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2020年高考六百分多少人
2020年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高考成绩600分以上的人员有341人。其中理科600分以上人数有327人,文科600分以上人数为14人(数据来源于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官方网站2020年7月23日发布的高考新闻信息)。
同时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2020年高考全省前500名有5人。理科最高分684分,全省排名333名;文科最高分633分,全省排名153名。
(1)马鞍山中辉石化扩展阅读:
一、2020年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高考成果:
1、高考一本达线2569人,本科以上达线4376人。另,艺体双达线247人。
2、应届理科参考人数1579人,一本达线1051人,本科以上达线1506人;应届文科参考人数485人,一本达线195人,本科以上达线379人。
3、理科660分以上16人。
4、截至2020年7月23日,已有8人达到空军飞行员录取标准,6人达海军飞行员录取标准,2人达北体录取标准。
5、复读生一本达线1323人,本科以上2491人。
二、2020年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复读生报名注意事项:
1、高中复读生报名需携带打印的高考成绩单、考生身份证复印件(以上两项如缺少,可到校后打印、复印)、高考准考证原件;艺体考生还须携带专业课成绩单。
2、请配合校警测量体温,佩戴口罩入校。
3、学校安排北门、南门两个入口,请根据工作人员指引,到指定区域排队、取号。
Ⅱ 马鞍山中辉勘测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马鞍山中辉勘测技术有限公司是2016-10-19注册成立的有限责版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权马鞍山市花山区华林雅筑9-304号。
马鞍山中辉勘测技术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500MA2N1A5C4F,企业法人沙龙妹,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马鞍山中辉勘测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工程勘察;工程测量;工程监理;工程信息咨询;市政工程;建筑安装工程。(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马鞍山中辉勘测技术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Ⅲ 中辉能源的油品质怎么样
中辉能源的油品质一般般吧,彼时中石油中石化的差了一些不耐烧。
Ⅳ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王冠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是一所面向广大平民、慈善福利性、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的民办寄宿制中学。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校园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小桥流水、荷香满园,是一所充满文化气息的花园式学校。自2003年办学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平安校园”、“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园林化单位”、“安徽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2005年,在朱传海校长的倡导下,学校实现了发展上的战略性转轨,实行“公办化收费,民办化服务,重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面向全省招收了大量品学兼优、家庭特困的初、高中学生,形成了以初、高中两个学部为主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150个教学班,在校生9300余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责任心强、工作务实的管理团队和一支由教坛新秀、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大奖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及外籍教师共同组成的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学校坚持以“严格科学管理”的管理模式规范学生行为,以“学引用清”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以经典传统文化和五项校本课程有机组成的德育模式塑造学生品格,形成以感恩教育、演讲、写字、礼仪、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校本课程结构,把培养学生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作为办学方向,努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在近几年的高、中考中成绩斐然,在2008年高考二本达线首次突破百人大关的基础上,2011年高考再创新高,二本达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其中,一本达线336人、二本以上达线1024人、三本以上达线1355人,艺体本科双达线126人,创造了全市本科达线人数最多、提高率最大的辉煌业绩。应届毕业生周海涵、汤舒俊两位同学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其中,周海涵以679分的成绩获得马鞍山市理科状元荣誉,更有一大批优秀学子考入全国各地的名牌大学。
在2012年高考中,我校参考人数为1629人,本科达线人数共计1414人,其中文化课一本达线384人,二本以上达线1002人,三本以上达线1270人,另艺体本科双达线144人,本科率达到89.8%。
2013届高考人数为2066人,其中一本达线471人,二本以上达线1232人,三本以上达线1663人,另艺体本科双达线200人。
2014届高考人数为2625人,其中一本达线609人,二本以上达线1521人,三本以上达线1949人,另艺体本科双达线185人。
2015年高考,我校一本达线924人,二本以上达线1913人,三本以上达线2477人,艺体本科双达线188人。理科680分以上6人,670分以上10人,660分以上19人;文科660分以上4人,650分以上9人,640分以上13人,680分以上人数名列全省第十名。
Ⅳ 马鞍山六十年来各方面的发展和成就
“十二五”,注定在马鞍山发展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这五年里,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马鞍山全力“赶考”,奏响了“聚焦工业”的主旋律,释放出“聚力倍增”的正能量,工业经济交出一份亮丽“答卷”。
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资料表明,“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实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在逆境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工业企业数量增长最快
工业经济总量增加最多
“十二五”时期,马鞍山高擎“转型升级”大旗,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强化新型工业主导地位,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计划,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助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双管齐下,全市规模工业和亿元企业迅速增加、活力迸发,实现了“两个突破”和“两个翻番”,成为马鞍山工业企业数量增长最快、亮点最多的五年。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实现“翻一番”。五年来,马鞍山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服务企业活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企业培育步伐,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茁壮成长、突破千家。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激增至1053家(预计数,下同),比2010年(532家)增长了1倍,实现了“翻一番”。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已成为引领马鞍山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主力军,是马鞍山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增亿元工业企业数量实现“翻一番”。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首次突破300家,由2010年(115家)的不足两百家,猛增为2015年的397家,足足增加了282家,增长了2.5倍,呈现成倍增长良好态势,实现了“翻一番”,形成了大企业支撑大产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良好格局。
