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安郜、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五月25日新闻发布会诜中国明商是传销组织这光真的吗
怎么回事?
2. 为什么工商总局说网络市场商标侵权假冒严重
4月25日,据中新网报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表示,现在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的市场、网络市场,商标侵权假冒比较严重,一直是关注管理重点。下一步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要抓审查审理,实现注册便利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护商标知识产权。
对此,刘俊臣作出解答。他介绍,现在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就是“企业+合作社+个体户”,每天增长45000户,企业的增长相应的带动了商标申请量的大幅度的增长。整个“十二五”期间,商标申请量平均每年接近20%的速度在增长,去年创新高,增长28%,去年一年申请量就是369万件,比2013年翻了一番。商标的申请量、注册量、有效的商标注册量,我国已经连续15年世界第一。相应的从品牌建设角度,商标的注册数量越来越多,在世界上知名的中国的品牌也越来越多。现在每一万户市场主体所拥有的注册商标,2011年是1074件,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去年变成1448件。现在每天商标申请超过1万件,平均每7个市场主体就有一件注册商标。
3. 发布新闻和通知是哪个部门管
如果是在广播电视台发布新闻或者通知,那就属于广播电视剧管理,属于事业单位;
如果是想在某地的网站新闻发布和通知,大多属于当地的省委/市委宣传部管理。
想在网上发布新闻,那就归属你的上级单位管理,如食品类属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医疗类属于卫生监督局、服务装类属于工商局、门户资讯类属于通信管理局(特殊类还需要到公安局做特殊备案)等等;
附:网站如果要具备新闻性质发布权限,需要到工商局和你的上级单位办理广告审查证明、广告样式申请表,如果是新闻性质的,还需要一个《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申请表》,以上的都申请通过以后,再到通信管理局办理备案。
4. 求助——近期“砒霜门”事件中海南市工商局的不足之处
根据成都晚报的最新报导:
最近,农夫山泉因“砒霜门”事件引发各界关注。昨日下午,来自版全国各地的权100多家媒体的记者齐聚杭州,农夫山泉在西子国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质疑“砒霜门”事件,怀疑事件有“强人”幕后操纵。据悉,农夫山泉将采取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权益,向有关部门进行行政索赔,索赔金额有可能达10亿元。
参考资料:http://hi..com/menmap/blog/item/78f19b2c1186785a4fc22688.html
5. 国家工商总局升级12315带来什么便捷
3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二期将在3月15日正式上线。
据介绍,这次12315平台升级,引入了阿里巴巴、高德地图等5家科技企业的技术,消费者不仅可以24小时进行投诉举报,还有望在线完成纠纷解决。
6. 工商部门已将股权变更信息公示了,为什么企业还要公示
工商部们代表政府公布的是政务信息,企业自身公布的是企业形象宣传信息。
省工商局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国务院日前颁布的《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国家工商总局相关配套规定。
从会上了解到,10月1日起,全国将建立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制度,要求各地工商部门在每年年度报告公示结束后,根据企业注册号等随机摇号,抽取辖区内不少于3%的企业,检查企业年度报告公示信息和企业即时公示信息,并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开展审计、验资、咨询等工作,以更好地保证检查的公平公正,避免随意性。
“当前监管市场主体增多、监管人员有限,对企业公示信息采取抽查监管模式,有利于工商部门把握监管重点,增强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公示信息抽查制度也适用于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工商负责人表示。
10月1日起,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权转让等股权变更信息,行政许可取得、变更、延续信息,知识产权出质登记信息,以及受到行政处罚等即时信息,也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登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时进行公示。
需要注意的是,工商部门将不再收取书面式材料,对企业报送内容不予以审核。
7. 发布会刊需要工商部门审批吗
需要到新闻出版局办理出版物“准印证”。
依据:
《印刷业管理条例》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
申报材料
1、提交申请书,应注明编印目的、内容、发送对象、印张数、印数、开本、委印单位、主管单位、承印单位,委印和主管单位要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2、提供内部资料样本;
3、填写《内部资料性图书准印证申请表》。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管理,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和《出版物印刷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从事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委印和承印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是指在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内部,用于指导工作、交流信息的非卖性成册、拆页或散页印刷品,不包括机关公文性的简报等信息资料。
第三条 对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委印和承印,实行核发《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以下简称《准印证》)管理。未经批准取得《准印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委印和承印活动。
