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的战役

马鞍山的战役

发布时间:2021-06-02 23:04:36

⑴ 我想得到1930年以后牺牲在马鞍山的红军战士名单

樊学赐
蔡和森
张琴秋
杨开慧
徐特立
毛泽覃
贺子珍

⑵ 三国时期马鞍山叫什么名字啊!

三国古地

都城: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长安(今陕西省西安西北)

许昌(今河南省许昌东)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

古九州: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重大战役地:

赤壁(今湖北省嘉鱼东北)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一带)

其他:

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江夏(今湖北省黄冈县南)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县)

长板坡(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鄂县(今湖北省鄂州市)

华容道(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樊口(今湖北省鄂城西北)南阳(今湖北省襄阳县内)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境内)

乌林(今湖北省洪湖东北)新城(今湖北省房县)陆口(今湖北省嘉鱼西南)房陵(今湖北省房县)上庸(今湖北省竹山西南)寻阳(今湖北省广济东北)公安(今湖北省公安西北油江口)秭归(今湖北省秭归)章乡(今湖北省当阳东北)麦城(今湖北省当阳东南)夷道(今湖北省宜都西北)猇亭(今湖北省宜都北古老背)很山(今湖北省长阳西南)涿乡(今湖北省宜昌西)马鞍山(今湖北省宜昌西北)石门山(今湖北省巴东东北)

新野(今河南省新野)颖川(今河南省许昌境内)宛城(今河南省南阳)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北)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北)汝南(今河南省新蔡县北)荥阳(今河南省荥阳东北)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县北)安众(今河南省邓县东北)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北)汝阳(今河南省上蔡西南)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东)故市(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北)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

乌巢(今河南省延津东南)东郡(今河南省濮阳县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安丰(今河南省固始东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县西)

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县一带)泉陵(今湖南省零陵县境内)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县一带)巴陵(今湖南省岳阳一带)桂阳(今湖南省彬县)益阳(今湖南省益阳)巴丘(今湖南省岳阳)

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

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柴桑(今江西省九江西南)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

吴郡(今浙江省富春县)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富春(今浙江省富阳县)

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南)邺郡(今河北省临漳西南)巨鹿(今河北省鸡泽县东北)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东)曲阳(今河北省晋县西)徐无山(今河北省玉田县北)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东)

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北海(今山东省境内)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鱼台东北)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

苍梧(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一带)

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南)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斜谷(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箕谷(今陕西省沔县北)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

阳平关(今陕西省沔县西北)郿城(今陕西省周至县西)武功山(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南)武兴(今陕西省略阳)南郑(今陕西省汉口)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散关(今陕西省宝鸡西南)

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京口(今江苏省镇江)金城(今甘肃省兰州西南)街亭(今甘肃省庄浪东南)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下邳(今江苏省雎宁县北)曲阿(今江苏省历阳)

祁山(今甘肃省礼县东)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县一带)安定(今甘肃省镇原县一带)

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县一带)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建威(今甘肃省西和东北)西县(今甘肃省天水西南)武者(今甘肃省成县西北)阳平(今甘肃省文县西北)木门(今甘肃省天水西南)狄道(今甘肃省临洮)钟提(今甘肃省成县)段谷(今甘肃省天水东南)上邽(今甘肃省天水)

寿春(今安徽省寿县)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历阳(今安徽省和县)皖城(今安徽省潜山)舒城(今安徽省庐江)

夷洲(今台湾省)

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江阳(今四川省卢县)葭萌(今四川省昭化县东南)白水(今四川省昭化县西北)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县)江州(今四川省江北县)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县)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巫县(今四川省巫山北)江油(今四川省江油东)

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县南)

交州(今广东省广州一带)

安邑(今山西省夏县)

沓中(今青海省东南境)

⑶ 马鞍山籍英烈黄廷洞在台儿庄战役中牺牲,他的亲人,如今在哪里

每次战争之后,总是会有英雄战士牺牲,但是又有很多时候这些烈士们的家人之中只有很少知道他们的消息,即便知道一些,也不知道去什么地方找到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牵挂着,一直一直等着,念着,而我们的烈士,伟身报效祖国之后,按我们的中国老话来说,也不能落叶归根,只能把作战不远处作为自己最后的栖息的地方。

在时间不短不长的战争里,为国家捐躯的人很多,可是留下名字或者一些身份信息的烈士并不多。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传递一点力量,说不定烈士后人就能发现自己先辈的消息,使他们不再孤独不再牵挂,也算是我们做出的一点贡献了。

