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博望水灾

马鞍山博望水灾

发布时间:2021-07-20 05:43:41

1. 马鞍山市向山硫铁矿()

向山硫铁矿是国内著名的大型硫铁矿床,是火山-次火山气液“向山式”硫铁矿床的典型矿床。矿区位于马鞍山市东南14公里,距向山镇0.5公里,有公路、运矿铁路通往马鞍山市,与宁芜公路、铁路及长江水运相衔接,交通十分方便。

矿区地质构造部位处于宁芜向斜南翼,其林山-尖山断裂南段西侧,陶村火山穹窿之南,凹山火山穹窿北西交接部位。矿区内地层主要有上侏罗统龙王山组的沉火山碎屑、安山岩及下白垩统大王山组的薄层状沉凝灰岩等,构成—轴向北70°—80°西的向斜,次火山岩闪长玢岩侵入于该向斜的核部和翼部。

硫铁矿体产于闪长玢岩与火山岩接触带附近,主要产于接触带外带。矿带长约1900米,宽190—600米,延深约600米,其产状与接触带大致平行。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豆荚状;矿石类型有粉状硫铁矿、块状硫铁矿及浸染状硫铁矿;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次为磁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绢云母、高岭石、石英、硬石膏、绿泥石等。平均含硫16.81%,矿石经选矿可获得含硫39.15%的硫精矿,回收率为87.53%。硫铁矿石累计储量为3554.32万吨。

矿床中还共生有若干铁矿体与硬石膏矿体,铁矿体主要产于接触带内带,呈似层状、凸镜状、不规则串状;矿石类型可分为角砾状、块状、浸染状三类。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次为黄铁矿;脉石矿物有钠长石、阳起石、绿帘石、高岭石、绢云母、硬石膏等。全铁平均品位34.54%。矿石经选矿可获得含铁68.56%的铁精矿,回收率74.21%,累计控制储量为3968.28万吨。硬石膏矿体规模小、不具开采价值。

根据目前的认识,铁矿体成因属“火山-次火山气成高温热液型”,硫铁矿体属“火山-次火山中低温热液型”,硬石膏矿体属“沉积叠加改造型”。

向山硫铁矿的发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最早始于1940年,最迟到1985年,历时45年。总体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以前

向山硫铁矿未见有古采迹的记载。20世纪30年代,孙健初、谢家荣、陈恺、程裕淇、李毓尧、朱森等在这一带进行地质矿产调查,但未留下与向山硫铁矿有关文字资料。

1940年,日寇侵华时期,日本人在此做了2.5平方公里电法、磁法普查及地质调查,之后施工了若干探槽和25个钻孔(1894.40米),发现了向山硫铁矿床浅部富矿体,推定矿石储量140万吨,含硫44.12%。简单资料载于1941年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编写的《南山—向山硫化铁矿概要》一文中(未刊)。1940—1945年,日寇进行了掠夺式开采,共采出含硫40%以上的富矿约48万吨,矿石全部运往日本。

1946年,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接管了该矿,据1946年《资源委员会华中矿务局事业年告》记载,1946年该局围绕日本人所发现的矿体施工了31个钻孔,工作量1563.55米,计算含硫45%以上的富矿储量200万吨,但对地质条件未加研究。从1946年复产到1948年停产3年中,矿石总产量只有17万吨左右,矿山生产力低下,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2.1949—1958年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向山矿,人民成了矿山的主人,矿山的历史开始了崭新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矿石产量逐年上升,到1959年年产量达17.9万吨。

为了查明资源情况,适应生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1953—1954年,重工业部化工局陆续调集力量组成了重工业部化工局三四二勘探队。在建队过程中,为了缓解矿山的燃眉之急,使用钻探追索矿体(工作量约1000米),在原发现矿体的西南有两个钻孔见到了含硫30%—40%的黄铁矿化和磁铁矿化岩石。但当时未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也未查明地质情况,后来证实这是一个新发现的盲矿体。

