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历届安徽省运动会回眸
民国时期的安徽省运会是在85年前1929年在安庆举办
第一届 1959年4月28日至5月8日,在合肥市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首届安徽省运动会。合肥、六安等11个地、市及解放军驻皖部队,共1955名运动员参赛。
第二届 1960年10月2日至11月8日在合肥市举行。参赛单位有9个地、市及火车头、前卫体协,运动员1726人,9人达到或超过运动健将标准。
第三届 1974年7月5日至9月27日在合肥市举行。比赛项目13个,各地、市及省军区、6408部队、蚌埠铁路分局等参赛,运动员3979人,3人10次破田径、举重7个单项全国少年纪录。
第四届 1979年4月1日至5月1日在合肥市举行。16个比赛项目,分成年、少年组两组,各个地、市2949人参赛。
第五届 1982年8月1日至9月26日在合肥等地举行。比赛项目16个,各地、市和高等院校17个代表团约五百名运动员参赛。
第六届 1986年9月7日在蚌埠市举行。各地、市六千多名健儿参加了23个项目的比赛,1人2项超亚洲纪录,超1项世界青少年纪录、1项全国纪录各1人。
第七届 1992年8月10日至9月29日在合肥市举行。设12个项目,各地、市和28个行业及大型企业共44个代表团,五千多名运动员参赛。1人超1项举重世界纪录、4人超射击4项亚洲纪录。
第八届 1996年9月16日至26日在马鞍山市举行。各地、市及26个行业(企业)的42个代表团近五千名运动员,参加了23个项目的角逐。有1人破1项全国少年纪录。
第九届 2000年10月18日至28日在合肥市举行。全省17个地、市代表团五千多名运动员参加了22个项目401个小项的比赛,另有一千多名运动员参加了5个表演项目的比赛。射击1人超世界纪录、4人超2项世界青少年纪录。
第十届 2002年10月13日至10月19日在芜湖市举行。全省17个市的代表团共6000多人参赛。该届设24个大项、450个小项。共3人3次打破3项省成人纪录,27人62次打破45项省青少年纪录。
第十一届 2006年10月16日至10月25日在合肥市举行。全省17个市代表团和56所高校参加比赛,参赛运动员9000人,是历届运动会参赛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共83人21队158次打破67项省青少年纪录,特别是蚌埠代表队女子乙组射击10米移动靶3人团体超世界青少年纪录。
第十二届 2010年10月11日晚,在淮南市体育场隆重开幕。 分享到: 新浪微博
②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的教研成果
学校现有高中教学班50个,学生2714人。举办有“安徽省理科实验班”、“文科实验班”“中新友好实验班”、“志诚名师网校”、开展有AFS项目、新加坡留学项目等对外交流教育项目,参与举办成功学校、当涂分校和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其中理科实验班每年面向全省招生40名。我校第一届省理科实验班已有14位同学保送至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各学科竞赛成绩名列全省第一。2003年,我校开始步入国际教育的舞台,引进外教资源,创办了“中国·新西兰友好实验班”,每年面向全省招收100名学生。2004年高考又写下了学校办学新纪录,单单被北大、清华这两所学校录取的学生就有13位,我校每年高考本科达线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重点高校录取达60%。近十年中,累计向全国高校输送合格新生3000多名,他们当中有伍健、王亚伟、张文静、秦敏、姜韬、冯沁雪等六位安徽省高考文理科状元。我校参加国家、省级学科竞赛获一、二等奖的人数近400人次,他们中有奥林匹克金牌和理论特别奖得主周沛等。另有一批学生他们有的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有的个人演唱录制成光盘公开发行,钢琴、手风琴、二胡达到10级的学生累计达到30多人,还有一些学生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他们多次打破省、市中学生运动会记录。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使二中的学生形成了富于理想、个性活泼、视野开阔、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的特点,在大学学习和工作中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学校办学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国家级表彰21项和省级表彰20项,被省教育厅赞誉为“城市中学一枝花”。
