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涨水

马鞍山涨水

发布时间:2021-06-15 08:31:30

❶ 有谁知道吉林省永吉县西阳镇的情况(洪水)

我是西阳镇关家村的,在口前待了两天两夜,口前惨不忍睹,由于道路不通、通讯不通和关家一直联系不上,今天早上抱着试试的态度开车回去了,马鞍山路口处左右房屋都没有遭受水灾,公路上看不到的不清楚;六家子很多农家菜地、路边耕地有被水冲过的泥痕,河道受水冲刷大面积扩张,路还能过车,路边房屋未发现倒塌;关家一、二队道路受损较严重,河边有两座房屋被冲毁,不过没有人员伤亡;我只上到三队,据说上面就不能通车了,三队还真不错,没有房屋损毁严重的情况,人们正常生活、劳作,只是苦于停电、路况不好行车不便,下边的、河边的耕地受损严重,去河南的桥不能正常使用了,桥下冲空、桥上过水,不过这都是小事了,家在外地的关家老乡,看到口前,感觉咱关家非常不错了,我就掌握这么多了!

❷ 大渡河兵败的石达开,后来他带五岁幼子去了哪里


但是,河水湍急不改,抢渡了一夜,除了在河水中、河岸边留下更多太平军的尸体外,战事没有任何进展。

至此,石达开已生必死之心,挥毫题诗曰:“大军乏食乞谁籴,纵死峨江定不降”。

宰辅曾仕和却认为,土司贪财,事情或者还有挽回余地,力劝石达开写信给王应元、岭承恩,以巨资买路、买粮。

石达开依计而行,却遭到了王应元、岭承恩的拒绝。

紫打地北面是大渡河,西濒松林河,南面是高山,没办法,只有向东突围了。

6月9日午,石达开率领剩下的六千余人向东突围,于10日晚到达利济堡。

但在达利济堡,石达开看到了足令全身血液僵冷的一幕:一条名叫老鸦漩的大河拦在面前,而且老鸦漩也在涨水,一片汪洋!

汪洋!汪洋!四面八方都是汪洋!

❸ 黄河上游2号洪水来临,采取了蓝色预警提示这意味着什么

根据水利部黄河保护委员会的数据,由于降雨,黄河兰州流入水量不断的增加,7月下旬的黄河兰州水闸站的流量达到每秒3000立方米,2020年黄河流量第二次洪水发生了。

监利下的长江水位和两个湖泊的出口控制站长时间都保持在警戒线以上。其中,位于长江中游的游城陵矶至汉口段将恢复变化的水平,并将由九江撤至大同,水位从马鞍山到镇江江段波动。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估算,与上一时期相比,中国从21日到23日的主要雨带将主要从四川盆地北部到北黄淮地区,而四川盆地,汉中河,黄淮河中部,江淮的北部河流将尽可能的下大雨,局部大雨消防委员会决定将洪水和干旱灾害控制的应急响应级别从20日的8点提高到第一级。20日上午11点30分,淮河水文局继续向淮河王家坝段发布红色洪水预警,并将橙色洪水预警升级为正阳关段。

黄河保护委员会的官员向流域,西部和北部战区,黄河上游和中游的省份和地区的水利部门以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的水资源管理部门和持续的洪水发布了紧急通知。收到紧急管理通知。全面部署,加强对河流政权和建设状况的观察,加强路堤检查和工程防御,及时报告关键的洪水状况和发展情况,水文学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宣布及时的预测和警报。

❹ 为什么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身死,而红军却成功通过呢

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此时太平军尚有四万余人。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布防,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劝降,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将士全部战死。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❺ 超大暴雨的历史上的特大暴雨