1954年7月—1955年,三四二队李树时等,在进行坑道地质编录与日伪时期钻探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施工了若干探槽,填制了0.4平方公里地质图,之后编写了《向山硫铁矿地质调查综合报告》并计算了正在开采矿体的残余储量。其工作虽较粗略,但开始重视了基础地质工作。

从1955年开始,三四二队这支刚成立的地质队伍在既缺资料又少经验的情况下开始着手向山硫铁矿床的勘探。

1955年1月,向山矿区勘查技术负责人杨源昆编制了一份勘探设计。当时,按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苏联专家已进入我国各工业部门帮助工作,勘探设计都要经苏联专家审查,这份设计经瓦良卓夫专家审查后,认为矿区地质构造情况尚未查清,应配合物探开展地表地质工作以后再作设计。同年1—2月,张云腾、龙永寿、傅却来进行了区域地质路线踏勘,龙永寿等人填制了1∶1万向山矿区外围地质图,面积为18.5平方公里,为研究矿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奠定了基础。此后,向山矿区勘查技术负责人由龙永寿担任。

1955年3月,三四二队改名为重工业部南京地质勘探公司八○四队,龙永寿继续主持向山矿区地质工作。当时,由于矿山扩大生产并建立了选厂利用贫矿,已有的储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故上级下达了1955—1956年两年提交矿石储量380万吨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龙永寿等人于1955年4—6月从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入手,施工了一批探槽、浅井、浅钻,填制了1∶2000矿床地质图,编制了1∶5万区域地质图、1∶1万矿区地质图及1∶500坑道地质图,于1955年6月提交了向山矿区勘探设计。该设计经瓦良卓夫专家审查,批准了4条剖面15个钻孔并进行施工,以满足采矿生产的需要,这时该区的地质工作处于勘探、详查交叉的状态。与此同时重工业部地质局物探队第8分队胡肃之等在此进行了1∶5000、1∶2000地面电法、磁法测量,工作面积为36.21平方公里,发现了与向山矿有关的3个电法异常和1个磁异常,为勘探提供了依据。

1955年11月—1956年4月,龙永寿等在对向山矿区全部地面、地下工程重新编录和整理的基础上,又施工了浅钻4275米、浅井556米,综合研究了矿区地质、物探资料,于1956年4月提交了向山硫铁矿、铁矿补充勘探设计。1956年5月,瓦良卓夫专家审查了设计的铁矿部分,经重工业部地质局批准以后付诸实施。

野外勘探施工于1957年10月份结束,1958年2月提交了《向山黄铁矿床最终勘探报告书》。这期间,南京地质勘探公司八○四队先后变动为冶金部八○四队、化工部地质矿山管理局三四二队,到提交报告时称为华东地质局皖东南地质队。当时队长是杨永瑾,总工程师为杨源昆,直接领导向山矿区的地质科负责人是张进科、李从之,矿区技术负责人为龙永寿。报告主编龙永寿,参加编写人员还有傅却来、唐延迪、陈树林等。该报告于1958年6月7日经全国储委审查批准,批准储量为:

硫铁矿矿石:2053.29万吨,平均含硫17.10%。

铁矿石:132.95万吨,平均含铁38.23%。

这次勘探由于重视了基础地质工作,取准、取全了第一手资料,详细研究了矿区地质的构造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部署了勘探工作,故对矿床的认识产生了一次飞跃,使矿床储量比原来扩大10倍以上,并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勘探报告提交以后,向山硫铁矿以勘探报告为依据扩建成年产70万吨矿石的采选联合企业,从此恢复了矿山的青春,步入了兴旺发达时期。

3.1976—1985年

1958年矿山扩建后,正常生产了18年。至1976年,向山硫铁矿根据原勘探资料和开采情况估计保有储量大约还可以开采10年,因此,开展矿区边部、深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和准备接替矿山又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时,皖东南地质队的番号已不复存在,原在马鞍山地区工作的三四二队与原在芜湖地区工作的三二二队早已合并,成立了安徽省地质局三二二地质队,该队总工程师孙化东,物探技术负责人曹顺祖等通过研究区域成矿规律,运用玢岩铁矿“三部六式”的模式,分析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提出在向山矿区南侧可能存在具一定规模的铁矿、硫铁矿体。

