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激光怎么样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CAS)组建于1999年6月,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内所、低温技术容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
理化技术研究所是以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为学科背景,以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研究为职责使命的研究机构;重点开展光化学转换和光电功能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及成果转移转化;突破非线性光学晶体和全固态激光器件核心关键技术;致力推进低温工程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全所有在职职工510人;有在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0余人;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②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考研难吗
1、每个考生要有自己的考研复习节奏,按照自己制定的复习安排进行复习。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很难考,报考的考生要有心理准备。
2、2016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时间节点:
应届本科毕业生网上预报名:2015年9月25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3、全国网上正式报名时间:2015年10月10日至31日(每天9:00—22:00)。
4、现场确认时间:11月10日至14日。
5、准考证下载时间:12月15日开始。
6、2016年考研初试时间:2015年12月26日至12月2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安排在12月28日进行。
③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是谁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是刘新厚
刘新厚,男,1951年8月6日出生。内1992年毕业于UniversityofSussex,England,获博士学位容。现任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研究领域:
1.分子聚集体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主要研究有序高级结构分子聚集体,提出理论模型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当前有序分子聚集体的研究是材料科学的热点。许多宏观性能的研究归结为对微观及介观有序分子聚集体的研究。研究涉及到在微观以及介观层次上的有机或无机分子在形成聚集体时的驱动力、结构以及对性能的影响。以计算机模拟的主要研究手段,其中也包括精确的量子化学计算。
2.聚合物光功能材料的研究。信息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人们对新型聚合物光功能材料的研究兴趣。新型聚合物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包括聚合物光波导材料,集成光学材料、未来一代光通讯关键器件等。研究涉及到材料的分子设计、材料的合成、集成光学器件的设计与制备等。
④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怎么样
简介: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于2000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合并成立。
⑤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的文化传统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所徽如右图所示:
释义:标识通过概念化的元素“”形结构相互链接,来寓意代表物理、化学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和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同时,寓意我所以研究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组合,其用“—”短线连接寓意为化学键;“O”与“O”之间大小不等,相对拉开层次、空间,环环相扣,有序,向上、向外、向远处通畅延伸,整个标识造型像夜空中的“北斗星”,象征着新疆理化所以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为主的研究所的定位,也延伸了研究所以创建中国西部乃至中亚地区一流研究所的奋斗目标。
“O”与“O”圆形结构规律、有序链接、向上、向远、向外的延伸也意向表达出:创新---研究---开发---应用的关系,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和联系,是研究所持续发展的不懈的动力和源泉。“O”与“O”概念化元素有序、规律、通畅的链接,向高、向远的延伸,也寓意研究所的文化和精神:“民主、求实、协力、创新”的“八字所风”。同时,也表达出研究所管理规范、团结一致、拼搏向上的精神。
标识图案整体结构稳定,“面”与“点”与“线”具有层次感、空间感和鲜明的特点。“O”与“---”的表达简洁、美观、时尚、协调。在标识图象的下方或右下上方标注我所英文缩写“XTIPC.CAS”。标识图案主色调确定为科技蓝或黑色,整个标识图案的基色为科技蓝、白色二色或科技蓝、白色、黑色三色,视觉效果明朗,易记、现代感较强。 机构名称职务任期姓名新疆物理所(1961-2002) 所长 1961.11-1964 陈华 党委书记、副所长 1961.11-1964 薛军 党支部书记、副所长 1971-1976 王熙茂 常务副所长 1984-1985 沈兰荪 所长 1987.6-1990.10 陈一询 党委书记 1984-1995 陶国强 所长、党委书记 1991-1999 周俊林 所长 1999-2002.3 任迪远 党委书记 1999-2002.3 王晓铭 新疆化学所(1961-2002) 常务副所长 1961.11-1979.7 陈善明 所长 1979.3-1984.3 伯塔依·库平 所长 1987.11-1992.6 陈文海 所长 1992.8-2000.1 李维琪 常务副所长 1999.12-2002.3 高林 党委书记 1961.11-1985.5 潘仲安 党委书记 1990.10-1991.7 程秉钧 党委书记 1994.5-1996.5 王树楷 党委书记 1996.6-1999.12 刘浩 党委书记 1999.12-2001 傅春利 新疆理化所(2002.3至今) 所长 2002.3-2010.5 任迪远 党委书记 2002.3-2004 王晓铭 党委书记 2004-2010.5 李晓 资料来源:
⑥ 李金培的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硕导
1、卤化银感光材料科学与技术
2、干法光敏热成像材料科学与技术
3、厚膜导电材料(回银与透明氧化物答)科学与技术
4、纤维素化学 张占江;李金培,烟酸在热敏成像材料中的调色作用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8(01), pp 19-28, 2010/1/15。
