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和县猿人

马鞍山和县猿人

发布时间:2021-07-15 18:48:15

Ⅰ 安徽有哪些古人类遗址

安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共有5处
1,人字洞遗址,古人类早在200万~240万年前就开始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
陈山遗址是目前长江下游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剖面已成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中、晚更新世堆积物的标准剖面。2001年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水阳江遗址,位于安徽省宁国县河沥溪镇,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80万年。
4,
银山遗址是个形似馒头的孤立山丘,相对高差16米,由砂页岩和灰岩组成。
距今20万年。
5,龙潭洞遗址在县城西北45公里的陶店乡汪家山北坡。地居长江下游,位于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间中间地带。
构成洞穴的地层系寒武系白云岩,洞穴高出海平面23米,1973年冬,陶店乡农民兴修水利时,发现龙潭洞内埋藏着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省、县考古工作者联合考查,于1980年11月4日掘出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一块左下侧下颌骨碎片和三个零星的牙齿。这个头盖骨,中等大小,脑壳厚,额骨低平,眉骨粗隆,从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尚未愈合推测,和县猿人头盖骨为20岁左右的青年个体。并发现有粗陋的石器、骨器和火烧的骨片、灰烬等遗迹。在同一洞穴堆积层中,还发现哺乳类动物化石25种,加上鸟类、爬行动物化石共有50多种。
其中有北方生长的肿骨鹿、剑齿虎、巨河狸;南方生长的剑齿象、中国狨、鬣狗等。龙潭洞遗址的动物化石,种类多,分布密集,是一个南北之间过渡性的动物组合,这为研究古代气候、古动物群等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也为研究地质、水文等学科提供了实物资料。经专家初步鉴定,和县猿人头盖骨系三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属中更新世。它的发现,为研究人类起源与发展,研究南方和北方古人类的共性和差异,以及探索中华文化渊源和长江阶地的发育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1981年9月8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定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和县猿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今30万~40万年。

Ⅱ 安徽和县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

鸡笼山 鸡笼山位于巢湖附近,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峦连绵,上冠巨石,状似莲花,为“一州奇胜”。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门”、“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诸景点。相传,东汉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后人为之兴殿名“三清殿”。奉为三毛祖师,塑像供于殿中,殿内两旁为十八罗汉。内悬大钟一口,重千斤;大鼓一面,鼓面直径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群众前往朝山山拜佛,络绎不绝,故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历代有李白、许泽、李思聪、杨万里、贺铸、朱元璋、庄昶、王元翰、戴重、汤懋纲等,都留有题咏。其中: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界齐歌》诗曰:“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江山忧郁盘,龙虎秘光采。蓄泄数千载,风云何 。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唐许浑《题勤尊师历阳山居》诗曰:“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潜识子房心。苍鹰出塞边尘静,白鹤还乡楚水深。春坼酒瓶浮药气,晚携棋局带松荫。鸡笼山上去多处,自属斤黄精不可寻。”朱元璋《登鸡笼山》诗曰:“罢猎西山坐拥旗,一山出地万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撑著老天天自知。”唐初,山上山下,寺庙甚多。后历经兵乱,原有建筑被毁较多。建国后,尚存寺庙37间,内供大小佛像百余尊,有僧数十众。“文化大革命”中,寺庙及佛像均被毁。1978年后,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将山麓至山顶道路,用石条重铺,并加钢管栏杆。凤林禅寺,亦修葺一新,内塑佛像七尊。现存有民国13年(1924)《凤林禅寺碑记》碑刻一块,每年接待来山香客游人甚多。鸡笼山现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级森林公园。 乌江霸王祠 纪念项羽的!霸王祠是为纪念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而建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位于马鞍山江对岸的和县乌江镇。和县,隶属安徽省巢湖市,古称和州,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一出自《陋室铭》的名句尽人皆知,而刘禹锡笔下那个“苔痕映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陋室就是他在和州做官时居住的一个小巧、朴素的院落,如今这里已经成了游人们争相光顾的景点 3,西梁山 4,陋室公园,当年刘禹锡住的 5,龙潭洞,和县猿人等等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和帮助!