1976—1984年,三二二队三分队先后编制和实施了普查设计、普查补充设计、详查设计,共完成钻探工作量3.48万米,于1984年结束野外施工,1985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向山南硫铁矿床详细普查地质报告》,提交矿石储量:

硫铁矿矿石:1501.03万吨,平均含硫19.82%。

铁矿石:2647.33万吨,平均含铁32.56%。

当时三二二队队长叶忠民,总工程师孙化东,分队长沈迪彦,分队技术负责人易武齐,报告主编易武齐,编写人还有杨联镜、任启鹏、陈世金、方开华、王益金、胡福欧等。该报告经安徽省地矿局批准,并获地矿部找矿四等奖。

向山硫铁矿床与向山南铁矿床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矿体在深部相连,由于历史的原因以矿区的8号剖面线为界分成两部分,据1990年重新统计,全区保有储量为:

硫铁矿矿石:1501.03万吨,平均含硫19.82%。

铁矿石:3917.08万吨,平均含铁32.41%。

当时,向山硫铁矿的坑道已开到8线负100米标高。8线以北的硫铁矿已基本采完。

为延长向山矿山的服务年限,开采深部的铁矿供马钢利用,1990—1991年马鞍山市政府组织冶金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马鞍山矿山公司、向山硫铁矿、马钢南山铁矿等单位提出了一个向山矿扩建工程计划,准备先行开采向山硫铁矿深部负100米标高以下的铁矿石,然后将坑道系统南延、下延,开采南部的硫铁矿石、铁矿石,并由三二二队易武齐编制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向山硫铁矿扩建工程地质勘查设计书》,准备对南部的矿体加密钻孔;1991年6月该方案正在论证时,安徽省发生特大水灾,马鞍山地区也暴雨成灾,洪水以每小时700立方米的流量涌入矿井,形成酸性水,严重腐蚀水泵,经检修无效,6月15日矿井被淹没,井内设施受损。灾后经核算认为复产无经济效益,故正式申请闭坑,扩建计划和地质勘查设计也就未执行。

向山硫铁矿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显著的。自1958年扩建至1991年6月4日止,在31年半的时间内,共采出硫铁矿石1505.14万吨,其中富矿389.16万吨,采出铁矿石153.06万吨;全矿形成固定资产原值5210.20万元,净值680万元,在册职工3223人,离退休职工920人,实现利税6400万元,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地质科学技术领域,通过几代地质人员的辛勤劳动、深入钻研,向山硫铁矿床作为一种成因类型的典型矿床载入科研报告,编入了地质院校的教科书;作为一种勘探类型的实例编入了硫铁矿勘探规范,为现在和将来的地质探矿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纵观整个向山硫铁矿的地质勘查历史可以看出,进行找矿勘探必须严格遵循地质工作程序,要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查明控矿因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目的地部署勘查工作,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提高找矿效果。

在贯彻“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方针方面,向山硫铁矿1958年批准的铁矿石储量为1320.85万吨,但采出量只有153.06万吨;据1990年的统计资料,向山矿区8线以北负100米标高以上,即向山矿坑道系统范围以内的铁矿石还有984.06万吨未在采硫铁矿的过程中顺便回收,现已塌陷。1990—1991年马鞍山市提出的向山硫铁矿扩建工程计划,打破了部门和行业的界限,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单一开采的不合理现象,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所规定的“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这无疑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创举。可惜由于水灾等原因而未能实现,如果这一扩建计划得以实现,向山矿会再一次焕发青春,为我国的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将做出新的贡献;这支为向山硫铁矿的发展奋斗了近40年屡建功劳并曾经被地矿部命名为功勋地质队的地质队伍继续为向山硫铁矿的扩建再立新功。