企业数量增长,必然带动经济总量增加。五年来,马鞍山工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总量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超600亿元,由2010年的422.42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600亿元,工业经济规模总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超2000亿元,由2010年的1497.86亿元上升到2523.22亿元。五年来,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高达七成,是拉动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
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经济质量不断提升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典型的工矿资源型城市,“十二五”以来,马鞍山坚持自主创新,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积极引导钢企向非钢领域转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使得全市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结构之优,在于非钢产业比重大幅提升。五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做大、做实、做强非钢产业,“给力”工业结构调整,非钢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得到明显提升。2015年,全市非钢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六成,跃升至65.7%,比2010年(41.5%)提升了24.2个百分点。
结构之优,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五年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总量逐年壮大、工业产值屡创新高。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投资额突破百亿元,达16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达420亿元,比2011年(224.65亿元)高出195.25亿元,总量实现了翻番。尤为可喜的是,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2015年为16.5% ,比2011年(11.8%)提升了4.7个百分点,凸显了工业转型发展新成效。自2011年以来,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速为13.4%,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速(10.4%)3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加快发展的“新动力”。
结构之优,在于县区工业经济发展壮大。五年来,全市县区、园区和新区竞相发展,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县区、开发区(新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63%大幅上升为2015年的85.2%,提升了22.2个百分点,呈现出多点支撑、多点发力、多点突破的增长新格局。优化结构为抓手,提升质量是核心。五年来,马鞍山着力在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上狠下功夫,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工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这五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始终保持在200%以上的高位运行。其中,2014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逼近300% ,高达297.81% ,2015年1-10月为267.37%;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同步提升,由2010年的33.1万元/人提高至2014年的34.2万元/人。与此同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亏损面由2010年的13.6%下降到2014年的12.3%。尤其是马鞍山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2.5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5年的1.74吨标准煤/万元,标志着马鞍山已经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工业经济逆势不断上行
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工业经济发展,要看应对挑战的能力。五年来,在经济总体下行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压力之下,马鞍山工业经济发展保持高位平稳较快增长格局。“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五年年均增速为12.8%,比全市GDP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五年年均增速为10.4%,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在钢铁、汽车、水泥等重点行业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2015年,马鞍山工业经济依然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工业经济发展,更要看耐力和后劲。五年来,马鞍山工业投资、工业贷款均实现大幅增加,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5年1-11月份,全市工业贷款规模(本外币口径,下同)超过300亿元,达316.64亿元,贷款总额是2010年同期(228.81亿元)的1.4倍,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近百亿。“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达到3526.49亿元,年均增速超过两成,为20.4%。其中强劲增长的工业技改投资成为全市工业投资的新亮点。“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639.37亿元,年均增速达24.5%。技改投资已成为马鞍山工业投资的主导力量,成为打造马鞍山工业经济升级版的强大动力。
工业经济发展,还要靠大项目支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马鞍山在建投资规模超1亿元的工业项目已达70个。这些大项目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五年来,马鞍山工业发展步履铿锵,取得成就振奋人心:一组组令人欣喜的数字指标,见证了马鞍山工业经济的辉煌成就;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释放出马鞍山策马奔腾的强大活力。站在“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上,马鞍山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道路上必将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