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广东省气象计量检定所怎么样
广东省气象计量检定所,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广东省气象计量检定所更多信息和资讯。
② 第14号台风帕卡对广东哪些城市
根据广东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预计报道,“帕卡”将以15公里左右的时速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26日上午移入南海东部海面,逐渐趋向我省中西部海面,将对广东有严重影响。
③ 台风海马的预警预报
2011年6月21日11时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要求应急办、减灾司、预报司、观测司,气象中心、气候中心、卫星中心、信息中心、探测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气象报社、华风集团,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省气象局立即进入四级应急响应状态,并严格按照气象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2011年6月21日13时广西区气象局韦力行局长签署命令,决定自治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Ⅳ级应急响应命令,要求:玉林、钦州、北海、防城港市立即进入重大气象灾害Ⅳ级应急响应状态;区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自治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防御及应对工作。
2011年6月21日8时海南省气象局启动热带气旋四级应急响应,6月21日8时30分广东省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台风)三级应急响应。
国家海洋预报台6月22日08时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受今年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的影响,预计2011年22日上午到23日中午,广东省汕尾到雷州半岛东岸一带沿海将出现30到80厘米的风暴增水,上述岸段内的潮位站将不会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风暴潮预警级别为蓝色。请沿海相关部门加固渔业养殖水产设施和渔港设施,做好防潮准备。
中央气象台2011年6月25日06时解除台风蓝色预警。
④ 广东省考和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的区别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
笔试:行政能力测试、申论 (占60%) ;
面试: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占40%)
国家公务员考试
笔试:行政能力测试、申论 (占50%);
面试: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 (占50%)
⑤ 广东省考和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的区别是什么
国考、省考、广州市、深圳市公务员考试都是按人事部每年公布的考试大纲命题的,目的都是为了测查考生是否具备行政职业的潜能。总的来说差别不大,只是在题型设制、考试时间上略有不同。国考相对比省考难度大一点,省考又比国考的竞争压力小一些,也就是说广东省的公务员考试比国家公务员考试难度要小一些。应届毕业生选择每年上半年的省考或广州市、深圳市的公考,命中率相对会高很多。
具体到题型的区别,国考、省考、市考还是有一些差别,比如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上,国考的比较宏观,省、市考的材料相对较为中观甚至是微观材料
⑥ 广东的省考和事业单位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国考和广东省、市考的区别
一、招考时间上的区别:国考一年一次,10月中下旬报名,11月最后一个周末考试(07年因十七大召开,故延迟至12月)。09年国考10月15日开始报名,11月30日考试。广东省省考一般一年两次,上半年3--6月,下半年10--12月,不过从07年开始省考趋向于一年一次。另外广东省内的广州市(08-1-13,08-12-28),深圳市(08-5-25,08-11-20),近两年都有分上下半年单独招考两次,其他地方之前都没单独招考。因此,国考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广东省考、地方招考的时间没固定规律,试题相对于国考简单。
二、国考与广东省考命题设置上的区别:
三、通过上述材料,分析如下:
1. 国考和地方招考本质一样,但考试题型、题量、时间有所区别。考试有自己的命题组,由命题专家统一命题。但地方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自己的命题组,所以地方公务员考试试题主要来自人事部考试中心题库,通过买题或买题后加工得来。
2. 特别是从近两年看,广东省考试题目很多都是由国考和其他省真题演变过来的,国考和地方题目互相借鉴,因此,多研究这些真题将获益匪浅!