2. 天台县临海马鞍山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是什么样滴

天台县临海马鞍山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是什么样滴?
地流着,时不时地散发专出一股臭味。属我仿佛听见小河在哭诉:“我好丑陋呀!好恶心,我是个废物,再也不能浇灌禾苗与果树了,乡亲们再也吃不到亲手栽种的水果了,大家餐桌上的鱼虾没有了。我好没用啊!我好想回到从前。”听着小河的哭诉,我不禁失声大喊:“亲爱的小河,这不是你的错。醒醒吧!父老乡亲!难道大家忘记了这些年人为破坏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恶果吗?海啸、地震、雪灾、水灾……总而言之为了我们明天生活得更美好!让我携手保护环境,珍惜自己的美好家园。”我朝思暮想的“好朋友”了,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一条婀娜多姿的小河。家乡的小河在我的记忆里像一位美丽无私的小姑娘。春天,小河周围绿草如毯,百花盛开,成群的蝴蝶翩翩起舞,嗡嗡的蜜蜂飞来飞去忙个不停。岸边是绿树成阴,一阵微?

3. 有谁知道吉林省永吉县西阳镇的情况(洪水)

我是西阳镇关家村的,在口前待了两天两夜,口前惨不忍睹,由于道路不通、通讯不通和关家一直联系不上,今天早上抱着试试的态度开车回去了,马鞍山路口处左右房屋都没有遭受水灾,公路上看不到的不清楚;六家子很多农家菜地、路边耕地有被水冲过的泥痕,河道受水冲刷大面积扩张,路还能过车,路边房屋未发现倒塌;关家一、二队道路受损较严重,河边有两座房屋被冲毁,不过没有人员伤亡;我只上到三队,据说上面就不能通车了,三队还真不错,没有房屋损毁严重的情况,人们正常生活、劳作,只是苦于停电、路况不好行车不便,下边的、河边的耕地受损严重,去河南的桥不能正常使用了,桥下冲空、桥上过水,不过这都是小事了,家在外地的关家老乡,看到口前,感觉咱关家非常不错了,我就掌握这么多了!

4. 马鞍山生物入侵者事例

★什么是入侵物种?
定义入侵物种的标准:

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从自然分布地区(可以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其他地区)

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

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为什么外来种引起入侵?

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入侵种引起什么问题?
直接减少物种数量
间接减少依赖于当地物种生存的物种的数量
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
对火灾和虫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降低
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
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降低
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

★入侵种使我们造成什么损失?
生物多样性极其功能的丧失,这包括:

生态系统效益
生物资源
社会效益
40% 的世界经济和大约80%贫困人口的需求来自生物多样性。

当地物种和生态景观特有性的丧失,

生态旅游收入
当地土特生物产品
社会效益
全球化越盛行,当地特有性价值越高

周围农业和林业收入的减少
害虫控制花费
杂草控制花费
土壤肥力降低
水资源调节能力下降
可持续农业和林业依赖于其周围或更远地区良好的生态系统作为害虫和火灾的屏障,并保护土壤、营养和水资源

中国现在正在开展的最危险的大规模有意或无意引入外来物种的项目
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过程中大面积种植外来物种
包括桉树、外来松树、外来落叶松和在不适宜的海拔和地区种植经济树。
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控制和草料栽培中主要依靠从国外(特别是美国)进口草种,有关中国当地草种的培育、研究和利用却十分少。

保护区绿化
使用外来物种恢复植被
城市绿化
大量外来入侵种都是为观赏植物引进
使用外来物种恢复植被
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淡水和海水养殖业对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是严重的

五爪金龙 (Ipomoea cairica)

西番莲 (Passiflora coerulea)
我们能作什么?
外来物种的有意引入和传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什么物种
引入到哪里
引入多少
应用面积
在保护区极其附近禁止引入外来种
禁止有意引入,除非证明不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危害,而且当地物种没有同样的功能
在所有的植被恢复项目中禁止使用外来物种

水花生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水葫芦
(Eichhornia crassipes)
提倡使用当地物种
加强当地物种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当地物种的种源培育研究
发动民众采集和培育当地物种种子

