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城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

城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

发布时间:2021-07-30 14:11:01

A. 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群众文化工作

摘要:群众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与人类生存的社会现象,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再加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生活也体现了很大的热情,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创新群众文化工作。关键词:创新;群众文化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248-02一、繁荣群众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群众文化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它通过繁荣群众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肩负着很重要的使命。

B. 如何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一是要以推进标准化实施为重点,以“利用率、参与率、满意率和导向性”为主内要内容容,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明确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重点服务指标和服务标准,探索制定文化志愿服务标准化。
二是要以打造服务品牌化为重点,精准制定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分类、分群文化志愿服务,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品牌专业化发展;充分挖掘基层特色文化服务资源,发挥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鼓励群众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当主角、唱大戏”,形成村(社区)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要以提速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利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建立起高效的服务供需对接渠道,进一步丰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依托文化志愿者网站和管理平台,加强文化志愿者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对专业分类与人才结构进行数据分析,使服务、培训工作从“面”向“点”转变,疏通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瓶颈。

望采纳我的回答。

C.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群众文化发展有哪些影响

群众文化,广义上讲是人类社会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真正开始使用“群众文化”是在1953年。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第一、群众文化概括了主体为群众,客体为活动;第二、群众文化内容广泛,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三、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
公共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
所谓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群众文化既离不开公共文化,公共文化业离不开群众文化。这是由我们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
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文化总政策——“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处于文化政策过程系统的元政策的层面上,是其他各种文化政策的依据、起点和归宿,规定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全部矛盾运动和发展方向。文化产业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要在文化产业活动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抵制和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腐朽思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需要社会主义,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因此为社会主义服务仍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而群众文化,正是人民的文化。为人民服务,就是为群众服务。而我们国家这种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公共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成了必然的要求。就群众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来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群众文化”这样的概括二者的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只有我们的党和政府,努力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我们的群众文化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发展的更有活力。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无论是发展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我们必须坚持“政治正确”的原则。这是我们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这种性质要求我们广大的文化工作者生产出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更好的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广大的文化工作者,丝毫不能动摇发展群众文化的信念,要充分的明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群众文化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
所以,一切热爱祖国和人民,具有历史责任感的文化工作者都应该珍惜全党和全国人民几十年的艰苦探索,运用文艺形式,发展群众文化,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D. 如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为中心环节,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落实到创作、表演、研究、传播等各个环节。继续组织“中国梦”主题创作展示活动。发挥国家艺术基金的导向作用,扩大资助范围,丰富资助门类,突出资助重点。抓好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努力完善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广播电视发射(监测)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设施为补充的基层设施网络。充分利用现有城乡公共设施,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健全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规范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指导各地结合当地群众需求、财政能力和文化特色,尽快制定地方具体实施标准,以县为单位推进实施。促进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城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加大对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力度。
——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开展公共文化需求调研,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的特点,实现精准服务。加快策划实施一批民生分量重、社会关注度高、边际带动性强的公共文化项目。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基层融合发展试点,探索统筹数字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和服务能力。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推动基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式管理,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对群众自发开展的文体活动给予支持。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标准。设立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置由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将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E. 为什么要加强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制度设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2014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就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分别作出了明确部署。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与方式,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新的形势下,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为什么《意见》要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缺一不可。政府的作用是保基本、促公平;市场的作用是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供给,提高效能;社会的作用是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意见》提出,要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要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加强对文化类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规范有序发展。要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构建参与广泛、内容多样、形式丰富、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F. 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基层群众最需要的是什么

服务

G.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缺什么

由于文化服务人员数量短缺、质量较低,这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没能得到真正的发挥版。基层文化人才紧缺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

现在一些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农村图书室等效果欠佳,主要是因为“农味”不足、供需脱节、不接地气,导致“一边是广场舞、麻将场热热闹闹,一边是图书屋、文化馆冷冷清清”的尴尬场景。许多乡镇文化站只有一名站长且身兼数职,成了徒有虚名的“打杂工”。

建议组建一支扎根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真正把文化服务落实到基层。各级政府要解决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许多传统文化项目因无人传承而消失,一些非遗项目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以戏曲为例,我国各地方、各民族戏曲剧种50多年来消失了101个,现存仅267个,其中有一半仅有业余演出,60多个剧种没有任何音像资料保存。2014年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的剧种179个,其中一半以上仅存资料,没有剧团演出。

H. 怎样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当前最重要、最迫切、最基础的工作应当是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专项规划
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协调、适度超前”原则,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地域特点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规划,以此指导全省各地公共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完善制度设计,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一个基本前提,要有一个基本统一的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制定的包括服务范围、服务项目、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标准,以及技术和管理等相关规范。建立健全基本服务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
三、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应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完善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坚持城乡统筹,实行重点突破,优先安排涉及农村的文化建设项目,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设施总量,有效解决城乡、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平衡问题。在推进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设施的保护和利用,防止“一拆了之”的错误做法。
四、实行以城带乡,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化水平
建立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机制,促进城乡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科学整合和综合利用,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重点是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标,建立城乡文化帮扶责任制,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适应农民群众需要的文化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主体作用,鼓励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网点服务、流动服务,建立流动服务平台。扶持文化企业以连锁方式加强基层和农村文化网点建设,推广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构建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市县延伸,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拓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增强服务效果,提高服务品质。
五、拓宽投入渠道,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
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变城市偏向型为城乡共进型财政支出体系。要拓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打破政府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唯一的供给者这个桎梏,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拓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实现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阅读全文

与城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
内容无版权今日头条 浏览:327
房产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浏览:269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