Ⅲ 安徽巢湖和县曾经也有猿人生活过,称和县猿人,他们大约生活在多少万年前

20 ,30 万年以前咯` 你说的``哈

Ⅳ 列举安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

安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共有5处

1,人字洞遗址,古人类早在200万~240万年前就开始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境内的古人类遗址人字洞,至今出土了300多件石骨制品,还原了欧亚大陆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的冰山一角。

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境内孙村镇癞痢山南坡,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距今200万年~240万年。

Ⅳ 安徽在历史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在皖东长江左岸发现的二三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是安徽省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
大禹治水到淮河北岸的怀远县,为使淮河水下泄而开凿一水道,将山一分为二,成为今天的荆山和涂山。后人在涂山建禹王庙,纪念他为治水“三国过门而不入”。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安徽蕲县大泽乡爆发了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汉武帝移民江淮,秦汉时浙东的越族人迁至皖南。东汉的亳州人华佗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麻佛散,并创立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东汉建安年间诞生于江淮地区的《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中国第一首五言长篇叙事诗。
东汉末与三国时的建安文学。
元朝初年王桢木活字印刷术,使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起来。
明朝程大位著《算法统宗》确定了算盘定式。
明朝吴敬梓著《儒林外史》
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正式建省,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司衙门从江宁(今南京)迁到安庆。
1259年南宋防守寿春的士兵发明了突火枪。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制成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1898年安徽求是学堂创办,成为安徽近代教育兴起的标志。
1905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岳王会在安徽芜湖成立,会长陈独秀。岳王会的成立,标志着安徽的革命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08年11月,驻扎在安庆外的马营合炮营同时起义。
1912年10月,孙中山巡视安庆、芜湖。
1923年春,陈独秀派何庆施到安庆建党,年底建立说中共安庆支部。
1923年12月,薛卓汉回到家乡寿县,在小甸集成立中共特别支部,这是安徽农村最早建立的一个党支部。
1927年5月,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在武汉成立,第一次统一了全省党的领导。
1931年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在芜湖正式成立。王步文任省委书记。4月遭破坏,王步文在安庆就义。
1930年,鄂豫皖特委成立后,将本地红军队伍合编为中国红军第一军。许继慎、徐向前任正、副军长。
1931年初,邓小平到达安徽芜湖巡视党务,使中共安徽省委的领导机构得到恢复,组建了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
1937年11月,日寇进攻广德饶国华率川军在广德固守,揭开了安徽境内抗日战争的序幕。
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到达大别山,至11月下旬,建立了33个县的民主政府,初步完成战略开展任务。
1948年11月------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
1949年1月------起的渡江战役。
1949年1月21日,合肥和平解放。
1949年4月28日,屯溪和平解放,至此安徽全境解放,国民党在安徽的反动统治彻底灭亡。

Ⅵ 旧石器时代安徽境内古人类的分布情况

早在旧石器时代,安徽境内的淮河两岸和长江南北就有古人类活动。据出土文物和史书记载,夏族由东南沿海经安徽向中原腹地分布,并建立了中国第一王朝。在安徽和县龙潭洞发现了和县猿人遗址。和县猿人属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30万年。和县猿人是长江流域首次发现的远古人类.

Ⅶ 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徽馆中的(和县猿人)属于什么人

经专家鉴定,龙潭洞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为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化石。据推断,此系一二十岁左右男性青年,属新生代第四纪中更新世地质时代,距今三、四十万年,被命名为“和县猿人”。 “和县猿人”及其动物群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南北方猿人的特性与差异,长江沿地的发育史,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提供了极其珍贵和重要的依据。