建立入侵种预警系统
建立中国外来物种信息系统
在共享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全球信息系统
建立和更新最危险的入侵物种名录,并建立公约限制这些物种的扩散

部分外来入侵种:

哺乳类Mammals:
獭狸 Nutria (Myocastor coypus)
麝鼠 Musk rat (Ondatra zibethicus)
褐家鼠 Brown rat (Rattus norvegicus)

鸟类Birds:
小葵花凤头鹦鹉 Sulphur-crested cockatoo (Cacatua sulpurea)
虹彩吸蜜鹦鹉Rainbow lorikeet (Trichoglossus haematotus)
加拿大鹅 Canada goose (Anser canadensis)

爬行类Reptiles:
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两栖类Amphibians:
牛蛙Bull frog (Rana catesbeiana)

鱼类Fishes:
鳙 Bighead (Aristichthys nobilis)
鰕虎鱼 Gobies (Gobiidae)
麦穗鱼 Topmouth Gudgeon (Pseudorasbora parva)
食蚊鱼Mosquito fish (Gambusia affinis)
胎鳉 Livebearers (Poeciliidae)
鲈Perch (Perca fluviatilus)
鲢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甲壳类Crustaceans:
克氏螯虾 Crayfish (Procambius clarkii)
软体动物Mollusks:
福寿螺 Amazonian snail (Ampullaria gigas)
非洲大蜗牛 Giant Africa snail (Achatina fulica)

昆虫Insects:
白蚁 (Termite)
松突圆蚧 Pine Scale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美国白蛾 Fall webworm, American White Moth (Hyphantria cunea)
蔗扁蛾 Banana moth (Opogona sacchari)
湿地松粉蚧 Loblolly pine mealybug (Oracella acuta)
美洲斑潜蝇 Vegetable Leaf Miner (Liriomyza sativae)
稻水象 American rice water weevil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美洲大蠊 American Cockroach (Periplaneta americana)
德国小蠊 German Cockroach (Blattella germanica)
苹果棉蚜 Woolly Apple Aphid (Eriosoma lanigerum)
葡萄根虫 Grape Root Louse (Phylloxera vitifolii)
线虫Nematode:
松材线虫 North American pine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真菌Fungi:
甘薯长喙壳菌 Black Spot (Ceratocystis fimbriata)
野生动物疾病Wildlife Diseases:
鲑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 in trout (IPNV)