第四条 委托印刷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申请书应当注明编印目的、内容、发送对象、印张数、印刷期数、册数、开本等,经审核批准,领取《准印证》后,方可从事委印活动。
第五条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不得使用“XX报”、“XX刊”或“XX杂志”等字样,必须兴高采烈明“内部资料,免费交流”。印刷时,应在明显位置完整地印出“内部资料准印证”编号,不得省略或假冒、伪造。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所设的有关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
第六条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严格限定在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内部交流,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刊登记广告,不得在社会上征订发行,不得传播到境外,不得拉赞助或搞有偿经营性活动,不得用《准印证》出版其他出版物,不得与外单位以“协办”之灯形式进行印刷发行等。
第七条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不得刊载下列内容: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分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泄露国家秘密的;
(六)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危害社会公德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七)侮辱或者诽谤他人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八条 出版单位和非出版单位委托印刷经批准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必须安排在出版物印刷企业印刷。
第九条 出版物印刷企业承接所在地出版单位和非出版单位委托印刷的内容资料性出版物,须验证并收存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核发的准印证。
出版物印刷企业必须将承接印刷的内容资料性出版物样本及时送交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备案。
第十条 《准印证》按一种内部资料一证的原则核发,其中委印单位对以成册形式印制的内部资料,一次性使用有效;连续性散页、拆页内部资料的《准印证》有效期为6个月,期满须重新核发。委印和随印单位应当严格按《准印证》核准项目印制,严禁擅自更改《准印证》核准项目。
第十一条 《准印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统一制作。
第十二条 委印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新闻出版的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以营利为目的从事下列行为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委印单位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批准委印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
(二)委印单位委托非出版物印刷企业印刷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
(三)委印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委印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
(四)委印本办法第七条禁止内容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
第十三条 出版物印刷企业未按本规定承印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及韦反其他有关规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新闻出版的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制定的有关内部资料、内部报刊管理的文件及核发的准印证一律废止。
供参考
8. 新闻发布会简单议程 就要流程大纲 一个框架就可以了,简简单单的
新闻发布会策划过于繁琐,自己策划又容易出错,忙了半天,没有效果,钱还花了很多,最后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损失。
可以找一个专业的会议策划公司给你提供定制化会议执行方案,从务策划+设备租赁+舞台搭建+灯光调整+视觉设计一站式服务,省时省力,价格也比较合适。
9. 公安局社会开放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
官员复出符合规定则应对规定动刀
5月15日 《扬子晚报》作者:邓清波
去年地震全国哀悼日期间,用公款组织旅游的山东省滨州市工商局长邵立勇被中纪委通报免职。不料近日被发现已经履新为威海市工商局长。山东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称,调任邵立勇不违反规定。
有网友愤愤不平:去年是 “官员问责年”,今年几乎成了“带病复出年”了。有关方面却也振振有词。华南虎事件中的挺虎官员朱巨龙、孙承骞被免职,却还是副厅级待遇,且在党内依然是党组成员,因此还是领导,这并不违反规定;面对质检总局原副司长鲍俊凯在三鹿奶粉事件后先升局座、再记大过、后又官复原级的“折腾”,有关方面的解释也是这“符合有关规定”,等等。此次邵立勇官复原职,有关方面的解释仍然是“不违反规定”。
好吧,那就是“有关规定”本身确实有问题了。比如,被问责去职的官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复出、相关程序如何走,《公务员法》尚未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但是,“按照有关规定”究竟是哪些规定?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第二条也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请带病复出者自己看看符合否。所以说白了,有关方面的所谓 “符合规定”、“不违反规定”,不过是对本身就存在漏洞的“规定”的一种选择性执行而已。
杭州飙车案激起的公愤与仇富无关
5月15日 《东方早报》作者:童大焕
5月7日20时,富家子弟胡斌在杭州闹市街头飙车,不慎撞到行人谭卓,一刹那间,后者像片无根的树叶一样飘出5米高、20米远。 20时23分,谭卓被送进省立同德医院,半小时后宣告不治。夺去这个生命的时间可以用分钟来计算。