⑷ 三国演义战役

《三国演义》中大概有三百多场战役比较经典的我认为有十场:
1.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袁绍挑选10万精锐步兵、1万骑兵,以黎阳为大本营;命令颜良为先锋,渡河进攻白马。曹操用荀攸之计,扬言渡河抄袭袁绍后路,袁绍命令颜良分兵一半到延津阻击曹操渡河;曹操命令于禁固守延津,以张辽、关羽为先锋,自己亲自领主力直扑白马,与东郡太守刘延夹击颜良,颜良遂阵亡。袁绍大怒,命令全军渡河;又命另一心腹大将文丑与刘备为先锋,直扑白马。曹操放弃白马,向延津撤退,并亲自帅精锐殿后,并故意放辎重;文丑、刘备带6000多骑兵追击,四散抢辎重;曹操乘机命令攻击,袁军大乱,文丑本人也被杀;曹操为诱敌深入,退回官渡。袁绍又不听田丰的计谋,并将他押送到邺城。袁绍摆开联营,步步进逼;曹操作出反应,命令于禁、乐进攻击两翼,大胜。袁绍为赢得胜利,在南方向李通、刘辟策反;李通不背叛反而领兵消灭暗通袁绍的地方豪强;曹操又命令曹仁、徐晃带领骑兵星夜前往镇压刘辟、刘备。袁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写书让江东孙策北上偷袭许昌;曹操谋士郭嘉认为孙策过于轻佻,必死于刺客之手,果然不久,孙策受到仇人阻击,伤重而亡(一说乃郭嘉暗中派遣曹操手下猛士杀孙策)。曹操与袁绍相持日久,军粮不足,意欲退回许昌,荀文若力劝曹操坚守,并最大限度支援前线。公元200年10月,曹操命令曹仁、徐晃等偷袭袁绍大将韩猛,烧毁韩猛押运的几千车粮草。袁绍谋士许攸建议袁绍派偏师偷袭许昌,抢走汉帝,遭到拒绝后又因为家属被审配收监,许攸无奈投靠曹操,并建议曹操偷袭袁军粮草堆放地乌巢;曹操留下曹洪等守大营,自己领夏侯渊、张辽、曹仁等直扑乌巢,同时命令徐晃偷袭袁军另外一粮草堆放地故市;曹军假装袁军,骗过袁军的盘查,偷袭乌巢。消息传到袁绍耳中,袁绍不听从大将张合应重兵救乌巢的建议;却听从谋士郭图意见命张合、高览率重兵强攻曹军大营,只派出少量骑兵救乌巢。救兵到达乌巢,曹操先集中全力攻下乌巢袁军营,擒守将淳于琼,烧毁所有物资;再回头击败来救的袁军骑兵;同时徐晃也攻下故市,烧毁所有的物资。消息传到袁军大营,郭图为免获罪,造谣说张合为乌巢之败而幸灾乐祸,同时派人通知张合说袁绍要杀张合,张合无奈投降曹军。曹操遂大举反攻,袁军毫无斗志,大部分投降曹军;袁绍等人仅仅与800亲兵逃走;后7万多投降的士兵被曹操下令活埋,天才谋士沮授为曹操诚意所动而投降,后得知家属在河北安好意欲北逃而被杀;袁绍另一重要谋士田丰被听信谗言的袁绍所杀。官渡大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精彩的战役,也是战争史上著名的范例;它标志着曹操正式称雄于北方,为北方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2.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刘表病重,孙权于是加紧时机向荆州进攻;投靠刘表、驻扎新野的刘备也借口抵御曹操和孙权,把所属军队扩充到几万人,并命令关羽于樊口大力训练水军,准备抢夺荆州;刘表长子刘倚为后母蔡氏家族所逼,进驻夏口。8月,刘表病死,次子刘宗在实力派舅舅蔡瑁兄弟、张允、蒯越等的支持下,任荆州牧。曹操于是率领大军迅速从叶、宛的小路南下,击败刘备守军,占领新野;刘宗在王粲、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议下投降曹操。刘备企图占领南郡(江陵),依靠那里大量的物资抵抗曹操;曹操得知刘备意图后,自己亲自率领5000精锐骑兵星夜追击刘备,由于大量百姓跟随刘备南下,曹军于当阳长坂为追上刘军,而关羽、诸葛亮已经事先撤退到夏口,刘军大败,刘备、赵云等“仅以身免”;刘备无奈只好改变主意,退回夏口。曹操取江陵后,又攻取、招降了荆州8郡,受降刘宗水、陆军达10万人;刘备于是派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孙权在听取了周瑜、鲁肃、诸葛亮的分析后,决定抗曹,并命令周瑜、鲁肃、程普带3万多水军与刘备回合。 11月,曹操率领10余万大军,进攻夏口的刘备;曹操水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遭遇交战失礼,曹操领主力到达后,大军在乌林驻扎;由于水土不服,曹军大量染上血吸虫病。为了克服曹军不适应水战的缺点,曹操命令把大部分船只用铁索连起来,形成为日后惨败致命的“连环船”。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通常冬天吹北风,而江南由于气候问题,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纵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被蒙骗上当。在一个北风转东南风的夜晚,黄盖诈降,成功纵火,曹军大乱,联军乘机进攻;曹军大量烧死、淹死、投降,曹操在亲卫队的保护下,仓皇从华容道逃回江陵;为避免战船落入联军手中,曹操命令放火烧毁其他营寨的所有战船。同时孙权在南方进攻合肥,曹操无奈命令张辽、乐进、李典星夜驰援合肥;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退回许昌。一年后,曹操命令曹仁、徐晃退出江陵,防守襄阳、樊城,荆州大部分于是落入刘备、孙权手中。209年,孙权从东线进攻合肥,于合肥为刘馥所挡。曹操10余万大军,败给了只有5——6万的孙刘联军,主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水土不服令北方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而曹操过于骄傲轻敌是主要的主观原因;而联军充分的利用了各个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对后世的影响相当大。

