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相关信息
最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分类标准和旧的用地分类标准对比分析下: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行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其核心内涵在于必须控制以保障满足民生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分为9 个中类:
“行政办公用地”将原国标“行政办公用地”缩小范围,仅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群众自治组织等非营利性设施用地,市场经济体制下转轨为商务办公的设施用地则归入本标准分类的“商务设施用地”中。
“文化设施用地”将原国标“文化娱乐用地”缩小范围,仅包括图书、展览等公益性文化活动设施用地。原标准“新闻出版用地”、“文化艺术团体用地”、“广播电视用地”的报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除了事业单位的办公设施用地以外,纳入本方案“艺术传媒产业用地”,原标准“广播电视用地”的转播台、差转台等用地纳入本方案“广播电视设施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指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小学、科研事业单位等用地,包括为学校配建的独立地段的学生生活用地。在保留原有“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特殊学校”小类的基础上,将原“成人与业余学校”按照公共性和商业性的划分,分列入“高等院校用地”以及“其他服务设施用地”,并新增“中小学用地”小类。
“体育用地”指基本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小类与原国标一致。但是,高尔夫球场、赛马场、溜冰场、跳伞场、摩托车场、射击场以及水上运动的陆域部分等用地划入“康体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原“休疗养用地”纳入本方案的“旅馆用地”。其分为四个小类,将原“医院用地”按照对环境的要求拆分为“医院用地”和“特殊医疗用地”,将原“卫生防疫用地”中的急救中心和血库纳入“其他医疗卫生用地”,而新的“卫生防疫用地”中增加了新的动物检疫站等内涵。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指为社会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务的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包括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等用地。原国标分类中社会福利院等归入“其他公共设施用地”,为了体现政府对社会福利的保障职能,本标准将其单列为中类。
“文物古迹用地”延续原标准中的定义,同时参考了《文物保护法》中的相关定义,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没有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构筑物、遗址、墓葬等用地。
“外事用地”原在特殊用地中,考虑到其对城市公共设施以及公用设施的需求,因此将其纳入“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及其生活设施等用地。
“宗教设施用地”指宗教活动场所用地。
② 公共设施用地与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区别
公共设施是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公共设施的轻重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公共设施是否人性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尺度,但其中有一种不成文的尺度,是全世界各国都公认的尺度。这个尺度既有趣,又十分客观,绝对令人信服。那就是要看这个国家公共设施的“重量”。
你去称一称这个国家公共设施的重量,就知道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有多高。这个标准准确无误,说明一切,甚至不用再说任何别的!
早在1917年前后,英国人的一些公共设施,都是以分量的沉重程度来论的。比如街道旁的垃圾桶、护栏、邮箱、铁椅,甚至汽车站牌,等等等等。都沉重得让人吃惊。谁也休想移动它一下。因为公共设施如果太轻,就会被人挪动、搬走、偷盗,然后去销赃。就连轻一点的广告牌,也会被人连根拔起,扛到废品站去换几个零钱花儿。
英国人对此曾非常苦恼,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因此,不得不把这些设施制造得沉重、再沉重一点,重到让人搬不走、挪不动的程度。这也一度成为了英国人制造公共设施的一个标准。就是一个垃圾桶,最好也要造三百公斤以上,不然,崭新的垃圾桶白天刚刚摆在街上,夜里便会被人扛到废品站去。尤其是在郊区,高大的汽车站牌,白天立起来,夜间就不翼而飞了。
英国的监督部门,不得不一再要求公共设施的制造商们,把设施做得重一些,重到必须用吊车来吊装拆卸为止。这就是英国人早期的文明程度,就连英国自己的民众,对此都忍无可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六七十年过去,渐渐地,英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其中的标准之一,就是他们的社会公共设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轻巧的公共设施。垃圾桶都是可以随时搬走的,清理起来十分方便。电话亭、路边的护栏,也是可移动的,简单方便,而绝不用再担心被人搬走卖掉。
据世界公共设施组织统计,凡是公共设施沉重结实得让人吃惊的国家,一定也是文明程度相对较差、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再结实的站牌、护栏、座椅、垃圾桶、井盖,也都有被人搬走卖掉的可能,防不胜防。
因此,世界公共设施组织自成立以来,从不提倡所谓公共设施的“结实”,因为历史证明,越是设施结实的国家,公共设施也就越倒霉,被破坏、偷盗的现象也越严重,他们提倡的反而是一种轻巧。
至今有不少国家为了便利,垃圾桶、电话亭等都做成了带轱辘的,可随时根据需要移动。不过要是在一些落后国家,还是万万不行的!因为有可能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被人推到自己家去,或是被盗贼直接推到收购站去。
在每两年的世界公共设施展销会上,世界公共设施组织从来不把公共设施的重量列为评比的标准。他们更希望的是公共设施的耐用、美观、轻巧、大方。因为只有可以随时挪动的公共设施,才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目前,中国的公共设施还不得不把重量列为制作时的一项重要标准。最少,没有人敢忽略公共设施的重量,这实属一种无奈之举。在城市,公共设施被砸、被盗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只有用牢固、结实、搬不走的重量来抵御这些社会不良现象。这虽然是一种笨法子,但在人的文明程度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时,全世界的做法也都大同小异。
在非洲,在一些不发达的国家,你会看到,许多公共设施至今还都被沉重的大铁链子相互拴住。
公共设施的设计者们,无不希望中国的公共设施,有一天也会变得轻巧、美观、大方,以随时可以挪动为标准,而再无人去破坏、偷盗,更无人再去收赃。到那时,中国的文明程度才是一个相对合格的标准,而不再是由哪个部门的自我宣称和标榜。
社会是人所生存的人化的自然,他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基本条件和秩序。国家是维持这个秩序和提供基本条件的机器。
国家的存在以人会中的人为基础,离开了人的国家不成为国家,人的物质需求是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国家为了满足不同人的相同需要的时候,为了节约国家机器的开销成本,满足机器运作的条件,便提出了公共设施的方法,方法的有点显而易见,因而要大力发展公共设施,公交地铁都是,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每人一辆汽车是不可想像的。但是要控制公用设施的比例,因为人是需要一定的私有空间的,公共设施过多的话,利用率低下,势必会造成浪费。
③ 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区别
基础设施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有细微区别但也有联系。
城市的基础设施用地主要是指用于建设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等所规划使用的土地。公共设施用地为居民生活和二、三产业服务的公用设施及瞻仰、游憩用地。
④ 什么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包括行政办公用地、 文化设施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体育用地版 、医疗卫生用地 、社会福权利设施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 、外事用地 、宗教设施用地。
⑤ 哪些属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版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权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如托儿所、幼儿园、、、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⑥ 公共服务设施的设施用地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来与居住人源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根据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居住小区及小区级别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归属为居住用地R),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一类为居住区及其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归属为公共设施用地)。
⑦ 什么是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指用于城乡基础设施的用地。包括给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信、消防、环卫、公用设施维修等用地。
⑧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哪些方面
公共设施是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设施有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其中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对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发挥效益。
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是配套设施,使得基础设施得到更好服务、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设施。
⑨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介绍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根据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居住小区及小区级别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归属为居住用地R),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一类为居住区及其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归属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