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任远

马鞍山任远

发布时间:2021-05-18 02:39:24

㈠ 明朝未年有刘光祖定远大将军吗

是清朝的,埋在双流区花龙村。
清世祖,赦授刘光祖定远将军衔。并封土田,旨云:任远膏腴土田,食不纳粮,水不修堰。比即选得成属新律县(县城武阳)杨柳村八角庙大路(官道)东建宅(故刘院子)。注:清初,新津县划为三个村,东,场柳村,南、大水坝村,北、高柏村。乾隆年间改三村为三乡,杨柳村改为长乐乡,下设三支,刘院子属二支,支下设保。
刘光祖原籍重庆府涪州武隆岭,大风保马鞍山官桥村人氏(在涪陵县东南角,1954年划归武隆县)。
刘光祖之父刘时尚,字云衢。祖父刘朝贵字双堂。
刘光祖有同胞兄弟四人,大哥刘光祚,二哥刘光裕,刘光祖排行三,四弟(不详)。
明朝末年,刘光祚被任命为总兵,带兵去河南,南阳道作战殉难。出川时留下赵将军,刘光祖,刘应太(刘光祚大儿子)。
刘光裕为避兵灾举家迁贵阳。
刘光祖携胞侄,刘应太同赵将军,在涪州组织义军(地主武装),在地方政权和仕绅的支持下保卫郡邑。
崇镇十七年(1644年元月)张献忠第五次由湖北进川,六月占领涪州(明朝三月十八日已亡)赵将军领兵抵抗,战败殉难。推举刘光祖为首领,后与曹英、刘长麟联盟,夺取重庆后,沿长江西进,沿岷江北上到嘉州地区,加入杨展联盟。
杨展,四川犍为郡人,明朝崇祯,十二年中,武进仕,任命为参
将,领兵驻守成都。1644年被张献忠俘虏,脱逃后,回嘉定府收集明朝残兵游勇,联络各地义军,向北推进到彭山地区,将刘光祖李升宇等布置在彭山江口,府河南岸一红线与李定国军队对峙。
1646年张献忠弃成都,分兵两路撒往贵州,南路,李定国率部
在要彭山江口与杨展所部(刘光祖、李升宇等)激战于江口。李定国船只,大部被击沉,李定国弃船登陆,去了贵州。
张献忠撤走后,成都及周边区县人烟断绝土地荒芜,清军进川后,刘光祖率众请臣,旨一道,有功于重庆府,赦授定远将军之职。
刘光祖生于明朝天启丙寅年(1626年)正月初六寅时,卒于清康熙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申时(丁卯年1687年)墓在广都兴隆寺,双青杠地分有七尺高碑辛山乙向(今双流县,胜利镇花龙村)。
刘光祖遗训:宗不建祠,族不列谱,墓不竖碑,人不入仕(清初
律令甚严,一官得罪,株连九族,诚恐一朝失足累及本门)。
李太君,清赠“淑夫人”名号(三品夫人称号)生于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初一日午时。乡籍上南道,天全州,中义、中坝人氏。其父李升宇(天全州守备)母亲汤氏,其弟李正栋,字君求。
刘光祖嫡出四字:
长房:刘应诏住八角庙大路东刘院子(今花源镇官林村)
次房:刘应乾住杨柳河西岸石板滩(今花源镇杨柳村)
三房:刘应文,住串头铺,大通桥(今花源镇刘巷子)
四房:刘应庸住杨柳河兰家沱西岸(今花源镇杨柳村一组)
清康熙十八年天下平成(平定三番)刘光祖,已离家四十年。回籍省亲。回到故土寻百里,不见一人,居住寨子,断垣、残壁、荆蔓丛生,一片废墟,更不见一文,片纸。父及祖父战乱时去世,未即立碑,无从辨认,一切都无稽考,故后人不得不以刘光祖为川西始祖,称一世祖。
一世祖,定居新津,至今三百七十余年,现有人口三千多人。主要分布在新津花源镇老川藏路以东,杨柳河以西,北至双流县黄水镇,桃荚村(刘河湾)以南,南至新津县普兴镇柳江村四、五组以北地带

