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市社区服务网与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区别
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作为首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自2001年年底开通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逐渐成为政府政务公开的窗口,社区管理的平台,居民生活的帮手,企业发展的舞台。特别是随着2002年96156社区公共服务呼叫热线的开通,标志着社区服务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初步形成了联结全市170个社区服务中心,调动2000家系统服务商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生活服务的局面。
家政服务:保姆小时工、月嫂服务、保洁清洗、家教服务、搬家货运、接送服务、看护老人病人婴幼儿;
综合修理:家电和电脑修理、管道维修、家居设施修理、生活用品修理、车辆维修;
文体娱乐:票务代理、旅行服务、社区文体活动及场馆咨询。
租赁服务:汽车租赁、电脑租赁、绿植租摆。
② 如何利用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社区服务
三、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各地应结合实际,以街道(乡镇)为基本单元,应用功能集成、界面规范、部署集中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确有需要的可依管理幅度和服务半径向所辖社区延伸。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应兼具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运行模式。统一设立电子政务办理界面,通过与人口、法人单位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库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组织机构代码等基础信息为索引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管理机制,实现居民身份证办事“一证通”。按照不同业务的具体需要优化电子政务流程,建立政府主动公开信息、政务办理痕迹信息和公共管理状态信息的实时共享机制,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跨部门业务协同。积极开发网上咨询办理、服务热线呼叫、现场自助查询等系统功能,为居民群众提供网络、电话和窗口服务关联组合的一体化社区公共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整合社区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各地应依托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加快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原则上凡涉及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事项,均要逐步纳入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集中办理。加快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迁移或集成,最大限度精简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和管理台帐。在保证数据交换共享安全性的前提下,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现有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向基层转移职能,规范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范围、共享方式和共享标准,逐步丰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服务信息,不断扩大社区政务事项的跨区域通办范围。
(三)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规划布局。各地要充分发挥市(地、州、盟)层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作用,集中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综合信息库,为街道(乡镇)及社区开展服务提供便捷渠道和技术支持。支持依托街道(乡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一站式”服务机构,统一提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咨询、办理和反馈服务。“一站式”服务机构的设施建设或改造应合理布局、科学分区、完善功能,方便居民群众办事。根据需要可以依托社区级综合服务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委托代办服务,增强社区公共服务的便捷性。
③ 社区公共管理基本知识
一、社区公共服务及其管理
第一节
社区公共服务概述
第二节
社区公共服务的维系
第三节
社区社会保障管理-
第四节
社区公共服务的比较
第五节
我国社区公共服务的展开与展望
二、
社区公共事业管理
第一节
社区公共事业概述
第二节
社区教育管理
第三节
社区文化管理
第四节
社区卫生管理
三、
社区公共安全与社专区矫正
第一节
社区公共安全概述
第二节
社区治安综合治理
第三节
社区警务属
第四节
社区矫正
④ 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区别与联系
公共服务的内涵比基本公共服务广,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只是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提出,因为这个涉及基本人权与人的基本发展,所以要均等化,而有些公共服务各级政府要量力而行、量地而行。
⑤ 什么是8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8项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给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
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对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发挥效益。
2、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是配套设施,使得基础设施得到更好服务、发挥更大作用、实现保值和增值功能的设施。
(5)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扩展阅读
设施需求
1、教育设施的配套质量需求逐步提高。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对教育设施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少年儿童比例的持续下降。住区内教育设施的配套面临资源整合,提升质量、提高配套标准等潜在要求。因此,优化教育设施的资源配置.提高配套标准.提升配套质量是教育设施配套的发展趋势。
2、老年设施的配套需求面临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高。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使得社会对老年设施的需求激增。这就意味着住区将承担更多的社会养老服务功能。因此,一方面住区内养老设施的数量需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养老设施的配套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社区服务设施的配套需求不断增强。社区服务性设施包括基本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各种活动站、服务站、社区管理等,是居民R常生活必须的基本生活设施,随着住区老龄人口的增多和全民健身、保健意识的增强,居民对上述设施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
⑥ 基本公共服务有哪些
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个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会逐步扩展,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
2、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
3、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
4、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
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⑦ 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的具体职能有哪些
社区公共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贫困居民、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服务重点。主要职责:
1、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负责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等事务;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负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缴费、异动和信息录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协助做好信访、监察工作。
2、社区社会救助服务。负责辖区内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认定、医疗救助、精神病药物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慈善、临时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3、社区计生服务。组织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保健等方面宣传和服务活动;掌握社区育龄人员(含流动人口)婚育情况;协助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为社区育龄人员提供《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计划生育证明的核查和发放服务。
4、社区住房保障服务。负责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对所辖社区住房保障对象的申报初审、调查核实、年度复审以及租赁住房补贴发放和保障住房的租售、居民住房状况摸底调查、申报登记、信息统计和住房档案建立等工作。
(7)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扩展阅读:
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数字社区等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当前要重点开展好的社区服务是:面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服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探索的一条贴近基层、服务居民的社会化服务新路子。
⑧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哪些方面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多的。
这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