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个人信息泄露工商登记

个人信息泄露工商登记

发布时间:2021-07-17 01:52:52

『壹』 我的个人信息被盗用,并在省外工商部门办理登记开了一家公司,因现在这家公司有偷税漏税问题,造成我本人

问:我的个人信息被盗用,并在省外工商部门办理登记开了一家公司,因现在这家公司有偷税漏税问题,造成我本人正常经营的公司也因为这事被税务部门列入黑名单,并且我司不能办理正常税务功能。想咨询我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谢谢

答:君同法律在线咨询为您解答

1,是否属于偷税行为,要看公司账务的申报情况,如果属于以公司经营情况如实申报的,不属于偷税行为2,公司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属于违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行为,可以对单位或者私自开立账户的个人处以警告或者罚款的行政处罚3,如果股东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借此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可以要求抽逃出资股东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4,相关规定:(1)《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关于账户设立的规定:第六十五条存款人使用银行结算账户,不得有下列行为:(一)违反本办法规定将单位款项转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二)违反本办法规定支取现金。(三)利用开立银行结算账户逃废银行债务。(四)出租、出借银行结算账户。(五)从基本存款账户之外的银行结算账户转账存入、将销货收入存入或现金存入单位信用卡账户。(六)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存款人地址以及其他开户资料的变更事项未在规定期限内通知银行。
非经营性的存款人有上述所列一至五项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罚款;经营性的存款人有上述所列一至五项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存款人有上述所列第六项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的罚款。(2)《公司法》及其解释三中对抽逃出资的规定:第二百条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第十二条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四)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3)《刑法》对于抽逃出资罪的规定:第一百五十九条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贰』 个人信息被冒用注册了公司,我该怎么办

1、取得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侵权人的行为造成被冒用人经济损失或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侵权人就可能涉嫌犯罪,可以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侦查。
2、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工商部门撤销行政许可,吊销该公司的登记。
3、以工商部门给予公司登记的行政行为违法,损害被侵权人合法权益,对工商部门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工商部门撤销公司登记行政许可。
4、以实际侵权人即投资人、注册代理机构、被注册的公司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叁』 泄露个人信息的工商银行怎么处理

如您的信息已泄露,建议您尽快致电95588人工客服办理卡片挂失、修改密码或考虑关闭电子银行。

(作答时间:2019年11月14日,如遇业务变化请以实际为准。)

『肆』 在工商注册公司时,个人信息被核名工作人员透露给代理记账公司,是否侵犯了我的隐私权

嗯,首先,这个侵权你无法举证。
其次,这个问题很普遍,包括我们这里执照还在我们这里材料还没有给审批中心,公司就收到电话了,基本上工商和代理记账公司的关系很一般的,因为公司账务什么的最终是税务在查,不作我工商关注的焦点。
申请成立公司之前要提交审计报告,一般这类信息做审计的单位会比较关注和注重收集,审计和会计事务所不怎么分家么,客户就是这么发展的。
此外,名称预核可以不填写联系方式的,因为只是一个名称的暂定核准,还是有有效期的。
当然,他么会不会透露我不知道,你知道,每个人对金钱的追求和自己的道德标准都不一样。。。
其实公司开久了你也就习惯了,传真机一天到晚有开发票啊卖假烟啊啥的传真不断不断不断的。。。

『伍』 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册为公司法人要怎么解决

1、取得相关证据先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侵权人的行为造成被冒用人经济损失或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侵权人就可能涉嫌犯罪,可以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侦查。主要法律依据:
(1)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一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都有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2)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一条规定,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工商部门撤销行政许可,吊销该公司的登记。主要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对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规定,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三条规定,伪造证件骗取营业执照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收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
3、以工商部门给予公司登记的行政行为违法,损害被侵权人合法权益,对工商部门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工商部门撤销公司登记行政许可。主要法律依据: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一)主要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职权的;
(五)滥用职权的;
(六)明显不当的。
4、以实际侵权人即投资人、注册代理机构、被注册的公司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主要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公民的姓名权受法律保护。公民享有姓名权,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4)《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陆』 工商局泄露个人信息怎么处理

你好:
你所指的泄露个人信息是指什么?如果有律师或者相关单位提供合法手续,是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询相关《营业执照》的全部信息,包括股东、身份证、电话、地址、产权等等。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柒』 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办

1、收集证据线索

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2、向相关部门报案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可以介入调查。

3、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

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你的账号,甚至还可能骗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联系工具账号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你的亲朋好友,要他们倍加防范,以免上当受骗。

4、委托律师维权

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是在消费过程中泄露,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捌』 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办

