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太原市工商局方建德

太原市工商局方建德

发布时间:2021-07-22 22:51:01

1. 谁是太原起兵的策划者

原起兵

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开始了其推翻隋王朝,建立唐朝的征程。

李渊是陇西大贵族,其祖父李虎在西魏时曾官至太尉,后助宇文泰建立北周政权,是著名的“八柱国”之一,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继承祖爵,隋代周后,仍袭唐国公。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杨广派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后为太原留守,驻节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担负北御突厥和镇压当地农民起义的重任,成为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

此时,农民起义烽火已燃遍全国各地(参见隋末农民起义),并逐渐形成以李密、窦建德、杜伏威为首的三支主力农民起义军,他们分别活动在今河南、河北、山东和江淮一带,以摧枯拉朽之势瓦解着隋王朝的统治,将隋统治集团及其军队主力分隔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洛阳、长安三处,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一些隋贵族和地方官吏见隋朝大势已去,也乘机而起,占据郡县,建立割据政权,称王称帝,隋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在这种形势下,早就心怀异志的李渊父子也开始做起兵的准备。

太原是西北边防的重镇,“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读吏方舆纪要》卷40),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隋朝在这里储存了大量布帛粮谷,为起兵提供了物质保证。李渊赴晋阳上任时,留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于河东,潜结英俊,以扩大自己的力量;次子李世民随侍晋阳,李渊也授意他密招豪友,广揽人才,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行军司铠武士鹱以及逃避征辽、负罪在逃的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侍刘弘基、左亲卫窦琮等人亦纷纷投靠李渊,皆劝其尽早起兵。

义宁元年四月,李渊见时机成熟,乃命刘文静伪造隋炀帝敕书,征太原、西河(治隰城,今山西汾阳)、雁门(治雁门,今山西代县)、马邑(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四郡20至50岁的男子为兵征高丽,以激怒人民起来反隋。而后又借口刘武周占据汾阳宫,命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募兵,10天之内有近万人应募。李渊还秘密派人将李建成、李元吉和在长安的女婿柴绍召到晋阳。李渊父子的起兵准备引起炀帝派来监视其行动的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的猜疑,他们拉拢晋阳乡长刘世龙,企图利用在晋祠求雨的机会,将李渊杀死。李渊得到刘世龙密报,乃决定立即采取行动。五月十四日夜,李渊命李世民率精兵500埋伏于晋阳宫城东门的左边,加强戒备。十五日晨,命刘文静和鹰扬府(一说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出面,控告王威、高君雅谋反,私通突厥,勾引突厥兵南攻。高君雅刚申辩,刘文静、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等人立即将他们逮捕。旋将其斩首,宣告起兵。

2. 隋朝在太原的事

公元589年-隋朝,中国再次统一了。隋朝(公元581-617)的统治时间很短,人们因它残暴的统治而常常把它比作是早期的秦朝。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隋统一后,社会安定下来,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了交流。 隋朝时候,经济有很大发展。耕地面积大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长安、洛阳官仓里储粮多的达千万石,少的也有数百万石。手工业有新的发展,造船技术达到很高水平,能造起五层楼的宏伟战舰。洛阳的商业盛极一时,居住着数万家富商。封建经济呈现繁荣的局面。

为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通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他即位第一年,每月就役使200万人营建东都洛阳,修造华丽宫殿和花园。 他还三次乘坐大龙舟到江都巡游,随行船只几千艘,绵延200多里,沿路州县,都必须供应食物。隋炀帝还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繁重的兵役和徭役,迫使农民大量离开土地,农田荒芜,造成饥荒。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起义,各地纷纷响应。起义军逐渐汇合成几个强大集团,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瓦岗军在河南瓦岗起义,攻占隋朝大粮仓兴洛仓,把粮食发给农民。隋朝政权摇摇欲坠。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政权覆灭了。

隋朝的迅速消亡是政府对人民进行残酷统治的结果,人民承担着沉重的苛捐杂税和义务劳动。人民不堪重负,在开凿大运河、重建长城、修筑其他的许多建筑等工程中耗尽了体力。

7世纪早期,隋朝因耗资巨大但损失惨重的对朝战争而实力大减,同时连续不断的大型起义、暗杀活动和皇室内讧更加速了隋朝的分裂。

隋文帝很节俭,本身是立杨勇为太子,但杨广为了上皇位,竭力迎合隋文帝的喜好,知隋文帝不许皇族人太奢华,便把自己变得很穷的样子来哄隋文帝老俩口。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勇被废,他当上了太子。