㈡ 求李白,杜甫,苏轼,陶渊明,辛弃疾的议论文论据。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当大梦初醒来,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这种想落天外的特点,大大发展了庄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现手法,也融汇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诗仙」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陶渊明:积极追求的一生
自古以来,陶渊明总是被看成是一个隐逸诗人,说他追求静谧安宁、真诚无欺的古朴社
会,追求淡泊高远、任远委化、身无外求的人生,不肯沉浮应世,选择辞官归隐、躬耕自励
之路。他的田园诗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陶渊明也成为历代士大夫无比仰慕的“隐逸高士”的
楷模。但我们认为事实并非如此,陶渊明从“官场”到“隐居”,只是生活和价值取向的转
变,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他没有甘心于躬耕,藐视功名利禄,他一生在不停的追求。他的
追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最后一次归田前,主要体现在仕途上的追求,为实现自己
的政治理想;二是归田后,由从政转向从文,达到以诗文传世的目的。本文从这两个阶段进
行具体阐述。

陶渊明是一个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其祖祖
辈辈都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那时的知识分子实现自身价值的比较正统途径是
,通过仕途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等政治理想和为国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如在其诗《乞食》
中,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盆。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
何谢,冥报以相贻”
有人认为这首诗诗人作于60岁后,理解为由于饥饿才去要饭,在主
人殷勤款待后,他想努力报恩。但这不合情理。他称遗赠者为“漂母”与老翁的口气不谐。
魏正申先生在其《陶渊明集译注》中认为此诗作于19岁,我们认为更合理。诗人引韩信的典
故表示希望自己能象韩信那样辅佐明君干一番大事业,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含蓄
地表达渴望举荐的从政思想,当然其中也有为谋生养家的双重考虑。陶十九岁那年,爆发了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战争给东晋王朝带来了希望,“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融思
远翥。”(陶的《杂诗》)的豪情,就是他的进取思想的反映。
但是陶没有料到入仕任
职的繁杂,官场中的上下级关系森严,同僚们的相互应酬和相互倾轧,以及注重门第出身,
而不重才的风气。显然,现实与诗人建功立业的追求和实现理想的目标向去甚远。陶的“真
挚”性格与之不相容。这段时期的陶是矛盾的、痛苦的,以至出现了五次出仕五次归隐的曲
折历程。在任江州祭酒(29岁)辞职后,著了《五柳先生传》,欲借以自况,以“先生不知
何许人也”否定地位的显赫;以“亦不详其姓名”否定门第的高贵。可是其诗《命子》和其
文《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不是矜夸过陶氏的门第么?他一方面藐视士族门阀,
因为这使他长期郁郁不得志,沉于下僚;另一方面又以陶侃的曾孙而感到心理上的满足,且
因与陶侃关系的渺远而遗憾。陶尽管为此感到愤慨和无奈,但是在家中闲居五年后,又安耐
不住寂寞,做起了恒玄的幕僚,这只是一个小官,难以展现他的才能和谋生养家的目的。在
其诗《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中,他就有诗句“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一顾
讨温言,再喜见友天”表现了行役之苦和对远方妻儿的思念。以至“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
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养真衡门下,庶以善自名”倾吐了向慕诗书自适、厌弃官
场奔波、渴望隐逸娴静的生活意向,最终结束了第二次仕宦生活。
接着两次的仕宦生活
陶是抱着走着瞧的态度。这可在其诗《始作镇军参军泾曲阿》和《己巳岁三月为建戚参军使
都泾钱溪》中得到映证。但是也适应不了尔虞我诈的官场。后来任了三个月的彭泽县令后,
离职归田,结束了时断时续、前后跨越了十三年的仕宦生活。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努力,可
惜他没有调整好自我去适应那个无法改变的恶浊官场,只能“原志薄身”,完善自我的个性
和独立人格。可是他那坚定执著的追求,令人崇敬。归田后,貌似他十分满足“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那种自在、娴静的生活。“外表尽管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
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苦”(李泽厚语)。在《感士不遇赋》中,他列举了贾谊、董仲
舒、李广等有才华的正直之士却饱受压抑摧残的事实,陶发出“哀哉!士之不遇己不在炎帝
帝魁之世”的喟叹!这也难免。当某人做某事,做了五次还失败告终,其滋味又会怎样?陶
的美好田园生活让人怀疑,也许只是以美化田园生活来安慰自己,也许只是瞬间的审美体验
的田园生活。“以田园为自足、安定、欢乐的世界。不过是一层绚丽的光环,是一个美丽的
童话。”(孙明君《陶渊明:幻灭的田园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99.3)
由此可见
,陶渊明在仕途上的追求是十分努力的,并且可以说“屡败屡战”,前后五次徘徊于“仕”
与“隐”的矛盾中。但是由于他的“真挚”永远不改变,也就难以立足官场。正因为如此,
陶渊明没有成为政治家,而成了文学造诣极高的文学大师。

