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人和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共有几位数字组成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国家为每个法人和其他组织发放的一个唯一的、终身不变的主体标识代码,类似于自然人的公民身份号码。今年6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33号),明确建立覆盖全面、稳定且唯一的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代码制度。统一代码制度将逐步覆盖此前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编制的组织机构代码、工商部门编制的工商注册号、机构编制部门编制的事业单位证书号、民政部门编制的社会组织登记证号、人民银行编制的机构信用代码、税务部门编制的纳税人识别号等。统一代码具有唯一性、兼容性、稳定性和全覆盖等特点。
广东在“一照一码”改革中率先实施统一代码制度。改革前,工商、质监、税务对企业发证照是分别赋码编号,多个代码共存。改革后,登记机关在给企业办理设立、变更和换照时,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⑵ 营业执照注册号与社会统一信用代码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已经三证合一了,营业执照号升级成了社会统一信用代码,可以说营业执照号就是和会统一信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特点:
1、嵌入了组织机构代码作为主体标识码。通过组织机构代码的唯一性确保社会信用代码不会重码。换言之,组织机构代码的唯一性完美“遗传”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2、在组织机构代码前增加行政区划代码,这个组合不难发现就是税务登记证号码。这样就提高了统一社会代码的兼容性,在过渡期内税务机关可以利用这种嵌套规则更加便利地升级到新的信用代码系统。
3、预留前两位给登记机关和机构类别,这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应用中更加清晰高效,第一位便于登记机关管理,可以作为检索条目,第二位可以准确给组织机构归类,方便细化分管。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主体标识码天生具有的大容量。通过数字字母组合,加上指数级增长,可以确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需升位就可容纳大量组织机构。
5、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位数为18位,和身份证的位数相同,这一巧妙设计在未来“两码管两人”的应用中可以实现登记、检索、填表等统一。
6、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中内嵌的主体标识码具有校验位,同时自身第十八位也是校验位,与身份证号相比是双校验,确保了号码准确性。
(2)工商登记证跟社会组织编码规则扩展阅读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的规则:
标准规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用18位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分别是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6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9位主体标识码、1位校验码。
第一部分(第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例如,机构编制、民政、工商三个登记管理部门分别使用1、2、3表示,其他登记管理部门可使用相应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第二部分(第2位):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登记管理部门根据管理职能,确定在本部门登记的机构类别编码。
例如,机构编制部门可用1表示机关单位,2表示事业单位,3表示由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民政部门可用1表示社会团体,2表示民办非企业单位,3表示基金会;工商部门可用1表示企业,2表示个体工商户,3表示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三部分(第3—8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例如,国家用100000,北京用110000,注册登记时由系统自动生成,体现法人和其他组织注册登记及其登记管理机关所在地,既满足登记管理部门按地区管理需求,也便于社会对注册登记主体所在区域进行识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
第四部分(第9—17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参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1997〕)
第五部分(第18位):校验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⑶ 事业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各代表什么意思
标准规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用18位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分别是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6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9位主体标识码、1位校验码。
2015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和信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相当于让法人和其他组织拥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号”,这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
李克强说,对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构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重要改革举措,能促进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实现社会运行效率倍增。
(3)工商登记证跟社会组织编码规则扩展阅读: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构成特点
1、是嵌入了组织机构代码作为主体标识码。通过组织机构代码的唯一性确保社会信用代码不会重码。换言之,组织机构代码的唯一性完美“遗传”给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2、是在组织机构代码前增加行政区划代码,这个组合不难发现就是税务登记证号码。这样就提高了统一社会代码的兼容性,在过渡期内税务机关可以利用这种嵌套规则更加便利地升级到新的信用代码系统。
3、是预留前两位给登记机关和机构类别,这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应用中更加清晰高效,第一位便于登记机关管理,可以作为检索条目,第二位可以准确给组织机构归类,方便细化分管。
4、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主体标识码天生具有的大容量。通过数字字母组合,加上指数级增长,可以确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需升位就可容纳大量组织机构。
5、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位数为18位,和身份证的位数相同,这一巧妙设计在未来“两码管两人”的应用中可以实现登记、检索、填表等统一。
6、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中内嵌的主体标识码具有校验位,同时自身第十八位也是校验位,与身份证号相比是双校验,确保了号码准确性。
⑷ 企业三证合一后组织机构代码是多少
三证合一以后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中的第九位到第十七位的9个阿拉伯数字为企业原有的组织机构代码。自2015年10月1日起,国家正式启用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