他杀死文帝及兄长杨勇后继位。在位14年,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侧。 隋炀帝杨广,又名杨英,小字阿摩,公元581年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他立有大功,并笼络了一批人材,一心要取代兄长杨勇的太子地位。杨勇由于生活奢侈,渐渐失去了隋文帝的欢心。杨广就迎合文帝的心意提倡节俭,伪装出生活俭朴,不好声色的样子。每当文帝到他府中,他就把浓装艳抹的姬妾锁进里屋,王府中只安排几个又老又丑的妇人,穿着粗布衣服,在左右侍候,他又故意将乐器的弘弄断,使乐器上布满了灰尘。放置在引人注目的位置上。文帝见了以为杨广象自己,十分称心。有一次,杨广外出狩猎,正逢大雨。侍卫给他送上油衣(雨衣),他拒绝着说道:“兵士们都在大雨中淋着,我一人岂能穿上独自避雨呢?”文帝听了以为杨广还具备仁爱之心,日后能成大事,更加喜爱,与此同时,杨广又勾结和杨勇不和的越国公杨素,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极力中伤杨勇,诬陷杨勇在文帝生病期间,说他盼望父皇快死。文帝听后逮捕了杨勇,于公元600年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杨广篡位的第一步成功。 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重卧床,杨广认为登上皇位的时机已到,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请教怎样处理将要到来的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文帝。文帝读后大怒,马上宣召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此时,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哭诉杨广乘她换衣时无耻地调戏她,使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杨广的蒙骗,拍着床子大骂:“这个畜生如此无礼,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皇后误了我的大事。”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到安插在文帝周围的爪牙的密报,忙与大臣杨素商量后,带兵包围了皇宫,赶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元岩,谋杀了文帝。杨广又派人假传文帝遗嘱,要杨勇自尽,杨勇还没有作出回答,派去的人就将杨勇拖出杀死,就这样,杨广以弑父杀兄的手段夺取了皇位。史称炀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大业”。 杨广一夺到帝位,就显露出荒淫奢侈,残虐人民的本性,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浪子、暴君。 杨广即位的第一年,就决定迁都洛阳。他命杨素营建东京宫室,又命宇文恺与封德彝等造显仁宫。每月役使200万人营建洛阳。又征集各地的奇材异石,运送洛阳。农民被迫运输,千里络绎不绝,使许多人活活累死在路上。他下令在洛阳西郊建筑一座西苑,占地二百多亩,苑内有海,海中修造三个仙岛,高一百多尺,岛上建筑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海的北面有龙鳞渠,渠水曲折流入海中,沿渠修建了16个别院,建筑非常华丽,每院由一个妃子主管。整个西苑被点缀得四季如春,秋天,用彩绫剪成花叶,挂满树枝。冬天,杨广所到的宫院,池沼中的冰得赶快凿掉,用彩绸剪成莲叶荷花布置在上。苑内还饲养着各种珍禽异兽,供杨广游猎、观赏。晚上,杨广经常带着几千骑马的宫女,吹奏着乐曲,到西苑游览、夜宴。 