植物Plants:
土荆芥 Mexican Tea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水花生 Alligator weed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刺花莲子草 Spingflower Alternanthera (Alternanthera pungens)
苋属植物Amaranth (Amaranthus)
仙人掌 Cacti (Cactaceae)
假连翘Golden Dewdrop (Duranta repens)
刺茄 Love Apple (Solanum aculeatissimum)
美洲车前 Plantaiga (Plantaginaceae)
异檐花 Venus' Looking-glass (Triodanis)
藿香蓟Tropic Ageratum (Ageratum conyzoides)
豚草 Ragweed (Ambrosia)
白酒草属 Fleabance (Conyza)
一年蓬 Daisy Fleabane (Erigeron annuus)
紫茎泽兰 Crofton weed (Eupatorium adenophorum)
薇甘菊 South American Climber (Mikania micrantha)
北美一枝黄 Tall goldenrod (Solidago altissma)
大米草 Common cordgrass (Spartina anglica)
毒麦 Darnel ryegrass (Lolium temulentum)
水葫芦 Water hyacinth (Eichhornia crassipes)
五爪金龙Palmate-leaved Morning Glory (Ipomoea cairica)
红瓜Ivygourd (Coccinia cordifolia)
马缨丹Common Lantana (Lantana camara)
五叶地锦Virginia Creeper (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猫爪藤Common Cat's Claw Vine (Macfadyena unguis-cati)
三裂蟛蜞菊Trilobe Wedelia (Wedelia trilobata)
蓖麻Castor-oil Plant (Ricinus communis)
银胶菊Common Parthenium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心叶落葵薯 Madeira Vine (Anredera cordifolia)
黄花草木樨 Yellow Sweetclover (Melilotus officinalis)
白香草木樨White Sweetclover (Melilotus albus)
棒叶景天Tubeleaf Kalanchce (Kalanchoe tubifolia)
蔓马缨丹Weeping Lantana (Lantana montevidensis)
假韭Oleanderleaf Nothoscorm (Nothoscorm gracile)
苇状羊茅Tall Fescue (Festuca arundinacea)
大花老鸦嘴 Blue Trumpet Vine (Thunbergia graniflora)
飞机草 Odor Eupatorium (Eupatorium odoratum)
单刺仙人掌Prickly Pear (Opuntia monacantha)
赛葵Coromandel Coast Falsemallow (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
梯牧草Timothy (Phleum pratense)
地毯草Carpetgrass (Axonopus compressus)
节节草Ramose Scouring Rush (Equisetum ramosissimum)
毛花雀稗Caterpillar Grass (Paspalum dilatatum)
铺地狼尾草West African Pennisetum (Pennisetum clandestinum)
莠狗尾草Knotroot Bristlegrass (Setaria geniculata)
苏丹草Sudangrass (Sorghum sudanense)
多花黑麦草Italian Ryegrass (Lolium multiflorum)
球茎大麦Bulbous Barley (Hordeum bulbosum)
紫花苜蓿Alfalfa (Medicago sativa)
熊耳草Mexican Ageratum (Ageratum houstonianum)
蛇目菊Tinctorial Coreopsis (Coreopsis tinctoria)
大花金鸡菊Lance Coreopsis (Coreopsis lanceolata)
矢车菊Corntfower (Centaurea cyanus)
万寿菊Aztec Marigold (Tagetes erecta)
裂叶牵牛Whiteedge Morning Glory (Ipomoea nil)
圆叶牵牛Common Morning Glory (Ipomoea purpurea)
紫茉莉Four-o'clock (Mirabilis jalapa)
含羞草Pink Woodsorrel (Mimosa pudica)
铜锤草Corymb Wood Sorrel (Oxalis corymbosa)
大麻Hemp (Cannabis indica)
含羞草决明Sensitiveplant-like Senna (Cassia mimosoides)
决明Sickle Senna (Cassia tora)
土人参Panicled Fameflower (Talinum paniculatum)
望江南Coffee Senna (Cassia occidentalis)
美洲商陆Common Pokeweed (Phytolacca americana)
野茼蒿Hawksbeard Velvetplant (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菊苣Common Chicory (Cichorium intybus)

外来入侵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种是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在该生态系统中原来并沿有这个物种的存在,它是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来的。人自然情况下,山脉、河流、海洋等的阻隔以及气候、土壤、温度、湿度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构成了物种迁移的障碍,依靠物种的自然扩散能力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是相当国准的。虽然也有由于气候和地质构造变化,使动物、植物或病原体进入新的系统的情况,但更多的却是由于人类活动而有意或无意地导致了越米越多的物种迁移。

外来物种的入侵与生态系统的建立、稳定及演化的机制是分不开的。一个外来的物种被引人到一个新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后,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依靠人类的帮助才能生存;也可能其恰好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且新的坏境中没有与之抗衡或制约的生物, 此时,这个外来种就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生态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为外来入侵种。

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人侵种。

【外来入侵中的入侵和扩散机制】

一个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最后是否形成入侵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进入新环境的外来物种的自身特点,以及这个环境是否容易被这个物种入侵。

1、外来入侵种的特点

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温度、湿度、海拔、土壤、营养等环境条件适宜,就会自行繁衍。许多外来物种虽然可以形成自然种群,但多数种群数量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不会造成危害。造成生物灾害的外来入侵种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生态适应能力强;(2)繁殖能力强;(3)传播能力强。