桂林历史上的特大暴雨
宋崇宁四年(1105)六月(7月)洪涝,平地水深1丈。
次年六月二十九日(8月10日)大水,水位(151.50米)记于芙蓉石上。
元至正元年(1341) 漓江洪水泛滥,平地水深达2丈余。
至正八年(1348) 五月初四日(6月1日)暴雨,漓江边水深2丈余,漂没屋宇人畜。
清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二十七至二十八日(6月15~16日)连日暴雨,江水猛涨,淹没沿江兵营、民舍、田园。
乾隆二十九年(1764)四月十一日(5月11日)洪水,水位比宋崇宁五年(1106年)那次还高1尺多(花桥东头水位151.88米)。
乾隆五十九年(1794) 五月十八至二十七日(6月15~24日)连日大雨,江水猛涨,民房多塌。
光绪十一年(1885)五月初二日(6月14日) 江水猛涨2丈余(城东水位148.58米),倒灌城内,初四日(16日)水退。洪水从文昌、伏波、行春门灌入城内,塘水随河水猛涨,溢入民房,人们皆惊慌登房瓦据屋脊以待救,沿河房屋倒塌,人畜淹没,损失惨重,后有人在木龙石塔上刻石记下此次洪水水位。
1913年6月17日漓江大水,桂林大饥。三仓局总办蒲壁会同地方团体呈准开仓平祟,发陈谷数百万斤。
1915年8月漓江洪水,水位147.74米。
1927年是年桂林大水兼虫灾,受水灾户7311户。
历史上的济南水灾纪实
决口漫溢的时间,夏末秋初雨季最多,凌汛和桃汛期也常有漫溢决口。涝灾则因内河排水不畅而形成。小清河是历城、章丘县的主要排水河道,干支流泄洪能力严重不相适应,致使沿河耕地遇大雨即涝。长清、平阴县的内河注入黄河,然而雨季受黄水顶托,积水往往排不出去,形成内涝,同时黄河水又要在长清、平阴沿黄一带滞洪,时常造成大面积的耕地被淹。济南市每年平均暴雨(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日数为1.7~2.4天。其中,平阴县2.4天,济南东郊2.3天,济南北郊2.2天,章丘县1.9天,长清县1.7天。暴雨多出现在6~9月份,7、8两月是暴雨集中期,平均为1.1~1.9天,占全年平均暴雨日数的65~78%。由于暴雨强度大,往往造成洪涝灾害,直接威胁农业的丰产丰收,严重时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暴雨山洪成灾纪实
1914年济南暴雨,河(小清河)溢。
1926年夏,长清淫雨三昼夜不止,房屋倒塌。
1930年夏秋之交,长清大雨如注,平地水深数尺,秋禾淹没。
1931年六七月,平阴大雨,坏民庐舍,禾稼淹没大半。
1935年七月初一晨,山洪骤至,章丘县文祖镇南大寨等7个村庄猝不及防,受害最重,南大寨被冲毁房屋1000余间,淹死22人,黑峪口村20余户住房全部被洪水卷走。平阴县秋季大雨不断,洼地受涝。
1937年汛期黄河涨水,与支流玉符河高水相交,于段店镇宋家桥附近溃决500米,黄水倒灌,玉符河漫溢,济南北商埠及张庄飞机场一带均被水淹。历城、章丘各县村庄亦遭波及。平阴县黄河大水漫滩,沿黄受灾。
1942年7月15日,济南市降暴雨,日降雨量146.9毫米,造成市区水灾。
1946年8月17日,章丘县西巴漏河山洪暴发,北凤段最大洪峰流量1030立方米/秒,导致绣江河下游3处决口,淹没土地2700万公顷。
1949年7月3日,章丘县相公庄一带夜降大雨,平地水深半尺,冲塌房屋360间,砸死3人,冲毁农田266.7公顷。7月11日夜又降暴雨,漯河决口10余处,23个村庄被淹。
1951年7月25日,平阴县降暴雨190毫米,洼地积水。汇河、黄河大水,全县水灾面积1万余公顷,倒塌房屋1716间。
1952年6月7日,济南市区大雨两小时,南山洪水冲下,冲毁巽安水门,大水灌入东关一带民房。自来水厂、发电厂受洪水侵袭,马鞍山以东的山洪冲塌齐鲁大学(今医学院)以西民房10间,经西围壕直灌北坦,将林祥桥及以北木桥及数十间民房冲毁。四里山以西的山洪,由王家庄漫过经十路,涌入西围壕,又由北坦及生产路溢出,冲毁北园农作物。被水淹后的城区马路,淤泥达20厘米。
