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马鞍山属于哪个省
马鞍山属于安徽省。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31°46′42″~31°17′26 ″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市接壤;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
全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6公里。
截至2017年底,马鞍山市下辖3个市辖区:花山区、博望区、雨山区,3个县:当涂县、含山县、和县。市政府驻地太白大道2008号。
名称由来:
马鞍山的地名相传楚汉战争时,西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
自然资源:
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中国七大铁矿区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硫铁矿、金矿、石膏、石灰土、钾长石、五氧化二矾、明矾石、高岭土和云母等。
其中铁矿是马鞍山的主要矿产资源,矿区主要分布在南山、姑山、黄梅山等地,硫铁矿集中分布在市郊的向山、马山地区,总储量约19937.7吨。
马鞍山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为飞禽类、水生动物和有害动物3大类。 飞禽类有啄木鸟、白头翁、丹顶鹤、老鸨、喜鹊、画眉、大杜鹃、雀类、家燕类等。鸭科和鹭科 的湖中水禽,有黄嘴白鹭、水田鸡、白鹳等。
水生动物共有70余种,主要有中华鲟、扬子 鳄、白鳍豚、江豚,胭脂鱼、长吻鱼、鲥、青、草、鲢、鳙、鳗、鳜、鲚、鲤、鲫、鳊等鱼类,以及蟹、 鳖、虾、蚌等节肢类甲壳动物。
② 马鞍山市在安徽省中的地位
马鞍山发展水平在安徽显然算很好的了,尤其是人均GDP很高,略超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回平,但安徽答不怎么重视马鞍山,马鞍山市领导也一直不是省常委,很多大的投资项目也不给马鞍山,宁愿给比马鞍山差很多的城市,也许是对马鞍山不放心,怕以后并给南京什么的,如果安徽重视发展马鞍山,马鞍山发展应该比现在还好不少
③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清详细地图
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
立体的用三维地图。http://www.eshi.com/
平面的用网络地图,还有专卫星。
谢望采属纳。
④ 安徽马鞍山有几个区
安徽马鞍山有3区3县,博望区、花山区、雨山区范围,约715平方千米。
⑤ 安徽马鞍山市是那个区
马鞍山市有好多区,你想去哪个区,哪个区都会有您喜欢的地方。
⑥ 安徽省行政区划的马鞍山市
马鞍山市辖3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政府驻雨山区。花山区(霍里街道)
雨山区(雨山街道)
博望区(博望镇)
当涂县(姑孰镇)
含山县 (环峰镇)
和县 (历阳镇)
⑦ 安徽马鞍山市属于长三角城市吗
是的
,长三角虽然说是上海、江苏、浙江、但安徽也有好几个城市也被规划其中
⑧ 和县属于安徽马鞍山什么区
和县直接归属马鞍山市管辖,不属于其他区管辖。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南临芜湖市鸠江区,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东北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连。和县南北长,东西窄,全县南北最大距离70千米,东西最大距离36.4千米,总面积1319平方千米。
和县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和县猿人、霸王祠、天门山、陋室等4个历史文化景点入选中小学教科书。和县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北宋歌豪杜默、明末清初新安画派的杰出代表戴本孝、“当代草圣”林散之、我国首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等都是和县的骄傲。
和县生态环境良好,山水资源丰富,拥有鸡笼山—半月湖、香泉旅游区两个4A级景区,霸王祠、天门山等5个3A级景区。此外,还有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沐浴疗疴的“天下第一汤”香泉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最佳温泉度假旅游示范县。
(8)安徽省马鞍山市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秦赢政元年,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属淮南国,晋属扬州淮南郡。唐为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宋沿唐制。明直属南京。清属江南左右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后,改和州为和县,直属省都督。1948年,成立和含爱国民主县政府,11月,和、含分开。1949年1月成立和县民主政府,后改为和县人民政府,属巢湖地区。12月,划归南京市管辖。1950年春,仍归巢湖地区。
1952年,属芜湖地区。1958年,和县与含山县合并成立和含县,划归马鞍山市。1959年4月仍归芜湖地区,5月,和含县划开。1965年,隶属巢湖专区管辖。2011年划归马鞍山市,现和县属安徽省马鞍山市,辖9个镇,85个村委会、30个社区居委会。
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和县建立较早,1927年4月,中共和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同年5月,由于反革命逆流波及至县,境内一些共产党员仍然以各种形式,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和县党组织逐步恢复建立起来。
自1938年9月开始,先后建立和含临时前委、和含全县委、和江中心县委、和含工委、江和全工委、和含中心县委。1942年,在和含境内,建立拥有1000人枪的含和独立团,1943年,扩建为3000人武装的含和支队,七师参谋长孙仲德兼任支队人和政委,马长炎任副支队长。
同时,在和含中心县委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和含地委、和含专员公署。从而使这块根据地逐渐巩固、发展,成为集聚革命力量的一块基地,又是沟通新四军第二师和第七师的重要通道。1945年9月,和含根据地党政干部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在含和支队的掩护下,安全撤离和县抵达苏北。
1946年7月,在芜湖成立中共和含工委,由王训友任书记,联系和含地区没有北撤的党员和干部,恢复革命力量。1947年10月,彭醒梦任中共和含工委书记,并组建和含支队,积极配合华东野战军南下先遣支队,进入和含地区。
1948年6月,南下先遣支队在和县南乡司常庄附近,全歼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六团,打开了和含地区的斗争局面。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抵达长江北岸,约计35000人,分驻在乌江至裕溪口长达60公里的沿江地区。
同年4月上旬,为扫清渡江战役的障碍,三野三十军九十师二七〇团,参加进攻西梁山敌军阵地。朱慕萍团长亲自指挥主攻,光荣牺牲。
1949年4月23日,和县全境解放。中共和县县委下辖7个区委、42个支部。7月,属江全县、临江县管辖的原和县地域全部划归和县。全县共建7个区,1个直属镇,75个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