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先后有伍健、王亚伟、秦敏、姜韬、冯沁雪等5位省高考文、理科状元,近百名学生保送进入国内外名校;参加国家、省级学科竞赛获一、二等奖800多人次,其中有国际奥林匹克金牌和理论特别奖得主周沛;作为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学生除取得田径类优异成绩外,还多次获得健美操、武术、定向越野、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的好成绩;秉承“厚德、励学、敦行”校训,坚持办好校报校刊《群星报》《雏鹰》、校园电视台、广播站、英语角、中学生业余党校、二中文化讲坛、校园文化艺术节、“感动校园人物(集体)”评选表彰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使二中学子具有了视野开阔、个性活泼、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特点。 马鞍山二中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三大战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高考再创辉煌,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5年高考,马鞍山二中各类考试人数984人。文理科650分以上90人,600分以上434人。艺体类报名10人,全部达二本线。
◆冯沁雪同学以卷面708分的突出成绩勇摘安徽省理科状元。
◆冯沁雪同学、张欣妍同学包揽马鞍山市(市区和三县)文理科状元。
◆五位同学进入全省文理科前十名。冯沁雪(第1名)、汤宇琛(第8名)等两位同学进入全省理科前十名;张欣妍(第4名)、章旻慧(第7名)、王芷晨(第8名)等三位同学进入全省文科前十名。另,周捷同学(第25名)进入全省文科前三十名。
◆据统计,今年录取北大、清华有望突破10人,继续保持在全省领先水平。
◆林子窈同学已保送至清华大学。
◆芮慈同学成为2015年安徽省唯一一位“一本上北大”的博雅生。
◆五位同学2014年提前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人才实验班,他们是:邵帅、赵子瑞、张拙成、许蓝天、陈炎炜。
◆孙嘉明同学公费留学至新加坡国立大学。
◆祝林东同学顺利通过“空军招飞”选拔。这是马鞍山二中在“空军招飞”工作上零的突破。
◆陈世豪、叶恩铭、毕成伟等同学分别特招至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
◆2015届竞赛成绩喜人。国家一等奖获得者2人,分别是:林子窈同学(已保送至清华大学)、王冯元同学(已签约清华大学);国家二等奖3人,分别是:芮慈、张乐洋、张志远;国家三等奖4人,分别是:沈子扬、曹旭晨、汪已森、沈剑钢;省级一等奖共计24人次。
◆首届县域生成绩喜人。45位来自三县的二中学生,全部达二本线以上,达线率100%;达一本线以上41人,达线率91.11%。650以上15人,600分以上33人。徐先粮同学获得省数学竞赛一等奖。
③ 历史上中国在奥运会上夺得第一枚金牌的人是谁
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许海峰。
许海峰,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人,1957年8月1日出生于福建漳州,前中国男子射击队运动员,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也是中国体育射击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
(3)马鞍山市运动会扩展阅读
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金得主,同时也是中国首位奥运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1986年汉城亚运会上以超世界纪录660环的成绩获自选手枪冠军、气手枪个人金牌和自选手枪团体冠军。
1990年北京亚运会勇夺四金,1991年夺得世界气枪锦标赛冠军和亚锦赛五枚金牌。1995年宣布退役并开始执教。2012年10月14日传记电影《许海峰的枪》上映。
2016年1月,许海峰为“奥运最长油画”添彩第一笔。
2017年11月13日,许海峰卸任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正式退休 。
④ 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的运动会
2010年马鞍山第十二中学秋季运动会入场式视频
马鞍山十二中2009年秋季运动会总结
马鞍山十二中成功举行第35届田径运动会
2009年9月28-30日,马鞍山十二中成功举行第35届田径运动会。在校运会期间,我校体育健儿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向上的精神投入到比赛中,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本届运动会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入场式
