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适婚人口

马鞍山适婚人口

发布时间:2021-06-11 11:39:04

A. 2020全国各省男女比例表

2020年,全国总人口在14.2亿人左右,年均自然增长率在6‰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12以下。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我国计划生育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从117.94下降到113.51,2015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75亿人。

规划还提出,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加强人口和计生信息化建设和战略政策研究,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1)马鞍山适婚人口扩展阅读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接受采访时表示,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造成的一个最大的社会问题是‘剩男危机’或‘光棍危机’。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持续出现全国范围的出生男婴数多于女婴数的情况,以此逐年累积,按照估算,未来30年内,逐步进入适婚年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近3000万人。除非这些适婚男性都选择与比他们年龄大的女性结婚,否则,如果他们都在自己年龄段内及其以下的年龄段找对象,中国未来就会多出接近3000万‘剩男’

B. 全城3000万人口总数,结婚适龄结婚数在多少

这位知友,为什么中国男性越来越多,女性越来越少?国务院1月25日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和国家卫生计生委2月6日印发的《“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给出了一致的回答:这都是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惹的祸。

3000万“剩男”从何而来

“我国已经历近30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且持续攀升过程,如此累积的结果是,未来30年内,逐步进入适婚年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近3000万人,矛盾或将集中爆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由于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中国男多女少的情况一直存在。没想到的是,最近几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男性比女性多出336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另据统计,“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 136比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比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中国适婚人群为什么会出现异常的性别比失衡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出生性别比的长期失衡,这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说。

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会出生103—107个男孩。由于男孩的死亡率高于女孩,到了婚育年龄,男女数量趋于均等。因此,联合国设定的正常值为103—107。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翟振武给出了两个原因:一是强烈的男孩偏好,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追求生男孩的观念一直存在。二是现代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得生男孩变得容易。他说,小型化、现代化的超声波检测技术,能够在女性怀孕14周到16周时检测出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使得很多想生男孩的家庭更容易实现愿望,如果检测出是女孩,很多家庭会选择让孕妇人工流产。

正是因为超声波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的发展,再加上传统的男孩偏好观念,造成了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程度高、持续时间长、波及人口多的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时达到121.2,有些省份甚至达到了130。

“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造成的一个最大的社会问题是‘剩男危机’或‘光棍危机’。”翟振武说,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持续出现全国范围的出生男婴数多于女婴数的情况,以此逐年累积,按照估算,未来30年内,逐步进入适婚年龄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近3000万人。另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领导的课题组向本报记者提供的预测数据,2020年,35岁至59岁的未婚男性在1500万左右,2050年接近3000万。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对全国28个省份共计369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后,发布了《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技术报告》。报告预测,2013年后,中国每年适婚男性过剩人口在10%以上,平均每年约有120万男性找不到初婚对象。

“除非这些适婚男性都选择与比他们年龄大的女性结婚,否则,如果他们都在自己年龄段内及其以下的年龄段找对象,中国未来就会多出接近3000万‘剩男’来。”翟振武说,这还是以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前提。如果今后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幅度缓慢,中国的“剩男”数量还会增加。

“剩男危机”“危”在何处

“‘丁男’沉积在低文化、低收入的贫困阶层,将加剧中国经济与社会的不平等问题,同时还会威胁中国的人口生态安全。”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性别失衡问题将是影响中国人口结构均衡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

“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由隐性走向显性,最直接的影响是引发‘婚姻挤压’现象。”王广州领导的课题组承担了国家卫计委委托的“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影响预判研究工作。他解释说,“婚姻挤压”的通俗理解就是有一部分人娶妻难或者说会打光棍。

王广州提供的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调查数据显示,中国35岁到59岁的男性人口未婚的比例大概在4%左右,“如果一个男性到59岁还没结婚,基本上就属于终身未婚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因为女性终身未婚的比例大概不到3‰。”

什么样的人会存在婚姻被挤压的情况?王广州分析,受教育程度低的男性往往首当其冲。1990年,35岁到59岁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未婚男性占未婚男性总数的12.7%。2010年,这个比例接近15%。

此外,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男性也可能成为“剩男”。有社会学者按照“嫁高娶低”、“男高女低”的社会观念总结了一种梯度婚配模式。如果以甲、乙、丙、丁等表示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进行排序,按照该模式,甲男配乙女、乙男配丙女、丙男配丁女,最后剩下的是甲女和丁男。然而,和“剩女”多为个人选择不同,“剩男”是被动单身。按照《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技术报告》,受到婚姻挤压的“剩男”或者“丁男”更多地集中在西部地区文化水平低、收入少的男性上。

