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们举报工商部门会泄露举报人信息吗
不会的,你举报时应像人家说清楚要保密,这是对举报人的保护,应该可以的。
可以要求保密,但如果被举报的人和工商局有关系的话,那被泄露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C. 向工商局打举报电话个人信息会暴露吗
不会,工商局会保密的。
D. 举报单位把举报人的信息泄露给被举报人怎么办
我像禁毒大队的警察举报了吸毒人员,他们就泄露出去了,被我举报的人说抓住我就要杀我,一定要我死,害得我一直躲躲藏藏不敢露面,我想问一下,泄露了秘密的公安人员会有什么样的处罚。
E. 工商局泄露个人信息怎么处理
你好:
你所指的泄露个人信息是指什么?如果有律师或者相关单位提供合法手续,是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询相关《营业执照》的全部信息,包括股东、身份证、电话、地址、产权等等。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F. 工商局会不会把举报人泄露出去
理论上不会,实际上难说。
G. 向工商局投诉,工商局却透露投诉人的信息,该怎么办
肯定复要透漏的啊,因为要说制清投诉方和被投诉方的关系,询问被投诉方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情况,不知道投诉人是谁,被投诉人怎么说清是因为什么,工商部门也不可能解决问题,因为要两方商议的。
只有举报是不透露举报人信息的,投诉不透露根本就不可能解决问题,那你投诉干嘛?
H. 举报人信息被泄露怎么办
举报人信息被泄露可身影法院起诉,追究泄露者的法律责任。我国宪法赋予公民享有举报、检举、控诉的权利,公民享有举报权,可以向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政府相关部门等举报违法犯罪事件或者侵害社会公公利益的事件。
《行政监察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泄露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与举报人相关的信息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六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纪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故意或者过失泄露举报人姓名、地址、电话、举报内容等,或者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的;
(二)应当制作举报人保护预案、采取保护措施而未制定或采取,导致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受到严重人身伤害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
(三)截留、侵占、私分、挪用举报奖励资金,或者违反规定发放举报奖励资金的。
(8)工商局暴露举报人信息扩展阅读:
举报工作是依靠群众查办职务犯罪的重要环节,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检察机关愈加注重依靠群众力量查办职务犯罪,重视和尊重人民群众举报权利、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举报积极性。
但在实践中,职务犯罪举报人的保护、奖励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比如保护工作的分工不够明确,缺乏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举报人遭受威胁时求助无门,隐性报复难以查处,奖励金额偏低等等。对于这些突出问题,《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都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完善的对策和措施。
实名举报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举报人最关心的问题。《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在鼓励个人和单位依法实名举报职务犯罪的同时,对保护、奖励举报人的各个环节都规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将泄密的可能降到最低。
据万春介绍,《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在受理、录入、存放、报送举报线索和调查核实、答复举报人等环节集中规定了8条保密措施,强调严禁泄露举报内容以及举报人姓名、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单位。
在有些情况下,举报人将以证人的身份进一步配合检察机关办案。
对此,《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要求检察机关采取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可以在起诉书、询问笔录等法律文书、证据材料中使用化名代替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同时建议法院采取不暴露举报人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在后期奖励环节,《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也强调,涉及披露举报人信息的,应当征得举报人同意。
I. 恶意向工商,税务部门提供虚假举报信息的举报人会受到什么处罚
恶意提供虚假举报事实成立的,将拉入征信黑名单……千万别胡乱举报,信用无价,且行且珍惜!
J. 举报什么违法行为,会不会泄漏举报人的信息
派出所泄露举报人信息应当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性质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如: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法律依据:
一、中纪委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
第五条 受理机关工作人员无意或故意泄露检举、控告情况的,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六条 严禁将检举、控告材料转给被检举、控告单位或被检举、控告人。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追查检举、控告人。对确属诬告陷害,需要追查诬告陷害者的,必须经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党的委员会、政府或纪检监察机关批准。
第八条 对匿名检举、控告材料,除查处案件需要外,不得擅自核对笔迹或进行文检;因查处案件工作需要核对笔迹或进行文检的,必须经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纪检监察机关批准。
二、《行政监察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泄露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与举报人相关的信息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三百九十八条【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