1953年7月中旬,平阴县大雨,汇河两岸南北长20里、东西宽3里一片汪洋,陈屯村内水深1米多,洼地水深两米,淹地2700万公顷。
1955年7月11日黎明,章丘县突降暴雨,南山洪水骤下。横河、赵庄一带99座缓水拦沙坝,除26座较为完整,其余皆被冲毁。29户居民被淹,冲倒房屋24间,沙石压地155公顷,坍堰2800余条。
1962年7月13日,济南市区骤降特大暴雨,降雨量为自1916年有降雨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据雨量站记录,无影山298.4毫米,黄台板桥231毫米,青岛路(水利厅)219毫米,全市平均为250毫米。洪水成灾的地区有:槐荫区的营市街,市中区的至德街,天桥区的北坦、工人新村及北园。历下区的山水沟及东关仁智街一带受灾最重。以上区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洪水淹没1~2.5米,一般街道的过水也达0.3米,径流水汇集的街道,如经一路东端,水深达1米。因水情变化急剧,许多防洪建筑物失去控制,灾情逐渐扩大。76家工厂被迫停产,26座桥梁、36座涵洞被冲毁,干线铁路火车停驶,城市一度停水停电。历城县共淹没土地1.47万公顷,北园受灾最重,淹没土地1100余公顷,占全部耕地的66%。1962年自7月中旬始,章丘县淫雨46天,为10年来未遇。8月12日,胡山、文祖、垛庄一带降雨200~300毫米,绣江河水暴涨,决口20处。同时小清河水位猛涨,多处决口,造成道路阻隔,电话中断。全县受灾面积近4万公顷,成灾农田2.67万公顷,粮食减产2391万公斤。
1963年7月15日历城县董家区遭暴雨袭击,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有11个公社积水严重,最深处1米以上,一般为0.5米,积水面积0.39万公顷,倒塌房屋275间。1963年7月22日早4时至11时,济南市普降暴雨,雨量分别为:柳埠190毫米,卧虎山172毫米,狼猫山110.5毫米,黄台板桥132.1毫米,西郊120毫米,市区130毫米。因雨量集中,山洪暴发,市区排洪沟水位陡涨漫溢,迎仙桥北坛一带水深达1米以上。纬十二路南北大槐树、东关双龙街、报施街至北园一带积水1米以上。全市有6处河道决口,冲毁水库1座、桥梁8座。5600余户进水,倒塌房屋1350间,死亡9人,砸伤10人。市区4家工厂停产、13家半停产。津浦、胶济铁路路基冲毁两处,白马山站五股道毁四股,造成停车6小时,市内公共汽车全部停驶近3小时。历城县淹没土地1.2万公顷。
1964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阴雨连绵,平阴县水淹面积近1.3万公顷,成灾1万余公顷,倒塌房屋9148间,冲毁水库1座、塘坝37座、桥涵6座,冲毁地堰9800条。1964年全市性大涝,平均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长清、历城、章丘县均为历史最高值。当年7月末至9月中旬近50天内,历城县和济南市郊区降雨量为1090毫米。9月12日一次暴雨,大部河道漫溢,郊区水深达1米以上。
1973年7月4日暴雨,平阴康王河多处决口,沿黄洼地积涝,全县水灾面积0.31万公顷。
1978年7月暴雨,平阴康王河决口,汇河大水,孝直、孔村、店子3个公社受灾面积0.33万公顷。
1979年7月19日,章丘县文祖、胡山一带山区遭暴雨袭击,1小时降雨150毫米,山洪倾泄,冲毁桥涵8座、地堰3800余条,冲走树木21万株,受灾梯田453公顷。
1980年7月27日,平阴县大到暴雨,洪范池两小时降雨185毫米,倒塌房屋600余间,积涝面积2000公顷。
1983年4月25日,平阴县东阿、旧县两公社降雨186毫米,城关、栾湾、孔集等处降雨130~140毫米,麦田积水3133公顷。同时大风,小麦倒伏4667公顷。