3.汉巴之战

公元215年,曹操以张合、朱灵为先锋,带5000兵马在前面开路,自己带领带领10万大军从陈仓出发。张鲁提议投降曹操,其弟弟张卫与大将杨昂等实力派坚决反对,张卫、杨昂率数万人坚守阳平关;曹军多次强攻不下,于是决定假装退兵迷惑张卫,张卫遂减少守军。曹操马上命令乘夜强攻,由于守军兵力薄弱并戒备松懈,阳平关于是失守,杨昂战死;曹军继续攻击其他的营寨,惊动了山上的几千只夜糜,夜糜冲进张卫大营,引起人喊马嘶,曹操以为张卫反击,于是命令夏侯敦、许褚等将领主力大举进攻,张卫不敌,遂投降,夺取阳平关集中体现了曹操的军事指挥艺术才华。张鲁再次提议投降,遭到阎圃的反对,张鲁于是封藏而前往巴郡。曹操知道张鲁有心投降,于是用高官收买了巴族七姓首领,张鲁无奈投降。曹操又命夏侯渊、徐晃、张合攻下三巴,同时关中的程银、侯选等叛将也投降曹操,曹操于是占据了汉中、巴郡。

刘备得知曹操平定了汉巴(其中巴东的首府为现在的重庆),对自己威胁极大,只好向孙权妥协,孙权也想借此在合肥发动攻势拿下淮南,于是双方中分荆州。于是刘备命黄权攻取三巴,杀投靠曹操的巴族首领杜获等人,曹操命张合反攻,攻下巴东、巴西,并迁移百姓往汉中,又与张飞大战50多天,被张飞所败。曹操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汉巴的措施后留下夏侯渊等人留守而自己班师回洛阳(继续进攻刘备是否合适后面有分析),并迁移8万多人民回关中。刘备集中力量后,先以张飞、马超、吴兰进攻武都,在下辩一带随时阻挡关中曹军增援汉中;自己领法正、黄忠、赵云等人率主力进攻夏侯渊据守的阳平关。曹操马上命令曹洪、曹休(本来是曹植当主帅,由于曹丕作怪——)增援汉中,在下辩与刘备军展开激战,破吴兰,吴兰逃入阴平,为当地人所杀,后击败马超、张飞,平定响应刘备的地方首领雷定等部。刘备向诸葛亮求救,诸葛亮号召“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最大程度集中力量支援前线,形势对曹操相当不利,曹操亲自驻军长安,并命令曹仁平定向关羽投降的宛城守将侯音。刘备亲用法正的计谋,调动夏侯渊的一半军队增援张合,然后乘夜偷袭夏侯渊,第二天凌晨,刘备派黄忠偷袭正在指挥修补鹿角的夏侯渊,夏侯渊遂被杀,张合被逼收集残兵回守阳平关。由于形势更加严峻,曹操于是亲自到汉中前线,命令徐晃偷袭陈式据守的马鸣阁,恢复了汉中与下辩的联系;刘备命令部下坚守阵地,同时袭扰曹操的补给线,又命令赵云、黄忠偷袭北山,烧毁了曹军万余袋粮草。曹操无奈,只好让曹真去下辩接曹洪,放弃汉中,同时迁移几万户百姓回关中。汉中之战的结果,基本决定了三国鼎立。

