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有简短的劳模事迹
马恩华,一个人们难忘的名字。他以“拼搏”精神,改变了企业的贫困面貌,争创了全国一流业绩。 1963年从青岛纺织工学院毕业后,马恩华被分配到保定国棉一厂工作,其间曾任技术员、车间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1984年出任厂长时,企业处于管理混乱、产品积压、人心浮动、职工发不出工资的困难时期。看到积压涨库的棉布和停转的纺机,听到工人们因开不出工资而发出的叹息,马恩华心急如焚。
为了企业的发展,马恩华不畏艰难,敢于创新。他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负重奋进,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带领职工艰苦奋斗。经过 10年努力,不仅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恢复了勃勃生机,而且使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一流水平,1994年实现利润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固定资产净值相当于 1984年的10倍。
马恩华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财富,而他当厂长十几年间,始终房子面前不伸手,票子面前不动心,任人唯贤不徇情,生活待遇不特殊,最后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这位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的前河北保定一棉纺织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被誉为“社会主义企业家”。
Ⅱ 新时代有那些劳模及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焦裕禄。带脸兰考县人民战胜严点风沙最后累倒在岗位上。
Ⅲ 劳模主要事迹怎么写
他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倾其所有奉献自己的爱心,想方设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十几年如一日。他不光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还多方呼吁和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共同回报社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之手。
杨光菊不仅仅助学,关心公益事业,还长期的照顾身边的老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敬老爱幼的公益事业中,身体力行,为敬老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此外,他还积极组织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多种渠道募集善款,救助贫困老人。
他无私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大爱情怀、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先进事迹感染了很多人,她常说大爱无边。让我用自己的一丝微薄之力,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她不光是一个助人为乐的模范,也是一个孝敬的人。不光对自己的母亲还是对自己身边的人,都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孝心。她是党员的表率,社会的雷锋,是妇女中的佼佼者。
Ⅳ 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怎么写
-**, 现任**矿运输区主管区长。33年情倾煤海,百炼成钢,让他从一名热血青年成长为矿山运输安全“守护神”。
超前管理务求事半功倍(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面对矿井运输线路长、系统复杂,管理难度非常大等难题,**狠抓超前管理,严格刚性制度落实,突出抓好岗前礼仪“十步曲”和每周一的安全点评会,讲形势,明任务,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超前预判,超前防范管控到位,严格岗位责任制落实,将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到位的提拔到班长岗位上,将安全、质量、效益与岗位绩效挂钩考核,有效激活班组细胞活力。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传帮带活动,以老带新,传承经验,打造能力强、素质高的运输安全队伍,为实行矿井运输安全提供保障。
现场把关实现步步精细化。作为运输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每天上班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认真查看运输系统轨道质量(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现场安全环境和职工的操作行为,真正做到了问题处理不隔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小绞车“六全一专”、“五人联签”检查验收签字等制度,严格斜巷提升“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及大巷会车制度,对机电运输设备、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维护,严格执行“手指口述”、“三三整理”安全操作法,提升矿车、人车、机车完好率,做到防护装置声光、信号齐全完善,灵敏可靠,确保运输线路畅通无阻。
实干兴矿彰显劳模风采(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运输安全容不得一丝马虎大意,**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大家做出了表率。**年初,运输区将原1T矿车改造升级为新型2.6T自卸式矿车期间,他紧盯现场,指导车辆加工编组施工,改造完成后,矿井原煤拉运产量大幅度提升。**年10月,矿井一次采全高大型综采设备搬家倒面,为了保障综采设备、支架等设备材料安全运输到位,他始终紧盯现场,合力调配运力保障物资运输,为矿井生产接续的安全高效完成提供了可靠保证,以务实的行动彰显出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动人风采。