一、全员参与项目多。本届运动会是在新中国60华诞来临之际举行的,为了隆重庆祝祖国的生日,本届运动会除了20项田径项目外,还举行了盛大的入场式和全校性的广播操比赛。跟以往不同,田径比赛运动员每班级增加4名,扩大为20名,在原先416名参赛选手的基础上增加了104名,总共参赛运动员520人左右,占学生总数的50%,大大提高了参赛人数,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在本届运动会上还设立了教职工4*100米接力和“五人六足”集体竞速比赛,更加突出本届运动会的喜庆气氛。本届运动会是我校历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员最多、效果最好的一届运动会。
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运动会前期准备工作事项繁多、内容繁杂,学校专门召开了运动会组委会筹备会和有关专题会议,认真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各项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年级部,积极准备,精心组织。在方阵、广播操练习上,学校领导也多次亲自现场,对队列队形、服装口号等进行指导,对开幕式的彩排更是精益求精,有力推动了运动会组织训练工作。
班级方块队
三、各部门通力协作。
方块队表演
在服装统一、场地布置、器材保障、奖品发放、秩序维护、运动会比赛各方面,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总务、教导、政教三大处都做了充足的准备。教导处会同体育组做到竞赛规程和秩序册及时发放到位;政教处即使配置校服,使初一年级的同学穿上统一鲜艳的服装;总务处积极做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使比赛井然有序。
在宣传报道方面,团委招募学生志愿者组成宣传报道小组。在张奥、黄丽华等4位宣传报道小组成员的具体操作下,通讯组分别负责通讯稿采集,快讯播报等系列宣传工作;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校运会的点滴感触,为运动员呐喊助威,营造了良好的运动会氛围。
四、班主任保障有力、体育教师积极配合。竞赛规程下发到各年级部后,各班级都立即行动起来,很多班主任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带领学生积极训练 、认真备战;体育教师是积极配合,加强指导,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各年级部主任更是勇挑重担,不但搞好本班级的训练工作,同时抽出精兵强组建鲜花队、红旗队、国旗队等前导队,圆满完成了任务。有的班级虽然没有获得很好的名次,但他们都付出了很多,正是大家的付出,才使得本届运动会入场式、广播操、田径各项赛事安全有序的进行。
志愿者合影
五、裁判员老师恪尽职守,乐于奉献。入场式、广播操评比中,各评委老师、裁判员都能提前到场,认真、负责,公正、公平、团结、谨慎,使得本届运动会的入场式、广播操、田径各项比赛非常的成功。有些老教师,被安排在不熟悉的田径项目上当裁判,没有任何怨言,不但虚心向体育老师学习,了解规则,而且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很好地完成了各项比赛裁判工作。
本届运动会,学校团委从初一年级招募了42名志愿者,他们每天准时集中,安排任务,分散在各个工作点,在检录、起点、终点、成绩公告、广播通讯、赛场秩序维护等处都能看到戴红帽子的志愿者在努力工作着。运动会结束后还主动收拾场地、送还器材,他们任劳任怨,不计报酬,默默奉献。
广播操比赛
六、运动员优异表现和成绩
在本次校运会上,运动员们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用实际行动和自身实力充分展现了十二中学良好的精神风貌。
每一个运动员都朝着为班级争光添彩而努力,他们顽强进取,奋力拼搏,用青春谱写精彩,用汗水铸就辉煌,在男女中长跑,等多个项目中表现出色,成绩优异。
单项比赛成绩(略) 广播操 入场式 团体总分 初一 初二 初三 一等奖 209 第一 101 169.5 1 105 209 308 103 第二 202 163 2 101 210 307 二等奖 304 第三 302 150 3 107 202 304 308 第四 304 145 4 104 208 303 102 第五 308 144 5 106 203 302 三等奖 301 第六 306 141.5 6 108 204 306 305 第七 104 140 204 第八 106 135.5 101 第九 三天时间是短暂的,但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释放了激情。我们相信,在即将来临的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们的体育健儿一定会创造出一流的成绩;我们坚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打造雨山区、乃至全市一流初中的办学目标一定能实现!