4.关羽失荆州

公元218年10月,南阳百姓因不堪剥削暴动,宛守将侯音乘机叛乱,致函关羽求助;关羽反映迟钝,侯音为曹仁所擒杀。219年7月,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为将,督7军救曹仁,同时命徐晃率军进驻宛城。8月,山洪爆发,淹于禁等7军,关羽乘机攻击,庞德不降被杀,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马坚守樊城。关羽以偏将攻襄阳,自己亲自攻打樊城,并于樊城北布下阵地,以防北方曹军援兵;同时派人向附近郡县策反,荆州刺吏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许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应关羽;陆浑人孙狼聚众暴动,响应关羽,邺城魏讽乘机企图发动政变;即所谓“威镇华夏”。曹操听取司马懿、蒋济等人意见,与孙权结盟,同时命徐晃率军救曹仁,并命名将张辽火速援曹仁。孙权故意派陆逊代吕蒙,关羽大意,遂抽走荆州部分守军;闰十月,孙权令吕蒙为大督,率军袭取江陵,孙皎后继,另派右护军蒋钦督水军进入沔水(汉水),防关羽顺流而下。吕蒙至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将战舰伪装成商船,兵士扮为商人,昼夜兼程。至公安,迫蜀守将傅士仁归降,继用傅士仁劝降了江陵守将糜芳,并厚待关羽将士眷属,释放关羽俘获的魏军将士,抚慰百姓。同时,令陆逊进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刘备。徐晃到前线后,与曹仁取得联系,曹仁军士气大增;为离间孙刘,从中渔利,乃令部将将孙权来信射入关羽营中,关羽见后,犹豫不决,军心动摇。徐晃乘机大举进攻关羽据点,大破关羽,并乘机打通樊城路线。是时,洪水退,曹仁引军配合徐晃攻击关羽,文聘从水路短关羽粮道,关羽节节败退。关羽知荆州已失,急忙退军,士兵得知家属获厚遇,士气剧降;后关羽败亡麦城。

5.夷陵之战

公元219年,关羽被吕蒙擒杀,荆州为孙权所有,刘备在巴山以东的势力全部消亡。为挽回既得利益,并为关羽报仇,不顾大臣劝告,决意东出,令车骑将军张飞自阆中(今属四川)会师江州(今重庆)。张飞出发前被部将刺杀,刘备仍令诸葛亮留成都,赵云在江州为后军督,自统大军于七月东征。孙权向刘备求和不成,进一步与魏修好,八月再次遣使称臣。曹魏趁势封孙权为吴王,加紧离间孙、刘。孙权接受封王,同时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徐盛、韩当、孙桓等部5万人拒蜀军;令平戎将军步骘领兵万人守益阳(今属湖南),企图阻止武陵(今湘西、黔东及鄂西南一带)土著部族助蜀。当4万蜀军进攻巫(今四川巫山)、秭归(今属湖北)时,陆逊针对蜀军势盛、求胜心切以及地形于己不利的状况,采取先让一步、集中兵力、相机决战的方略,令守将李异、刘阿率部退至夷陵成亭(今湖北枝城北,长江东岸)一带,据守有利地形,将几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以疲惫蜀军。次年正月,刘备遣将军吴班、陈式督水军进入夷陵地区,锁江东西岸。二月,亲率诸将自秭归南渡,经崎岖山道,进至夷陵、夷道(今枝城)一带连营,坐镇I亭指挥;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诸军至夷陵北,与吴军相拒,兼防魏军袭击;派侍中马良进至武陵郡,接应反吴投蜀的部族首领沙摩柯,争取更大支援。当刘备遣前部督张南围孙桓于夷道时,吴军众将请求陆逊派兵救援,陆逊知孙桓得人心,且夷道城坚粮足,坚持不予分兵。蜀军频繁挑战,吴将急欲迎击,陆逊耐心劝止,坚守不出。有的老将和公室贵戚出身的将领企图各行其是,欲贸然出动,陆逊绳以军纪,严加制止。刘备埋伏8000蜀兵于山谷,派吴班在平地扎营,企图诱陆逊出战。陆逊识破其计,仍不与战。两军相持达半年之久。蜀军远道出师,速决不成,且营地分散,运输困难,兵疲意懈。时值暑热,刘备将水军移驻陆上,失去主动。闰六月,陆逊认为时机成熟,决定由防御转入反攻。先以火攻破蜀军一营,继令诸军乘势进攻,迫使刘备西退。张南闻讯,亦弃夷道北走,受朱然、孙桓南北夹击,战死。陆逊即令水军封锁江面、孙桓等扼守夷陵道,分割蜀军于大江东西,进而各个击破,火烧连营,克营40余。蜀军死伤惨重,将领杜路、刘宁投降,大督冯习及沙摩柯被杀。刘备败退西北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歼蜀军数万。刘备领余部趁夜向西突围,后卫将军傅肜等被吴军斩杀。刘备军退向秭归,并令驿人于险道上烧铙铠阻塞道路以断后。吴军将领纷纷请战欲大举追击。陆逊为防曹魏袭吴,仅派李异、刘阿跟踪至南山(指秭归南岸之山)。黄权因归路被吴军截断,率众投魏。刘备收集散兵后由秭归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李异、刘阿于八月还守巫。次年四月,刘备病亡。
6.诸葛亮北伐

