难以反映单位或个人工作的真实情况。机关作风存在上述表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制度环境制约也有决策体制影响,还有观念的束缚。经过深入调查与综合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思想根源看,是一些干部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价值取向发生扭曲,淡化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不够负责、尽心、务实、清廉,对自己宽、对别人严,要求部属、下级做到的,自己却没有带头践行。从队伍建设看,是少数部门自身管教不严,监督管理考核疲软,不重视干部工作能力和思想作风的培养,队伍建设抓得不严,用人机制不够灵活,部门人员结构老化。从制度落实看,是有的单位办事无规矩,管理无章法,政策不公开,收费不透明。一些部门虽有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坚决,落实不到位,不敢监督,不敢顶真碰硬。三、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建议(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机关队伍素质从根本上说,加强机关工作人员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机关作风建设主体素质,一是通过加强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在机关干部中深入进行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教育,引导机关干部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二是通过职业道德建设与业务培训提高本领。要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载体,通过加强学习培训,着力提高机关干部各方面的能力。三是通过实践锻炼增长才干。要通过挂职锻炼、轮岗交流、任职竞岗、蹲点调研等途径,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为基层服务的能力。干部交流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不仅机关干部可以下到基层工作,基层的干部也可以到机关工作或挂职,这有利于改变机关干部的结构,进而改进机关的工作作风。(二)健全制度,探索建立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既不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干部交流机制。加强干部交流,在机关范围进行部门干部交流,在单位内部实行一定时期的科室之间的轮岗,以提高机关干部的内在活力,避免一岗定终身的岗位疲劳症。同时,在机关倡导岗位创业、敬业奉献精神,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末位淘汰等措施,形成一种优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健全关心干部生活的机制。领导干部既要给干部提出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让干部感到压力,也要给予干部职工更多的人文关怀,适时与干部职工谈心交心,了解下属以及其家属的生活状况,尽量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进而激发干部职工学习和工作的热情。三是建立健全作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继续完善述职述廉制度,推行机关工作人员向服务对象述职述廉的做法。完善行风评议制度,健全行风评议评价标准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可行;创新行风评议办法,合理选择参评人员,扩大部门服务对象的参与面。认真总结作风建设五项“十佳”评选活动经验,健全评先评优制度,切实把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晋级晋职、交流使用等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四是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整合机关作风建设监督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逐步建立起一套机关作风建设的投诉、受理、调查、处理的机制,实现监管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 (苏旭春 中共博罗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