⑤ 马鞍山市十二届运动会今日上午有哪些运动项目比赛时间
马鞍山市十二届运动会今日上午有哪些运动项目比赛时间
体育 健身 马鞍山市 运动会 安徽省
⑥ 安徽省马鞍山市运动会比赛的最高记录是多少(100米)
13S77
⑦ 马鞍山有没有参加过奥运会的运动员
参加奥运会的貌似没有。。。但有:
李臻同志,男,于1985年2月26日出生,1999年在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读书,同年5月被马鞍山市皮划艇队教练员彭盼友同志选招到市体校皮划艇队进行训练。李臻当时年龄比较小,人也非常朴实,对自己各方面要求很严格,在训练中非常刻苦,1999年7月,首次代表马鞍山市参加安徽省青少年皮划艇锦标就荣获双人皮艇第二名,单人皮艇第七名。在2000年9月份,代表马鞍山市参加安徽省第九届运动会,荣获双人皮艇第一名和单人皮艇第二名的好成绩。在马鞍山市体校训练期间,李臻是一名优秀运动员,表现良好,品德优秀,训练作风很顽强,深受体校领导、教练和队友的喜爱。在省第九届运动会结束后不久,市体育局领导出于对皮划艇项目的重视,同时,为了使该项目运动员将来为省,为国争光,将李臻输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水上训练基地皮艇队进行专业训练。李臻同志到了解放军队不久,就去国家队集训,训练非常刻苦,爱动脑筋。
2002年李臻代表中国,去日本参加世界杯比赛荣获双人艇500米、1000米二项冠军和单人艇500米冠军,同年参加全国皮划艇锦标赛获4人艇500米冠军。在部队期间,李臻同志积极要求自己,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埋头苦干为国争光,同年获得运动健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授予“一等功”,并加入了中共党员。2002年代表中国参加亚运会;2003年参加全国比赛获得1000米4人皮艇冠军;同年带病代表马鞍山市参加了第五届城市运动会获得第四名;2004年参加全国比赛获得4人艇500米冠军、200米冠军;同年参加奥运会、亚洲赛区的选拔赛,结果输给了其他国家运动员1秒时间,未能参加奥运会。奥运会选拔赛落选后,李臻对自己要求更严了,训练更加刻苦,每天队友们都训练完了,可他自己还要"偷偷"地留下来加练。2003年、2004年李臻被海军总部授予“三等功”。2005年是全运会年,李臻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参加了全运会预赛,在预赛中就一炮打响,获1000米双皮冠军。同年10月24日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李臻获得3项冠军,为安徽省代表团获得3枚金牌。李臻获得了全运会金牌也是我们省水上运动项目的第一块金牌,也是安徽省运动员参加全运会获金牌最多的运动员。全运会结束后,李臻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授予“一等功”。
沈君 1977年出生,身高1米58,1992年开始练柔道,当时在马鞍山体校,1995年进入天津队,1998年进入国家队。
主要成绩:
1997年八运会女子柔道57公斤级冠军;
1998年女子柔道57公斤级冠军;
1998年全国冠军赛女子柔道57公斤级冠军;
1998年亚运会女子柔道57公斤级亚军;
2000年全国冠军赛女子柔道57公斤级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57公斤级四强;
2001年九运会女子柔道57公斤级冠军;
2002年全国柔道锦标赛女子57公斤级冠军;
2002年全国柔道亚运会选拔赛女子57公斤级冠军。
⑧ 安徽省芜湖市有哪些运动员参加里约奥运会
安徽省芜湖市没有运动员参加里约奥运会。
2016年里约奥运会,共有9名运动员代表安徽版省参加
1、孟苏平,权马鞍山市人,里约奥运会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冠军
2、吕秀芝,黄山市人,里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铜牌
3、焦云龙,合肥市人,里约奥运会男子个人重剑32强
4、姚捷,上海市人,里约奥运会男子撑杆跳无缘决赛
5、黎雅君,惠州市人,里约奥运会女子举重53公斤级比赛没有总成绩
6、邓书弟,贵阳市人,里约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铜牌
7、张富升,广州市人,里约奥运会男子25米手枪速射第四名
8、王春雨,宿州市人,里约奥运会女子800米无缘决赛
9、刘榕冰,黔东南州人,里约奥运会男子体操项目第一替补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2016年8月5日到2016年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⑨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的十件大事
1.马鞍山抄二中“雄鹰展袭翅”雕塑回归。
2.2014年元旦文艺汇演“致春天”及高三元旦合唱比赛圆满成功。
3.2013年高考再创辉煌,升学质量居全省前列,录取“985”高校173人,“211”高校356人。