陶渊明归田后
的几十年,并没有沉醉于那种自欺欺人的生活中。因为他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好读书
,不求甚解”的陶渊明难免不受历史人物的影响。孔子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
怀。”也就是说知识分子要么做官,要么归隐,只有能做官而不做的人,才有当隐士的资格
。陶不做官,只能归隐。《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
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是通过仕途,仕途不通,只能转向“立德、
立言”的文学创作。陶的归田是不得已为之,其内心充满苦楚。《诗经》中“心之忧矣,我
歌且谣”“君子作歌,维以告哀”通过诗文使心中的创伤性情绪得到发泄,同时也有司马迁
的“欲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相似目的。陶的归隐就是由从政转向从
文。在政治上无法进取而求其次举动,这和孔子的当年所遇到的问题在情理上是相通的。<b
r>曹丕的《典论·论文》关于文学价值和文人地位的论述,开辟了“文学的自觉时代”
,陶的转变可以说是兼有时代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的积极追求。陶不管是“弱龄寄事外,
委怀在琴书”还是“植杖而耘耔”“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以及辞世前一年作
的《有会而作》中“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的感叹。以诗文传世可以说是贯穿一生的追求
,只不过归田后更侧重于之而已。
陶渊明的作品涉及多种文体,并且成就也比较高。四
言诗、五言诗等诗体抒情色彩浓烈,清新朴素。记、传、赞、疏、祭文等各有特色。陶诗今
存有126首,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其文存有十二篇,思想上、艺术上都颇有特色。如其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
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
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
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诗人在本文中以自己的境
遇和真实情感为原型,以意写“贫“,采用托言的手法,设计了一位思想上完全“我”化了
的五柳先生,对门阀制度进行否定。天下有道则任,天下无道时则隐的信条,置根于陶思想
深处,诗人着力于现实的分析,对阻碍他入世从政的腐朽政治、反动的门阀制度深恶痛绝。
对五柳先生“一问六不知”诗人借此深刻地批判了现实社会的不平,同时也预示了诗人从政
前程的渺茫。所以诗人提出了“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赋诗以乐其志”的从事诗文创作
的意向。这是陶寄托个人理想和志趣的抒情文,可以说是一篇较为成熟的自传作品。由于这
篇文章的成就,他被成为“五柳先生”。而他的《桃花源记》曾被人誉为“唐以前的第一篇
小说,在文学史上算是一篇极有价值的创作。”(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
《感世不遇赋》、《闲情赋》也是很有特色的作品。《自祭文》是陶一生的自我总结,回首
往事,抒发情感,揭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的人生哲学,
这可以说是第二篇自传或者真心袒露,就像司马迁《报任安书》,陶不仅作品成就高,还大
胆表达自我。这应该说是“以诗文传世”的表现之一。
表现的另一面是开创了田园诗,
实行诗歌创作题材的创新,并且创出许多美好的意象。尽管自《诗经》就有对田园风物和农
事劳动的咏唱和反映,但是只是零星的片段的不完整的农业场面刻画。由于受儒家轻视劳动
的观念的影响,田园诗很少发展,但是陶写了大量的田园诗。田园、山水、草木、禽鸟、炊
烟、农舍等显得那么清新安谧,这些组成的画面总是那么淡雅明朗,充满生机和迷人的景象
。陶突破旁观者角色,身体力行地参加了农业劳动,不仅写出了田园景色,也写出了田园劳
动的经历、体验、感受和联想。陶也创造出了特有的意象,在他的诗中经常用鸟、菊、酒等
意象,达到借物自况、托物言志的目的。
还有一个表现方面是陶渊明利用自己渊博的知
识传授门生。在《感士不遇赋序》中说“三余之日,讲习之暇”,传授自己的观点和诗文,
做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一点与孔子、屈原是相似的。
陶渊明追求“以诗
文传世”是成功的,对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不过,他本人不知而已,文学史上很多
作家在活着时就享有盛名,而陶渊明是在去世后才出名。鲍照、江淹等人均模仿过陶诗,并
赞其“如饥鹰独出,其矫无前”。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家对他的艺术成就也大为
赞赏。到宋代,苏轼发现了陶的作品以极其平淡质朴的形象意境表达了极美,所以把它看作
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品。至此陶在中国诗史上确定了“头等人物”(鲁迅语)的地位。