1985年7月24日长清暴雨,历时3小时,平均雨量160毫米,降雨中心在界首、北马套、店台三村,雨量为200毫米。河水漫溢,山洪暴发,冲毁公路0.5公里,渡槽2座,护河堰150米,地堰1451条,粮田20公顷,民房15间,厂房16间,经济损失5.7万元。1985年7月29日历城县柳埠区突降暴雨,暴雨中心在窝铺,最大雨量为249.4毫米。由于三川汇流,最大瞬时入卧虎山水库流量达639立方米/秒,库内水位猛涨。8月8日在吴家堡镇北店子两处决口,长清县平安店镇50个村庄被淹,毁坏房屋835间,淹地0.34万公顷,淹没机井228眼。
平乐历史最大暴雨
我的家乡桂林平乐县位于桂林市东南部,是漓江、茶江、荔江的汇聚之处。6月11日至12日,桂林中北部地区普降暴雨或特大暴雨,致使三条江河水位迅猛上涨。随着三条江河的洪水不断汇入桂江,桂江水位快速上涨,13日7时前后,河水开始漫过堤岸,涌入岸边街道。 县里上岁数的人说,这次洪水“大得吓人”,县城几乎全部受灾,记忆里还从未有过。县政府的干部说,这是建国以来平乐县经历的最严重水患。13日18时,桂江水位达到105.19米,超出警戒水位7.1米。又经过4个小时的上涨,水位于22时前后突破当地历史纪录:105.39米。此时,县里的建筑已被水淹没了一层半至两层。 洪水把平乐县层层围裹。县城断绝了与外界的陆路联系,成为一座“孤岛”。
台湾历史上的特大暴雨
从历史的脉络来看,台湾不是宝岛而是灾难之岛,命运多舛与其所居位置有关。台湾的地理位置特殊,常饱受人祸与天灾的威胁,由于坐落于西太平洋极重要的经济、战略以及交通枢纽的地位,使之成为列强觊觎的目标,因此在历史上,台湾的统治者经常更替;同时居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台风经常过往的位置,更使台湾不时遭受老天爷无情的摧残。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造成重大伤亡,民众记忆犹新;历年台风所造成的作大水(水灾)毁屋断树、夺走人命。
桂林历史上的特大暴雨
1937年6月桂林水灾,饥民2.3万余人。
1942年5月25日漓江水位陡涨,数千户居民受灾。
1946年5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私人代表哈里逊上校飞抵桂林,了解水灾情况。7月6~7日连日大暴雨,外洪内涝,城内外尽成泽国。
1947年4月1日1时许,狂风大作,倾盆大雨,崩塌房屋5间,死4人,伤18人。
1949年6月27~29日暴雨成灾,全市交通断绝。桂花园、訾洲、萝卜洲等处水漫屋顶,正阳路、文明路等低洼处尽成泽
1952年6月6日漓江上游山洪暴发,漓江水位达147.43(一说152.79)米。 1800余户、5800多人受灾。
1966年6月21日南郊暴雨,3个小时雨量达106毫米。相思江水猛涨,雁山公社7300多亩田地和30多间房屋被毁。
1974年7月16日漓江大洪水,最高水位146.80米。市区3O条街道被淹,5000多户居民受灾;郊区75个大队受到不同程度灾害。洪水持续3天3夜方退。
1976年7月8~12日桂林大水灾,最高水位146.94米。受灾工厂19个,损失75.7万元;受灾水田31652亩、旱地4733亩、菜地2282亩。
1978年5月16~17日连降大雨成灾,农作物受淹30543亩,受灾严重的6339亩。
1987年,象鼻山水月洞标记: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洪水位在此线下三十厘米。
1992年漓江洪水水位147.11米。
1994年6月17日漓江洪水水位147.06米。
1996年7月18日漓江洪水水位146.86米。
1998年6月24日16:42漓江洪水水位147.70米。