4.马鞍山二中LOGO出台。
5.2012年度最受欢迎青年教师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6.首届研学旅行及相关活动顺利开展。
7.2013秋季田径运动会成功举办,运动会开幕式首创班级展示环节。
8.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官方微博开通。
9.高二年级成功举办远足活动。
10.获得2014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计划”、复旦大学“望道计划”和“腾飞计划”、天津大学自主选拔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中国科技大学“瀚海计划”等推荐资质。
⑩ 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青少年部竞赛规程总则
举办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是为了检验全省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成果,展示我省青少年运动员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锻炼、培养和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夯实竞技体育发展基础,加快体育强省建设,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为保证青少年部各项竞赛活动规范、有序、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程总则。
一、竞赛时间及地点
2014年在安庆市举行。
二、竞赛项目
足球、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田径、游泳(跳水)、射击、体操(蹦床)、武术(套路、散打)、国际式摔跤(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跆拳道、拳击、举重、柔道、赛艇、皮划艇、击剑。
三、参加单位
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安庆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黄山市。
四、运动员资格
1.具有安徽省户籍,并经医务部门检查证明身体健康的青少年。
2.所有参赛运动员必须按规定在省体育局所属各运动项目管理单位注册,并符合省体育局关于省十三运会运动员资格审查的各项规定,方可代表注册单位参加比赛。
3.经省体育局批准,各市输送到解放军队训练尚未办理正式入伍手续的适龄运动员,公示后可代表输送单位参赛。
4.经省体育局同意,各市输送到体育院校(含竞技体校)的安徽籍运动员,代表我省在国家体育总局办理双重注册,公示后方可代表原输送单位参加比赛。
5.运动员参加省十三运会的代表单位以2013年度注册期内注册的代表单位为准。
6.甲组运动员在2011年至2013年度至少参加两次省级青少年锦标赛(以上场参赛为准),其他组别及足球、排球项目运动员在2012年至2013年度至少参加一次省级青少年锦标赛(以上场参赛为准),方可代表注册单位参加比赛。
7.凡在历次省级比赛中出现过两个以上年龄的运动员,以不利年龄为准。
8.各市不得从外省市引进运动员参加本届运动会。
9.运动员须按照省体育局的统一要求,进行骨龄检测和指纹采集。
10.运动员有以下情况的不得参加省运会:
(1)省优秀运动队正式聘用的运动员(含我省输送到解放军队已办理入伍手续的运动员)。
(2)不执行省体育局规定,拒绝省优秀运动队集训、试训或选招决定的运动员。
(3)未经省体育局同意,在外省市进行青少年注册或代表外省市(行业体协)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的运动员。
(4)未经省体育局同意,代表外省市参加省级及省级以上比赛的运动员。
五、参加办法
1.报项规定:各参赛单位最少必须参加10个项目的比赛。各单位必须报6个以上(包括6个)重点发展项目,不足6个,每少报一项扣除该代表团省十三运会总成绩3枚金牌、39分。
参加16个以上(含16个)项目的,必须报12个以上(含12个)重点发展项目和巩固强化项目;参加15—13个项目的,必须报10个以上(含10个)重点发展项目和巩固强化项目;参加12—10个项目的,必须报8个以上(含8个)重点发展项目和巩固强化项目。
重点发展项目:体操(不含蹦床)、游泳、跳水、射击、举重、击剑、田径、赛艇、皮划艇、拳击、手球。
巩固强化项目:国际式摔跤(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柔道、跆拳道、武术(套路、散打)。
2.经省体育局公布的全省单项后备人才基地运动员,两人及两人以下项目由输送单位报名参赛,所获成绩分别按50%计入输送单位和承训单位。两人以上项目可以由输送单位报名,也可以由承训单位报名,所获成绩不实行双计分。
3.一名运动员只能参加一个大项的一个组别(甲组、乙组、丙组或丁组)的比赛,不得跨组别或兼报其它大项的比赛。
4.各项目运动员报名人数,按各单项竞赛规程规定执行。
