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一句话介绍马鞍山市

一句话介绍马鞍山市

发布时间:2021-05-29 21:32:54

马鞍山城市怎么样

适宜居住,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6.1℃,较常年偏低0.2℃;年内四季温度变幅不版一,夏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权高,其他季节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年极端最高气温38.1℃,出现于7月29日(市区);年极端最低气温-5.9℃,出现于1月23日(市区)。

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中国诗歌之城、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 。

(1)一句话介绍马鞍山市扩展阅读

2018年4月2日,入选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2019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入选2019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9年,马鞍山市下辖3个区、3个县,常住人口236.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11.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3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83.6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48.9:46.6,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90851元。

② 关于对镇宁马鞍山的导游词

马鞍山采石矶导游词一: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区西南约5公里的采石公园里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现在在采石矶上建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马鞍山的旅游景点。
游人来到马鞍山市西南的唐贤街,过锁溪桥,即见平地拔起的翠螺山。山西北临大江,三面为牛渚河环抱,海拔131米,犹如一只硕大的碧螺浮在水面而得名。此山原名牛渚山,相传古有金牛在此出渚。山间林木葱绿,蔚然深秀,西麓突兀于江中的悬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采石矶;西北临江低凹之处,人称西大洼,北边山脊梁叫蜗牛尾,山势险峻;南麓林木葱郁,亭阁隐隐,太白楼等文物古迹均分布在这一带,最高处是翠螺峰。
太白楼面临长江,背连翠螺,浓荫簇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太白楼是为纪念我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亦称作“唐李公青莲祠”。历代均有修建,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采用我国传统的古建筑式样,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二、三楼阁檐下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和张恺帆书写的“谪仙楼”匾额,各具神韵,十分醒目。进门檐下两壁嵌有一块清代重修太白楼碑记和一块记载李白生平的碑文。进入大厅迎面大屏风绘有太白漫游来石图,壁上挂着太白游踪图,楼上设两尊黄杨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还有太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陈列,以及历代名士文人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 太白楼西侧是广济寺。绿树掩映之中的“观音阁”是圮毁的广济寺仅剩的建筑,内供观音菩萨像。阁前左侧有一口“赤乌井”,是采石矶最为古老的历史文物。
广济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历史。亭内有数方珍贵的古碑。蛾眉亭据险而临深,凭高而望远,景色秀丽。亭前左前方临江之处,是一块平坦巨石为联璧台,此石嵌在葱郁陡峭的绝壁上,伸向江中,险峻异常。民间传说诗人李白是在这里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故又称捉月台或舍身崖。联璧台左下侧的临江绝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简朴典雅。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过天门一泻而下,浪击峭壁,卷起千堆雪,气势壮观。亭西侧石阶下还可以看到悬空横出的巨石,上有一只50余厘米长的大脚印,传说是明初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时留下的。翠螺山半山腰还有李白衣冠冢,墓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墓碑上镌“唐诗人李白衣冠冢”。四周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三元祠,又称三官洞,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侧岩下,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下落无地,如自水出,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环境别致,四季景色迥然各异,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内还设有茶室。
马鞍山市中心还有雨山湖公园,当涂县境内有青山李白墓、天门山等名胜古迹。
马鞍山采石矶导游词二:
各位来自合肥三中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欢迎来到山水诗城马鞍山,大家看到我是不是觉得特别熟悉呢?是的,我是大家10届的学姐兼本次出行的导游。今天呢,将由学姐我带领大家参观马鞍山市著名的旅游景点——采石矶!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约五公里的采石公园里的翠螺山麓,它和湖南岳阳的城陵矶,江苏南京的燕子矶合称为“长江三矶”。“凤台东出无多地,牛渚南来第一矶”,采石矶以雄、奇、秀、险集于一体而居于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的美称。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就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的到来,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唱咏,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来许多有名的诗篇。当代著名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说:“国中园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绝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园者,独采石矶矣!”
采石矶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马鞍山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内建有延园,林散之艺术馆,圆梦园,太白楼等旅游景点。
