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共服务包括哪些
公共服务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包括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四方面内容。
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
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
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
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理解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要注意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个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会逐步扩展,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㈡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哪些方面
公共设施是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设施有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其中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对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发挥效益。
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是配套设施,使得基础设施得到更好服务、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设施。
㈢ 公共服务只开半扇门原因是什么
机场、车站安检口,旅客排成长队;医院挂号口、取药口,患者、家属摩肩接踵;银行网点窗口、水电气交费口,市民列队翘首……
在“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的当下,与“马上就办”“只跑一次”等政府办事方式相比,一些公共服务行业却“风光依旧”:“开半扇门、关半扇门”,开一半窗口,关一半窗口,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止步于“一米线”前。
“半扇门”外一米之距“特熬心”
晚上12点,东部省会城市一家儿科医院内,就诊患者已排到400多位,候诊大厅挤满了患儿和家长,但医院只有2名夜班医生接诊,不少就诊通道并未开启。虽然每隔三五分钟就叫一个号,但后续赶来的患儿和家长使得候诊队伍不断加长。
公共服务窗口“半扇门”导致的效率低下、群众强烈不满等问题,曾引发一些主管部门的关注。银行、医院、铁路等行业主管部门曾出台规范性或引导性文件,但落实的效果与公众期待相去较远。
中国质量协会2017年6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银行营业厅排队等候时间长是近几年客户反映比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3个样本城市,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仍是目前营业厅服务的最大痛点,各银行表现普遍不佳。
别让“长长的等待”消磨获得感
诸如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医院、车站等公共服务机构,不同于超市、酒店或者包子铺,有的提供的是保障民生不可或缺的服务,有的承担着改革中政府让渡的部分责任。
作为公共职能的履行者,这些机构在社会运转中扮演重要角色,首先应当考虑公益性。然而,一些服务机构忽视了自身的职责与担当。收费高、效率低、群众等待时间漫长等现象层出不穷,饱受社会诟病。
部分公共服务机构不能急群众所急、面对办事群众态度冷漠,影响远远不止于被群众打“差评”。在一些情况下,地方政府作为特许经营的授权者、公益性国企的出资者、社会服务的购买者,也成为社会情绪的矛头所向。
这种冷漠还会对社会整体造成隐性伤害。社会是一个相互服务、相互支撑的有机体。公共服务窗口的冷漠情绪传导到社会,一次“添堵”可能带来一片“拥堵”,导致社会交往和交易成本的上升,影响社会和谐。
㈣ 公共服务中心是什么
公共服务中心一般指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是地方为应对入世版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转变政府职权能,建立公开、透明、高效、廉洁行政体制,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方便投资者和百姓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职能不断扩充,现主要有三个职能:
1、是地方政府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许可审批事项及各种证照类业务集中统一办理;
2、是负责地方软环境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
3、是负责地方诚信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
(4)公共服务半扇门扩展阅读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地方软环境建设和地方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中心工作,以提升和完善服务功能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根本;以科学规范的制度和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为保证;以优质高效的工作业绩为目的,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坚持“诚信服务”的理念,正在全力推进地方政府的诚信体系建设,力争尽快建立起社会信用信息征集、查询、发布制度,搭建起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基础平台,构建起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
㈤ 公共服务半扇门堵的只是民心吗
机场、车站安检口,旅客排成长队;医院挂号口、取药口,患者、家属摩肩接踵;银行网点窗口、水电气交费口,市民列队翘首……在“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的当下,与“马上就办”“只跑一次”等政府办事方式相比,一些公共服务行业却“风光依旧”:“开半扇门、关半扇门”,开一半窗口,关一半窗口,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止步于“一米线”前。
以此类推,包括水、燃气、银行、电信服务等都是如此。只要有开放竞争的环境,商家为了争取客户,自然会拼尽全力,做好窗口服务,自然是其中重要一环,没有谁敢轻易怠慢,把客户推到竞争对手那一边。
可见,垄断,才是这些公共服务窗口问题的源头。要想让这些窗口单位真正回归服务本位,视民众为“上帝”,就必须引入竞争。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经历了这么多年,固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在许多涉及民生的服务行业,管制依然较多。虽然近几年也引进了一些竞争,例如电信引入了虚拟运营商,但是效果微乎其微,垄断依然是主流。
中央政府一再强调,国有企业特别是自然垄断行业要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而将改革向深入推进,破除垄断,激发市场活力,才能真正为民众创造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环境。
㈥ 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包括哪些
公共服务,简单地说就是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服务,内容包括政府行政审批,社会公益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通讯、水电煤气、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文化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
政府对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对社会依法管理实现的。政府职能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以后,政府主要角色就是依法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从公共服务的内容看,公共服务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公共服务的主体看,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也包括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如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社会组织也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中来,成为公共服务的新的主体。从公共服务的客体看,接受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当是公共服务的受益者。从公共服务的目的看,公共服务主要突出了一个“公”字,突出了为社会大众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质。公共服务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和公益性。
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政府是国家机器,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主要通过国家公务员来实现,由国家公务员代表政府依法行使管理权力,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对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其实就是国家公务员对社会依法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由此可见,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应当是基层公务员代表基层政府依据法律要求和法定程序,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技能和本领。基层公务员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不断创新。
基层公务员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荣使命。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越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越大。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㈦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有哪些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个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会逐步扩展,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公共服务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㈧ 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是什么
这个地区是政府能够提供公共服务的地区。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回包答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㈨ 拆迁公告上面的公共服务是什么意思
拆迁公共免费上网公共服务是为了拆迁以后作为服务的标准。
㈩ 什么是公共服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越详细越好!
公共服务是指由法来律授权源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有关工商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履行的职能,其中,政府是责无旁贷的主导者。
公共服务的社会实践由来已久,它从最初的社会民间和宗教组织零星的自发行动,发展和演化为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系统的自觉行动和法定职能,期间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公共服务实践活动的必然性和理性主要源于公共服务的理性:公共物品的存在是公共服务实践的客观原因;道义、慈善是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公民与国家关系是公共服务的基本依据;团结与凝聚社会是公共服务的追求目标;以需求促进供给是公共服务的经济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