同一年起,杨广为了游玩和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征调一百多万民工,历时六年,修建了一条东北起自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东南到苏杭,全长四千多里的大运河。河的两旁开辟大道,道旁种上榆树和柳树,岸边每隔两个驿站设置一座供杨广休息的行宫。自洛阳到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共设置了40多座行宫。开凿大运河,共用了约1亿5千万个人工,平均当时每户百姓要出近20个人工,还有许多开挖运河的民工累死在河中。有一段河道挖得浅了些,杨广竟下令将挖掘这一段的官吏和民工五万多人全部捆住手脚,活埋在岸边。在客观上,这条用无数劳动人民血汗修建成的大运河,起着便利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 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八月起,杨广三次通过大运河到江都巡游,他乘着长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上下四层的大龙舟。 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别乘几千艘华丽的大船,首尾相望,绵延二百多里,拉船的纤夫就有八万多人,两岸还有骑兵护送,旌旗蔽日,热闹非凡。一到晚上,灯火通明,鼓乐喧天。杨广在船上纵情饮酒作乐,观赏两岸风景。沿途五百里以内的百姓,被迫奉献食品。珍贵美味的食品吃不完,开船时就挖一个坑掉了事。许多百姓被弄得倾家荡产。 有一年,杨广从陆路去北方巡游,带了50万大军,特地征调了十几个郡的民工。开凿太行山,修起一条大道。又征调了一百多万人,限期二十天,修筑长城,以保护他的安全。到了北方,没有行宫,他命令巧匠宇文恺建造了一座活动宫殿,称观风行殿,上面可容几百人,可随时装拆,下有轮子转动。 杨广先后三次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在朝鲜半岛,隋朝时分高丽、百济、新罗三国,高丽最强,炀帝继位后,征召高丽王入朝不至,炀帝率大军征讨。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杨广进行了第一次征讨。出兵以前,他征调大批工匠在山东东莱(今山东省掖县)海口大规模造船。工匠被迫在水中不分昼夜地劳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的有十分之三、四。他还征调江淮以南的民工和船只,把黎阳仓,洛口仓的粮食运到涿郡,船只前后相继,长达一千多里。奔走在路上的民工和兵士,经常有几十万人。很多人倒毙路旁,尸臭不绝。准备就绪后,隋军一百多万人分海、陆两路进攻高丽,大败,只有2700人逃回。 大业九年正月,杨广第二次征讨高丽,四月炀帝再渡辽水,六月国内杨玄咸起兵攻洛阳,炀帝因后顾之忧,只好退兵。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国内农民起义席卷大东南北。炀帝妄想以对外胜利来扭转危亡的命运。对高丽进行了第三次征讨。但当时农民起义军遍地皆是,征集的士兵或因道路阻隔不能到达;或沿途逃散。以致兵员不足,无法进军,只好与高丽和议,乘势收兵。 同时,杨广为了表示隋朝的富足强盛,他利诱西域使者和商人入朝,沿途郡县奉命耗费巨资迎送。公元610年,西域各国使者和商人齐集洛阳。从正月十五夜间开始,杨广命令在皇城端门外大街上置设盛大的百戏场,为西域人演奏百戏,戏场大至周围五千步,奏乐人多至18000人,几十里外都能听到乐声,灯光通明如同白昼,直演奏到正月底结束。西域人到洛阳东市做交易,杨广命令本市商人盛饰市容,广积珍货,商人都服装华美,连地摊上的卖菜人也得用龙须席铺地。西域人经过酒食店门前时,店主都得邀请他们入座吃饱喝足,不收分文,还说隋朝富饶,酒食照例不要花钱。市内树木也都用帛缠饰,以示富足。西域人问道:“你们隋朝也有赤身露体的穷人,为什么不用这些帛给他们做衣服穿,却白白用来缠树?”市人无言以对。就这样,隋文帝时期积累起来的巨量财富和民力被杨广无限止地挥霍和消耗着。