“剩男问题的实质是经济与社会的不平等问题。农村贫困地区、贫穷家庭以及城乡的贫弱男性具有较高的陷入‘光棍危机’的风险。”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陆益龙对本报记者说,人口性别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婚姻市场,但更关键的影响因素是经济、社会与文化因素,“这些因素会刺激并加剧落后地区天价彩礼、拐卖妇女、买卖婚姻、性犯罪现象的发生”。

此外,王广州非常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女性“赤字”和低生育率将进一步减少人口总量和适龄劳动人口规模,并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有社会学家认为,10至20年后,男性劳动力过剩和“就业性别挤压”将日益严重,男性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女性将更难就业。从长远看,光棍的自身养老及其父母养老也是一大问题。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剩男危机”的深远危害,不亚于20世纪中叶的人口膨胀。

“治标”不易,“治本”如何破题

“如果未来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缓慢,不排除会对生育政策进行进一步调整;要扭转重男轻女观念,关键是提高城镇化、工业化、教育水平。”

为了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现状,2002年11月,《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颁布施行,对胎儿性别鉴定予以明确规范禁止。从2009年起,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开始,国家计生委、公安部、卫生部等联合开展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使得该类案件高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

在翟振武看来,由于现有制度不完善和检测技术发展,胎儿性别鉴定越来越容易,检测双方的“你情我愿”也增加了有关部门的对“两非”的监管难度。

王广州对此提出3点建议,一是加强国家和地方立法工作,为查处“两非”、保障妇女权益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建立出生性别比治理联动机制,加强卫生计生、药监、公安等部门合作,通过“全国一盘棋”的联防群治进行综合治理。三是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出生性别比预警机制。他特别强调,要强化统计监测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明确卫生计生、公安、统计、教育、民政等部门的数据统计职责,最终实现人口数据的跨部门共享和预警监测。

2013年末,中央提出“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提出“全面二孩”政策,对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王广州分析,一部分第一孩是男孩的家庭,第二孩更愿意生女孩,或者对孩子的性别已不那么在意,相对而言,更多的女孩能被生下来。

不过,有人口学家同时表示,如果未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幅度缓慢,不排除会对生育政策进行进一步调整。

“从人口发展规律来看,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后,继续下降的难度更大。”翟振武说。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设定的预期目标,到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小于等于112,到2030年稳定在107。也就是说,即便一切顺利,离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的时间还有13年。接下来,中国社会不仅要消化因前30多年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而累积的老剩男,还要面对未来13年可能产生的新剩男问题。

更多专家指出,要实现这个预期目标,扭转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真正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实现男女平等是治本之策。

2003年4月,“关爱女孩行动”启动;2013年,“圆梦女孩志愿行动”启动……这些活动旨在通过对贫困地区农村女孩一对一的长期公益性帮扶,唤起全社会对女孩的关注。

“目前男女平等的观念还很薄弱,男娶女嫁、从夫居、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才能逐步改变。”翟振武说,对于性别失衡的重灾区农村,各级政府应该加快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走机械化、现代农业之路,减轻因强度体力劳动而产生的男孩偏好。同时,还需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养老体系建设、女性就业平等等制度设计。

C. 中国适婚男女比例

反正失调了,男多女少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形势不容乐观。男女性别出生比例失衡的问题,一经披露,立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2020年中国将有3000万到4000万光棍汉找不到老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伟雄指出我国性别比例失调的严重性。
数据显示:我国出生性别比高达117,即每出生100个女孩即有117个男孩出生;在不满20岁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2000余万人,平均每个年龄男性比女性富余100多万人。由此人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国实现小康之日,将会有3000万至4000万处于婚育年龄的男青年无妻可娶。从2005年开始,性别比偏高造成众多婚龄男性找不到老婆的后果将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D. 统计局回应适婚年龄男女比例,对此你怎么看

关于适龄男女比例的问题,虽然说是男性和女性的这个人口比例差了将近3,500万左右,但是按照正常的18岁到40岁,之间的这个男女差异也就是在1,700万左右,没有你想象那么高。

就是说你提前要找一个对象,你们谈了一段时间觉得对方还不错,然后双方家里商量商量,房子,车子彩礼这些问题你都搞定了,然后你们两个就可以结婚了,你们就算是修成正果了。所以能不能结束单身的状态,它与大的男女比例上的差异没有关系,你想一想很多人在大学的时候,专业里面女生比男生多好几倍,单身的不还是单身吗?很多人在土木专业里面。女生没几个,但人家该找对象还能找着,这都只是一个个别情况的影响而已,不对婚配造成绝对影响。

