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版普查。此次人口普查标准时权点为20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境内居住的自然人。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已上报户口)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❷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2011年4月发布第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间1.07%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从年龄构成看,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从民族构成看,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上升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从受教育情况看,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下降2.64个百分点。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
从城乡构成看,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常住人口排名前5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从人口流动看,此次人口普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81.03%。
❸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出来没
以普查小区上报,普查小区-普查区(一般一个村为普查区)各乡镇统计汇总专-县区统计局汇总全属县数据-市统计局汇总全市数据-省局汇总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审核发布公告。.1月份到市里,2月底到省里,数据出来要到4月以后。
❹ 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
新措施
见人就登记,解决人户分离难题 面对10年一度的人口普查,由于涉及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面临着流动人口十分庞大、人户分离现象比较普遍、公民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局面,普查难度前所未有。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直言,还有不少难题需要攻克。 首当其冲的难题就是人户分离现象。人户分离又分为“异地”和“同城”两种情况。 针对“异地人户分离”,国家统计局从2007年11月就在山西开始了第一个针对“外出人口”进行的专项试点;2008年9月,浙江嘉兴一个有着三四万人口的姚庄镇被选作“外来人口”的试点。 据冯乃林介绍,之所以选择江西和浙江这两个省,主要是因为江西属于农村人口比较多的大省,外出人口较多;而浙江属于外来人口比较多,居住比较不稳定,属于普查比较困难的地方。 针对“同城人户分离”,国家统计局在北京奥运村和原宣武区曾经专门做过试点。由于奥运村建设、原宣武区改造导致许多居民搬迁,但是因为涉及孩子上学、就医等原因,户口没有迁移。 冯乃林告诉记者,进行同城和异地人户分离试点,重点是通过事先设计的方法,以提高这些人口流出、流入密集地方人口普查的准确度。 据悉,以前人口普查登记是按常住人口进行登记,比如有一个农民工到北京,普查员在问了一些情况判断他在北京已经住够了6个月,就在北京登记。而通过试点后,这次人口普查总体上采用在现住地登记的原则。“只要在北京看到你了,就要进行登记,以避免普查员不认真登记或被调查对象担心要办暂住证而瞒报的现象。判断的标准不是交给普查员,而是通过统计部门的最后处理来进行把握。” 冯乃林说。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明确,将我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也作为普查对象。据冯乃林介绍,目前,在境内长期居住的境外人员包括港澳台人士比较多,及时了解这部分人的情况,为其提供相应服务并进行管理,很有必要。 此外,联合国希望所有国家都在2005年到2014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据联合国公布的信息,世界上大概有一百二三十个国家,集中在2010、2011年进行人口普查。“我们也是响应联合国的建议。其实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一直都把境外人员作为普查对象。” 绘制小区地图确保“户不漏人” 绘制“小区”地图跟户口整顿密切相关。据悉,北京的户口整顿工作在8月15日到9月15日进行,全国的户口整顿是从5月初到8月底,有的地方可能要晚一些。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工作要求,希望各级公安部门9月份能把户口整顿所得到的关于户籍方面的信息,提供给人口普查部门。人口普查部门据此开始入户调查,进行普查小区的界定。 为了在技术上做到严密,达到更为准确的普查效果,当“小区”地图绘制完成,国家统计局要求普查员按照“小区”地图到现场勘查,将“小区”内所有可能有人居住的建筑物,都在地图上标出来,最后依靠建筑物去进行普查登记,达到“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5]
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普查数据
2011年4月28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并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当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这次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同2000年相比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
这次人口普查覆盖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根据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将港、澳、台2010年底人口数据计入在内的全国人口总数为1,370,536,875人。
❻ 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多少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已上报户口)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❼ 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
一)出生婴儿未落户的问题。
对1996年月1日以后因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早婚生育等原因造成婴儿未上户口的,一律可凭《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常住户口登记,任何《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机构和人员不得以准生证、生育证(卡)等作为附加条件,拒绝为新生儿出具《出生医学证明》;对1996年1月1日以前出生,无法取得《出生医学证明》的,凭申报人书面申请、生父母居民户口簿、接生人员证明,以及公安机关(或医疗机构)出具的DNA亲子关系鉴定书或出生公证书等材料申报出生登记;同时,在2010年9月30日前的全省户口整顿期间,对所有无法正常出具《出生医学证明》的,也可凭申报人书面申请、能够证明母亲生育事实和母子 (女)关系的《住院病历》办理户口登记。任何地方和单位都不得限制政策外生育婴儿落户,不得将户口登记情况作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依据。
(二)人户分离的问题。对因就业、拆迁、住址变动等原因造成户口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居民,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关于人户一致和常住地登记户口的规定,将户口迁往实际居住地。对确有原因暂不具备户口迁移条件的,居民应向派出所主动申报浮住户口或暂住人口登记。
(三)空挂户口的问题。对于空挂在大中专院校(含技工学校)和人才交流市场的毕业生户口,以及近年来因户口政策在城镇落户的空挂人员,须动员居民将户口迁往符合落户条件的工作、生活所在地或入学前户口登记地。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居民应向派出所主动申报实际居住地址和联系方式。
(四)重登户口、应销未销人员、漏登户口和各种登记项目差错的问题。对发现的重复户口,经查验比对人口信息和进行实际调查后,公安机关保留其实际居住地的户籍,依法注销重复户口,并及时告知当事人;对死亡、参军、出境定居等未注销户口,以及因出生、收养、迁入、复员转业、回国定居等未登记户口,在认真调查、核清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该注销的注销,该登记的登记;对户口登记项目内容与居民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存在差错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变更、更正,要做到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公民身份号码顺序登记表、人口信息与居民本人实际情况相一致。
(五)流动人口管理的问题。对暂住人口,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暂住证申领办法》、《省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公安机关要掌握暂住人口底数和现实情况。对流出人员,公安机关要采集外出时间、原因和去向。
(六)户口回迁农村实行准迁制度的问题。为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切实保护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除正常婚迁人员和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复员军人、大中专(含技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迁入农村外,对其他申请往农村迁移户口的,需经村民自治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迁入地公安机关核发户口准迁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对农村有女无儿户,可选择其中一个实行男到女方落户。
❽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市人口数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于2011年4月28日发布,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公告显示中国总人口截至当时为1370536875人。其中:
1、广东11169万
2、山东10005.83万
3、河南9559.13万
4、四川8302万
5、江苏8029.3万
6、河北7519.52万
7、湖南6860.2万
8、安徽6254.8万
9、湖北5902万
10、浙江5657万
11、广西4885万
12、云南4800.5万
13、江西4622.1万
14、辽宁4368.9万
15、福建3911万
16、陕西3835.44万
17、黑龙江3788.7万
18、山西3702.35万
19、贵州3580万
20、重庆3048.43万
21、吉林2717.43万
22、甘肃2625.71万
23、内蒙古2528.6万
24、新疆2444.67万
25、上海2418.33万
26、台湾2369万
27、北京2170.7万
28、天津1556.87万
29、海南925.76万
30、香港743万
31、宁夏681.79万
32、青海598.38万
33、西藏337.15万
34、澳门63.2万
(8)马鞍山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扩展阅读: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
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❾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等11月1日以后 普查员来 问情况 人家问什么你答什么
至于你家的地,人口普查和地没什么关系,想要地回老家问问情况 各地的政策有一点点不同
❿ 第六次人口普查 (太假)
狗屁普查,地方官想弄点钱到自己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