而无止境的徭役和兵役,又迫使千千万万的农民离开家园,大量田地荒芜,广大农民无法生活,只得吃树皮,树叶,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 杨广又言无又无信。公元615年,他再次去北部边境巡游,突厥几十万骑兵突然来袭,把他围困在雁门(今山西小代县),他只能抱着幼子杨杲日夜啼哭,束手无策。最后接受了大臣苏威等建议,下诏书保证不再出兵攻打高丽,并重悬赏募兵,各地县令纷纷应募,领兵前来求援,使他才得解围。但是,他回到洛阳后就推翻诺言,不给赏赐,并下令再次攻打高丽。 杨广如此暴虐的统治,终于在公元611年激起了农民大起义。但杨广却仍不加收敛,依然奢侈残暴,而且拒绝臣下的劝谏,他自以为才学杰出,对侍臣说:“别人说我只不过是继承先帝的遗业,其实,即使和士大夫比才学,我也应该做皇帝。”又说:“我生性不喜欢别人劝谏。如果是达官,再想以进谏来求取声名,我更不能饶他们。如果是一般百姓,我还可以饶他些,但决不让他有出头之日。”开国功臣高颖,贺若弼、宇文弼等重臣因为不满炀帝的奢侈,被炀帝加上诽谤朝政的罪名处死。公元616年,他不顾隋朝的安危,再次巡游江都,临出发时,小官崔民象上表谏阻,他把崔民象杀了。走到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县),小官王爱仁上表劝谏,他又杀死王爱仁,继续前行。到了梁都(今河南开封),有人拦路上书,说你如果定要去江都,天下就不是你的了,他又杀死了上书人,最后,他来到江都。 农民大起义的烽火越燃越烈,杨广预感末日临头,一直胆战心惊,晚上他难以安睡,睡梦中又常惊呼有贼。要几个宫女象哄孩子那样哄着,摇抚着才能入睡。一天夜里,大业殿起火,他以为是农民军杀了进来,慌忙逃入西苑,藏在草丛中,直到大火熄灭以后才敢出来,逃到江都后,他更加荒淫无度,在宫中建造了一百多座殿房,各居美女多人,每天轮流由一房作东,他带着后妃侍女一千多人前去饮酒,整天酒不离口,日夜昏醉。他不愿听到不利的消息,但这仍消除不了心头的,常常对萧皇后说:“外面有不少人想计算我,且别管他,还是快快活活地饮酒吧。”有一次,他拿起一面镜子呆呆地照了良久,对萧皇后说:“我这颗头颅不知道谁来砍它呢?” 萧皇后惊恐地问他为什么说这话,他强作笑容说:“贵贱苦乐没有一定,砍头也不算什么。”当然,他是不肯束手待毙的。眼见隋朝的大部分土地已被起义军所控制,隋军只是困守着洛阳、江都等几座孤城,他怕江都不安全,准备迁都到长江南面的丹阳(今江苏省南京市),命令民众给他修建宫室。杨广的禁卫军将士都是关中人,早已怨恨炀帝的久居江都,现在见他还要南迁,都愈加思念家乡亲属,纷纷谋划逃归故里,一时军心浮动,众叛亲离。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3月3日,将作少监宇文智与郎将司马德勘,直阁裴虔通等人,乘机推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煽动士兵,于傍晚时杀入宫中,杨广闻变,仓皇改换服装,逃入西阁,叛将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从宫女口中得知炀帝所在,引兵赶到西阁,只见炀帝和萧皇后正并坐在一起哭泣,杨广还责问叛将道:“我犯了什么罪,你们要如此对待我?”叛将们说:“你穷兵黩兵,游玩不息,穷奢极侈,荒淫无度,相信奸邪,拒绝忠言,使男子枉死战场,妇女儿童死于野外,百姓失去生计,天下大乱,你还说没有罪吗?”杨广说:“我确实对不起百姓,至于你们,跟着我享尽了荣华富贵,我没有对不起你们,今天的事,是何人为首?”叛将说:“天下人对你这个昏暴之君都恨之入骨,岂止是一个人带的头。”说完就上前拉杨广下阁。这时,叛官封德彝赶来传宇文化及的命令说“这种昏君,用不着带来见我,赶快结果了他。”萧皇后哀求说:“皇上实在不贤,但看在以往对你们的恩情上,叫他让位,降为三公,留他一条命吧。”叛将们不允,以裴虔通为首,提刀要杀杨广,杨广叫喊道:“你们别动手,让我喝毒酒自尽吧”裴虔通不准,说毒酒不如刀锋省事。杨广哭着说:“我怎么也是一位天子,就让我留个全尸吧。”说完解下了自己的巾带,马文举接过巾带,和士兵们一起将他拥入内室勒死。 事后,萧皇后叫宫女拆去床做成棺材,暂时装殓杨广的尸体,不久,宇文化及将他葬于江都宫西面的吴公台下。唐朝建立后,迁葬于雷塘旁边。