张天宝,李金培,制备条件对AZO薄膜结构和电学性质的影响,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09,27(6):452-461。 1、 横向合作--卤化银微晶/非卤化银纳米粒子复合成像体系的探索研究。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题目:新型纳米化学增感剂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题目:高感光度光敏热成像材料的制备及感光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题目:卤化银成像体系新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研究;联合申请者,主要参加者。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题目:新型高感光度光敏热成像材料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6、军工技术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
7、科学院国防创新基金,项目负责人。
8、所长特别创新基金,项目负责人。
9、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115科研基金。项目负责人。
⑦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人才培养
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设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光学工程、材料工程4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理化所主要学科研究领域为光化学/功能材料与技术、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低温科学(工程)与技术、国家安全相关技术、生物基材料与医用技术装备。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化学、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物理学、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 培养概况 理化所自1978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有博士生导师60人,硕士生导师50人,有在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0余人。
2006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评审揭晓,该所邓中山博士的学位论文“肿瘤冷热疗过程中复杂热物理问题研究和应用”获此殊荣。(备注:邓中山读博士时,该所还没有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博士点,故邓中山考的是力学所的博士生,但全部工作均在该所完成,导师是刘静研究员。此次申报院优秀博士论文,是通过力学所上报的材料。该所与力学所仅此一篇论文入选。) 暑期学校 为发挥中科院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责任,开阔本科生的知识视野和对前沿学科的了解,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大学生从事科研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基于个性化的科研兴趣,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化学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共同举办“暑期学校”。主要内容为:
1.暑期学校开学典礼及欢迎晚宴;
2.讲座与交流,主要包括理化技术研究所介绍、“院士与青年学子面对面”、“重点实验室主任专场讲座”、“国家杰出青年专场讲座”、与青年科学家座谈、与导师、师兄师姐座谈等;
3.科研体验,深入实验室亲身感受科学研究;
4.参观理化技术研究所、实验室、图书馆和大型仪器,了解科研环境及园区风光;
5.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暑期学校毕业晚会(三所一院共同举办)、体育活动、北京市内或近郊一日游(参观北京的市容市貌、著名景点,或集体参加体育比赛、参加热门节目录制等,亲身体验现代北京的活力),或北京郊外拓展培训等;
6.暑期学校毕业典礼及颁奖典礼。
⑧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怎么样
其实,北大和清华的学生一般有三种出路:1出国留学;2找一个牛逼的公司;3考研回到中科院下属答的研究所。这个所今年我去过而且打算在哪里读书,周围环境还凑合。住宿也还不错。志同者可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⑨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考研
理化所分数还是可以的,理学这两年320左右就行。我有个同学今年刚考上,我给你他的QQ你自己问下吧。1101810137
⑩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科研条件
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全所有在职职工51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7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6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洪朝生、佟振合、陈创天、周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吴以成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李嫕 刘静 李青 王乃兴 王雪松 高云华 傅文甫 付绍云 李如康 胡章贵 贺军辉 杨鲁伟 汪鹏飞 师文生 牛忠伟 张铁锐 陈勇 桂林 伍继浩 耿建新 王树涛 资料来源: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姓名学历职称入选时间梁惊涛 博士 研究员 1997 吴骊珠 博士 研究员 2001 王树涛 博士 研究员 2014罗二仓 博士 研究员 2006 黄勇 博士 研究员 1999 师文生 博士 研究员 2010 资料来源: 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全所有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所级重点实验室,若干研究中心和研究组。此外,理化所部署落实“十二五”科研装备规划,建立了以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包括仪器测试中心、精密加工中心、低温计量站)、低温材料力学检测组、抗菌材料检测中心等公用科技平台。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航天低温推进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固体激光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热力过程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所级重点实验室:理化技术研究所空间功热转换技术重点实验室、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 馆藏资源 理化所图书馆始建于1975年,是在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图书馆和低温技术实验中心图书馆基础上建立的。