5.各代表团团部工作人员(含团长、副团长)数量规定:
参赛运动员在50人以下的(含50人)团部工作人员4人;参赛运动员在51—100人的团部工作人员6人;参赛运动员在101人以上的,每超出50人,可增报团部工作人员1人。
各代表团团长、副团长:运动员总数在50人以下的代表团,可报团长1人、副团长1人;51人至100人(含100人)的,可报团长1人、副团长1-2人;101人至200人的,可报团长1人、副团长1-3人;201人以上的,可报团长1人、副团长1-4人。此外,如各代表团工作需要,可另外增设副团长1-4人,不占代表团工作人员名额,一切费用自理。
六、竞赛办法
1.单项竞赛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竞赛规则和省体育局下发的单项竞赛规程。
2.所有项目各组别报名不足3个单位,取消该组别比赛(足球、篮球、排球、手球项目除外);单项每小项报名参赛运动员不足3人(艇、对、小团体等),取消该项目比赛。
3.各项目除竞赛规则规定名次并列外,不允许并列名次。并列名次的计分办法按竞赛规则和单项规程规定执行。
七、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
1.球类集体项目比赛录取名次与计分办法
(1)手球项目录取前12名。其中第一名计4枚金牌、52分,第二名计3.5枚金牌、44分,第三名计3枚金牌、40分,第四名计2.5枚金牌、36分,第五名计2枚金牌、32分,第六名计1.5枚金牌、28分,第七名计1枚金牌、24分,第八名计0.5枚金牌、20分,第九名计16分,第十名计12分,第十一名计8分,第十二名计4分。
(2)足球、篮球、排球项目录取前8名。其中第一名计3枚金牌、39分,第二名计2.5枚金牌、33分,第三名计2枚金牌、30分,第四名计1.5枚金牌、27分,第五名计1枚金牌、24分,第六名0.5枚金牌、计21分,第七名计18分,第八名计15分。
(3)以上项目参赛队数不足录取名额的,均按实际参赛队数录取并奖励。
2. 项目团体奖录取名次与计分办法
体操、射击、举重、击剑、田径、游泳、赛艇、皮划艇、拳击、手球、柔道、国际式摔跤、跆拳道、武术套路、武术散打等项目分别设立团体奖。各市在2011—2013全省年度青少年比赛及2014年省运会中,在以上项目所获团体总分按20%、20%、20%、40%比例计为团体奖的得分,排定名次。其中体操、射击、举重、田径、游泳、拳击等项目,录取前八名,第一名计4枚金牌,第二名计3枚金牌,第三名计2枚金牌,第四名计1.5枚金牌,第五、六名计1枚金牌,第七、八名计0.5枚金牌;击剑、赛艇、皮划艇、手球、柔道、国际式摔跤、跆拳道、武术套路、武术散打项目录取前六名,第一名计3枚金牌,第二名计2枚金牌,第三名计1.5枚金牌,第四名计1枚金牌,第五、六名计0.5枚金牌。
3.其它项目比赛录取名次与计分办法
除以上两类项目以外的其它各项目均录取前8名,按13、11、10、9、8、7、6、5计分。单项报名人数(队数)只有8名(队)或不足8名(队)的,减一录取,按高限计分。
4.全国以上重大比赛带入金牌、总分计算办法
(1)运动员参加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获得成绩,将分别计入运动员所属代表团的奖牌总数和总分内。计算办法为:每获得奥运会1张入场券按1枚金牌、13分计入输送市代表团。此外,单人项目每获1枚金(银、铜)牌加计16(10、8)枚金牌、208(130、104)分, 4—8名分别计3(3、3、2、2)枚金牌、39(39、39、26、26)分。两人或两人以上项目所获成绩按100%计算。
(2)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获得成绩,将分别计入运动员所属代表团的奖牌总数和总分内。计算办法为:单人项目每获1枚金(银、铜)牌计6(4、3)枚金牌、78(52、39)分;4—8名分别计36、32、28、24、20分。两人或两人以上项目所获成绩按100%计算,如同一代表团在同一比赛项目中有两名或两名以上运动员,所获成绩按100%计算;球类集体项目按实际名次带入金牌和总分。
(3)运动员在2010年9月17日至省十三运会开幕式前一个月之间(以下简称本周期)参加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第十六届亚运会以及第二届青年奥运会获得成绩,将分别计入运动员所属代表团的奖牌总数和总分内。计算办法为:单人项目每获1枚金(银、铜)牌计6(4、3)枚金牌、78(52、39)分;4—8名分别计36、32、28、24、20分。两人或两人以上项目所获成绩按50%计算,如同一代表团在同一比赛项目中有两名或两名以上运动员,则所获成绩按100%计算。
(4)运动员在本周期参加全国最高水平比赛(锦标赛、冠军赛或总决赛)获得成绩,将分别计入运动员所属代表团的奖牌总数和总分内。计算办法为:单人项目每获1枚金(银、铜)牌计3、2、1枚金牌、39(26、20分),4—8名分别计18、16、14、12、10分。两人或两人以上项目所获成绩按50%计算,如同一代表团在同一赛项目中有两名或两名以上运动员,则所获成绩按100%计算。
(5)运动员参加第七届全国城运会、获得成绩,将分别计入运动员所属代表团的金牌总数和总分内。计算办法为:单人项目每获1枚金(银、铜)牌计2枚金(银、铜)牌、26(22、20分),4—8名分别计18、16、14、12、10分。两人或两人以上项目所获成绩按50%计算,如同一代表团在同一比赛项目中有两名或两名以上运动员,则所获成绩按100%计算。第七届全国城运会跨市参赛的运动员所获成绩按1︰1分别计入参赛单位和输送单位。