Ⅳ 著名的劳动模范的事例有哪些
1、孟广彬
他注册“雷锋号”小鞋摊,几十年如一日,用一针一线穿写出诚实守信的人生信条,以一个平凡劳动者的坚守,诠释了一名草根工匠的社会价值。
孟广彬出身贫寒,因小时候得到过很多乡亲的帮助,便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回报社会。孟广彬把雷锋当作自己的榜样,1988年起,他开始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外摆摊修鞋。
他的鞋摊旁有块小黑板,上面写着:“鞋子穿坏请别愁,广彬为您解忧愁;生活之中互帮助,雷锋精神记心头。
他还制作2000多张优惠卡分发到学生手中,凡是贫困学生、老人和残疾人来修鞋,一概分文不取。几十年来,他义务修鞋十余万双。无论刮风还是下雪,他都要等到学生们放学把鞋取走再收摊,他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
1995年8月24日,家人发来电报,在山东的母亲病重,要他速回。但看到鞋摊上还有五双修好的鞋没人来取,他就一直等到傍晚学生们把鞋取走,才匆忙赶到火车站。
1992年春天,孟广彬在收拾修鞋摊时,捡到一个棕色皮包,里面有1万元钱。孟广彬一直等到失主前来寻找,把皮包交还失主。
29年来,生活并不富裕的他拾到并交还的现金、支票等钱物近20余万元。每逢节假日,他总是骑着自行车,带着修鞋箱,到福利院、孤儿院和社区,为特困户、残疾人、烈士家属、抗美援朝老功臣义务修鞋。他还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资助对象达百余人。
2、侯凤改
女,十七岁入党,十八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曾任县棉织厂副厂长,1991年调任县城监大队副队长兼环卫队队长,现任清河县环境卫生管理处主任,党支部书记,清河县政协常委。
她从事环卫工作十七年来,带领三百多人的职工队伍,风里来雨里去,每天把清河县城的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为城区居民营造出一个舒适、整洁、美好的生活环境,“宁脏我一个,换来万人洁”已成为她的团队的共同心声。
由于长年超负荷工作,侯凤改先后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和乳腺癌,长时间的化疗给她造成了巨大的伤痛,但她没有因病而影响工作,她身先士卒忘我工作的精神鼓舞激励了全处的环卫员工,城区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3、杨进京
1983年毕业于辽宁阜新煤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杨进京,同年分配到准能公司露天矿从事电气维修工作,先后获准煤公司“十大青年标兵”、“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神华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国资委“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随着杨进京名气的增大,不少国内外知名的同行企业来找他。平朔煤矿、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PH公司等单位先后以十分优厚的条件想挖走杨进京这个工人电气专家。工友们也说:辛辛苦苦干了20多年,再有本领你也只是个工人,还不如跳槽到外企做个白领挣大钱!
面对种种诱惑,杨进京也动过离开准能的念头。他在矛盾中一次次扪心自问:我的技术难道只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组织的信任,,没有工友的支持,让我挑起技术大梁,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吗?不,是各级党组织给了我胆识和荣誉,我绝不能在公司最需要我的时候离开。
最终,杨进京义无返顾地留在了他奋斗了20多年的黑岱沟维修现场,投身到准能公司的”二次创业“的伟业中。
他说:“每个人都有他最适合的岗位和环境。但是,有的人穷其一生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不明白自己的潜力所在。我很幸运找到最爱干的活,找到了最适合发挥潜力的环境,只有在排除电气故障中我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
4、卢宪发
1991年筹建包装公司,在无资金、无厂房、无设备、无技术力量的困难条件下,带领百余名员工,硬是靠红嘴人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经过六年的艰苦拼搏,创建了全省唯一一家集包装、印刷、印铁、注塑于一体的综合性包装集团公司产品共有四大系列,上百个品种。
固定资产由1991年的47万元,增加到1996年的2,500万元,累计增长53倍;工业总产值由1991年的210万元,增长到1996年的3,800万元,累计增长18倍;利润由1991年的6万元,增长到1996年的350万元,累计增长58倍。
十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圭省同行业列第一位,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业列第五位,成为红嘴集团总公司的第三大支柱企业。公司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乡镇企业明星、吉林省百强乡村企业、吉林省最佳效益企业、吉林省质量可信企业、吉林省质量管理奖,吉林省用户满意产品企业、全国优秀行业。
卢宪发先后被评为四平中乡镇企业家、吉林省乡镇企业家、吉林省十佳厂长(经理)和全国包装优秀企业家。
5、王彦庆
王彦庆一直以一名优秀年轻企业家所特有的胆识和魄力,带领惠达集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以创中国名牌为目标,改革创新,拼搏进取。
他积极更新企业经营理念,加快营销改革步伐,全方位开拓国内外两大市场。产销量、企业效益、出口创汇等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惠达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惠达牌卫生陶瓷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目前,惠达品牌价值已达90亿元,继续在同行业中拔头筹。王彦庆的突出贡献,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他先后被评为唐山市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荣获“河北省杰出企业家”称号。