其中太白楼是为了纪念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大家都知道李白号三仙,诗仙、酒仙是大家都知道的,那还有一位是谪仙,说李白不是凡人,他是天上被贬谪下来的仙人。李白字太白,不是因为他皮肤很白,而是因为他母亲怀他时梦到太白金星入怀,所以很多人说他是太白金星下凡。而关于李白的出生之地呢至今尚有争议,但他的终老之乡却早有定论,就是在马鞍山啦!关于他的逝世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醉酒,有人说是溺水,有人说是病逝。最广泛的说法就是我刚才说的,醉酒后跳江捉月,但事实上呢,李白是病逝的,得的是胸膜炎。采石矶的著名景点太白楼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大诗人而建造的,它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清雍正八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又叫“唐李公青莲祠”,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以及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太白楼是清光绪年间湘军水师总督彭玉麟所建。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是阁楼式建筑,主楼为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李白祠。楼内有两尊黄杨木雕的李白立、卧像,陈列有太白手拓本和各种版本李白诗集以及历代文人名士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
其中李白的卧像就和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有关。“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实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到了晚年,落魄的他这时已经没人和他一起喝酒了,这个时候只有他自己,还有酒杯中自己的影子和他的好朋友——月亮,所以李白的很多诗都是描写月亮的,我们来想象一下啊,举杯邀明月,杯子应该是高高举起来的啊,可是大家到了那儿我们会发现,其实杯子是在李白怀里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和当时创作李白像的年代有关,当时处于文革时期,我们知道文革时期举出去的一定是毛主席语录红本子之类的,所以当时呢是硬生生的把李白的手给收回来了。昂首挺胸的金丝楠木是古代皇帝棺木的高规格,现在都是按两来称的,而且这幅相不仅它的本身价值高,它的人文价值也非常了得。这幅相是由十大雕刻家闫玉明主刀的,由三个人共同指导他完成。这三个人都很了不起,第一位郭沫若先生,当代文豪,它的神态就是由郭老师塑造的;第二位沈从文,当代有名的作家,他对古代服饰也有很多的研究,这雕像上李白穿的衣服就是由沈先生定的;第三位刘开渠,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者。三个巨匠共同完成了这幅雕像,所以这幅像被称为李白的标准像,很多摄影或者照片都是按照这幅像所完成创作的,所以到了太白楼,我们得仔细看一看这幅流芳百世的雕像。
出太白楼向东,便来到彭公祠,它和太白楼连成一体,构成了马鞍山李白纪念馆。院内有吟诗台,台上的是李白的将进酒,是毛主席的狂草,这是1958年毛主席来到马钢视察吃完饭后所写的,毛主席写这首诗时一气呵成,所以有个错别字,与尔同消万古愁的“尔”字写成了“你”,当时毛主席的秘书看到了就对主席说有错别字,主席就说,有人好啊,人多力量大么!所以这句口号还是从我们这里传出去的呢。
院内还有一位天外来客——陨石。在历史或者传说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出现总是伴着一些奇特的现象,以突出他的与众不同。像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贾宝玉,是衔玉而生的;三国时期魏国之主曹丕的妃子甄氏,出生时双眼紧闭,手握美玉,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佳作《感甄氏》,也就是《洛神赋》。相传李白出生时就有一颗陨石落在了他出生的地方,这颗陨石面上呈现的是一个不规则的八卦,它与我们常见的八卦有所不同,很像麻将中的一筒,而另一边却像一个人的脸,相传这就是李白的长相。陨石上的人相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栩栩如生,有一种说法是,摸一下李白的嘴,沾一沾李白的仙气,摸两下李白的嘴,沾一沾李白的才气,摸三下李白的嘴,沾一沾李白的酒气。大家有兴趣的呆会可以尝试一下。
从太白楼西侧沿小道上翠螺山,不远就可以看见古木掩映中的黄墙黑瓦的广济寺,它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从寺门两边“经传白马,寺创赤乌”就可以看出这座寺庙的悠久历史。确实,寺前的赤乌井就是当年僧人为取水而挖掘的,“赤乌井”又叫“广济井”,是采石矶最古老的历史文物。那说道广济寺的赤乌井,就不得不说说采石矶名字的由来了。关于这呢,还有一段传说,相传,采石矶下曾有金牛出没,所以采石矶古称牛渚,三国吴赤乌年间,僧人在挖井取水时得到了一块璀璨夺目的五彩石,视若珍宝,便琢成了五彩香炉供奉寺内,作为镇山之宝,故得名“彩石矶”,取五色彩石之意,又叫“采石矶”。
因为独特的山水景观和众多的文人遗迹,更因为李白在这里留下了著名诗篇和浪漫传说,采石矶历来就是人们寻幽探胜的绝佳去处,历代文人名士的到来更使采石矶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神奇的魅力。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到着呢,我们已经到达采石矶脚下了,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车看看这风景秀丽的采石矶吧!
马鞍山采石矶游记三:
7月17日,爸爸和妈妈带我来到了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采石矶风景区游玩。爸爸先开车带我们来到合马汽渡,这可是我第一次坐汽渡,不要太兴奋哦!原来汽渡是人坐在车里,然后轮渡载着汽车过江,到江对岸的马鞍山。在汽渡上,我们全家走下车,站在船边,吹着阵阵江风,看着滚滚长江水,真有一种“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感觉!
下了汽渡,爸爸把车开到采石矶门口。下车喽,现在,就由我来当一名小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采石矶的秀丽景色吧!采石矶,又称牛渚矶,居我国著名的“长江三矶”之首。绝壁临江,水湍石奇,被誉为“天下第一矶”,采石山水甲江南。我们先来到了著名的太白楼,唐朝诗人李白,字太白,他曾多次在这儿吟咏诗歌,是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其中《望天门山》就是他在登临采石矶时写下的优美诗句。我现在再背起这首诗来,真是身临其境,也能体会些诗中的意境了。唐代元和年间,这里就建起了太白楼,登楼远眺,千里长江尽收眼底,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参观完太白楼,我们顺着山路往上走,经过了燃犀亭,再沿着江边的台阶往上走,来到了三元洞。洞里有望江佛和石矶娘娘的塑像,以及有关他们的美丽传说和介绍。之后,我们又来到了传说中常遇春从长江纵身登矶的大脚印处,那里真的有一块巨石上印着一只大大的脚印哦!再往山上走,我们又参观了诗人李白的衣冠冢。后来,我们还去了始建于东汉的广济寺,这也是座江南名刹,香火很旺的。最后,我们经过十几分钟的山路,终于登上了采石矶的顶峰。山风轻轻地吹着大汗淋漓的我们,透心凉!这时,我才真正能理解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所包含的意思,感觉到当人登高望远时,心胸会更宽广,眼界会更开阔。
采石矶扼守长江天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愉快的采石矶之旅就要划上圆满的句号了。大家听了我这个小导游的介绍,有没有一种如入世外桃源的感觉呢!采石矶,真让我流连忘返啊!

