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基本公共服务贫困

基本公共服务贫困

发布时间:2021-05-07 09:41:26

⑴ 贫困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其体现在

在《纲要》中,我国未来十年“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逐渐版清晰:
---专项扶贫。权包括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革命老区建设等。
---行业扶贫。包括明确部门职责、发展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等。
---社会扶贫。包括加强定点扶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门的作用、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等。
目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构建了国家扶贫战略的完整体系,互为支撑,相互呼应,将共同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⑵ 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2年7月出台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从实践操作层面制定了基本公共服务国家基本标准,明确了四个主要目标:供给有效扩大、发展较为均衡、服务方便可及、群众比较满意,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扩大有效供给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从经济上来看,这既包括扩大供给,需要大幅度增加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总量和比例),又包括有效供 给,需要优化和调整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目标在于政府最大化地实现代表性、回应性和责任的价值。随着社会的转 型和发展,政府通过各项制度或者公共政策更大程度地实现其代表性和责任,回应多元利益主体日益增加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需要基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来完善 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体系,不断健全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从管理视角来看,扩大有效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是从管理社会向社会管理转变的基本措施和重要途径,从 整体上看,社会管理的焦点在于扩大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这一结果上。为获得预期效果,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可以妥善运用各种市场竞争机制,可以通过政 府、市场、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通过多种途径来提供,即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多元化,实现提供主体与提供方式多元化。为了实现有效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既应 该强调民众需求导向的观念,又应该扮演“掌舵者”而非“划桨者”的角色,还应该关注服务对象民众的回应即社会满意度。
发展较为均衡是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包括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最直接的因素是公共服务需方与供方的匹配。基本公共服务均衡的实质在于政府兑 现保障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权利的承诺,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与完善教育、住房、就业、卫生医疗等领域内的制度建设,通过具有普遍可接受或可容忍的基本公共 服务结果和机会均等来限制社会的不平等。从宏观层面来看,发展较为均衡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各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基本公 共服务的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从中观层面来看,发展较为均衡是指要基本实现城乡间、地区间在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 业、卫生医疗、养老服务等各种公共资源配置的均衡,尤其要实现各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发展较为均衡包括服务领域内资源配置的均 衡、服务结果的均衡以及服务评价的均衡,尤其要明显地提高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公正平等分配能力以及服务评价能力,以解决公众的住房 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问题,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均等地享有住房、教育、医疗、劳动的权利与机会。
服务方便可及是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的具体方向。随着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探讨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层面,它的可获得性和方便性是国家基本标准得以落实的重要衡量因素。首先,要健全服务网络。目 前,低收入和贫困群体有较高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但服务网络延伸得不够长,对基本公共服务利用率比较低,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与方便性相对不足,又由 于他们的支付能力有限,尤其在灾难性事件出现以后,容易因病致贫或者因灾致贫。因此,实现国家基本标准有赖于全面建立以基层为重点的服务网络。其次,要提 高针对特定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设施标准化水平,使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者能方便地获得相应的服务。比如,提高教育机构、培训机构设施的标准化设施是受教育 者、劳动者获得便捷的教育、信息、培训服务的基础。再如,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最后,要保障城乡居民就近获得服务。基本公共服务 国家标准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是通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一体化与服务制度衔接、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力度等方式,逐渐消除在二元社会结构中基本公共服 务获取的差异性,使城乡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可及性和方便性。

⑶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什么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⑷ 基本的公共服务都包括哪些

1、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

2、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

3、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

4、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

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4)基本公共服务贫困扩展阅读: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目标

1、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2、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劳动保护,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这也是构筑社会安全网的需要。

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促进走共同富裕道路。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6、强化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包括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大力推进全国统一市场体系建设。七要继续加强道路、电力、通信、供排水等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

⑸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哪些方面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多的。
这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⑹ 十三五贫困村村内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需求数据采集

“十三五”贫困村村内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需求数据采集表

填制单位: 省 市 县 乡 村

村庄类型:按照发展方向(A1): 按照地形地貌(A2):