1999年7月11日18时30分桂江桂林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146.49m
2003年6月27日9时30分洪峰水位147.09m
2007年6月7日洪峰水位147.01m
历史上的黄河特大暴雨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历史上黄河两岸以水灾严重而著称,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遍及全河的上、中、下游。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黄河水灾主要在下游,集中表现为频繁的洪水决口泛滥和河流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洪灾的特点是,决口频次高,淹没面积广,水淹沙压灾情重,经济损失大,后果严重,影响深远。历史上的重大洪涝灾害事件有:
一、下游水灾: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水波及范围西起孟津,北至天津、南抵江淮,泛区涉及黄淮海平原的冀、鲁、豫、皖、苏五省25万平方公里,1亿多人口。
1933年洪水。1933年8月,黄河中游干支流发生洪水,陕县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造成黄河下游南北两岸决口50余处,淹没河南、山东、河北和江苏四省30个县,死亡1.27万人。
1958年洪水。1958年7月,黄河中下游发生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每秒。这场洪水峰高量大,来势凶猛,京广铁路中断,在河南、山东两省200万防汛大军防守下,确保了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
1982年洪水。1982年8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发生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15300立方米每秒。下游滩区除原阳、中牟、开封三处部分高滩外,其余全部被淹,共淹没滩区村庄1303个,耕地217.44万亩,倒塌房屋40.08万间,受灾人口93.27万。
二、上中游水灾:黄河上游地区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兰州市河段及宁蒙河段的河套平原。由于上游地区暴雨少,洪水出现频率小,洪峰流量不大,加之过去这些地区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所以洪水灾害较下游为轻。黄河中游的龙门至潼关河段,两岸为黄土台原,有滩地100多万亩,洪水漫滩时成灾。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以后,渭河下游河道淤高,洪灾加重。
1981年上游洪水。1981年8月13日至9月13日,上游连降30多天连阴雨。经刘家峡水库调蓄后,9月15日兰州中山铁桥洪峰流量为5600立方米每秒,洪水淹没农田4万余亩,倒塌房屋3589间,造成兰州市12万多人、数十个厂矿企业受灾。
2003年渭河洪水。2003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黄河中下游遭遇了罕见的“华西秋雨”天气,渭河流域先后出现了6次洪峰,8月30日咸阳洪峰流量5340立方米,咸阳、临潼和华县站均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洪水造成渭河干支流堤防决口8处,56.25万人受灾,迁移人口29.22万人,受灾农田137.8万亩,倒塌房屋18.72万间。