③ 马鞍山导游词

各位朋友:

欢迎来这里来旅游,我是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也可以叫我**导。

马鞍版山为柳权州古八景之一,因其形如马鞍而得名,它位于柳江南岸的市中心,与鱼峰山东西呼应,是柳州市中心区的最高峰,从山脚沿石径到达山顶后,放眼眺望,柳州全城景色尽收眼底。

相传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吕洞宾曾在马鞍山上下棋,至今山上留有一尺多长的仙人足迹和棋盘石、仙人洞等。柳宗元游览此山后,对这里作过生动的描述。《徐霞客游记》中也对此山作了详尽介绍。至今山上还留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的诗文石刻数十处。

游客朋友们,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④ 马鞍山市著名景点的介绍写三十字左右

采石复矶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居我制国著名的“长江三矶”之首。它东起锁溪河,西达大江,面积约80公顷,是一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天然公园。绝壁临江,水湍石奇,历来又以其山水之险、风物之秀独领风骚,被誉为“天下第一矶”。

太白楼
太白楼位于古镇采石矶西南一公里处,面临长江,背依翠螺山,浓荫蔟拥是一座金壁辉煌,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腾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太白楼原名谪仙楼。...

朱然墓园
朱然墓园,位于市区南部雨山乡境内,为三国东吴大将朱然之墓。发掘于1984年6月,出土许多珍贵文物,部分漆器填补了三国美术史的空白,也是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最大的、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收起

⑤ 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的介绍

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原十七冶中学),位于雨山东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1975年建校,隶属冶金部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原为完全中学,2003年底移交市政府管辖,更名为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2007年高中部停招。

⑥ 介绍马鞍山市的英语短文

性格直率火爆的夏哥哥悄无声息的走了,迎来的是一位美丽的秋姑娘。
秋姑娘用回她那答细嫩的手轻轻一挥,炽热的太阳便像是躲进了云层,失去了原来的威力,如棉花一样的白云占据了蓝蓝的天空,凉凉的微风如仙女的手一般轻轻的抚摸着万物,一切都显得那么梦幻,那美丽的参天大树们好像是怕大地着凉了似的,纷纷都脱掉了黄色的上衣,大地像穿上了长袍,又像是美丽的地毯。调皮贪玩的风儿从这里跑过,树叶都纷纷扬起又像精致的雪花慢慢的降落。

