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升辖区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满意度
1.强化服务理念。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争先创优,以“为民服务”为契机,打造为民服务平台,明确职责落实,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学习,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熟悉为民办事的每个流程,又快又好的为居民办事。通过每月社区干部考核、居民满意度测评、等方式进行评比,加大奖惩力度,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居民满意度。
2.发挥阵地作用。社区组织辖区有文艺特长的居民成立文艺团队,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开展趣味运动会,宣扬了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利用社区远程教育平台为有就业愿望和创业的居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愿望;邀请计生委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为辖区的老年人和育龄妇女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并免费进行B超等检查,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截止目前,开展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和健康讲座20余场,指导就业15人,免费体检200余人。
3.增强帮扶力度。社区党支部、工作组和社区志愿者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对社区贫困的少数民族、单亲、低保户家庭结成对子进行帮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和心里等问题,免费提供心里咨询、技能和创业培训,并送上米面油学习用具等物品,价值近2000余元;对身体有残疾和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对居民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解决反馈,及时解决西区天然气和路面休整问题,捷区停车位路面硬化、屋顶漏水及墙皮脱落等问题,增强了居民的向心力和信任度。(
2. 什么是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它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差距的。
为了能够公 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 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公共卫生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能够公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2)公共卫生服务改善率扩展阅读
公共卫生服务特点:均等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人均15元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起步标准,今后标准将逐步提高。到2011年将不低于20元,针对农民工城乡流动的“两栖”特点,相关部门将采取灵活措施,让所有农民工实现应保尽保。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为我们的医学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服务空间和领域,所以必然会扩大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数量。
推进基本医疗进社区的对策和措施
1、坚持公益性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原则。
2、采取强力措施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3、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制。一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4、进一步加大街道卫生院的改革改制力度。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入社区卫生服务。
5、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进社区和社区公共服务的探索研究.
3. 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哪里
一、真正投入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例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还不够。假设某市计划在公共卫生方面投入1亿,这些钱首先就会被各大医院、疾控中心、血液中心等瓜分掉一大部分,然后分配到各区县吃掉一部分,然后再分下去每个街道又吃掉一部分,所以真正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钱根本就没有多少。
二、设备设施建设跟不上。没钱怎么建设?没有设备设施怎么服务?
三、吸引不了优秀的人才到基层。上面没投入,下面没收入,待遇不好谁愿意去?
四、布局不合理。市区都已经有几十家医院了还有那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郊区或城乡结合部真正缺少公共卫生服务却迟迟不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些回答者简直是外行,都是套话空话,不了解就别来回答
4. 什么叫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来卫生服务,源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疾病预防控制作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三方面含义:
一是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权利,
二是服务内容将根据国力改善、财政支出增加而不断扩大,
三是以预防为主的服务原则与核心理念。
5. 如何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人员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应用质量。各级公卫人员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取。为保证培训质量,建立一整套培训机制,确保培训质量。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加强提升业务水平。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培训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脱产进修、对口支援等形式,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进行普及型技能培训,培养适用型人才。
集中对全区公卫办人员和公共卫生协理员分期分批实施全员培训、考核。参加或承办公共卫生领域“名医讲坛”,组织医疗卫生单位业务指导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项目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升项目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多次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区、市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并组织召开全区现场会,加强工作交流,促进工作开展。
加强督导、严格执行各级考评机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情况作为体系建设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核定服务数量,明确质量标准,激励、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变坐等式被动服务为上门式主动服务,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变卫生部门内部评价为多部门及群众共同参与评价,变按人员编制补偿为绩效考核补偿。
制定了考评指标和体系,由各级公卫办牵头,组织专家组成考核组,将服务人口数量、完成质量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引入群众评价机制,对群众知晓率、满意度、服务利用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对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的分值权重并公示,考评结果作为经费核拨依据和人员奖惩、绩效工资核定依据,增加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分级负责责任体系。区政府成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局专门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明确专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