❻ 长江潮水时间表

时间表如下图:

❼ 马鞍山雨山区水稻种植农户被洪水冲毁该找哪个部门

历朝历来代,农业遭受自然自灾害是少有获救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杯水车薪,农民的利益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善于经营的保险公司看到了商机,推出了预防农作物自然灾害险。农村农民在播种时只要购买此保险,农作物生长中途如遭遇自然灾害,保险公司按照受损的百分比予以赔偿。解决了农民后顾之忧。
山洪暴发冲毁了你的几亩水稻,间接受损几十亩,确属自然灾害。如果你投有保险的话,保险公司会给你一定的赔偿。如果没有投保的话,现在找哪个部门都没有用。

❽ 长江最窄河段的地方宽度是多少,最宽的河段地方是多少

在长江入海口的北岸边(宽约八九公里),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狼山、剑山、军山、马鞍山、黄泥山滨江而立,五山秀丽多姿。站在五山之首的狼山上,举目眺望,莽莽长江,雾霭茫茫,此为长江最宽处,北岸至南岸,江水宽约八九公里,宛如浩瀚大海,无边无际。狼山,东西走向,北幽南畅,北麓沿边悬崖峻壁,难以攀登;南坡平缓,易于上行。最浅最窄肯定是河源,最宽肯定是河口,目前已知最深处在江西湖北交界处有一处叫牛关矶的地方,曾经测到103米的深度。不解释
平均没人算过,不过我估计大概在5米左右吧

❾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水稻田被洪水冲毁该找哪个部门

有以下几种办法:如果是发包方对稻田附近的水塘布置不合理,导致一下雨就淹没稻田,可以和发包方沟通解决;2.如果你对稻田保险了,你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像这种洪水冲毁稻田大概率是天灾。供参考!

❿ 阿什河的水文特征

阿什河属于山溪性河流,径流补给以大气降雨为主,以融雪水和地下水补给为辅。全流域年总降水量为21.57亿立方米,其中境内为15.28亿立方米。年内以6~9月降雨最多,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80%。
阿什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9994亿立方米,在哈尔滨境内为4.075亿立方米。6月份多年平均流量为12.9立方米/秒,7月份为30.2立方米/秒,8月份为30.4立方米/秒。6~9月多年平均流量为21.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深98.0毫米(1954~1979年),帽儿山一带径流深可达200毫米以上,而河口处仅50毫米。
夏秋之际,阿什河流量大增,如遇大面积暴雨或集中降雨容易形成洪水。阿什河平槽泄量较小,泄洪能力只相当于两年一遇的洪水;在阿城镇附近泄量为150~200立方米/秒,河口处只能渲泄300立方米/秒;洪水季节主要靠滩地行洪。因为阿什河上游坡陡流急,洪水来势凶猛,暴涨暴落,加之下游河道位于平原地区,河道弯曲率大,致使下游洪水灾害时有发生。阿什河历史上有记录以来发生过7次较大洪水(1897、1932、1955、1956、1957、1959、1960年),1932年洪峰流量为1 080立方米/秒,1960年的洪峰流量为1 520立方米/秒。1960年的洪水期间淹没土地16万亩(干流两岸为11.91万亩),冲毁哈同公路桥一座,阿城糖厂、亚麻厂受淹,造成严重损失。
阿什河春季融雪水径流很小,一般不能形成洪水。在夏秋之际由降水引起的洪水多发生在七八月份,最迟至9月份。洪峰多为单峰型,峰高量大,持续时间短,一般历时3~4天,俗称牤牛水”。洪水主要形成源地为马鞍山以上河段和支流海沟河,如果降雨历时较短则两峰不易相遇。
阿什河年内水位变化较大,1~3月份几乎干涸,夏秋季节则水位很高,水位差可达4~5米。径流的年际变化明显,阿城站最大年径流量为11.90亿立方米(1960年),最小径流量为1.09亿立方米(1967年),丰枯比为10.86。1985年的最大洪峰流量(824.00立方米/秒)是1979年最小洪峰流量(30.70立方米/秒)的26.8倍。年径流深变差系数(C1值)山区为6.5,平原为0.9。
阿什河于每年11月中旬左右开始结冰,翌年4月左右解冻,冰期长达5个月之久。哈尔滨市内的阿什河河段全长64公里,流域面积为2 505平方公里。河口处经常受松花江水顶托,回水距离可达4公里。
由于阿什河流域工厂企业较多,每年有大量工业废水不经处理而排入河道,废水中大量的碱、酚、汞等化学物质使水质污染,下游的水生动物因此基本绝迹。

与马鞍山涨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