3.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太原有什么历史名人

姬虞(前?-前?),史称唐叔虞,周武王姬发幼子,周成王之弟。成王时,唐(今山西翼城西)人作乱,周公平乱,把唐封给他,并赐予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允许他在戎狄间立国。后其子燮父,徙居晋水旁,改称晋侯,为晋国的始祖。

廉颇(前?-前?),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战国时赵国将领,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

天下王氏出太原。始祖太子晋,约生于公元前 565年,乃周灵王太子,本姓姬,名晋,字子乔,为黄帝第42世后人,曾避居太原。

秦有上卿郝晏,相传是子期的后裔,其孙郝瑗,任太原守,世居太原。
西汉时以廉洁知名的郝子廉,太原人。
东汉有郝絮,太原人,好危言高论。
三国时魏有将军郝昭,亦为太原人等等。
隋、唐至宋、元时,郝姓人开始向今山东、四川、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发、分布。

介子推 春秋时晋国人,晋公子重耳因家事内争,在出亡途中饥饿难行,无处觅食,从臣介子推曾割自己股熬汤奉君解饥。在外流亡19年后,重耳于公元636年返回晋国,即侯位晋文公。介子推隐居后,晋文公曾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介不出,母子相抱被烧死。过人为纪念介子推,每年清明节前二日不举火,进冷餐。寒食节风俗流传至今。

祁奚(公元前620-公元前532年)。字黄羊,大约生存于晋灵公至平公时代。春秋时晋国大夫,任中军尉。公元前570年,请求告老,推荐了他的仇人解狐接替他的职务。不料,未及任命,解狐便猝然去世。祁奚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当时人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后世也把他奉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楷模。阎名村北有祁奚父子墓。

王允(137——192年),字子师,东汉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出身于名门旺族的官僚家庭,饱受封建教育,从小好大节,习经传,练骑射,立志报国,被同郡人介休郭泰誉之为“王佐才也”。灵帝时任豫州刺史。献帝即位,任为司徒,后与吕布

密谋诛杀董卓,不久,为董卓部将李榷、郭汜所杀。故里修善村有王允衣冠冢,供后人凭吊。戏剧《凤仪亭》即由他的故事敷演而成。

常惠,西汉并州太原人。生卒年不详,是活跃在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的外交活动家。随苏武到达匈奴后,分而治之,拘遣苏武于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牧羊,囚笞常惠于官府牢狱,以繁重的苦役折磨他。直至汉昭帝继位,匈奴与汉重新和好,匈奴单于才将不辱使命,十九载如一日的苏武和常惠释放,厚待以礼,送回汉朝。

王昶《三国志•王昶传》曰:“王昶字文舒,太原也。”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为魏王,明年,曹丕立为魏太子。曹丕为太子,王昶为太子文学,迁中庶子。曹丕称帝,王昶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迁兖州刺史;曹睿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釐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青龙年间奏之。

孙楚(约218—293),西晋文学家,字子荆,太原中都(山西平遥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孙资任魏骠骑将军,父孙宏为南阳太守。孙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少欲隐居。四十余岁始作参镇东军事,后选卫将军司马,官至冯翊太守。能诗赋,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孙冯翊集》,有赋十六篇,多半属于咏物;杂文二十五篇,有对孔子的颂,有对管仲、乐毅、白起、韩信等人的赞。有诗,但仅存六首,其中《除妇服诗》,非常感人。《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一篇,为孙楚名作,曾屡被锺嵘、沈约等大批评家所称引,被誉为“子荆零雨之章”,即指此诗“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开始二句。

孙盛(308-379),字安国,晋代太原中都(今平遥)人。西晋文学家孙楚之孙。父孙恂,颍川太守。孙盛十岁随家族渡江,客居江东。著有《魏氏春秋》廿卷,《晋阳秋》卅二卷,文集十卷。世评《晋阳秋》为"良史","词直而理正"。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对其见解深为敬重。当某事需评议时,往往以"孙盛论曰"引其原说,表示赞同。关于三国时史事即有数处。

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县)人。东晋著名玄言诗人。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性好山水,博学多才,有隐逸之志,游放十余年,作《遂初赋》以表达自己的情趣。后被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并补章安令。不久又征诏为太学博士,升为尚书郎。之后历任建威长史,右军长史、永嘉太守、散骑常侍领著作郎等职。官至延尉卿。明人辑有《孙廷尉集》。

温峤 (288——329),东晋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初在并州为刘琨谋主,抵抗刘聪、石敦等异族侵略。明帝即位后,任中书令,很受朝士推崇。王敦专制朝政,他与庾亮平定苏竣、祖约之乱。不久病故于武昌。会善村旧有“温峤故里”、“温峤绝裾处”两座石牌坊。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根据温峤轶事,写成杂剧《玉镜台》。
祝英台:东晋会稽上虞人(祖籍山西太原),小字九娘。女扮男装,与会稽梁山伯同游学三年。后梁山伯知其为女儿身,欲娶为妻,而英台已许配他人,遂郁悒而终。次年,英台出嫁过山伯墓,其临墓恸哭,墓地忽裂,遂与山伯同穴。宰相谢安上奏朝廷,封为义妇冢。