魏晋时代是“人的主题”和“文的自觉”时代,人们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重新加以
发现。陶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为了达到不朽的目的,他前期在政治上的孜孜不倦地追
求。由于社会的动乱不安,改朝换代的频繁进行,门阀士族的斗争,令人无所适从,与世无
争的隐逸生活便成为士人的普遍追求,可惜“欲有不能”(《朱子语类》),只能满腔愤慨
地归田。陈寅恪在其《桃花源记旁证》指出:“陶渊明《桃花源记》寓意之文,亦纪实之文
”,士人隐逸的目的“或隐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
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情。”陶归田后转向从文,写下了“独起众类”“莫之
与京”(萧统《陶渊明集·序》)的诗文。不过他自己没看到以诗文传世的成功,有的
只是仕途追求的痛苦。以至在一生中最后一篇《自祭文》中发出“人生实难,死如之何”的
感慨。

㈢ 上海世博会给我们的启示

上海世博会的正式名称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世博会或上海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展期为6个月,2010年5月1日开幕,10月31日闭幕。
201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2年,也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在世博会期间将有一系列重要的庆典及庆祝活动在世博会场内外举行。
上海世博会的开幕日期是2010年5月1日,这一天是国际劳动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五一”长假的第一天。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将从下午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由歌舞表演、礼花表演与灯光表演等组成。入夜,由激光图案和传统礼花组成的上海世博会徽标图案将照耀夜空,向全世界展示上海世博会的隆重开幕;各国展馆在灯光的映衬中展现出千姿百态的美丽轮廓,与礼花、激光交相辉映;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的世博园内,各参展国的民族歌舞在此汇聚,向世人展示人类共同的愿望——祝愿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闭幕日为2010年10月31日,届时将举行隆重的闭幕仪式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庆祝活动。
2010年广州也即将举办亚运会。虽然世博会举办时间比亚运会的开幕时间提前了近半年,但是,不能不说的是,上海世博会的宣传比广州亚运会的宣传工作要做得好很多。
这是经济上的问题,2010世博与亚运给中国带来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商机,世博是亚运的前奏,这次世博会花费可真不少,上海与广州的等级不同或许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同,这是触目以待的。
世博会的参观人数确实真的太多了,这是一个人口问题吗?虽然说是大型的世界活动,但也太夸张,不过想一想,在这么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十几亿,没有出过远门看这么大型的活动的人确实是多得很啊!
还有个环境问题,现在倡导低碳生活,白色的塑料都变成可以回收的塑料了 ......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任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测算 浏览:898
暴走漫画有版权么 浏览:512
农业信用卡积分有效期 浏览:172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
马鞍山李群 浏览:440
创造101之无敌导师 浏览: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