2、被入侵生态系统的特点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或多或少都有外来物种的入侵,但其中一些生态系统更容易遭到入侵。和外来入侵种一样,这些容易遭到入侵的生态系统也具有一些共同特点。(1)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2)缺乏自然控制机制;(3)人类进入的频率高。

3、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区域

依据外来入侵种的传入途径以及入侵种和生态系统的特点,可以预计在我国外来种容易入侵的区域。(1)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两侧。经国际货运传入的外来种往往首先在港口、口岸附近登陆,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建立小的种群而后开始扩散;轮船的压舱水排放和营附着生活的海洋物种也常常在港口落脚;火车、汽车携带的外来种则容易在铁路、公路两侧定居、扩散。(2)认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人类活动可直接带来外来种。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本来是稳定的,严重的认为干扰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使生态系统退化、多样性下降,给外来种的入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物种多样性较低、生境较为简单的岛屿、水域、牧场。物种多样性低,自然抑制力也低,天敌种类少,外来种容易生存,种群容易扩增。(4)受突发性的自然干扰,如火灾、洪水和干旱等破坏后的生态环境。在这些生态环境中,生态系统短时间内受到严重破坏,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得简单,入侵种极易迅速占据大量的生态位而成为优势物种。(5)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好的地区。如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常常给外来入侵种的大爆发提供良好的条件。

【人类活动和外来入侵种】

生物入侵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活动把这些物种带到了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因此,我们称这些物种是“有害的”,实际上对这些物种而言是不公平的,它们只是呆错了地方,而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常常是人类的一些对生态环境安全不负责任的活动。外来入侵物种的问题的关键是人为问题。

1、有意引种

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专一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地或未经授权地)。

2、无意引种

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地地方,从而形成地非有意地引入。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一)对生态的影响

为什么外来生物在原产地不造成危害,进入新的地区后却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某种生物在甲生态系统中由于受到生境、天敌、物种之间竞争和人为干扰等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与外界环境已构成协调的生态系统,因此该物种在甲生态系统表现得很“温和”;当人们有意识地把这个种引入(或无意地带入)到乙生态系统这一新的环境中,引入或带入的仅仅是该物种,没有(也不可能)将它在原产地的生境、天敌、竞争和干扰等限制因素也一同引进或同时带入,因此该物种就可能在乙生态系统更适宜的环境中“为所欲为”,暴发性发展,反客为主,对乙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这就是说,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当一种生物传入一新的栖境后,如果脱离了人为控制逸为野生,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本地动植物相,危及本地濒危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外来入侵种影响生态系统的机理及其带来的生态学影响如下: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2.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影响本地物种生存。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某些外来生物如豚草可释放酚酸类、聚乙炔、倍半萜内脂及甾醇等化感物质,对禾本科、菊科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明显的抑制、排斥作用。薇甘菊也可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其它植物生长。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水葫芦在河道、湖泊、池塘中的覆盖率往往可达100 %,由于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生动物死亡。豚草优势度为0.85~1.0,群落多样性为0~0.62。由于薇甘菊排挤本地植物,广东内伶仃岛上的猕猴缺少适宜的食料,目前只能借助于人工饲喂。飞机草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蔓延已使穿叶蓼等本地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依赖于穿叶蓼生存的植食性昆虫同样处于灭绝的边缘。厦门鼓浪屿的猫爪藤攀爬绿化树木,在树冠上形成大片单优群落,影响树木光合作用导致死亡。

5.过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水土保持。巨尾桉引自澳大利亚,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很多林场都有种植,在一些地方,由于它大量吸收水分,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造成土壤干燥。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就会使得土壤肥力愈来愈低,甚至形成荒芜之地。因此引进巨尾桉同样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控制性引进。

6.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明朝末期引入的美洲产仙人掌属4个种分别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形成优势群落。在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已很难见到。有的入侵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如厦门的猫爪藤,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景观。