⑦ 关于马鞍山的介绍

马鞍山分为:1.安徽省马鞍山市 2.四川宣汉县马鞍山 3.甘肃正宁县马鞍山 4.香港沙田区马鞍山 5.广西柳州市马鞍山 6.贵州长顺县马鞍山 7.湖北石首市马鞍山 8.江苏昆山市马鞍山 9.山东淄博市马鞍山 10.安徽肥东县马鞍山 11.安徽广德县马鞍山 12.浙江台州市马鞍山 13.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 14.江西景德镇市马鞍山 15.传统剧目 16.湖南新化县的马鞍山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成员城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其他网络一下吧。

⑧ 马鞍山介绍资料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与六朝古都南京毗邻,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众所周知,万里长江自天门山起折为北上,“碧水东流至此回”,江南变为江东。马鞍山由此得名为“江东第一城”。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和楚国;秦统一时,属丹阳。马鞍山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璀璨的文化,历代名人荟萃。1956年马鞍山建市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当我们以国家卫生城,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为荣的同时,还要自豪地强调:地处“江东第一城”的马鞍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城!
一、历史悠久
马鞍山地处和县猿人、汤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处。古人类遗址的中心位置,属长江流域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心地带。通过市内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可以把历史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37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000多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准确地展示了马鞍山地区悠久的历史。
(一)马鞍山地区早期遗址丰富多彩,文化信息丰富。
烟墩山、七亩塘、高个山、郑家等新石器时期遗址表明,马鞍山地区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发达的农业文明。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证明了马鞍山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显赫。五担岗、邓家、船墩、荒庙墩等遗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时期,马鞍山地区手工业文明已达相当高度,人们开始使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物品,根据五担岗遗址出土的文物类别和遗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断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马鞍山市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国的姑孰城和东晋的牛渚诚。
公元222年,三国孙权筑城姑孰。347年,东晋镇西将军谢尚筑城牛渚(今采石一带)。虽然,这“城”与现代的“市”内涵有别,但是,其军事地位、政治地位显赫,且有较大的地域规模(牛渚城达10多平方公里),别处无可比拟。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两城视作马鞍山城市的源头。
(三)采石矶为群雄逐鹿之地。
马鞍山市与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采石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时成为著名的古津渡、古战场,此地曾发生过数十次战争,史册中载有许多剑影刀光、金戈铁马的采石大战故事。
(四)馆藏文物类别齐全。
马鞍山文物管理部门珍藏着丰富多彩、类别齐全的珍贵文物,其中经过鉴定的珍贵文物1028件(套),这些文物绝大部分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确,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春秋勾连纹大铙,三国青瓷鸡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 孟府 君墓志砖、季扎挂剑图漆盘等一、二级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古文化璀璨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马鞍山地区劳动、生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这一地区以太白墓、朱然墓为代表的墓葬,广济寺为代表的寺庙,太白楼为代表的楼台亭阁等古文化资源俯拾皆是。主要有:
(一)朱然墓轰动全国。
马鞍山地区曾先后出土大量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葬,其中1700多年前的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尤其引人注目。其墓葬为目前已发掘的300多座三国东吴古墓中墓主身份最高的大型墓葬。其墓的结构与墓中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令世人瞩目。尤其是60多件精美的漆器及其绘画作品,填补了汉代至三国时期漆器工艺及美术的空白。其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间,曾引发“三国热”。此墓的发掘,被列为80年代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二)广济寺名冠江南。
