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李白

马鞍山李白

发布时间:2020-12-15 17:39:00

A. A.中国李白诗歌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马鞍山从无到有

词句搭配不对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从无到有,场面从小到大,节目从单一的诗歌吟诵到及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节庆活动

B. 安徽当涂李白墓中有李白的尸体吗

安徽当涂李白墓中有李白的尸体。

李白墓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位专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属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唐代宗宝应元年,李白去世。

时为当涂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青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马鞍山李白扩展阅读: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

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

C. 去马鞍山你觉得怎么样

濮塘风景区:位于马鞍山市东郊,面积约20平方公里,竹海、古树、清泉、钟鼓被称为濮塘“四绝”,新近发现的怪坡更为罕见,被列为安徽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怪坡位于花山区马濮路旅游大道濮塘林场路段,全长约200米,宽约16米,坡度为1.85度,具有明显的上下坡。

褒禅山历史悠久,景致宜人,4亿5千万年前,褒禅山所在原为一片0,随着地壳运动,大海抬升为陆地,陆地又沉陷为大海。如此循环反复,终于在最后一次燕山造山运动中升出海面。褒禅山,古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其东有灵芝山,山上树木参天,古以盛产灵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碗儿岭,相传一罗汉出生于此,饮食后投碗于岭上,至今仍见坐卧痕迹。登褒禅山极目远眺,四周青峰环绕,山野之趣,赏玩之乐,探幽之险,登临之兴,令人流连忘返。褒禅山,旧称华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7.5公进而处。因唐贞观年间(627至649年)慧褒禅师结庐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山色翠霭,四面如围。中有起云峰,欲雨则云先起,春夏往往风之。有龙洞、罗汉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有袭女泉、白龟泉,泉水清冽,终年不竭。山上多井,有民谚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

D. 马鞍山有哪些风景区

1、濮塘自然风景区

位于马鞍山市东郊,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区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林木绢绣,飞泉叮咚,环境幽雅,野趣盎然,为休闲度假的胜地。

竹海、古树、清泉、钟鼓并称濮塘“四绝”,这里竹海苍茫,一碧万顷,山风徐来,竹影婆娑,竹叶沙沙,如鸣天籁,徜徉其间,宠辱皆忘,心旷神怡,古银杏历经千载沧桑,仍虬枝铁干,浓荫如盖,钟鼓地踏地而闻钟鼓声,奇异而谲怪。

景区有大小山峰49座,峡谷53条,水库8座,塘坝290口;山中有森林18000亩,竹林5000亩,茶园350亩,各种植物300余种。

2、采石矶风景名胜区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采石矶绝壁临江,水湍石奇,风景瑰丽,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矶”,而采石矶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独领风骚,被誉为三矶之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3、鸡笼山半月湖风景区

鸡笼山,旧名亭山,一作历山,又名凤台山。位于和县西北25公里的群山之中。海拔240米。1978年后,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将山麓至山顶道路,用石条重铺,并加钢管栏杆。

凤林禅寺,亦修葺一新,内塑佛像七尊。现存有民国13年(1924)《凤林禅寺碑记》碑刻一块,每年接待来山香客游人甚多。已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森林公园。

4、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处,与南部新城接壤,北距南京80公里,南邻芜湖18公里,处于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宁芜高速、宁安城际铁路穿境而过,宁芜高速太白出入口可直达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属国家风景名胜区采石风景名胜区青山片区,境内有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首批宜居村庄——桃花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园,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桃花村、万山村、詹村。[23]

5、褒禅山风景区

褒禅山风景区地处含山县城以北7.5公里,东临和县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接伍子胥过昭关的昭关山,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81米。是国家AAA级风景区、全国少先队辅导员基地、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E. 李白的墓为什么在马鞍山

李白在晚抄年(60岁)病困交加,投奔到马鞍山当涂的族叔李阳冰门下,一年后就因病故世,所以就在马鞍山当涂的龙山建墓安葬的。

直到解放后的60年代才被民众发现,但是棺椁已经遗物,只有一“李墓”的砖石;后经考古界考证才认定马鞍山当涂的,是古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墓地。

F. 李白的简介及李白与马鞍山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回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答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一、李白与马鞍山之李白诗文遗迹释考 。。。二、李白与马鞍山之历代碑序赋记辑注
三、李白与马鞍山之历代诗歌词曲辑注 。。。四、李白与马鞍山之当代李白研究文选