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图书馆官网显示,理化所图书馆以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类书刊为收藏重点,馆藏近5万册。其中中外文期刊(合订本)逾3万册,中外文图书近2万册。收藏历届研究生、博士生学位论文1100余册,平均每年以100本左右递增,订购报纸9份。除纸本书刊外,依托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在科学院内开通的30多种数据库外并参加全院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购买开通了ACS、AIP、RSC、OSA、Elsevier、Wiley-Blackwell六个国外全文数据库和中文万方数据库;已与中国国内有关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 设备设施 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仪器测试中心拥有600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可从事分子结构、分子量、材料形貌、颗粒尺寸、光谱与光学性能等的测试与表征,如为有机材料、晶体材料及微纳米结构提供性能表征;其他中心可从事机械设计与加工、低温计量与检测、抗菌检测与评价等。并且理化所大中型仪器已加入 “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北京地区机加工技术服务中心”,并纳入“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测试中心和抗菌材料检测中心加入了北京市分析测试服务联盟。 在加强公共支撑平台建设同时,理化所还根据学科特色、领域发展、技术需求等新组建了若干专业技术平台,如: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和器件的研究平台、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研究平台、深紫外激光光化学反应仪与在线检测系统、有机聚合物集成光子学器件及加工中心、纳米尺度激光诱导过程实时检测系统。
该所课题组公用仪器设备:太阳能行动计划仪器平台,纳米光子学超细微加工系统,高、低温热膨胀性能测试仪,低温比热测试仪,Seebeck系数测试仪,低温电导/电阻测试仪,热导测试设备,低温动态疲劳试验机,低温冲击试验机,低温力学试验机,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等。 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多年来,理化所通过参与大科学工程建设、联合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共建联合实验室以及高水平人才培养和交流等多种方式,在功能晶体与激光技术、低温工程与技术、光化学与功能材料等领域与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实质性国际交流与合作,签署了近20项所级国际科技合作协议,先后有10余位专家在相关国际组织中任职,每年科研人员学术交流出访与来访保持在100人次左右,在争取国际大科学工程科技资源、合作研究重大科技问题、推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取得一批显著成果,于2013年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各方合作
北美合作方面:理化所积极参与了美国与加拿大发起的三十米望远镜(TMT)国际科学计划,相关研究被TMT项目组列为钠信标激光器首选方案。同时,在天文望远镜用制冷机方面也得到了外方密切关注。理化所与美国乔治城大学合作共同开展了微反应器中光化学反应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联合发表SCI论文29 篇,成功举办第二十五届国际光化学研讨会。
欧盟国家和地区合作方面:理化所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签署了 “LHC热暂态过程研究”国际合作协议,建立了大型超导磁体低温系统的热暂态过程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并参加了LHC超导磁体的首轮降温调试实验,联合发表论文十余篇。理化所承担了欧盟第六科技框架计划项目——“氢能加注站验证手册”,初步形成国际加氢站的批准程序、技术验证方法、标准与规范。理化所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合作,开展了载药羟基磷灰石(HA) 微球的制备、控释、中试生产及在骨齿修复的应用研究。
俄罗斯合作方面:理化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就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制备和表征开展了长期合作,先后签署了3次有关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合作协议。理化所与俄罗斯科学院结构宏观动力学与材料研究所(ISMAN研究所)在纳米陶瓷材料制备方面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消化吸收俄方先进技术,原位制备了高耐磨性复合陶瓷材料,在热工炉窑节能方面得到示范应用。
亚洲发达国家合作方面:理化所与日本大阪大学成立了“中日先进光子技术联合实验室”,合作承担了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的非线性光子学研究项目,突破了利用激光直写技术制备纳米结构时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为中国承担的国家“纳米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光子束超衍射纳米加工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香港地区合作方面:理化所与香港地区联合成立了“功能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和“新材料合成和检测联合实验室”2个中科院-香港联合实验室,共同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科技部国际合作等研究课题和联合实验室裘槎基金项目,联合发表了近100余篇SCI收录、影响因子大于3.0的文章。在太阳能的转化和利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OLED)、纳米材料和器件方面取得一批重要进展。 获奖、举办会议情况 国际组织、会议及奖励:理化所积极推荐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组织,有10余位高水平专家在科技领域的国际组织中任职,先后成功举办第11届有机非线性光学国际会议、第16届国际晶体生长会议暨第14届国际汽相和外延生长会议、中日电子材料研讨会、第25届国际光化学会议等高水平国际会议。在国际奖励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洪朝生院士被授予Samuel C. Collins奖(国际低温工程领域杰出成就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创天荣获Laudise奖(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