规划项目建设 单位 建设规模 投资估算(万元) 建设内容(B) 建设地点 覆盖范围

单价 总投入 自然村数 户数 贫困户数

1.村级道路畅通 村(组)路 公里

生产便道(机耕道) 公里

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路 公里

2.人饮和灌溉设施 集中供水点 处

灌溉渠道 公里

灌溉塘(堰、井) 口

地头水柜(水窖) 个

小型提灌站 个

3.生产生活用电 自然村生产用电输变电线路和设施 千米

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用电输变电线路和设施 千米

4.已通电自然村通宽带(20户以上) 移动基站 处

乡镇到自然村光缆线路 千米

自然村内光缆线路和接入设备 户

5.环境保护和改善 公共卫生厕所 个

垃圾集中收集点 处

污水处理 处

集中沼气池 口

两旁绿化 千米

旅游村停车场 处

6.防火避灾基础设施 防洪堤 千米

护坡 千米

填报说明:

1.村庄类型(A),其中:按照发展方向(A1):中心村镇填1、一般村镇填2、过渡村镇填3;
按照地形地貌(A2):山区村镇填1、丘陵村镇填2、平坝村镇填3;

2.建设规模:只能填数字;

3.投资估算(万元):其中:总投入=单价×建筑规模;

4.建设内容(B):其中:规划建设项目(1.村级道路通畅)分4类:新建填1、改建填2、扩建填3、硬化填4;
规划建设项目(2-5)建设内容分4类:新建填1、改建填2、扩建填3、硬化填4;

⑺ 提升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做哪些方面工作

你可以网络啊,很多政策都公布在网上了的。

⑻ “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三保障″是什么

“三保障”就是保来障其义自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这句话出自:2019年4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8)基本公共服务贫困扩展阅读:

提出背景: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2015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2014年底,国家还有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7017万人,其中包括约1000万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央决定,对这部分贫困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包括集中安置和插花式分散安置。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国家采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组织实施。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明确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理念,力求聚集政策合力,通过搬迁来实现这批群众的脱贫。

⑼ 基本公共服务都包括哪些内容

公共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设的能力大小而专定,但基本上属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

(9)基本公共服务贫困扩展阅读: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

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

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

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一个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会逐步扩展,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⑽ 精准扶贫中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是指什么

“两不愁”:不愁吃(含安全饮水)、不愁穿。

“三保障”:义务教育、安全住房、基本医疗有保障。

“一达标”: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国家现行扶贫标准。

识别范围:

一是将农村人口、户籍制度改革就地农转非的人口作为识别范围。

二是识别以户为单位,户口本为基本原则,共同生活为参考依据。

三是贫困户(整户或单人)因搬迁、婚嫁、外迁、死亡、新生、判刑收监、出国定居的人员要及时动态调整。

四是贫困户识别坚持以乡镇户籍管理为主的原则。

(10)基本公共服务贫困扩展阅读

贫困户和返贫户识别标准:

一是国家标准: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且“两不愁”、“三保障”未实现的。

二是市级标准:“四进七不进”

“四进”:

一是家庭人均纯收入未达到国家现行扶贫标准的农户;

二是因缺资金有子女无法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农户;

三是无房且自己无能修建的农户,或只有一套住房已经存在安全隐患,自己却无力修建的农户;

四是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等,扣除各类政策补助后,自付医疗费仍然很高,导致家庭处于国家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户。

阅读全文

与基本公共服务贫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聚投诉张华 浏览:413
我爱发明自动钓鱼 浏览:199
龚发明重庆 浏览:413
我为你许下爱的期限 浏览:734
我想发明的200字 浏览:989
动漫角色版权保护 浏览:72
密蜜直播投诉 浏览:701
马鞍山博望天气 浏览:352
成都唐邦知识产权 浏览:7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测算 浏览:898
暴走漫画有版权么 浏览:512
农业信用卡积分有效期 浏览:172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