G. 李白与马鞍山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游踪遗迹一览表

牛渚·牛渚矶 在市区西南公里滨江处 又称采石矶
姑孰·姑孰溪 在当涂县城,城外有姑孰溪 姑孰溪又名姑浦、姑溪河
青 山 在当涂县城东南15公里 又名青林山、谢公山、谢家山
黄山·陵歊台 在当涂县城北2.5公里 又名黄江山、浮丘山
天门山 在当涂县西南15公里长江岸边 又称东、西梁山
望夫山 在金家庄区前杨桥南 又称枣子矶、人头矶
白壁山 在市区西南滨江三峰处 又名石壁山
慈姥山 在市区慈湖镇西北2.5公里滨江处 又称慈姥矶、鼓吹山、猫子山
横山·石门 距当涂县城东南30公里 又称横望山、隐居山
白 山 在当涂县城东2.5公里姑溪河北岸 又名楚山
龙 山 在当涂县城南5公里青山河畔 传为桓温宴游之处
灵墟山 在当涂县城东15公里 传为丁令威得道飞升之处
丹阳湖 在当涂县城东39公里 古为丹阳、石臼、固城湖
横 江 天门山下游转北横流之江段 又称楚江、西江
横江馆 在采石镇滨江津渡处 又称采石驿、皇华驿
化城寺 在当涂县城向化桥西礼暴风骤雨坊内 又名万寿寺
清风亭 唐在化城寺内,明移建谪仙楼后 现亭为粹然亭改建而成
谢公宅 在当涂青山南小市 为谢 筑宅
谢公亭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顶 又称谢氏山亭
谢公井 在青山小市路南 近谢公宅
谢公池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上 为谢 所筑
恒公井 在当涂白 山上 又名饮马泉,为桓温所筑
姑孰亭 原建姑孰溪彩虹桥上 俗称姑溪水亭
李白宅 在青山、龙山、采石三处 今尚不能确指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所作诗文一览表:
1 望天门山 开元十三年(725)
2 夜泊牛渚怀古 开元二十七年(739) 一作开元十五年(727)
3 自金陵激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天宝七年(748)
4 赠丹阳横山周处土惟长 天宝九年(750) 一作天宝六年(747)
5 白 辞三首 天宝九年(750) 一作开元十三年(725)
6 题东溪公幽居 天宝元年至九年
7 横江词六首 天宝十二年(753) 一作李白放还后
8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天宝十三年(754)
9 当涂赵少炎粉图山水歌 天宝十四年(755) 一作天宝十二年(753)
10 登黄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
11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天宝十三年(754)
12 陪族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天宝十四年(755) 一作天宝二年(743)
13 赠友人三首 至德元年(756) 一作越中剡溪作
14 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 天宝十三年(754) 一作上元年间作
15 姑孰十咏:姑孰溪、丹阳湖、谢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矶、灵墟山、天门山 分别作于天宝后期至上元、定应年间(756—762) 从《十咏》中所写春山、夏莲、秋涧、凋柳看,并非一时之作
16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上元二年(761) 一作宝应元年(762)
17 春日独的二首 宝应元年(762) 一作开元二十五年(737
18 江南春怀 宝应元年(762) 一作上元元年(760)
19 下途归石门旧居 宝应元年(762) 一作天宝十三年(754)
20 览镜书怀 宝应元年(762)
21 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2 日出入行 宝应元年(762) 一作天宝六年(744)
23 江上秋怀 宝应元年(762)
24 田园言怀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5 九日龙山饮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6 九月十日即事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7 游谢氏山亭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8 古风其五十九恻惘泣路歧 宝应元年(762) 一作至德二年(757)
29 临路歌 宝应元年(762)
30 笑歌行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31 悲歌行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32 天门山铭 宝应十三年(754) 一作天宝后
33 化城寺大钟铭并序 天宝年间 有作天宝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
34 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孰亭序 天宝十四年(755)
35 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 至德元年(756)
36 当涂李宰君画赞 宝应元年(762)

H. 李白和马鞍山有什么关系

一是马鞍山系李白一生中多次游历之地和终老之乡,诗人与此地的关系千丝万缕,应该进行研究和探讨,其诗文也值得探骊和鉴赏,没有这些研究与探骊,整个李白研究便大不完整;二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儒家温顺敦厚的教条始终处于被崇尚和占统治的地位,故而李白研究远不如杜甫研究,一直显得薄弱和滞后。现在,在学术研究领域,这些束缚没有了,厚积薄发,于是便不断出现新的浪潮。而由于李白墓在青山是千古以来文人向往之地,故其时时成为研究浪潮的发源地和旋流中心,也就不足奇怪。三是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确如唐代当涂县令李阳冰所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与欠。”不唯如此,李白在诗歌和其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同样可称为“千载独步”。著名已故学者裴斐教授《在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大会暨马鞍山李白纪念馆新馆开放典礼上的讲话》有一段精彩的表达。他说: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个性最鲜明的诗人,是同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联系最紧密的诗人。同时他也是全面继承了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诗人。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够超越自己的时代和民族,成为今天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伟大诗人。李白的鲜明个性,其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思想解放,热爱人生,积极进取,对于追求理想有独特的热情。所以我觉得李白的思想性格是非常符合我们今天时代精神的。这大概也是近年来李白研究特别活跃、李白纪念活动特别兴旺的一个重要原因。

