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商局会处罚吗
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你只需按价(78元)赔偿给顾客就行了,除非已对内顾客造容成了实质损害,或是你有故意欺诈行为(这种行为要赔双倍156元)。但这只是民事赔偿,还有工商局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你进行的行政处罚。
你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第(四)项“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的规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可作如下处罚: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因此,工商可对你处予2千—5万元的罚款。本人认为,工商局让你们超规定赔偿给顾客,是想使顾客息事宁人的意思,并不打算立案处罚你们。
Ⅱ 欺诈消费者工商部门分几种处罚
工商部门对欺诈消费者的经营者可以采取责令改正、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六条: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
(七)拒绝或者拖延有关行政部门责令对缺陷商品或者服务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2)工商局会认定欺诈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十八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
(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Ⅲ 工商局怎样认定商户出售假冒伪劣商品
开白条?
我靠!
什么年代了?政府部门还敢搞这玩意儿?
你那儿工商局丫的专太JB有狗胆子属了!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一般叫做28号令)
() 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八条的规定,
工商部门进行处罚
首先要向当事人(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商户)出具《听证告知书》,听证期限过后,在出具《处罚决定书》,然后才应当由当事人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没款。
当事人在银行缴纳罚款之后,银行会给你《省级政府非税收入单据》的,你还可以要求工商部门出具发票。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只有在当场处以二十元以下罚款的,或者对公民处以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又或者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以及其他原因,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的。
工商部门的办案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Ⅳ 欺诈行为的认定是不是消费者要到法院起诉才能赔款
你好,对于消费欺诈行为可以协商处理,也可以直接到工商局投诉或者起诉到法院去
Ⅳ 对欺诈消费者行为应由工商机关如何处罚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
1996年3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第一条 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的欺诈消费者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第三条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四)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五)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六)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七)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八)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九)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十)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十一)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十二)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十三)以其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第四条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且不能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应当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销售失效、变质商品的;
(二)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的;
(三)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商品的;
(四)销售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的;
(五)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的。
第五条 对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所列欺诈消费者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罚。
第六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第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欺诈消费者行为的程序,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
第八条 本办法自1996年3月15日起施行。
Ⅵ 请问工商局能让商家赔偿吗
第一个可以
第二个,不可以,法律没有授权。但消费者可以主张,工商局可以调解。
Ⅶ 公司登记时有虚假,欺诈行为的如何追究法律
公司登记时地址提供的虚假资料,工商局会根据情况做如下处罚:
根据《公司法》第212条第二款“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本法规定办理有关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
对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其它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
对构成犯罪的单位处以罚金,并对其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Ⅷ 合同欺诈工商局怎么管
根据《合同违法来行为监督处理办源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1号)。
第四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负责监督处理合同违法行为。
第五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监督处理合同违法行为,实行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推行行政指导,督促、引导当事人依法订立、履行合同,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8)工商局会认定欺诈扩展阅读:
第十二条当事人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三条当事人合同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应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经督促、引导,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终止合同违法行为的,可以依法从轻行政处罚。
Ⅸ 工商局认定虚假宣传和法院认定虚假宣传是一样的吗
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工商局认定虚假宣传和法院认定虚假宣传标准依据有版所不同,工商权局经常使用总局的部门规章认定,较为详细。法院的司法解释角度同部门规章,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部门规章,法院只是适用司法解释及法律。从原则上二者也相配合,当然也按立法效益,按程序依卜规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