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徽省行政区划的马鞍山市
马鞍山市辖3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雨山区。花山区(霍里街道)
雨山区(雨山街道)
博望区(博望镇)
当涂县(姑孰镇)
含山县 (环峰镇)
和县 (历阳镇)
② 安徽马鞍山市行政区域分为哪几个
金家庄.雨山.花山.向山,佳山
③ 安徽有哪些县
安徽的县有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寿县、凤台县、含山县、当涂县、凤阳县、明光市、天长市、定远县、来安县等等共54个县。
1.肥东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之誉。
2.肥西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1948年建县,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有“淮军故里、改革首县、花木之乡、巢湖明珠”之美誉。
3.长丰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境北部。东与定远县、肥东县接壤,北与淮南市交界,西与寿县、肥西县毗连,南与合肥市庐阳区、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为邻。
4.庐江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毗邻巢湖市、无为县、枞阳县、桐城市、舒城县、肥西县,毗邻水域包括巢湖和长江。介于东经117°01′—117°34′、北纬30°57′—31°33′之间,总面积2348平方千米。
(3)马鞍山行政区划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州、道,北京政府初期实行省、县二级管理,今安徽境内砀山、萧县仍属江苏省,其余60个县仍属安徽省。
民国3年(1914年),砀山、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长江以北属淮泗道、安庆道,江南属芜湖道。
民国21年(1932年),实行首县制;10月10日,实行行政专员督察区(专区)制。
抗日战争期间,省境建政根据地分属皖中(江)、淮北、淮南。
日伪、汪伪政权时期,今省境分属淮海省、安徽省。
解放初期,长江以北分属皖西边区、江淮边区、豫皖苏边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4月15日,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解放。1949年4月20日,安徽全部解放,设皖北、皖南行署区两个省级行政区。
1952年8月7日,皖北行署区与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政府,并将省会设在合肥。
1955年4月14日,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安徽的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安徽。
1966年1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中断。196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恢复办公。
1983年,安徽实行市管县体制,设立合肥、蚌埠、安庆、淮南、芜湖、马鞍山、淮北、铜陵8个地级市。
1987年-2000年,增设黄山、滁州、阜阳、宿州、六安、巢湖、亳州市、池州、宣城9个地级市。
2011年8月,撤销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
2015年10月12日、12月3日,国务院分两次批复同意安徽省铜陵、安庆、六安、淮南四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参考资料:网络-安徽
④ 安徽省有哪些市
安徽省共辖15个省辖市和2个地区。省辖市和地区管辖42个市辖区、7个市、56个县。省会合肥是安徽省最大和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最有特色的城市是:安庆、亳州、黄山、宣城。
一、安庆市是一个很有旅游价值的城市,文明海外等黄梅戏的发源地就是这里,当然,这里不仅人文景观有趣,自然景观也非常美丽,像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博园与“万里长江第一塔”的振风塔都是非常值得一观的。
四、宣城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区,毗邻江苏、浙江,是中国东南沿岸地区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 宣城国内有着丰富的宣纸文化,在这里产生的宣纸被称为中国的宝物,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主要材料,因宣城的宣纸、徽墨等也很有名,宣城被称为“文房四宝之乡”, 作为一个优秀的旅游城市,宣城国内还有敬亭山、太极洞、鳄鱼湖等景区,宣城因其美丽的环境被称为山水园林城市。
⑤ 安徽马鞍山有行政区划到南京吗
没有,南京最近一次行政区划是1983年1月18日,将高淳、溧水两县由原镇江专区划归内南京市,南京终于成为十区五县容的行政区划格局,全市镇和人民公社分别增至23个和126个,总面积增至6597平方公里,人口达449万。
⑥ 我国的行政区划分几级
宪法规定我国分为中央、省、县、乡四级,而实际是五级。
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 、省政府(同级:直辖市政府、民族自治区政府) 、地区级市政府(同级:地区行政公署、州) 、县政府(同级:县级市政府、县级区政府) 、乡政府(同级:镇政府)。
1949年以来,全国行政区划历经多次变动。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全国共划分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6)马鞍山行政区划扩展阅读:
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省会150公里之外,如果有较大的区域(3万平方公里以上)和较多人口(1000万以上/容易培育30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均应培育新的中心城市,将中心城市升级为副省级城市,并适时设立以中心城市为省会的新省级行政区;
同时,建设以新省会为枢纽的交通干线(尤其是“米”字形高铁枢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等,实现全国都市的均衡合理分布、增强全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城市。
从根本上防止全国的人口只集聚在现有的省会或直辖市,使大城市病和大城市群病越来越严重(城市群内中心城市间的距离大于200公里,才能较好避免城市群病)。
同时存在大片被边缘化区域越来越贫困、矛盾越来越激化(合理布局建设重要的节点都市圈,使各都市圈之间的距离不大于400公里,是防治边缘化、贫困化、风险化的最佳选择)。其中,徐州、赣州、宜昌、宜宾和桂林等城市,均是培育重要节点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理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