近日,我国首部信用领域的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实施,提出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信用信息包括哪些方面?如何确保公民个人信息不被商业化、公民隐私不被侵犯?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公民和企业将有信用账号
“我国当前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而广义的信用体系应当包括与公民或企业诚实信用原则有关的一切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未来需要把有关社会主体诚信的各个方面,包括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工商登记、税收缴纳、工资支付、社保缴费等,都纳入到诚信体系建设中来,实现诚信体系从碎片化到完整统一的过渡,降低整个社会的诚信风险。
根据《条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成后,我国每个公民一生都将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信用账号———作为衡量这个人诚信的“尺码”被广泛运用到其生活工作中;企业也将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明”,包罗企业种种信息,成为衡量企业“品行”的重要标准,伴随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征信体系”已初见雏形
事实上,我国的“征信体系”已初见雏形。2004年起,就由央行牵头搭建“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目前这一数据库已收录1800多万户企业、8亿多个人有关信息。此外,工商、税务、海关、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也都零星地存有公民或企业机构的某一方面信息记录,或者分头建立了某一类信息的整合平台。
据央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搭起了框架和基础,未来可以通过直接采集和间接采集两个技术路线,把其他行业的信用信息“接驳”过来:一是由该数据库直接向银、证、保、外管等部门采集数据;二是由后者先建一个小库,自行采集,然后再接到人民银行数据库里面。“目前,两条技术路线都在尝试,两条路线不排除同时试点走的方式,最终目的是建成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这位负责人说。
除了政府牵头建设信用信息库,商业征信机构也将成为征信市场内的重要力量。刘俊海说,政府打造的统一信息平台和商业征信机构开发的分类信息平台可以做到相互补充。
不良信息保存期为五年
北京市民刘娟抱怨道,“现在不管在哪儿登记个人信息,都有可能被人卖给商业机构。以后如果政府征信机构来搜集个人的信息,会包括住址、财产情况等更多资料,在利益驱使下,要是有人私自将我们个人信息转卖牟利怎么办?”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此次,《条例》特别强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对个人信息安全做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包括对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设立严格的准入门槛,并要求不良信息保存期为五年,信息主体每年可免费2次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个人信息不得用作约定以外的用途,不得未经信息主体同意向第三方提供等。
刘俊海提醒大家,当我们发现自己或企业的信用信息被信用机构非法泄露、使用、采集时,首先可以向信用信息征集机构交涉,要求其停止非法行为,如果不成,则可以向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投诉,由相关部门进行查处。“如果因此造成了损失,可以向法院起诉求赔偿,涉及犯罪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玖』 注册公司后,个人信息被泄露,举报有用吗

注册公司后,个人信息被泄露,就是会收到很多推销点话,这个想也不用内想是工商局里泄容漏出去的,也有可能是工商局里的某个个人,把客户名单拿去卖钱了。当然要追究很麻烦,现在网络发达,手机号绑定注册的东西很多,你不能拿出确切证据举报是没用的,如果是个人信息泄露,影响到个人损失严重的,可以维权。我帮人注册公司代账的,帮人注册公司要留我的手机号,推销电话一天到晚不间断。

『拾』 企查查泄露个人信息 合法吗

作为一个公共的平台是不可以随意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而且在个人信息安全这一问题上,我国法律保护的立法倾向十分明晰。所以如果企查查网有随意兜售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那么就是违法的,是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可以对它提起诉讼,请求赔偿。

隐私权公民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容许非法获取,不允许以公民个人信息进行非法营利,或私自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交易。如果行为人明知不能公开、泄露或擅自为其他用途,却仍出售或非法公开、泄露、提供给他人,那么,严重时就会构成犯罪,受到刑法追究。

相关法条:

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民法总则:

第一百一十一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10)个人信息泄露工商登记扩展阅读: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一)平时不要在朋友圈、微博等公共社交平台上随便发自拍、秀恩爱、晒娃、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等,也不要随便在网络中结识陌生的网友。在这些场景中,都存在个人身份信息泄露的可能。因为这些轻率的做法,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危险。

(二)在于人交往中,不要轻易透露过多个人信息,不管办什么事情,要先获知对方的身份和资质,只提供必要的信息。其它的都不必说了,不要说得那么详细和具体,别人往往没兴趣听,也觉得很没用。要是你的个人身份信息泄露了,别有用心的人就会进行不合理的使用。平时学会闭嘴,注意保密。

(三)增强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如果你害怕身边有的人会泄露自己的信息,或是已经发现信息泄露,那么就要增强自保意识。对于不太重要的人,没必要见面,没必要说什么,你可以尽快闪。若实在还有事要办,那么请你尽量使用非常简洁明了的语言,只使用粗略的信息,以防被别有用心的人进行利用。

阅读全文

与个人信息泄露工商登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程质量维修期限承诺 浏览:769
第四届山东省知识产权新年论坛 浏览:176
房产证上没有使用年限 浏览:867
谁创造了拼图 浏览:998
简单的土地转让协议书 浏览:708
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告知书 浏览:251
工商局廉政谈话讲话稿 浏览:979
转让优思明 浏览:583
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协议格式 浏览:117
商河县工商局 浏览:810
沈阳冠君知识产权事务所 浏览:342
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总结 浏览:950
榆次区工商局电话 浏览:981
马鞍山新康达 浏览:448
学校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浏览:342
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 浏览:890
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381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