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如何处理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在企业日常经营中比较常见,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本公积都可以转增资本。由于形成资本公积的情形很多,情况不同,涉及的税务处理也不同。结合资本公积相关会计、税收政策,笔者就常见的几种情况列举说明如下。
一、属于原资本溢价部分可以转增资本且不涉及企业所得税情形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四条“被投资企业将股权(票)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规定,资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税务上不确认收入,自然就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当然也不能增加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计税成本。
会计账务处理:
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贷:实收资本(股本)。
二、会计处理错误时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形
本应计入收入、利得部分,会计处理错误计入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增时应按照会计差错处理,同时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补缴企业所得税。
例如:某企业以固定资产进行对外投资,账面净值1000万元,评估价值1200万元。
错误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12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
该账务处理是错误的,应按照会计差错进行调整,正确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12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000
营业外收入 200
这样处理,评估增值部分就通过营业外收入计入了应纳税所得额,若未进行调整就转增注册资本,应补缴企业所得税。
三、违规转增资本需补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形
以下属于按会计准则正确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部分,但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是不能转增资本的,若违反规定转增注册资本,需补缴企业所得税。
1.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根据新准则规定,如转让该被投资单位股权,则应将该项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会计账务处理:
①所有者权益变动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②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计部函[2008]5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部:贵部上证上函[2008]109号函收悉,经研究,现回复如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资本公积)。在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前,上述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暂不得用于转增股份;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收益,暂不得用于利润分配。”规定,该项资本公积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资本公积)。在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前,这部分差额暂不得用于转增股份。
会计账务处理:
①公允价值变动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②处置金融资产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3.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根据准则规定,该项资本公积应于处置该投资性房地产时转入当期损益,故不得用于转增资本。
会计账务处理:
①转换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②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4.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资产负债表日按照确定的金额计入。考虑日后行权时应转出,该项资本公积在行权前不得转增资本。
会计账务处理:
①资产负债表日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②行权时
借:银行存款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金融资产重分类产生的差额,根据规定在该金融资产被处置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在金融资产被处置前不得转增资本。
会计账务处理:
①重分类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②处置金融资产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Ⅱ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有什么审批程序
如是国有公司或者国有控股公司,需要国资委或者代行股东职责的其他机构审批同意后,召开股东大会以法定程序表决通过。如果是非国有公司或国有参股公司,只需要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即可。
相关机构审批或股东大会通过后,应持验资报告、修改公司章程、提交工商部门需要的其他资料,向原登记的工商局申请变更登记。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资本公积的来源项目都可用于转增实收资本的,有些资本公积项目不能用于转增实收资本。不能用于转增资本的项目有:“接受捐赠资产准备”、“资产评估增值准备”、“股权投资准备”、“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准备”、“被投资单位评估增值准备”、“被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准备”等。这些项目属于所有者权益中的准备项目,是未实现的资本公积,因此不能用于转增资本。
Ⅲ 有限责任公司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操作流程是什么
1.要有股东会决议,就是关于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的的决议,资本公积可以部分或全部转增注册资本,没有留存比例的限制。2.修改或补充增资章程。3.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验资,出具验资报告。4.再到工商局和税务局等进行系列变更。
但是,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不能转增资本。根据《公司法》及相关财务制度规定,资本公积项目可以转增注册资本。但应当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本公积项目都可以转增资本。财政部印发《关于执行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问题解答》的通知(财会字[1999]66号)指出:资本公积中的各种准备明细科目如股权投资准备等,是所有者权益的一种准备,在未转入“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明细科目前,不得用于转增股本。
待实现后转入“其他资本公积转入”
明细科目后,才可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以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投资为例,投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在未实现时,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记入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企业处置该项投资时,待该项资产发生对外交易、产权发生实际变动时,该科目的金额才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待企业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时,已实现的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的金额,才可用于转增资本(或股本)。这里讲的已实现,是指企业对外投资的实物资产已变成货币资金。
Ⅳ 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都需要什么程序要
如是国有公司或者国有控股公司,需要国资委或者代行股东职责的其他机构审批同意后,召开股东大会以法定程序表决通过。如果是非国有公司或国有参股公司,只需要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即可。
