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共服务只开半扇门原因是什么
机场、车站安检口,旅客排成长队;医院挂号口、取药口,患者、家属摩肩接踵;银行网点窗口、水电气交费口,市民列队翘首……
在“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的当下,与“马上就办”“只跑一次”等政府办事方式相比,一些公共服务行业却“风光依旧”:“开半扇门、关半扇门”,开一半窗口,关一半窗口,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止步于“一米线”前。
“半扇门”外一米之距“特熬心”
晚上12点,东部省会城市一家儿科医院内,就诊患者已排到400多位,候诊大厅挤满了患儿和家长,但医院只有2名夜班医生接诊,不少就诊通道并未开启。虽然每隔三五分钟就叫一个号,但后续赶来的患儿和家长使得候诊队伍不断加长。
公共服务窗口“半扇门”导致的效率低下、群众强烈不满等问题,曾引发一些主管部门的关注。银行、医院、铁路等行业主管部门曾出台规范性或引导性文件,但落实的效果与公众期待相去较远。
中国质量协会2017年6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银行营业厅排队等候时间长是近几年客户反映比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3个样本城市,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仍是目前营业厅服务的最大痛点,各银行表现普遍不佳。
别让“长长的等待”消磨获得感
诸如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医院、车站等公共服务机构,不同于超市、酒店或者包子铺,有的提供的是保障民生不可或缺的服务,有的承担着改革中政府让渡的部分责任。
作为公共职能的履行者,这些机构在社会运转中扮演重要角色,首先应当考虑公益性。然而,一些服务机构忽视了自身的职责与担当。收费高、效率低、群众等待时间漫长等现象层出不穷,饱受社会诟病。
部分公共服务机构不能急群众所急、面对办事群众态度冷漠,影响远远不止于被群众打“差评”。在一些情况下,地方政府作为特许经营的授权者、公益性国企的出资者、社会服务的购买者,也成为社会情绪的矛头所向。
这种冷漠还会对社会整体造成隐性伤害。社会是一个相互服务、相互支撑的有机体。公共服务窗口的冷漠情绪传导到社会,一次“添堵”可能带来一片“拥堵”,导致社会交往和交易成本的上升,影响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