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是指镇街道(社区)计生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准确的流动人口信息,为流动人口做好卫生计生宣传、生育证件办理、服务项目通告等工作,并对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需求进行分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根据计生机构提供的流动人口服务对象信息,从保障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和流动人口最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入手,突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辖区内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便捷的卫生公共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为流动适龄儿童及时建卡并开展预防接种,负责向计生机构反馈服务对象的服务项目、内容、结果等相关信息,使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内容更为全面,质量不断提升。
(1)社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扩展阅读
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内容
一、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为在辖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掌握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
二、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为辖区内居住满3个月的0-6岁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为流动适龄儿童及时建卡、接种。根据传染病防控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补充免疫、群体性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
三、加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为在辖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孕产妇、儿童建立保健管理档案。强化育龄妇女孕情监测、叶酸补服、围产期保健、孕产妇早孕建卡、孕期保健、高危筛查、住院分娩和产后访视等工作。
完善0-6岁流动儿童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管理及健康问题处理等儿童保健服务。
四、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开展计划生育法规政策宣传倡导、技术服务、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奖励优待等服务项目,重点落实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为流动育龄人口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普宣传、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及健康指导服务。
② 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上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外来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力量。4月初,白云区计生协组织开展了流动人口“集中服务月”活动。活动中,计生干部深入市场、工地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向他们发放人口计生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内容的宣传折页并进行避孕套等计生用品的免费发放,对有生育意向并符合生育政策的人群发放“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券”,同时对新流入人口做好登记造册工作,协助其办理婚育证明。
③ 如何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工作
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队伍。在完善城区计划生育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流动人口服内务管理网格。在办事处容计生办设立流动办,确定流管员,在每个社区及小区设置专职流管员一名,负责本辖区各个路段、市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同时在各个小区聘用小区计划生育负责人,协调管理各楼院中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格,实行了网格化管理。
④ 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的具体职能有哪些
社区公共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贫困居民、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服务重点。主要职责:
1、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负责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等事务;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负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缴费、异动和信息录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协助做好信访、监察工作。
2、社区社会救助服务。负责辖区内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认定、医疗救助、精神病药物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慈善、临时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3、社区计生服务。组织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保健等方面宣传和服务活动;掌握社区育龄人员(含流动人口)婚育情况;协助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为社区育龄人员提供《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计划生育证明的核查和发放服务。
4、社区住房保障服务。负责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对所辖社区住房保障对象的申报初审、调查核实、年度复审以及租赁住房补贴发放和保障住房的租售、居民住房状况摸底调查、申报登记、信息统计和住房档案建立等工作。
(4)社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扩展阅读:
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数字社区等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当前要重点开展好的社区服务是:面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服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探索的一条贴近基层、服务居民的社会化服务新路子。
⑤ 什么是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为六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专档案,为辖区居住6个月属以上的流动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
二是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引导流动人口更好地接受服务;
三是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为辖区内居住满3个月的0-6岁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对入托入学流动儿童严格查验预防接种证;
四是落实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措施,对建筑工地、商贸市场、生产加工企业等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加强传染病监测工作,及时处置传染病疫情,切实落实流动人口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免费救治政策;
五是加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建立保健管理档案;
六是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使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宣传倡导、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奖励优待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
⑥ 社区为什么要流动人口登记
原因如下:
1、为了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及时地掌握流动人员的变化情况。
2、全面掌握社区流动人口和租赁房屋的底数,准确、及时地反映社区流动人口信息变动情况,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更全面的提高。
3、部分地区需要办理《居住证》,方便管理。
(6)社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扩展阅读:
为了规范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覆盖全部常住人口,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居住证暂行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各省、自治区等会制定符合本地区情况的相应条例。
一是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等九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理出入境证件、机动车登记等七项便利;
二是通过梯度赋权机制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三是明确持证人申请登记居住地常住户口的衔接通道及各类城市确定落户条件的标准。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网络
⑦ 如何有效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探索与实践
、有效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探索与实践,方法如下: (一)以人为本,促进融合。要立足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对流动人口实行属地管理,做到与辖区户籍人口同服务、同管理,使流动人口融入社区,实现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和谐相处。 (二)公平合理、...基本均衡。坚持底线公平、机会均等,切实保障流动人口育龄夫妇实行计生的基本权利,保障享有最基本的公共服务,着力缩小与户籍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三)量力而行、积极有为。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实施合理的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着力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努力提高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水平。 (四)政府主导,统筹推进。要发挥各方优势,加强人口计生与综治、公安、教育、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政策衔接,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整合部门管理力量和信息资源,同时鼓励民间、社会资本参与计划生育公共产品服务,形成政府主导、公共财政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五)因地制宜,重点突破。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目标、任务和工作规划,在领导体制、综合决策、居住证管理、社区登记、信息共享、投入保障、服务网络、城乡统筹等一个或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完善“均等化服务、科学化管理”的服务管理模式。
⑧ 流动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必须办居住证吗
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⑨ 流动人口可享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有哪些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国务院农民工办、民政部、财政部日内前联合发布《关容于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在流动人口中全面落实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落实好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健康档案、计划生育、健康教育6类基本公共服务。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政策统筹、保障有力、信息共享、科学评估”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
(参考资料: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4-11/25/c_127248301.htm)
⑩ 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什么
实现双居工程,居住地管理,居民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