Ⅷ 安徽和县这边有什么传说故事快啊,急用啊。

和县乌江西楚霸王灵祠

据史载,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和刘邦各自拥有一批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文臣武将,本来刘邦实力并不比项羽强,怎奈,项羽刚愎自用,每每在关键时刻不能接受谋臣的计谋,就连被他尊为亚父的谋士范增最后都哀叹“竖子不足与谋”。 他与刘邦决战于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被刘邦用四面楚歌彻底地瓦解了军心,身边的宠妾虞姬拔剑自刎,而他则带着残部一路南逃,行至今天和县乌江的长江岸边,后面追兵渐近,眼前大江阻隔,只有乌江亭长驾一叶小舟欲渡他过江逃命,想起随他多年的将士到如今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在这江边拼死真是愧对江东的家乡父老,他无论如何也不愿一个人过江,只是托付亭长把他的乌骓马渡过江,随后自刎于江边,幻灭了他的一番宏愿和本来可能成就的霸业。

Ⅸ 和县属于安徽马鞍山什么区

和县直接归属马鞍山市管辖,不属于其他区管辖。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南临芜湖市鸠江区,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东北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连。和县南北长,东西窄,全县南北最大距离70千米,东西最大距离36.4千米,总面积1319平方千米。

和县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和县猿人、霸王祠、天门山、陋室等4个历史文化景点入选中小学教科书。和县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北宋歌豪杜默、明末清初新安画派的杰出代表戴本孝、“当代草圣”林散之、我国首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等都是和县的骄傲。

和县生态环境良好,山水资源丰富,拥有鸡笼山—半月湖、香泉旅游区两个4A级景区,霸王祠、天门山等5个3A级景区。此外,还有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沐浴疗疴的“天下第一汤”香泉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最佳温泉度假旅游示范县。

(9)马鞍山和县猿人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秦赢政元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宋沿唐制。明直属南京。清属江南左右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后,改和州为和县,直属省都督。1948年,成立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11月,和、含分开。1949年1月成立和县民主政府,后改为和县人民政府,属巢湖地区。12月,划归南京市管辖。1950年春,仍归巢湖地区。

1952年,属芜湖地区。1958年,和县与含山县合并成立和含县,划归马鞍山市。1959年4月仍归芜湖地区,5月,和含县划开。1965年,隶属巢湖专区管辖。2011年划归马鞍山市,现和县属安徽省马鞍山市,辖9个镇,85个村委会、30个社区居委会。

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和县建立较早,1927年4月,中共和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同年5月,由于反革命逆流波及至县,境内一些共产党员仍然以各种形式,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和县党组织逐步恢复建立起来。

自1938年9月开始,先后建立和含临时前委、和含全县委、和江中心县委、和含工委、江和全工委、和含中心县委。1942年,在和含境内,建立拥有1000人枪的含和独立团,1943年,扩建为3000人武装的含和支队,七师参谋长孙仲德兼任支队人和政委,马长炎任副支队长。

同时,在和含中心县委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和含地委、和含专员公署。从而使这块根据地逐渐巩固、发展,成为集聚革命力量的一块基地,又是沟通新四军第二师和第七师的重要通道。1945年9月,和含根据地党政干部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在含和支队的掩护下,安全撤离和县抵达苏北。

1946年7月,在芜湖成立中共和含工委,由王训友任书记,联系和含地区没有北撤的党员和干部,恢复革命力量。1947年10月,彭醒梦任中共和含工委书记,并组建和含支队,积极配合华东野战军南下先遣支队,进入和含地区。

1948年6月,南下先遣支队在和县南乡司常庄附近,全歼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六团,打开了和含地区的斗争局面。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抵达长江北岸,约计35000人,分驻在乌江至裕溪口长达60公里的沿江地区。

同年4月上旬,为扫清渡江战役的障碍,三野三十军九十师二七〇团,参加进攻西梁山敌军阵地。朱慕萍团长亲自指挥主攻,光荣牺牲。

1949年4月23日,和县全境解放。中共和县县委下辖7个区委、42个支部。7月,属江全县、临江县管辖的原和县地域全部划归和县。全县共建7个区,1个直属镇,75个乡镇。