公元228年,曹丕病死,诸葛亮乘机出兵汉中,自己带领大军直扑曹魏据守的祁山;同时派老将赵云、邓芝带领偏师从斜谷出发扬言攻打湄城,然后进攻曹魏中心城市长安;由于蜀军经过2年多的养精蓄锐、准备充分而曹魏准备不足,蜀军很快攻下祁山,曹魏的天水、南安、安定投靠蜀,曹魏朝野震动。魏明帝曹睿马上命令大将军曹真率领15万大军由长安出发,驰援湄城;智勇双全的名将张合领5万精兵星夜截击诸葛亮部队;自己也亲自到达长安坐镇。诸葛亮以马谡为先锋,抢先占据战略要地街亭,马谡不听副将王平的苦告,把军队驻扎在附近小山,同时让王平在附近驻扎;张合到达街亭后,分一部分兵马阻止王平与马谡合兵,自己带领主力把马谡军队围在山上,同时命令放火烧山;马谡大败,不敢见诸葛亮,而逃回成都,后病死在狱中。蜀军失去街亭后,基本为张合所钳制,无法突破张合防线;而东线的赵云部也为曹真的优势兵力所败;诸葛亮无奈只得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在北伐前,大将魏延提出由他带领5000精兵从斜谷出发抄近路直取长安,为诸葛亮所拒绝。

当年冬天,曹魏大司马曹休在石亭为吴所败,关中主力东下救曹休。诸葛亮乘机杀出散关,包围战略要地陈仓;由于曹魏大将军曹真早料到诸葛亮必定会有此着,事先让智勇双全的将军郝昭领3000兵马守陈仓。由于陈仓地势险要,易守南攻,再加上郝昭在上任后准备了大量的滚石、油脂、火箭等物资,还加固了城墙。蜀军在强攻了20多天后还没有攻破,蜀军粮草不足,曹魏名将张合也带领大军前来支援;诸葛亮只得命令退回汉中,设伏兵杀前来追击的魏将王双;第二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公元229年春,诸葛亮派陈式(陈寿之父)取武都、阴平两个小郡。第三次北伐虽然是获得了两个郡,但无法扭转被动的劣势。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再次攻打曹魏据点祁山。曹睿命令司马懿、张合等带大军迎战诸葛亮;诸葛亮留下王平领一部分人马继续攻打祁山,自己率领主力与司马懿决战;在路上击败曹魏凉洲牧郭淮部,抢收当地小麦当军粮。司马懿知道蜀军远道而来,再加上补给线漫长而艰辛,于是坚守不出;后诸葛亮设计败司马懿,司马懿更是坚守不出。但蜀军由于负责后勤的第二号实权人物李严(李平)粮草供应不上,而假传后主命令让诸葛亮退兵,诸葛亮无奈只好退兵;司马懿得知诸葛亮退兵,命令大将张合追击,张合抗议,司马懿强行命令张合追击,张合为诸葛亮所置伏兵射杀;第四次北伐也是以失败告终。