I. 能详细给我讲讲李白在马鞍山都发生过什么历史事情吗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游踪遗迹一览表

牛渚·牛渚矶 在市区西南5公里滨江处 又称采石矶
姑孰·姑孰溪 在当涂县城,城外有姑孰溪 姑孰溪又名姑浦、姑溪河
青 山 在当涂县城东南15公里 又名青林山、谢公山、谢家山
黄山·陵歊台 在当涂县城北2.5公里 又名黄江山、浮丘山
天门山 在当涂县西南15公里长江岸边 又称东、西梁山
望夫山 在金家庄区前杨桥南 又称枣子矶、人头矶
白壁山 在市区西南滨江三峰处 又名石壁山
慈姥山 在市区慈湖镇西北2.5公里滨江处 又称慈姥矶、鼓吹山、猫子山
横山·石门 距当涂县城东南30公里 又称横望山、隐居山
白 山 在当涂县城东2.5公里姑溪河北岸 又名楚山
龙 山 在当涂县城南5公里青山河畔 传为桓温宴游之处
灵墟山 在当涂县城东15公里 传为丁令威得道飞升之处
丹阳湖 在当涂县城东39公里 古为丹阳、石臼、固城湖
横 江 天门山下游转北横流之江段 又称楚江、西江
横江馆 在采石镇滨江津渡处 又称采石驿、皇华驿
化城寺 在当涂县城向化桥西礼暴风骤雨坊内 又名万寿寺
清风亭 唐在化城寺内,明移建谪仙楼后 现亭为粹然亭改建而成
谢公宅 在当涂青山南小市 为谢 筑宅
谢公亭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顶 又称谢氏山亭
谢公井 在青山小市路南 近谢公宅
谢公池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上 为谢 所筑
恒公井 在当涂白 山上 又名饮马泉,为桓温所筑
姑孰亭 原建姑孰溪彩虹桥上 俗称姑溪水亭
李白宅 在青山、龙山、采石三处 今尚不能确指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所作诗文一览表:
1 望天门山 开元十三年(725)
2 夜泊牛渚怀古 开元二十七年(739) 一作开元十五年(727)
3 自金陵激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天宝七年(748)
4 赠丹阳横山周处土惟长 天宝九年(750) 一作天宝六年(747)
5 白 辞三首 天宝九年(750) 一作开元十三年(725)
6 题东溪公幽居 天宝元年至九年
7 横江词六首 天宝十二年(753) 一作李白放还后
8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天宝十三年(754)
9 当涂赵少炎粉图山水歌 天宝十四年(755) 一作天宝十二年(753)
10 登黄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
11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天宝十三年(754)
12 陪族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天宝十四年(755) 一作天宝二年(743)
13 赠友人三首 至德元年(756) 一作越中剡溪作
14 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 天宝十三年(754) 一作上元年间作
15 姑孰十咏:姑孰溪、丹阳湖、谢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矶、灵墟山、天门山 分别作于天宝后期至上元、定应年间(756—762) 从《十咏》中所写春山、夏莲、秋涧、凋柳看,并非一时之作
16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上元二年(761) 一作宝应元年(762)
17 春日独的二首 宝应元年(762) 一作开元二十五年(737
18 江南春怀 宝应元年(762) 一作上元元年(760)
19 下途归石门旧居 宝应元年(762) 一作天宝十三年(754)
20 览镜书怀 宝应元年(762)
21 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2 日出入行 宝应元年(762) 一作天宝六年(744)
23 江上秋怀 宝应元年(762)
24 田园言怀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5 九日龙山饮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6 九月十日即事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7 游谢氏山亭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8 古风其五十九恻惘泣路歧 宝应元年(762) 一作至德二年(757)
29 临路歌 宝应元年(762)
30 笑歌行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31 悲歌行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32 天门山铭 宝应十三年(754) 一作天宝后
33 化城寺大钟铭并序 天宝年间 有作天宝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
34 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孰亭序 天宝十四年(755)
35 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 至德元年(756)
36 当涂李宰君画赞 宝应元年(762)