位于翠螺山南麓的广济寺,又名资福院,始建于三国时间,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年间,重新建造山门、大雄宝殿和观音阁,气势壮观,为江南名刹之一,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誉。
(三)黄山塔镇守市口。
此塔位于宁芜路东侧的黄山之顶,为当涂进入市区的标志物。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刘裕建造。原塔前有凌敲台,后有怀古亭,为武帝避暑离宫,李白有“长啸倚天梯”诗句赞其雄姿。
(四)谢公宅争辉青山。
谢公宅位于当涂青山,为南朝宣城太守谢脁故宅。环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谢脁诗、书、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诗,有山水诗祖之称,李白对其推崇备至,曾明确表示死后要与谢脁结为“异代芳邻”,留下了文坛千古佳话。
(五)太白墓古朴典雅。
太白墓园位于当涂青山西麓,占地6公顷。李白逝后初葬龙山,后人遂其“与谢脁为邻”之愿迁葬青山。园前立挺拔的牌坊,园内有李白墓、太白祠、青莲池、十咏亭等古迹,其古朴典雅的布局与李白旷达的情怀、浪漫的诗风相得益彰。启功、赵朴初、林散之、舒同、司徒越等书画大师的题额更使墓园增色。宋碑“大唐翰林李公新碑”2000余字,是今人研究李白最重要的资料。
(六)谪仙楼辉煌壮美。
谪仙楼,太白楼别称。因李白人称“谪仙人”而得名。此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长江三楼一阁”,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美誉,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情。李白祠、清风亭,同风阁等建筑与太白楼相互呼应,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太白楼古建筑群。
(七)昭明阁遗迹犹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谥号。萧统博览群书,编纂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昭明阁,系昭明太子读书处,位于慈姥山,原有阁、厅、楼和碑刻,现留残碑一块,上刻有昭明读书的形象。
(八)三元洞临江欲飞。
三元洞原为采石江边悬崖绝壁中的天然石洞,清康熙年间,一僧人依崖造屋,设天、地、水三官神位于内,三元洞由此得名。整修后的三元洞,三面临江,跃跃欲飞。游人入洞后,可直达江底;返登其上,既可极目远眺,也可俯视江流。三元洞的有关传说,折射着中国文化人的道德追求、政治想往和价值取向。
(九)峨眉亭江月尽揽。
峨眉亭与三元洞紧邻,因亭飞檐如峨眉而得名。北宋沈括咏其“双峰秀山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此外,文天祥、赵孟兆页等人均登亭揽胜,留下佳作名篇。现亭内存碑五块,元碑《过采江诗》尤为珍贵,郭沫若称其为不可多得之物。
(十)翠螺山古迹荟萃。
翠螺山一面临江、三面环河,其山上的燃犀亭、醉月斋、赤乌井、怀谢亭等文物古迹随处可见,尤其是与李白有关的李白衣冠冢、捉月台更具文化韵味。更值得一说的是翠螺山的自然景观十分幽美。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突兀江流,有“千古一秀”之美称,是如今长江下游唯一的岸蚀景观。历代文人孟浩然、刘禹锡、王安石、陆游、苏轼……均到此漫游。李白曾多次登矶游览,写下《横江词》、《牛渚矶》等不朽诗章。
(十一)明皇窑遥传辉煌。
当涂青山有两座窑场遗址。南窑专制琉璃,北窑专制砖瓦,是明洪武年间为烧制凤阳皇陵而特建的皇家窑场。现此窑已废,但透过窑址随处可见的琉璃瓦碎片及断砖,不难发现其昔日的辉煌。
(十二)古诗文争奇斗艳
马鞍山地区的山水为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著名南齐山水诗人宣城太守谢朓迷恋当涂青山,称其为“山水都”并筑室凿井,作《治宅》《游山》诗作,当为名人为马鞍山地区留下的较早的佳作。李白一生酷爱山水,尤其钟情马鞍山地区,给马鞍山留下了60多首(篇)诗文。其中的《登天门山》、《姑孰十咏》、《横江词六首》、《夜泊牛渚怀古》等成为千古绝唱,广为传诵。李白逝世后,刘禹锡、白居易、贾岛、李绅、杜牧、韦庄、梅尧臣、杜荀鹤等一大批诗人即到马鞍山拜谒李白墓,李白祠和李白衣冠冢,留下了大量的华章佳句。其中刘禹锡的《泊牛渚》、白居易的《李白墓》、杜牧的《牛渚》等诗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仰慕之情。截止清末明初,马鞍山地区已积淀了赞咏李白及其胜迹的诗文1100余首(篇),楹联130多幅,各类碎文、序文、祭文数百篇,涉及文化名人和文臣武将600多人。
(十三)古碑刻丰富多彩。
大量的古碑刻散落在城乡各地。其中太白墓内的李白全身像碑、唐李华《古文翰林学士 李 君墓志》、刘全白《唐古文翰林学士 李 君碣记》和裴敬的《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以及范传正撰写的《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为考证李白生平创作与思想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采石峨眉亭内的宋碑、元碑、明碑,被 郭沫若 先生称之为“不可多得之物”。此外,横山“石门、慈姥山“昭明太子碑”、太白楼内的重修太白楼记碑、梅花碑、虎字碑、然犀亭碑等均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马鞍山麓的“江东第一城”虽然为当代人所刻,但其社会价值也绝不可小视。

阅读全文

与一句话介绍马鞍山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
关于公司知识产权的内控管理制度 浏览:72
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方案 浏览:103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