Ⅹ 马鞍山介绍资料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与六朝古都南京毗邻,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众所周知,万里长江自天门山起折为北上,“碧水东流至此回”,江南变为江东。马鞍山由此得名为“江东第一城”。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和楚国;秦统一时,属丹阳。马鞍山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璀璨的文化,历代名人荟萃。1956年马鞍山建市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当我们以国家卫生城,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为荣的同时,还要自豪地强调:地处“江东第一城”的马鞍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城!
一、历史悠久
马鞍山地处和县猿人、汤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处。古人类遗址的中心位置,属长江流域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心地带。通过市内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可以把历史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37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000多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准确地展示了马鞍山地区悠久的历史。
(一)马鞍山地区早期遗址丰富多彩,文化信息丰富。
烟墩山、七亩塘、高个山、郑家等新石器时期遗址表明,马鞍山地区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发达的农业文明。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证明了马鞍山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显赫。五担岗、邓家、船墩、荒庙墩等遗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时期,马鞍山地区手工业文明已达相当高度,人们开始使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物品,根据五担岗遗址出土的文物类别和遗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断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马鞍山市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国的姑孰城和东晋的牛渚诚。
公元222年,三国孙权筑城姑孰。347年,东晋镇西将军谢尚筑城牛渚(今采石一带)。虽然,这“城”与现代的“市”内涵有别,但是,其军事地位、政治地位显赫,且有较大的地域规模(牛渚城达10多平方公里),别处无可比拟。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两城视作马鞍山城市的源头。
(三)采石矶为群雄逐鹿之地。
马鞍山市与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采石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时成为著名的古津渡、古战场,此地曾发生过数十次战争,史册中载有许多剑影刀光、金戈铁马的采石大战故事。
(四)馆藏文物类别齐全。
马鞍山文物管理部门珍藏着丰富多彩、类别齐全的珍贵文物,其中经过鉴定的珍贵文物1028件(套),这些文物绝大部分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确,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春秋勾连纹大铙,三国青瓷鸡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 孟府 君墓志砖、季扎挂剑图漆盘等一、二级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古文化璀璨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马鞍山地区劳动、生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这一地区以太白墓、朱然墓为代表的墓葬,广济寺为代表的寺庙,太白楼为代表的楼台亭阁等古文化资源俯拾皆是。主要有:
(一)朱然墓轰动全国。
马鞍山地区曾先后出土大量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葬,其中1700多年前的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尤其引人注目。其墓葬为目前已发掘的300多座三国东吴古墓中墓主身份最高的大型墓葬。其墓的结构与墓中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令世人瞩目。尤其是60多件精美的漆器及其绘画作品,填补了汉代至三国时期漆器工艺及美术的空白。其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间,曾引发“三国热”。此墓的发掘,被列为80年代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二)广济寺名冠江南。