王尊业,生年不详,卒于北魏武泰元年(528年)。祖籍太原(今太原市南),北魏著名文史学家。
王尊业的祖父王慧龙,北魏时曾任龙骧将军,父亲任北魏中书令。出生于封建官僚之家的王尊业,从小受儒家传统教育,成年后以仪表清秀,擅长经史而闻名。他在朝中初任著作佐郎,与司徒左长史、史学家崔鸿同修《起居著》。王尊业以文才誉满京城,应诏作《试殿伺宴诗》。王尊业在朝中名望很高,与中书令袁翻、尚书王诵共同指令黄门郎,被时人誉称“三哲”。

王僧辩(?—— 555),南朝梁将领。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人。

温大雅(约572年——629年),字彦弘,唐初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大雅出身官宦士族之家,其父温君悠,北齐时即步入宦海,任文林馆学士。入隋为泗州司马,大业末谢病离任返归原籍。在其父的教诲下,大雅并其两个弟弟大临(即温彦博)、大有,自小饱读经史,及至长大成人,都以学识渊博、品行高尚、能文善写而称著。

温彦博,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 573年),卒于唐贞观十一年( 635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

武士彟(577——635),唐朝大臣。武则天的父亲。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王度 (585?——625年?),原籍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后迁绛州龙门(今河津县),唐初著名小说家。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权术。

王皇后(628?——655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罗山令王仁佑的女儿,母柳氏。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狄仁杰(630-700),唐朝名相,太原狄村人。一生刚直不阿,政绩颇丰,是武则天晚年最敬信的大臣,后世称其为“狄梁公”。

王翰(?-?),唐朝诗人,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著名边塞诗人。其诗《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为后人广为传诵。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县。其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登颧雀楼》最为人称颂。

王昌龄(698-约756),唐朝诗人,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所写边塞军旅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王维(701-761),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盛唐时著名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白居易(772-846),祖籍太原,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16岁时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
白居易生前,作文、写诗署名时常常自称为太原白居易。就是在朋友之间,也都称之为"太原白公"。曾经为太原白氏写过传记《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其中提到了自己家族和名城太原的关系:白氏远祖是秦朝名将白起,历史上秦赵长平之战中,他利用反间计,打败赵国,坑杀四十万赵卒。因为有大功于秦,被封为武安君。后来受人诬陷,赐死于杜邮。秦始皇醒悟过来,非常后悔,念其大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其子孙遂为太原人。天下白氏出太原,由此而来。

白行简(775——826年),字知退,大诗人白居易的弟弟。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客。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O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干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李存勖(885~926) 中国后唐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沙陀部人。唐河东晋王李克用之子。善骑射,少时随父出征凯旋,唐昭宗授检校司空、隰州刺史。后梁开平二年(908),袭晋王位。

石敬瑭(892-942),五代时后晋建立者,太原人。

刘知远(895-948),五代时后汉建立者,太原人。开运四年(947),称帝于晋阳(今太原西南)。

刘崇(895-954),五代十国时北汉建立者,太原人。

王全斌,生于五代梁太祖开平二年( 908年),卒于宋太祖开宝九年( 976年),并州太原(分属山西)人,是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将领。先后在后唐、后晋、后周任职。在宋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作出了贡献。

慕容延钊,字化龙,生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 908年)或贞明二年( 916年),卒于北宋乾德元年( 964年),太原(分属山西)人,北宋初军事将领。

王溥(922-982),五代后周和北宋大臣字齐物。后汉乾佑进士,后周太祖时官中书郎,平章事。世宗时为参知枢密院事。恭帝时,加右仆射。北宋初,任宰相,进位司空。一生好学,有藏书万余卷,著《唐会要》100卷,《五代会要》30卷,开史学“会要”体例之始。

郭守文(935~989),字国华,并州太原人。太祖建隆初为西头供奉官。历官西上阁门使、武州团练使。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拜宣徽北院使。端拱初,改南院使、镇州路都部署。又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兼镇定、高阳阴雨路排阵使。端拱二年卒,年五十五。事见《小畜集》卷二八《郭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五九有传。

杨业(?-986),北宋将领,太原人。是广为传诵的“杨家将”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

呼延赞(?-1000年),并州太原人,是北宋有胆有勇、性格刚强的著名武将。

杨延昭( 958——1014),北宋将领。本名延朗,杨业子,称杨六郎。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今陕西渭南)人。另有一说是并州榆次人

