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医改中为什么要强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新医改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是让全体城乡居民平等地享受到十大类41项包括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2011年,各级财政按25元/人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经费逐年增长,服务也在不断完善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为三大类人群共提供14项服务
1、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
2、健康教育
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4、卫生计生监督协管
5、0~6岁儿童健康管理
6、孕产妇健康管理
7、老年人健康管理
8、中医药健康管理
9、预防接种
10、慢性病患者管理(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
1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12、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13、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14、健康素养促进
其中1-4项为针对所有人群的服务;5-9项为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10-12项为针对患病人群的服务。有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在开展: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很多地方仅限于发现有精神病后建立档案,做记录、随访,其他均是转到规定有条件的单位);
2、孕产妇健康管理(除产后访视)。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扩展阅读
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2、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来务项目有14项内容自。即: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健康素养促进。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扩展阅读:
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2、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4. 如何才能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一)加大项目宣传力度。县区和基层机构要在显著位置张贴由省级及以上统一制作的宣传壁报;凡是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开展的工作,一律要在宣传材料显著位置以醒目字体明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泛播放国家卫生计生委制作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益广告;开展现场宣传,实现辖区内社区和农村全覆盖。
(三)充分发挥健康档案载体作用提高使用率。各地要结合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实现计划免疫、妇幼卫生、精神卫生等现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联通整合。
发挥健康档案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状况载体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完善和丰富健康档案内容,将每一次针对居民个体的服务及时录入档案;推动电子健康档案与医院、专业卫生机构、体检中心等机构的疾病诊疗信息、健康体检信息的联通对接。
注重档案的使用,将电子健康档案与健康卡深度融合,通过网络平台、手机APP等,逐步将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发挥健康档案在居民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四)严格执行新版服务规范。各地要尽快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开展工作,迅速将《规范》下达至县区,确保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人手一册。对《规范》及时开展培训,组建师资队伍,改进培训方式,注重培训效果,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有关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衔接,做好工作部署。
(五)做好项目进展数据上报工作。要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做好信息系统培训、信息系统试运行等工作,根据报表内容,按规定的报送周期和程序,及时准确上报,同时要加强用户权限管理,确保数据安全。数据上报情况将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的重要内容。
(六)确定补助水平完善资金支付方式。根据各地项目内容和任务以及工作重点,确定各项服务补助或购买服务支付标准,按照服务数量和质量拨付资金,不得简单按照人口数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在核定服务任务和补助标准、绩效评价补助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县级卫生计生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
(七)严格开展项目考核。发挥考核导向作用,突出重点,加大居民感受较深的项目,如高血压管理、健康档案等权重。严禁对指标层层加码,超出基层服务能力实际。免费提供避孕药具项目和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将一并纳入中央对省级考核内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内部项目开展情况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个人收入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拓展资料: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14项内容。
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健康素养促进。
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虑政府财政的最大支持能力,先确定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国家找出对居民健康影响大、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种因素,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资源应用于与居民健康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上,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5.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读后感想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读后感想]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杨司长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主要内容为中国面临的基本公共卫生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目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障措施四个内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读后感想。要求每个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执业、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通过国家确定若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或低收费向城乡居民提供来实现。这里说的均等化不等于平均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目标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了政府在公共卫生中的责任。对城乡居民健康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使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要内容(即平时说的“服务包”):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9类21项。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是指针对主要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和严重威胁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置等重点干预项目,继续实施的项目包括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2009年开始开展的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农村妇女病筛查。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障措施包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体系、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服务能力、规范项目管理。
其中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补充。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读后感《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读后感想》。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防治、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机构。医院依法承担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救治等职责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职责。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并承担法定的公共卫生职责。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助。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是指将按服务人口确定补助经费,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开展业务所需工作经费根据任务和经费标准确定,由政府核拨,经费标准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合理安排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资金。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具体由地方人民政府规定。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责,政府应给予专项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由当地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
提高服务能力是指大力培养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定期深入工作场所、学校、社区和家庭,开展卫生学监测评价,研究制定公共卫生防治策略,指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规范项目管理是指必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研究制定和推广适宜技术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整合现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统筹考虑,突出重点。建立重大项目专家论证机制,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研究制订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注重对实施效果的评估。
下一步工作主要尽快与有关部门协调,印发《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见》。其中细化有关政策措施,包括资金管理办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管理办法、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方案。同时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宣传、培训,加强督导检查。
政策已了解,精神也掌握,执行是关键,同事须努力。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读后感想〕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6. 新医改中为什么要强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以前一直强调的城乡二元体制,养老金双轨制等等,都体现了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不平等。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可以理解为资源平均平等分配的一个目标和主张。
理由是:
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会在未来逐渐缩小。
二、有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
三、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的提升。
四、最基本的公平公正分配原则。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