位于翠螺山南麓的广济寺,又名资福院,始建于三国时间,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年间,重新建造山门、大雄宝殿和观音阁,气势壮观,为江南名刹之一,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誉。
(三)黄山塔镇守市口。
此塔位于宁芜路东侧的黄山之顶,为当涂进入市区的标志物。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刘裕建造。原塔前有凌敲台,后有怀古亭,为武帝避暑离宫,李白有“长啸倚天梯”诗句赞其雄姿。
(四)谢公宅争辉青山。
谢公宅位于当涂青山,为南朝宣城太守谢脁故宅。环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谢脁诗、书、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诗,有山水诗祖之称,李白对其推崇备至,曾明确表示死后要与谢脁结为“异代芳邻”,留下了文坛千古佳话。
(五)太白墓古朴典雅。
太白墓园位于当涂青山西麓,占地6公顷。李白逝后初葬龙山,后人遂其“与谢脁为邻”之愿迁葬青山。园前立挺拔的牌坊,园内有李白墓、太白祠、青莲池、十咏亭等古迹,其古朴典雅的布局与李白旷达的情怀、浪漫的诗风相得益彰。启功、赵朴初、林散之、舒同、司徒越等书画大师的题额更使墓园增色。宋碑“大唐翰林李公新碑”2000余字,是今人研究李白最重要的资料。
(六)谪仙楼辉煌壮美。
谪仙楼,太白楼别称。因李白人称“谪仙人”而得名。此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长江三楼一阁”,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美誉,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情。李白祠、清风亭,同风阁等建筑与太白楼相互呼应,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太白楼古建筑群。
(七)昭明阁遗迹犹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谥号。萧统博览群书,编纂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昭明阁,系昭明太子读书处,位于慈姥山,原有阁、厅、楼和碑刻,现留残碑一块,上刻有昭明读书的形象。
(八)三元洞临江欲飞。
三元洞原为采石江边悬崖绝壁中的天然石洞,清康熙年间,一僧人依崖造屋,设天、地、水三官神位于内,三元洞由此得名。整修后的三元洞,三面临江,跃跃欲飞。游人入洞后,可直达江底;返登其上,既可极目远眺,也可俯视江流。三元洞的有关传说,折射着中国文化人的道德追求、政治想往和价值取向。
(九)峨眉亭江月尽揽。
峨眉亭与三元洞紧邻,因亭飞檐如峨眉而得名。北宋沈括咏其“双峰秀山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此外,文天祥、赵孟兆页等人均登亭揽胜,留下佳作名篇。现亭内存碑五块,元碑《过采江诗》尤为珍贵,郭沫若称其为不可多得之物。
(十)翠螺山古迹荟萃。
翠螺山一面临江、三面环河,其山上的燃犀亭、醉月斋、赤乌井、怀谢亭等文物古迹随处可见,尤其是与李白有关的李白衣冠冢、捉月台更具文化韵味。更值得一说的是翠螺山的自然景观十分幽美。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突兀江流,有“千古一秀”之美称,是如今长江下游唯一的岸蚀景观。历代文人孟浩然、刘禹锡、王安石、陆游、苏轼……均到此漫游。李白曾多次登矶游览,写下《横江词》、《牛渚矶》等不朽诗章。
(十一)明皇窑遥传辉煌。
当涂青山有两座窑场遗址。南窑专制琉璃,北窑专制砖瓦,是明洪武年间为烧制凤阳皇陵而特建的皇家窑场。现此窑已废,但透过窑址随处可见的琉璃瓦碎片及断砖,不难发现其昔日的辉煌。
(十二)古诗文争奇斗艳
马鞍山地区的山水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著名南齐山水诗人宣城太守谢朓迷恋当涂青山,称其为“山水都”并筑室凿井,作《治宅》《游山》诗作,当为名人为马鞍山地区留下的较早的佳作。李白一生酷爱山水,尤其钟情马鞍山地区,给马鞍山留下了60多首(篇)诗文。其中的《登天门山》、《姑孰十咏》、《横江词六首》、《夜泊牛渚怀古》等成为千古绝唱,广为传诵。李白逝世后,刘禹锡、白居易、贾岛、李绅、杜牧、韦庄、梅尧臣、杜荀鹤等一大批诗人即到马鞍山拜谒李白墓,李白祠和李白衣冠冢,留下了大量的华章佳句。其中刘禹锡的《泊牛渚》、白居易的《李白墓》、杜牧的《牛渚》等诗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仰慕之情。截止清末明初,马鞍山地区已积淀了赞咏李白及其胜迹的诗文1100余首(篇),楹联130多幅,各类碎文、序文、祭文数百篇,涉及文化名人和文臣武将600多人。
(十三)古碑刻丰富多彩。
大量的古碑刻散落在城乡各地。其中太白墓内的李白全身像碑、唐李华《古文翰林学士 李 君墓志》、刘全白《唐古文翰林学士 李 君碣记》和裴敬的《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以及范传正撰写的《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为考证李白生平创作与思想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采石峨眉亭内的宋碑、元碑、明碑,被 郭沫若 先生称之为“不可多得之物”。此外,横山“石门、慈姥山“昭明太子碑”、太白楼内的重修太白楼记碑、梅花碑、虎字碑、然犀亭碑等均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马鞍山麓的“江东第一城”虽然为当代人所刻,但其社会价值也绝不可小视。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和县猿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汇报 浏览:352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