“富二代”的话题又一次以相当惨烈的悲剧形式夺人眼球,但显然“富二代”只是个新闻报道上的标签而非什么道德上的原罪。
不要动不动就将给富二代贴标签与 “仇富”挂钩。这事与人们对湖南隆回县公安局政委王峥嵘女儿冒名上大学事件高度关注一样,与仇富、仇官无关,人们恐惧的是在潜规则下,公正的规则被无情践踏。不管你是凡夫俗子,还是文武百官,都面临着走在街上或在社会、经济行为中冷不丁被一辆无视规则的 “跑车”撞成树叶的风险。一个人的危险就是所有人的危险,一个人的恐惧就是所有人的恐惧。贴富二代的标签显然含义不明,把所有的金钱、权力等的强势都贴上标签牢牢看管,才是真正的人间正道。
局长别墅起火会烧出什么故事
5月14日 《新京报》作者:黑格二
4月26日,浙江金华某联体别墅的业主雇人挖井,引发地下煤气管爆燃,火焰高达数米,2位工人被烧伤。这个小事故却引起了网上热议,原来该别墅的主人是金华市下辖市公安局长俞某。对于记者的提问,俞局长只说了句“我正在开会,以后再说”便挂断了电话。此后俞局长对此事再也没有向媒体说过什么。
金华市纪委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认为:未发现俞局长利用职权为自家购买“联体排屋”牟取私利,其买房的支出为其妻经商所得,其妻子与妻舅共同经营一家电动工具公司,收入颇丰。
俞局长为官,妻子办企业,引发很多网民的担忧。浙江省公安厅2005年下发《公安机关清理民警经商办企业和民警亲属利用民警职权或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工作意见》,只规定家属不得在民警管辖权限内经营与警务工作紧密联系的行业而已,比如汽车修理。俞妻做的是电动工具生意,用合法经营所得购买的别墅,理直气壮。我想这正好说明官员财产申报公示的重要性,如果这幢别墅早就在财产公示目录里,那么就不会有误会了。从这个角度说,官员财产申报本身也是在保护官员。
清洁工梁丽是否许霆第二尚可存疑
5月12日 《新闻晨报》作者:王琳
深圳机场候机楼清洁工梁丽某日在垃圾桶旁“捡”到一个纸箱,她没打开就放在洗手间,下班后没见失主就带回家中。孰料这个纸箱居然装满了首饰,经鉴定价值超过300万元。公安机关于是介入,先是深圳市公安局在侦查终结后,以涉嫌盗窃罪把梁丽案移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办案人员认为以盗窃罪起诉不妥,遂移交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而宝安区检察院的办案人员却倾向于梁丽涉嫌构成盗窃罪。现此案已发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我们需要保持耐心的理由不仅仅在于尊重司法,还在于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在司法实践中常常由一个细节就决定了。我们所接触到的事实仅仅是“新闻事实”。记者的叙述并不是从法律的层面,而只是从新闻的视角对他所接触到的司法材料进行的一次筛选。比如说,梁丽究竟是“捡”获了这个纸箱,还是秘密窃取了这个纸箱,就不能仅凭报道中梁的自述来推断,也不能一味相信失主的叙述和公安机关的意见。在刑事司法中,如果不能证明梁丽的行为确实存在“秘密窃取”这一情节,是无法以“盗窃罪”来对梁丽提起公诉的。
也许此案的后续报道能够为我们解疑释惑。若就当下的新闻事实而给“梁丽案”贴上“许霆案第二”的标签,未免过于武断了。
罗彩霞个案正义背后的反思
5月14日 《中国青年报》作者:傅达林
在舆论持续关注下,轰动全国的湖南“罗彩霞案”层层迷雾已渐次拨开。连日来,湖南省、市联合调查组就王佳俊与罗彩霞2004年的高考档案、录取过程及户口迁移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 11日发布了初步结果:王峥嵘涉嫌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行为。罗彩霞、王佳俊在邵东一中就读时的班主任张文迪,因涉嫌此案被邵东县纪委“双规”。
在舆论监督又一次“凯旋”的背后,仍必须反思:如果东窗事发后王佳俊家人的表现不那么 “盛气凌人”,如果罗彩霞当初没有想到寻求媒体的帮助,这一事件最终的处理结果还是否会是这样?缺乏舆论支援的个体权利,能否在公权体系内得到顺畅的伸张?
个案中正义的矫正是相对容易的,但个案折射出来的行业 “潜规则”或体制性弊病则往往难以根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个体化的正义矫正不仅未能触动长久的积弊,反而增加了积弊的隐蔽性与曝光整治的难度,有些见不得人的“操作”则在个案的警示下“改头换面”另谋出路。就拿此次冒名顶替事件来说,其所涉及的单位与部门之多,足以表明它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形成一种作假机制。
10. 29个中央部门和单位建立例行新闻发布制度是怎么回事
5月23日,国新办对77个中央部门和单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6年新闻发布工作评估考核结果首次公布,引发关注。
早在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指出,“国务院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例行新闻发布制度”。目前,有多少部门建立了例行新闻发布制度?这些部门的例行发布会有哪些特点?
14个部门完成“4·2·1+N”新闻发布要求
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指出,“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以及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加发布的频次,原则上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新闻发布会”,同时对主要负责同志、新闻发言人等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频次做了要求。
根据意见,国新办建立了“4·2·1+N”新闻发布模式的刚性工作要求,“4”,就是与宏观经济、民生关系密切和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部门,每季度至少举行1次新闻发布会,每年4次;“2”,就是这些部门的负责同志,每半年至少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1次,每年2次;“1”,就是这些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1次;“N”,就是发生重大社会关切和重大突发事件时随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在列入2016年评估考核的77个中央部门和单位中,仅外交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住建部、交通部、商务部、国家卫计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总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14个部门完成了“4·2·1+N”新闻发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