公元234年,经过3年修养生产的蜀军,一改过去从祁山出发的老路子,从斜谷出兵,同时发函让孙权配合作战;曹魏也司马懿带领大军与诸葛亮对峙。诸葛亮到达五丈原后,为了和曹魏军队长期作战,在当地进行屯田;孙权军队也为魏明帝曹睿亲自带领大军击败,孙权退回建业;司马懿知道蜀军不可能长期作战,也采用坚守不出的老办法等待蜀军粮尽而退,不论诸葛亮怎样激将,还是坚守不出。由于军旅生活的艰辛和胜利遥遥无期,诸葛亮病重;诸葛亮抛开副统帅魏延与姜维、杨仪等商量后事。诸葛亮死后,以杨仪为主帅,让魏延殿后;魏延与杨仪不合,先南归烧阁道,为杨仪所败,和儿子逃回成都路上被杨仪派马岱所杀。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以失败便告终。

7、关东联军伐董卓

8、淮南之争

9、曹魏灭蜀吴

10、西晋统一中国

⑸ 三国时期所有战役

战役列表(名字/时间):

一、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潼关之战

又称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

当时曹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

渭南之战是一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

4、汉巴之战

汉巴之战,是东汉时期曹操与刘备为争夺汉中这一区域,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了汉巴,对刘备构成极大的威胁。

刘备主动向曹军发起进攻,采用法正的计谋,乘夜偷袭夏侯渊。第二天凌晨,刘备又派黄忠偷袭正在指挥修补鹿角的夏侯渊,夏侯渊遂被杀,张郃被逼收集残兵回守阳平关。

由于形势更加严峻,曹操于是亲自到汉中前线指挥。刘备命令部下坚守阵地,同时袭扰曹操的补给线,又命令赵云、黄忠偷袭北山,烧毁了曹军万余袋粮草。

曹操无奈,只好放弃汉中,同时迁移几万户百姓回关中。汉巴之战的结果,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5、荆州之战

又称襄樊之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前来救援樊城,却遭遇了“霖雨”、“汉水泛溢”,发生了水淹七军。

关羽趁机乘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

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后发生夷陵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三国

⑹ 三国演义中各个著名的战役

1,易京之战(公元199年)
人物:公孙瓒VS袁绍
结果:袁绍获得胜利,公孙瓒从此一蹶不振。袁绍自此统一河北。
2,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人物:曹操VS袁绍
结果:曹操胜利。袁绍病死(可以说这是官渡之战最大的意义)袁尚袁谭争位,导致袁氏的分裂,进一步加速了袁氏毁灭的进程。袁绍若不死,虽然官渡损失惨重,但是袁绍仍然握有兵力上的优势,胜败仍未可知。即便袁氏分裂,曹操仍然用了7年才收复了袁绍的所有地盘。
3,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人物:曹操VS孙权
结果:孙权胜利。曹操自官渡之后又经历了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不过他是作为失败方。周瑜利用曹操大意轻敌大破曹军,自此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 借此占领江陵(后来周瑜主动将江陵借与刘备,绝非上诸葛亮当)刘备靠江陵攻略荆南四郡并有收川的资本。
4,汉中之战(公元219年)
人物:曹操VS刘备
结果:刘备胜利。刘备被曹操追着打了一辈子,第一次获得胜利。刘备获得战略要地汉中以为巴蜀屏障。曹操大将夏侯渊战死(历史上夏侯渊比夏侯敦NB多了)
蜀汉军事实力达到巅峰。
5,夷陵之战(公元222年)
人物:刘备VS孙权
结果:孙权胜利。事实上这并不像演义里讲的那样,相反孙权军的兵力占有优势。不过刘备只要不碰到曹操,其军事才华也是不容小视的,所以战役前期有一定优势。可惜最后碰到个比曹操打仗还厉害的陆逊。蜀军兵力损失惨重,多名大将战死(这才是最重要的,蜀军本来人才就薄弱)。刘备自此彻底颓废,最后病死白帝城。
6,合肥之战(公元215年)
人物:张辽VS孙权
结果:张辽胜利。尽管这场战役对整个三国形势影响不大(孙权就是打下寿春也守不住),但是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非常有名。
7,五丈原之战(公元234年)
人物:诸葛亮VS司马懿
结果:司马懿胜利。诸葛亮病死,蜀军虽然损失不大,但是由于诸葛亮的死亡导致蜀汉日趋没落。蜀军自此再无力威胁长安。
后面的就不说了,诸葛亮死了以后基本上就代表着三国时代的结束。魏晋统一天下已经不可逆转。