相关机构审批或股东大会通过后,应持验资报告、修改公司章程、提交工商部门需要的其他资料,向原登记的工商局申请变更登记。
需要注意的是:
(1)资本公积:并不是所有资本公积的来源项目都可用于转增实收资本的,有些资本公积项目不能用于转增实收资本。不能用于转增资本的项目有:“接受捐赠资产准备”、“资产评估增值准备”、“股权投资准备”、“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准备”、“被投资单位评估增值准备”、“被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准备”等。这些项目属于所有者权益中的准备项目,是未实现的资本公积,因此不能用于转增资本。
(2)盈余公积:公司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在实际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要按股东原有持股比例结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留存的盈余公积的数额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Ⅳ 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的情形有哪些
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的情形有以下2种情况:
1、企业所留存在公积金高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可转增为注册资本。
《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而国家工商总局的《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九条规定: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应当说明转增数额、公司实施转增的基准日期、财务报表的调整情况、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由上可知,《公司法》作为上位法仅规定了法定(盈余)公积金应留存25%,对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没有作出比例性限制规定,但这并不表示该法就禁止下位法根据行政管理及社会管理的需要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所以,国家工商总局在下位法制定时对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作出的比例限制规定企业也应严格遵守。换言之,无论是法定盈余公积金还是资本公积金,企业在转增前所留存的公积金均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2、除上述限制性规定外,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还因资金来源的不同有着其他限制性规定。
一类是可以直接用于转增注册资本的资本公积金,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金等。这一类资本公积金属于企业现金的流入,依法可以转增注册资本。
另一类是不可以直接用于转增注册资本的资本公积金,包括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股权投资准备和关联交易差价等。此类资本公积金在相关资产处置之前,只能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各种准备明细科目,即在未转入“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明细科目之前,不得用于转增资本,只有待非现金资产具备条件被出售或清算、股权投资被投资企业处置后才可转入“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同时应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在转增前按规定需要先经验资评估程序的应当依法进行评估验资),否则会造成一些企业为达到虚增注册资本而虚增资本公积,进而造成企业资本扩张能力的虚增。
Ⅵ 资本公积可以转注册资本吗怎样操作的
资本公积可以转注册资本吗?——可以。
但是,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不能转增资本。根据《公司法》及相关财务制度规定,资本公积项目可以转增注册资本。但应当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本公积项目都可以转增资本。财政部印发《关于执行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问题解答》的通知(财会字[1999]66号)指出:资本公积中的各种准备明细科目如股权投资准备等,是所有者权益的一种准备,在未转入“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明细科目前,不得用于转增股本。待实现后转入“其他资本公积转入” 明细科目后,才可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以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投资为例,投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在未实现时,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记入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企业处置该项投资时,待该项资产发生对外交易、产权发生实际变动时,该科目的金额才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待企业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时,已实现的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的金额,才可用于转增资本(或股本)。这里讲的已实现,是指企业对外投资的实物资产已变成货币资金。
综上所述,企业不经法定程序评估资产,不得将企业资产评估增值转增注册资本;即使企业已经法定程序评估资产,在其增加部分未实现,即未转入“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前,也不得转增资本。因为,如果资本公积准备能随意转增资本,一些企业就会为达到转增资本的目的而虚增资本公积,从而造成企业虚假出资的现象。
Ⅶ 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都需要什么程序
如是国有公司或者国有控股公司,需要国资委或者代行股东职责的其他机构审批回同意后,召开股东大会答以法定程序表决通过。如果是非国有公司或国有参股公司,只需要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即可。相关机构审批或股东大会通过后,应持验资报告、修改公司章程、提交工商部门需要的其他资料,向原登记的工商局申请变更登记。需要注意的是:(1)资本公积:并不是所有资本公积的来源项目都可用于转增实收资本的,有些资本公积项目不能用于转增实收资本。不能用于转增资本的项目有:接受捐赠资产准备、资产评估增值准备、股权投资准备、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准备、被投资单位评估增值准备、被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准备等。这些项目属于所有者权益中的准备项目,是未实现的资本公积,因此不能用于转增资本。(2)盈余公积:公司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在实际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要按股东原有持股比例结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留存的盈余公积的数额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Ⅷ 有限责任公司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操作流程
1.要有股东会决议,就是关于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的的决议,资本公积可以部分或全部转增注册资本,没有留存比例的限制。
2.修改或补充增资章程。
3.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验资,出具验资报告。
4.再到工商局和税务局等进行系列变更。
在会计上的处理就是按股东持股比例增加持股份额
借: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
贷:实收资本——A股东
—— B股东
。。。。
成都贝格财税,希望能帮助到你!
Ⅸ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需要哪些条件和手续
纯粹以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的,首先要确定你转增的时间。
在这一时间点上,对于会计人员来讲,需要你把账目做清楚,尤其是有关所有者权益的科目。
资本公积(从我感觉上具体点应该是说盈余公积)是怎样得来的,如何计提,如何留存,以前年度的损益是否经过审计,利润分配及未分配利润是否合理合法等等,转增之后的留存是否符合要求。
这些都满足后,就可以要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转增的验资,验资后再根据验资报告做凭证,将资本公积转入注册资本。
需要多说一句的是,我印象中确实没有见过纯粹以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的情况,一般都是有一部分现金或者其他非货币性资产增资,另外再加上一部分的资本公积,一起构成实收资本的增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