杨文广(?——1074),字仲容,太原人,杨业之孙,杨延昭之子。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

郭文振 金朝太原人,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进士,官至辽州(山西乐平、昔阳)刺史、中都(北京)副留守。兴定四年(1220)三月,金宣宗封文振晋阳公。正大年间卒于卫州。郭文振怀抱经世之才,生逢金元乱世,虽难实现报国安民之志,但治世之才,御敌之志,深为世人称道。

郭若虚,北宋画家,太原人。著有《图画见闻录》。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乔吉(约1280-1345),也称乔吉甫,冀宁路阳曲(今太原市)人。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戏曲理论家。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太原清徐人。元末明初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撰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演义》、《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

王琼(1459-1532),太原人。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为明代三重臣。

傅山(1607-1684),清初学者。先世居大同,后徙于忻州,逮至其曾祖傅朝宣移居太原阳曲(今太原)西村。博通经史、诸子、佛道、医药之学,亦工诗文、书画、金石,尤以音韵见长。

戴廷拭(1618-1691)。明末清初杰出的民族主义者、学者和藏书。家明亡,建立丹枫阁,交结顾炎武、傅山等,以反清复明为政治目的。“一时名满天下”,一生著述很多,现仅有《半可集》传世。

阎若璩(1636-1704),清初著名学者,清代汉学(或考据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山西太原人。著有《日知录补正》、《孟子生卒年月考》、《潜丘札记》等。

孙嘉淦(1682——1753),字锡公,清代太原府兴县(今兴县)入。清代大臣,敢于直言争辩,扶正祛邪,不畏权贵,处理多起冤案。

康基洲(?—— 1779),清代太原府兴县(今兴县)人。清代地方官。他在任上“办官事如家事”,善于调查研究,权衡利弊,找出原因,定出措施。在引水灌田、兴学育人、拯救女婴等方面都有政绩。

孔祥熙(1880——1967),山西太原府太谷县人,早年经营钱庄。毕业于耶鲁大学。

4. 太原有什么历史名人

1、郭淮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东汉末年,郭淮被举为孝廉,先后任平原郡府丞、五官中郎将门下贼曹、丞相兵曹议令史、征西将军司马。

征西将军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与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得以稳定局势。曹魏建立后,获封关内侯,又任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多立战功。

正始元年(240年),击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嘉平二年(250年),升任车骑将军,进封阳曲侯。正元二年(255年),郭淮去世。追赠大将军,谥号“贞”。

5. 杭州市工商局商标分局的电话是多少

上城区 0571-87827130 浙江省杭州市延安路36号 310000
下城区 0571-85386711 浙江省杭州市东新路337号 310000
江干区 0571-860230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太平门直街29号 310000
拱墅区 0571-88316660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长乐路20弄25号 310000
西湖区 0571-85119311 浙江省杭州市体育场路593号 310000
滨江区 0571-56687958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609号 310000
余杭区 0571-86227733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南苑街道藕花洲大街167号 311100
萧山区 0571-83899188 浙江省萧山区金城路255号 311200
临安市 0571-63722055 浙江省临安市锦城街道临天路298号 311300
富阳市 0571-63322062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街道富春路1号 311400
桐庐县 0571-64220136 浙江省桐君街道江南经济开发区中杭路388号中心广场 311500
建德县 0571-64721055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街道新安路127号 311600
淳安县 0571-64812506

6. 太原东方智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招聘信息,太原东方智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怎么样


钉钉企典数据来源于企业征信机构,包含企业风险数据,公司官网,公司简介,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详询公司官网,更多公司电话地址企业邮箱可在钉钉企典进行查询



• 公司简介:



太原东方智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07-12,注册资本110.00万人民币元,法定代表人是张团旺,公司地址是太原市小店区平阳路186号飞云现代城1单元808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税号是91140100073082510T,行业是文具用品零售,登记机关是太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小店分局,经营业务范围是文化用品、办公用品、金银制品、工艺美术品的销售;广告业务;会务、展览展示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太原东方智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工商注册号是140100200602972



• 股东:



张团旺,出资比例90.00%,认缴出资额是99.000000万

张俊芳,出资比例10.00%,认缴出资额是11.000000万




• 高管人员:



张团旺在公司任职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张俊芳在公司任职监事


阅读全文

与太原市工商局方建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