上述比赛只统计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项目,但跆拳道、武术散打、女子自由跤按锦标赛设项统计。运动员在十六届亚运会中的非全运会项目取得的成绩按50%进行带入。同一名运动员在以上各项赛事中的同一小项(包括不同体重级别)中取得两个以上成绩者,只统计一次最高成绩。基地输送运动员按0.5:0.5的比例带入输送单位和承训单位。
5.输送省优秀运动队带入金牌、总分计算办法
各市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前输送到省优秀运动队正式聘用、解放军(获得全国十二运会与我省实行两次计分资格)的适龄运动员,本项目决赛前一个月仍然在队的,每输送1人加计1枚金牌、13分;
基地输送运动员按0.5:0.5的比例带入输送单位和承训单位。
6.已获得省运会决赛参赛资格的运动员,因代表国家参加2014年国际重大比赛或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以上重要赛事,而不能参加省运会决赛的(含与我省双计分的适龄运动员),经省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报省体育局审核批准,每人计金牌1枚,13分计入省运会所在代表团。
7.破(超)纪录金牌、总分计算办法
在省运会上超一项世界纪录奖励8枚金牌和104分,超一项亚洲纪录或全国纪录奖励6枚金牌和78分,破一项安徽省成年纪录奖励3枚金牌和39分,破一项安徽省青少年纪录奖励0.5枚金牌和8分。
八、公布名次与奖励
(一)公布青少年部代表团奖牌榜。具体办法是:按各代表团比赛奖牌、带入奖牌和破纪录奖励奖牌总数排列代表团奖牌榜。代表团奖牌名次奖牌数多者名次列前,奖牌数相同,金牌数多者名次列前,依此类推;金、银、铜牌情况均相同,名次并列。
(二)公布青少年部代表团金牌榜。具体办法是:按各代表团比赛金牌、带入金牌和破纪录奖励金牌总数排列代表团金牌榜。代表团金牌名次以金牌数多者名次列前,金牌数相同,银牌数多者名次列前,依此类推;各名次情况均相同,名次并列。
(三)公布青少年部代表团总分榜。具体办法是:按各代表团比赛名次分、带入分和破纪录奖励分总和排列代表团总分榜。代表团总分名次以总分多者名次列前,总分相同以金牌多者名次列前,依此类推;各名次情况均相同,名次并列。
(四)公布青少年部县级金牌榜。具体办法是:按照各县输送运动员(以运动员户籍决定输送县)在省十三运会青少年部比赛中所获金牌数以及县级田径锦标赛和篮球锦标赛带入金牌数统计县级金牌榜。
县级田径锦标赛和篮球锦标赛带入金牌数计算办法:各县参加2011-2014年全省县级田径锦标赛和篮球锦标赛团体总分分别累加后,排定名次,县级田径锦标赛和篮球锦标赛总排名1-12名计4、4、3、3、2、2、2、2、1、1、1、1枚金牌,带入省运会。
九、设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
根据各市输送运动员在本周期年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总决赛)、亚运会、全运会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折算成的名次分,奖励前八名代表团(具体细则另定)。
十、设竞技体育人才输送奖
根据各市在本周期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的运动员(含经省体育局同意输送到解放军队的运动员)人数之和,奖励前八名代表团(具体细则另定)。
十一、设体育道德风尚奖
评选办法另定。
十二、兴奋剂检查
比赛期间,根据需要,进行兴奋剂检查。兴奋剂检查和处罚按照《反兴奋剂条例》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三、报名和报到
1.第一次报名:报参赛大项。各代表团须于2014年1月31日前将《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参加项目报项表》报省体育局备案。项目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更改和调整。无故退出的,将取消该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评选资格。
2.第二次报名:报参赛运动员名单和具体项目。按各项目竞赛规程规定执行,逾期报名按弃权论。各项目报名截止后,原则上不得变更(各项目竞赛规程和规则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3.报到:各代表团报到时间待定;各项目运动队在本项目比赛开始前2天报到,比赛结束后1天离会。裁判员及仲裁委员报到日期另行通知。
十四、代表团团旗
各代表团自备,颜色自定,规格为2米×3米。代表团团旗除标明规程规定的参加单位名称(如:合肥)外,不得出现其它标志。
十五、比赛服装要求按照各项目竞赛规程、规则及其它有关规定执行。
十六、本青少年部竞赛规程总则的内容由省体育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