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有什么基本意义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基层公务员必须带头做到诚实守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和谐社会是诚信社会。社会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服务型政府是诚信政府。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政府是社会诚信的表率。正人先正己,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曾经发生的陕西镇坪县发现华南虎消息发布失实的“周老虎事件”,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政府诚信失信问题的个案。基层公务员在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应当首先带头做到诚实守信,公正办事,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道德缺失、造假贩假、坑人害人等失信现象及时加以规范引导或依法进行综合治理,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基层公务员只有不断提高社会综合服务能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诚信体系,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如果基层公务员的综合治理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社会诚信原则就可能遭到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就没有保障,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根本没有和谐可言。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基层公务员必须不断提高应对各种重大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不断提高重大社会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紧急抢险、医疗救助、救援安置、善后处理等服务能力。
近年来,社会突发事件频发,重大责任事故较多。从非典肆虐、苏丹红泛滥、哈药质量问题,到火灾事故矿山事故和交通事故,再到5.12汶川大地震和三鹿奶粉质量问题,社会突发事件从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到生产安全领域再到食品安全领域不时发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基层公务员必须要不断提高应对社会突发事件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公共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提高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公共服务能力。尽管非典让我们知道怎样应对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重大疫情,5.12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明白如何对付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矿山事故和交通事故让我们懂得怎样抓好安全生产,但仅有这些现成经验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服务能力,才能做到遇事不惊,方寸不乱,确保社会和谐与稳定。
再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基层公务员必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创新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不能发展。创新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灵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社会公共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发展又为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的不断创新提出新的挑战。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事物,基层公务员必须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能力上不断创新,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不断探索,改变原来由政府单一承担公共服务的模式为调动社会组织中介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努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使公共服务由简单的最低生活保障型逐步向高级的社会福利型过渡,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最终实现“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宏伟目标。
B.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哪些方面
公共设施是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设施有基础设施和附属设施,其中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对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发挥效益。
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是配套设施,使得基础设施得到更好服务、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设施。
C. 基本公共服务有哪些
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个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会逐步扩展,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
2、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
3、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
4、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
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D. 什么叫公共服务啊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公共服务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维护性公共服务,经济型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
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
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
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
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
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E. 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分类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回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答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F. 我国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应包括哪四项基本内容
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居于整个模型的核心,它是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务、公共环境性基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务和自身发展性基本公共服务的集合,B、C、D、E与A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系统。
二、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务处于模型的最下方,是整个模型的基础性模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首先要满足食物、水和住房等生理需求,然后才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看,B独立生成A的子系统。
三、公共环境性基本公共服务位于模块的左方,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二者构成对立统一的整体。
四、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务,居于模块的右边。公共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公共安全,没有良好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与措施,整个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
构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
政府转型是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度基础。政府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并成为重要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将大大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首先,政府职能转型的核心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于服务型政府来说,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必须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成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和住房保障等领域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G. “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特征”
1)公共服务是一复种大众化的服制务
作为政府来讲,它提供的公共服务首先是一种大众化的服务;
2)公共服务是一种基本服务
它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说城市里面的供水、供气、供电、公共道路、交通等等。这些都是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些服务,当然也包括公共安全、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这些也属于基本服务的范畴。这是它的第二个特征,它是一种基本服务。
3)公共服务是一种非营利性的服务
公共服务是由政府和公共部门来提供的,它不像企业,提供一种服务、提供一种产品,就是为了赚钱。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它不是为了赚钱,它提供的是一种非营利性的服务。
这是公共服务的三大特征,大众化的服务、基本服务、非营利的服务。
H.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则与内容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基础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第一,基础性原则。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在于它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健康权、受教育权等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权利。第二,系统性原则。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元素应是一个整体,各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虽然可能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充,但并不能改变其系统性。第三,公正性原则。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是它的核心价值。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框架。根据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原则,可以确定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框架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并构成轮辐式模型(见下图)。
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即A)居于整个模型的核心,它是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务(即B)、公共环境性基本公共服务(即C)、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务(即D)和自身发展性基本公共服务(即E)的集合,B、C、D、E与A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系统。
二、基本生存性基本公共服务(即B)处于模型的最下方,是整个模型的基础性模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首先要满足食物、水和住房等生理需求,然后才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看,B独立生成A的子系统。
三、公共环境性基本公共服务(即C)位于模块的左方,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二者构成对立统一的整体。从公共服务角度看,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尽管在某些领域如基础设施等方面有所加强,但在与民众健康相关的公共环境领域取得的成效不大,是今后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努力方向。C也是A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从我国国情看,该系统要素应包括道路、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设施建设,饮水工程、电网建设、水利建设等公共环境与基础设施。
四、公共安全性基本公共服务(即D),居于模块的右边。公共安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公共安全,没有良好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与措施,整个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因而维护公共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大事。从本质上来讲,公共安全问题属于公共产品范畴,是运用公共权力的政府必须向公民提供的、也必须提供好的一项服务。近几年公共安全事故频发,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从当前来看,D应成为A的极其重要的子系统,其子要素应包括食品、药品、餐饮安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等公共安全服务。
五、自身发展性基本公共服务(即E),居于整个模型的上部,是民众需求的最高层次。个体自身发展是指个体在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个体发展总是表现为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事实上,个体发展总是涉及个体自身、周围环境以及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差异,不同个体的具体发展总是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根据个体发展的特性,我们将E列为A的一个重要子系统。E子要素应包括师资保障、教育资源提供、公共信息发布等义务教育服务;免疫接种、儿童妇女老人保健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公立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
I. 公共服务管理基础知识是什么
公共服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很多,大致可以概括为:第一,经济学内,这是几乎所有管理方面的容基础;第二,管理学,作为一般的管理学知识也公共管理的重要基础;第三,心理学,尤其是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四,法学,掌握法学能够告诉你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违反了法律会受到什么惩罚;第五,公共关系学,特别是人际关系;第六,必要的礼仪礼节。等等。以上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