J. 马鞍山的名人算不算李白

沾点边吧,至少,李白到过马鞍山很多地方,也留下了不少诗篇。

附: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游踪遗迹一览表

牛渚·牛渚矶 在市区西南5公里滨江处 又称采石矶
姑孰·姑孰溪 在当涂县城,城外有姑孰溪 姑孰溪又名姑浦、姑溪河
青 山 在当涂县城东南15公里 又名青林山、谢公山、谢家山
黄山·陵歊台 在当涂县城北2.5公里 又名黄江山、浮丘山
天门山 在当涂县西南15公里长江岸边 又称东、西梁山
望夫山 在金家庄区前杨桥南 又称枣子矶、人头矶
白壁山 在市区西南滨江三峰处 又名石壁山
慈姥山 在市区慈湖镇西北2.5公里滨江处 又称慈姥矶、鼓吹山、猫子山
横山·石门 距当涂县城东南30公里 又称横望山、隐居山
白 山 在当涂县城东2.5公里姑溪河北岸 又名楚山
龙 山 在当涂县城南5公里青山河畔 传为桓温宴游之处
灵墟山 在当涂县城东15公里 传为丁令威得道飞升之处
丹阳湖 在当涂县城东39公里 古为丹阳、石臼、固城湖
横 江 天门山下游转北横流之江段 又称楚江、西江
横江馆 在采石镇滨江津渡处 又称采石驿、皇华驿
化城寺 在当涂县城向化桥西礼暴风骤雨坊内 又名万寿寺
清风亭 唐在化城寺内,明移建谪仙楼后 现亭为粹然亭改建而成
谢公宅 在当涂青山南小市 为谢 筑宅
谢公亭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顶 又称谢氏山亭
谢公井 在青山小市路南 近谢公宅
谢公池 在青山南麓包子山上 为谢 所筑
恒公井 在当涂白 山上 又名饮马泉,为桓温所筑
姑孰亭 原建姑孰溪彩虹桥上 俗称姑溪水亭
李白宅 在青山、龙山、采石三处 今尚不能确指

李白在马鞍山地区所作诗文一览表:
1 望天门山 开元十三年(725)
2 夜泊牛渚怀古 开元二十七年(739) 一作开元十五年(727)
3 自金陵激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天宝七年(748)
4 赠丹阳横山周处土惟长 天宝九年(750) 一作天宝六年(747)
5 白 辞三首 天宝九年(750) 一作开元十三年(725)
6 题东溪公幽居 天宝元年至九年
7 横江词六首 天宝十二年(753) 一作李白放还后
8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天宝十三年(754)
9 当涂赵少炎粉图山水歌 天宝十四年(755) 一作天宝十二年(753)
10 登黄山陵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754—755)
11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天宝十三年(754)
12 陪族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天宝十四年(755) 一作天宝二年(743)
13 赠友人三首 至德元年(756) 一作越中剡溪作
14 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 天宝十三年(754) 一作上元年间作
15 姑孰十咏:姑孰溪、丹阳湖、谢公宅、陵歊台、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矶、灵墟山、天门山 分别作于天宝后期至上元、定应年间(756—762) 从《十咏》中所写春山、夏莲、秋涧、凋柳看,并非一时之作
16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上元二年(761) 一作宝应元年(762)
17 春日独的二首 宝应元年(762) 一作开元二十五年(737
18 江南春怀 宝应元年(762) 一作上元元年(760)
19 下途归石门旧居 宝应元年(762) 一作天宝十三年(754)
20 览镜书怀 宝应元年(762)
21 见野草中有名白头翁者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2 日出入行 宝应元年(762) 一作天宝六年(744)
23 江上秋怀 宝应元年(762)
24 田园言怀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5 九日龙山饮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6 九月十日即事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7 游谢氏山亭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28 古风其五十九恻惘泣路歧 宝应元年(762) 一作至德二年(757)
29 临路歌 宝应元年(762)
30 笑歌行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31 悲歌行 宝应元年(762) 一作广德元年(763)
32 天门山铭 宝应十三年(754) 一作天宝后
33 化城寺大钟铭并序 天宝年间 有作天宝二年、六年、七年、十四年者
34 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孰亭序 天宝十四年(755)
35 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 至德元年(756)
36 当涂李宰君画赞 宝应元年(762)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李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
tefl证书在哪里考 浏览:564
小陆离与成果 浏览:654
迷你世界冒险转化创造 浏览:680
2014纳税申报期限 浏览: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肤 浏览:48
陕西房地产估价师证书领取地点 浏览:140
证书小知识 浏览:431
马鞍山何兵 浏览:376
设计创作版权合作合同范本 浏览:482
省知识产权局侯社教 浏览:51
道闸3C证书 浏览:820
土地使用权期满地上建筑物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