E. 2020人口普查结果出来是几月出来男女适婚人口相差有三千万嘛

原本自然情况下,男性数量本来就会比女性多一些,因为男性平均寿命比女性更短。

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得知,如果人口总数是14亿,那么男性有7.15亿,女性有6.85亿。

男女比例是1.04,这比例在正常不过了。

不要看到人口基数大,导致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就觉得很夸张。

而且男多女少这个问题对于个人来讲,没什么影响。

可能很多人觉得婚姻市场会竞争激烈。

实际上男女婚姻又不是强行一对一匹配的。而且还要考虑年龄。能找到对象还是能找到,找不到的那些就……你懂的。

又张口就来了,这3000万是历史遗留问题。2010年6普,20-24岁的性别比是100.95,25-29岁是101.32;适龄人口可以说相当平衡了。30-34岁和35-39,都是104。也即,70后人口比例扭转了巨大落差,80后人口比例已达到平衡。那么自然而然的,90后不会比80后更差。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

F. 统计局回应适婚年龄男女比例,结果是否出乎意料

5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发布会上回应了关于中国男女比例是否严重失调、对于中国是否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以及普查数据跟往年数据有矛盾等这些问题都进行了一个整体的回应,调查显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为男性,比女性多出了3490万人,有人认为这一数据就代表着中国众多的男性要面临着一直单身的状态。

这样看来,所谓的男多女少似乎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也男主男性也不必太过于焦虑,觉得自己找另一半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这本身是一个对等的社会,是一个双向意愿的事情,他与男女的比例事件并没有太大的冲突和牵扯。寻找另一半本身也是要有灵魂上的契合,并不是只要对方是异性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在的人单身很多都是自主选择的结果,所以数据是冰冷的,不必过度解读。

G. 未来中国单身人口或超4亿,你更喜欢单身还是恋爱

我更喜欢单身,谈恋爱了要被另一半管着,单身更自由些。

健身、瑜伽、旅游、养猫,好像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去恋爱结婚,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过成理想中的样子。

有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一共办理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选择离婚的夫妻将近半数。

这个数据不免让人惊讶,每天都有多少对曾经说好一辈子的人分道扬镳。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情感上的折磨。

H. 各地适婚人口性别比

女多男少

I. 截止2020年九零后结婚率多少

近日,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
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较低。
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
专家分析认为,适婚人口数量下降、婚龄推迟、城市化进程加快都是结婚人数不断下降
1987年到2017年,31年的民政部数据显示:“晚婚”现象明显,近5年25—29岁结婚登记的公民占最多。自2003年起,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
年轻人晚婚了,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从2006年开始,结婚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至2013年,从2014年开始连续4年下降。
过去20—24岁年龄段结婚人数多,近5年25—29岁结婚登记的公民占最多。
年轻人认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没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是晚婚的主要原因:
从1987年到2017年,离婚率由0.55‰上涨至3.2‰。
为什么年轻人结婚率在不断下降?
适龄结婚群体数量减少,是结婚人数下降的一大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如果按照22岁算,1996年出生的人目前刚好进入可以结婚阶段。但是,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从这一角度说,如今结婚人数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婚龄普遍推迟,是结婚人数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结婚年龄推后现象普遍。据统计,2012年以前,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20岁至24岁。如今,25岁至29岁的群体成为办理结婚登记新的主力军。《公报》显示,2017年25岁至29岁人口办理结婚登记占结婚总人口比重最大,占36.9%。值得注意的是,代际间婚育观发生了很大改变。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
分析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受适婚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结婚率仍可能出现持续走低。结婚率降低,可能会影响生育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人口数量和结构
网友:一个人也挺开心提到结婚的话题,不少网友表示一个人也挺开心的,没有必要为了结婚而结婚,现在的年轻人反而更加独立:
提到离婚率升高,有人觉得可能反而是件好事。
还有人觉得“晚婚”的定义本身就有问题,很多人大学毕业就到了晚婚的年龄,但是爱情事业才刚刚起步,所以不着急结婚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适婚人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
甘肃省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612
马鞍山父子身份 浏览:192
观通杭州知识产权 浏览:10
认缴资本期限 浏览:855
黑龙江企业培训师证书查询 浏览:16
投资被骗报案有期限吗 浏览:199
江苏哲力知识产权招聘 浏览:186
温州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54
英树创造101投票 浏览: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