⑺ 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势力迅速发展。公元199年,北方的最大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攻许(今河南许昌东),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兵少将寡,率主力2万北上迎敌。第二年,袁、曹两军相峙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决战迫山眉睫。当时,袁绍的军队占有明显的优势。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奇袭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南)袁军,斩袁绍的大将颜良。然后,曹操又诱敌深入,斩袁绍的大将文丑。两战皆败,损失两员大将,袁军士气非常低落,但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定要同曹操决一死战。监军沮授劝袁绍说,曹操兵少粮缺,只求速战,难于持久,不如跟曹军长久相持,等曹军兵疲粮绝,再进行攻击。袁绍不听,决意急速进攻,谋士许攸献计说:曹兵固守官渡,后方必然空虚,可分兵偷袭许,一定会成功。袁绍又不听,坐失了良机。许攸献计不被采纳,又遭到袁绍的排斥,就投奔了曹操,向曹操献计,建义偷袭袁绍屯集军粮的乌巢(今河南延津县东南),说如果此举成功,不出三天,袁绍就会大败。同年农历十月,曹操率5000人马,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把袁绍的军粮全部烧毁。袁军听说军粮被烧,顿时大乱,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歼灭袁军7万多人,袁绍仅带800奇拴逃脱。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重,孙权于是加紧时机向荆州进攻;投靠刘表、驻扎新野的刘备也借口抵御曹操和孙权,把所属军队扩充到几万人,并命令关羽于樊口大力训练水军,准备抢夺荆州;刘表长子刘倚为后母蔡氏家族所逼,进驻夏口。8月,刘表病死,次子刘宗在实力派舅舅蔡瑁兄弟、张允、蒯越等的支持下,任荆州牧。曹操于是率领大军迅速从叶、宛的小路南下,击败刘备守军,占领新野;刘宗在王粲、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议下投降曹操。刘备企图占领南郡(江陵),依靠那里大量的物资抵抗曹操;曹操得知刘备意图后,自己亲自率领5000精锐骑兵星夜追击刘备,由于大量百姓跟随刘备南下,曹军于当阳长坂为追上刘军,而关羽、诸葛亮已经事先撤退到夏口,刘军大败,刘备、赵云等“仅以身免”;刘备无奈只好改变主意,退回夏口。曹操取江陵后,又攻取、招降了荆州8郡,受降刘宗水、陆军达10万人;刘备于是派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孙权在听取了周瑜、鲁肃、诸葛亮的分析后,决定抗曹,并命令周瑜、鲁肃、程普带3万多水军与刘备回合。11月,曹操率领10余万大军,进攻夏口的刘备;曹操水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遭遇交战失礼,曹操领主力到达后,大军在乌林驻扎;由于水土不服,曹军大量染上血吸虫病。为了克服曹军不适应水战的缺点,曹操命令把大部分船只用铁索连起来,形成为日后惨败致命的“连环船”。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通常冬天吹北风,而江南由于气候问题,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纵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被蒙骗上当。在一个北风转东南风的夜晚,黄盖诈降,成功纵火,曹军大乱,联军乘机进攻;曹军大量烧死、淹死、投降,曹操在亲卫队的保护下,仓皇从华容道逃回江陵;为避免战船落入联军手中,曹操命令放火烧毁其他营寨的所有战船。同时孙权在南方进攻合肥,曹操无奈命令张辽、乐进、李典星夜驰援合肥;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退回许昌。一年后,曹操命令曹仁、徐晃退出江陵,防守襄阳、樊城,荆州大部分于是落入刘备、孙权手中。209年,孙权从东线进攻合肥,于合肥为刘馥所挡。曹操10余万大军,败给了只有5——6万的孙刘联军,主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水土不服令北方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而曹操过于骄傲轻敌是主要的主观原因;而联军充分的利用了各个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对后世的影响相当大。

3、 夷陵猇亭之战(火烧连营)