7.影响遗传多样性。随着生境片段化,残存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种分割、包围和渗透,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破碎化,造成一些植被的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值得注意的是,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会很快开始并逐渐恢复;而当一种外来物种停止传入一个生态系统后,已传入的该物种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而大多会利用其逃脱了原有的天敌控制的优势在新的环境中大肆繁殖和扩散,对其控制或清除往往十分困难。而由于外来物种的排斥、竞争导致灭绝的本地特有物种则是不可恢复的。因而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通过改变侵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对当地社会、文化甚至人们的健康也产生了严重危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特别是傣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聚居地区周围都有其特殊的动植物资源和各具特色的生态系统,对当地特殊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飞机草、紫茎泽兰等外来入侵植物不断竞争、取代本地植物资源,生物入侵正在无声地削弱民族文化的根基。

外来种对人类健康可构成直接威胁。豚草花粉是人类变态反应症的主要致病原之一,所引起的“枯草热”对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一些外来动物如福寿螺等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麝鼠可传播野兔热,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疯牛病、口蹄疫、艾滋病更是对人类生存的巨大挑战。

【对经济的影响】

外来入侵种可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危害。保守估计,外来种每年给我国的经济带来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

1.外来入侵动植物成为直接危害农林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有害生物

外来入侵动植物对农田、园艺、草坪、森林、畜牧、水产等可带来直接经济危害。水花生对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和莴苣5种作物全生育期引致的产量损失分别达45 %、36 %、19 %、63 %和47 %。广东、云南、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每年都要人工打捞水葫芦,仅浙江温州市和福建莆田市1999年用于人工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分别为1 000和500万元,全国总的费用有多少,目前没有准确统计,至少超过1亿元,而水葫芦带来的农业灌溉、粮食运输、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的经济损失更大。美洲斑潜蝇最早于1993年在海南发现,到1998年已在全国21个省市区发生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它寄生22个科的110种植物,尤其是蔬菜瓜果类受害严重,包括黄瓜、甜瓜、西瓜、西葫芦、丝瓜、番茄、辣椒、茄子、豇豆、菜豆、豌豆和扁豆等,目前在我国,每年防治斑潜蝇的成本高达4亿元。被称为“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在短短十年间,疫区已扩至江浙六省,发生面积约6.6万公顷,对黄山、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区构成了巨大威胁。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外来种常常引起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成为贸易制裁的重要借口或手段。近年来我国出口美国的木制包装品因光肩星天牛问题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数以千万计的经济损失。

2.外来有害生物通过影响生态系统而给旅游业带来损失

如在云南昆明市,20世纪70-80年代建成了大观河的理想的水上旅游线路,游人可以从昆明市内开始乘船游滇池和西山。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大观河和滇池中的水葫芦“疯长”成灾,覆盖了整个大观河以及部分滇池水面,致使这条旅游线路被迫取消,原来在大观河两侧的配套的旅游设施只好报废或改作他用。

3.外来生物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间接经济损失。与直接经济损失相比,计算间接损失往往十分困难。但并不意味着间接损失不大。比如,大量的水葫芦植株死亡后与泥沙混合沉积水底,抬高河床,使很多河道、池塘、湖泊逐渐出现了沼泽化,有的因此而被废弃使用,由此对周围气候和自然景观产生不利变化,并加剧了旱灾、水灾的危害程度;而且水葫芦植株大量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地,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又加剧了污染程度,尽管这些损失难以准确计算,但却不容忽视。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264755.htm

5. 马鞍山周边有什么自驾游的地方

马鞍山附近的旅游景点,那就泾县、宣城、石台牯牛降秋浦河、黄山脚下吧
泾县专可以玩漂流,宣城属可以玩大峡谷、漂亮
石台牯牛降就好玩了,有山有水
黄山脚下,玩歙县、黟县,太平湖、翡翠谷
以上的地方2、3天绝对够了,而且都有山有水有漂流。
无论私家车、坐火车、长途车交通都方便。
想出安徽的话,就往千岛湖、普陀山、日照(有海)浙西大峡谷,也好玩!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博望水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告知书 浏览:251
工商局廉政谈话讲话稿 浏览:979
转让优思明 浏览:583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协议格式 浏览:117
商河县工商局 浏览:810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