Ⅵ 四个全国劳模的名字和事迹
1、韩伟
韩伟,男,高中学历,中共党员,北京市宣武区邮政投递局永安路投递部投递员。他投送邮件400万件,消灭瞎信2万多封,被群众誉为“体贴为民的绿衣使者”。
16年来,韩伟走街串巷,以一颗赤诚之心为几十万用户准时投信送报,每天三频次,工作时间每天在 10个小时以上。韩伟总说:“用户是咱投递员的亲人,咱要掏心窝子为亲人分忧代劳,用自己的双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这些年来,韩伟走街串巷为用户既送报又送“心”,用自己的双手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
2、孟广彬
他注册“雷锋号”小鞋摊,几十年如一日,用一针一线穿写出诚实守信的人生信条,以一个平凡劳动者的坚守,诠释了一名草根工匠的社会价值。
孟广彬出身贫寒,因小时候得到过很多乡亲的帮助,便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回报社会。孟广彬把雷锋当作自己的榜样,1988年起,他开始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外摆摊修鞋。他的鞋摊旁有块小黑板,上面写着:“鞋子穿坏请别愁,广彬为您解忧愁;生活之中互帮助,雷锋精神记心头。”他还制作2000多张优惠卡分发到学生手中,凡是贫困学生、老人和残疾人来修鞋,一概分文不取。
几十年来,他义务修鞋十余万双。无论刮风还是下雪,他都要等到学生们放学把鞋取走再收摊,他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1995年8月24日,家人发来电报,在山东的母亲病重,要他速回。但看到鞋摊上还有五双修好的鞋没人来取,他就一直等到傍晚学生们把鞋取走,才匆忙赶到火车站。
3、陶玉国
陶玉国,矿工,全国劳动模范。生活中的陶玉国是一个乐观豁达的煤矿汉子,别人说他劳苦功高,他总是腼腆地说自己就是一个平常的“拔牙工”。
煤矿是高危行业,而他从事的是高危行业中的高危工种:采面回柱,这个工作煤矿工人有个形象的比喻,叫“虎口拔牙”,就是采煤工作面煤层采完后,回收采空区的设备和支撑顶板的柱子,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对技术、体力、耐心、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陶玉国从未过分渲染这项工作的危险和艰难,也从不向领导提条件讲报酬,总是默默地承受,一次又一次安全地完成任务,在采面上一干就是20余个寒暑春秋。
4、杨金福
杨金福(1938——)江苏吴县人。全国劳动模范。
1949年起历任江苏吴县越溪乡张墓村农会主任、一大队党支部书记、农工商联合公司总经理。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稳定农业,搞活副业,兴办工业,闯出了一条农副工三业协调的路子。全村430户家家依靠集体经济成了万元户,村荣获全国农业先进单位。1979年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5、时传祥
时传祥(1915年1月1日—1975年5月19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起了掏粪工。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4年,北京环保局分配部分青年学生作掏粪工。时传祥时任崇文区清洁队青工班班长,为转变部分青工怕脏怕丑的思想,年近半百的时传祥,脏活累活抢在前,对青年工人言传身教,以“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职业道德观,教育影响青年一代安心本行业工作。
Ⅶ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简介50字
一位退休三轮车工人,为了让穷人的孩子上得起学,在他74岁的时候,重操旧业,决心用自己的双腿,给贫困学生踩出一条希望之路来。在随后十多年里,他把蹬三轮所得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学校、教育基金会和教育机构,用以资助贫困学生。据统计,他的捐款累计高达35万元,共有300多名大学生受益。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他为贫困学生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直到将近90岁高龄,他捐出最后一笔钱,才无可奈何地说:“我干不动了……”
这位老人名叫白芳礼。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登在报纸上,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世界,曾经有这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报纸上说,他的事迹“感动中国”。以中国地域之广大、人口之繁庶,不可能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白芳礼老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而此时此刻,我却清楚地感知,起码我自己,正在为这位已经作别人世、步入天堂的老人感动不已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13日,故于2005年9月23日,享年93岁。祖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从1987年开始,白芳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9年8月10日,白芳礼荣当全国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86年,74岁的白芳礼从天津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新中国成立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并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当他看着他们中的两个成了大学生时,高兴得落了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