三国时期决定蜀国命运的彝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兵败猇亭,这次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后汉末年,三国鼎立。吴、罗两国,实力不相上下、魏国最强。刘备为报东吴袭取荆州、杀死关羽的仇恨,不听诸葛亮、赵云的劝告,起兵七十多万,亲征东吴。

孙权先派年轻的孙桓、 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 都被刘备打败。 孙权急得没有办法, 就把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 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刘备不答应, 非要灭了东吴不可。 之后,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 刘 备 的 部 队 从 春 天 出 征 直 到 夏 天, 也 没 打 败 东 吴 主 力, 当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异常炎热,蜀军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气,叫苦连天。刘备只得让水军离船上岸,和陆军一起,靠着溪沟山涧、树林茂密的地方,扎下互相连接的四十多座军营,以便躲避暑热,休整军队,等到秋凉后再向吴军大举进攻。 马良感到不妥, 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陆逊看到了蜀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士卒疲乏,土气低落,认为进行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为了使反攻有把握取得胜利,陆逊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对蜀军的一个营寨进行试探性进攻,战斗结果吴军吃了亏,可陆逊已经找到了攻破蜀军的办法,那就是用火攻。陆逊命令水路士兵,用船只装载茅草,迅速运到指定地点;陆路士兵,每人手拿一把茅草,在茅草里藏着硫磺、硝石等引火物:一到蜀营,就顺风纵火。 吴军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袭击。蜀军毫无防备,顿时乱成一团。各路吴军乘着大火,同时发起反攻,接连攻破了蜀军的四十多座营寨。蜀将张南、冯习抵挡不住,被吴兵杀死。在慌乱中,刘备拨马向夷陵马鞍山逃走。刘备逃到马鞍山。陆逊的大队人马把马鞍山团团围住,从四面放火烧山。刘备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杀开一条血路,向西逃跑。吴军紧紧尾追,刘备赶忙命令沿途驿站的人员,集中军用物资和士兵抛弃的盔甲,堆在要道上,放火烧着,堵塞山道,阻挡追兵。担负断后的蜀将傅肜,坚持战斗,率领部下往来冲杀,身受重伤,奋力死战,才使刘备摆脱追兵,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没多久,刘备也身死白帝城。

⑻ 马鞍山 当涂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战争

关羽抄被吴国杀死后,刘备非常生气,带兵攻打吴国,可惜吴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刘备大败,损失惨重,差点死在吴国,逃跑时在马鞍山驻扎

自古以来,马鞍山都是军事要地,易中天在评三国中多次提到马鞍山

另外,和朱元璋一起争夺天下的陈友谅在马鞍山称王,虽然最后没有夺取天下,但是此人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分量

⑼ 三国十大战役

1.官渡之战
2.赤壁之战
3.汉巴之战
4.关羽失荆州
5.夷陵之战
6.诸葛亮北伐
7、关东联军伐董卓
8、淮南之争
9、曹魏灭蜀十
10、西晋统一中国

⑽ 《三国演义》 有关蜀国的著名的战役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势力迅速发展。公元199年,北方的最大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攻许(今河南许昌东),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兵少将寡,率主力2万北上迎敌。第二年,袁、曹两军相峙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决战迫山眉睫。当时,袁绍的军队占有明显的优势。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奇袭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南)袁军,斩袁绍的大将颜良。然后,曹操又诱敌深入,斩袁绍的大将文丑。两战皆败,损失两员大将,袁军士气非常低落,但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定要同曹操决一死战。监军沮授劝袁绍说,曹操兵少粮缺,只求速战,难于持久,不如跟曹军长久相持,等曹军兵疲粮绝,再进行攻击。袁绍不听,决意急速进攻,谋士许攸献计说:曹兵固守官渡,后方必然空虚,可分兵偷袭许,一定会成功。袁绍又不听,坐失了良机。许攸献计不被采纳,又遭到袁绍的排斥,就投奔了曹操,向曹操献计,建义偷袭袁绍屯集军粮的乌巢(今河南延津县东南),说如果此举成功,不出三天,袁绍就会大败。同年农历十月,曹操率5000人马,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把袁绍的军粮全部烧毁。袁军听说军粮被烧,顿时大乱,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歼灭袁军7万多人,袁绍仅带800奇拴逃脱。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的战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
甘肃省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612
马鞍山父子身份 浏览:192
观通杭州知识产权 浏览:10
认缴资本期限 浏览:855
黑龙江企业培训师证书查询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