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由用18位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分别是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6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9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1位校验码。
(4)工商登记证跟社会组织编码规则扩展阅读: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规则:
1、第一位为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例如,机构编制、民政、工商三个登记管理部门分别使用1、2、3表示,其他登记管理部门可使用相应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2、第二位为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登记管理部门根据管理职能,确定在本部门登记的机构类别编码。例如,机构编制部门可用1表示机关单位,2表示事业单位,3表示由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等。
3、第三位到第八位为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例如,国家用100000,北京用110000,注册登记时由系统自动生成。
4、第九位到第十七位为组织机构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5、第十八位为校验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组织机构代码的区别
三证合一,五证合一之后,组织机构代码证已经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只有九位数,一般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倒数第二位往后推9位数。比如你给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11MA4L16JQ9B;对应的组织机构代码就是MA4L16JQ9,前面是地区代码。
目前我国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党政群团取消组织机构代码,统一更换为社会统一信用代码证书;而事业单位原来的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证书及税收证三证合一成为法人证书,其法人证书上的二维码便是该事业单位的社会统一信用代码。
2015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和信用。
2015年9月22日,从国家标准委获悉,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32100—2015《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该标准将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2017年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面建成。公示系统实时归集企业方方面面的信用信息,并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记于企业名下,逐渐形成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
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存量代码转换率为99.8%,存量证照换发率82%;全国个体工商户存量换码率95%。
网络_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⑹ 工商注册登记号和社会统一信用代码一样吗
是一样的,现在三证统一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三证合一后企业唯一的识别码,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号、税务号、三者公用一个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共18位,组织机构代码是第9位至倒数第2位,共9位数(删掉最后一个复制9个就是)。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相当于让法人和其他组织拥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号”,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2015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和信用。[1]
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存量代码转换率为99.8%,存量证照换发率82%;全国个体工商户存量换码率95%。
(6)工商登记证跟社会组织编码规则扩展阅读:
特定行业是否应该进行工商登记注册,最根本的一条坚持法定原则,即必须有法律、行政法规的明确规定。当然,有时在特殊情况下,行政规章的设置也是工商登记注册的依据。
过去,我们很多工商人员都有一种想当然的认识,即只要挣钱的或者说是营利性的都应该办理工商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否则就是不折不扣的无照经营。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
工商登记注册范围主要包括三种情形,即强制登记、自愿登记和不予登记。
参考资料:社会信用代码-网络
⑺ “三证合一”登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是怎样的
规则:
1、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设计为18位,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由五个部分组成。
2、第一部分(第1位),为登记管理部门代码。
3、第二部分(第2位),为企业等纳税人类别代码。
4、第三部分(第3-8位),为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
5、第四部分(第9-17位),为主体标识码。
6、第五部分(第18位),为校验码,由系统自动生成。
⑻ 工商登记证号,企业组织机构代码
是的。
现在已经多证合一。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等都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⑼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组织机构代码是一个吗
是的,现在已经三证合一了,只有一个社会信用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历史要追溯到1984年,那一年我国开始推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1989年组织机构代码制度诞生建立。
1997年国务院再次明确组织机构代码管法人,身份证号管自然人的“两码管两人”制度,2013年为从制度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预防和惩治腐败,提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概念,直到2015年国务院发布《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即33号文,第一次从国家层面,确定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地位和管理制度。
33号文不出台则以,一出台就雷厉风行,对落实时间和发放单位都做了明确规定,工商部门自2015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他登记管理部门在2015年底前实施,各有关部门必须在2017年底前,完成现有代码向统一代码的过渡,最迟不得晚于2020年底,过渡期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现有各类机构代码并存。
(9)工商登记证跟社会组织编码规则扩展阅读: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相当于让法人和其他组织拥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身份证号”,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2015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和信用。
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存量代码转换率为99.8%,存量证照换发率82%;全国个体工商户存量换码率95%。
参考资料:网络-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