3.通过题型和分值分布,权衡后可看出:
①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特别是演绎推理是容易和分数最多的,尽可能都拿下来;②合理安排答题顺序:言语理解—判断推理(常识)—资料分析—数量关系(若不够时间,可以有技巧的“蒙”),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安排顺序!③国考、省考在题型上的主要区别变化如下:a.言语理解,08上半年省考只考片段阅读与选词填空,之前有病句、文章阅读,这是个重要变化;b.判断推理国考有定义判断,省考没有;c.常识部分国考07,08年只考法律常识,但09年常识考法律和其他常识,不只是考法律,但法律占大部分。省考侧重生活常识,近些年没考法律,今后估计会有所增加。
省考考生复习建议如下:行测:以06、07、08上半年省考真题题型为参照,可适当训练病句、文章阅读,但不作重点复习。广州市、深圳市单独招考题型与省考稍有不同,复习资料可参照省考,但难度参照国考,广州市和深圳两市的考试难度都比广东省考大.申论:05、06、07、08年真题为参照,同时看这四年的国考真题,例如06年的国考申论考突发公共事件,08年上半年广东省的申论题就是雪灾,国考是省考的风向标.
⑦ 2010气象年会怎样投稿
今年的年会主题: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
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
征文范围:极端天气事件的机理研究;强对流、暴雨等灾害天气潜势、短时临近预报技术与方法;热带天气系统形成机理及预报技术;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异常;台风路径、强度及风雨预报技术与方法。
承办单位:天气学委员会、热带与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国家气象中心、广东省气象局
主席:端义宏 梁建茵
S2 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
征文范围:2009年(国庆60周年、全运会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2009年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与信息发布、气象灾害防御;2010年发生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应急服务;气象灾害区划与影响评估;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应急处置与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承办单位:气象灾害与服务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主席:陈振林
S3 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
征文范围: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以及气候变化的减缓等。
承办单位:气候变化委员会、国家气候中心
主席:秦大河
S4 气候资源应用研究
征文范围: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风能(电)、太阳能和空中水资源评估方法和开发利用研究;风能、太阳能资源数值模拟及其发电量预报研究;气候变化对风能、太阳能、空中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承办单位: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委员会、国家气候中心
主席:罗 勇
S5 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
征文范围:城市气象探测技术与应用;城市精细气象预报与应用;城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适应与对策;城市化与城市大气环境;城市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城市气象服务与社会经济效益影响评估。
承办单位:城市气象学委员会、北京市气象局
主席:王迎春
S6 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
征文范围:人工影响天气新的理论认识和新的技术方法。
承办单位: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主席:郭学良
S7 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
征文范围:新一代天气雷达在短时、临近预报中发挥的作用;雷达产品、拼图软件开发;雷达技术保障;风廓线雷达等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雷达探测产品质量控制。
承办单位:雷达气象学委员会、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主席:宋连春 李 柏 高玉春
S8 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
征文范围:农业气象灾害灾损和风险评估、风险区划与预警技术;气候变化应对;设施农业气象保障;农业气象遥感;作物生长模型;农用天气预报;草原、森林气象等。
承办单位:生态与农业气象学委员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主席:申双和 郭建平 梅旭荣
S9 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
征文范围:副热带地区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副热带季风(降水)的监测、诊断与预测预报。
承办单位:副热带气象委员会、华东区域气象中心、上海市气象局
主席:汤 绪
S10 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
征文范围: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土壤-植被-大气能量和水分交换研究;大气边界层特征研究;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陆-气耦合大气数值模式研究。
承办单位:干旱气象学委员会、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主席:张 强 马柱国 吕世华
S11 空间天气自主资料应用与模式集成
征文范围:空间天气自主资料的处理、分析及应用;基于空间天气自主资料的模式开发与集成;公益性行业专项(气象)空间天气类项目进展。
承办单位:空间天气学委员会、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主席:王劲松
S1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征文范围:云降水物理学;大气辐射学与大气环境;空基、地基对气候环境监测原理、反演方法与验证;中层大气探测与过程研究及气候环境效应;大气与空间电学临近空间监测技术和实验。
承办单位:大气物理学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水循环和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
主席:赵春生
S13 第二届气象期刊发展论坛——大气科学期刊编辑与创新发展
征文范围:期刊编校流程优化和规范;刊物网页设计和网上采编系统建设;大气科学期刊的集团化发展;大气科学期刊的国际化进程。
承办单位:《气象学报》编审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
主席:丁一汇
S14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
征文范围:气候变化与重大疫情的关系;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空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气候类型对人体生理状况的影响;不同天气条件对人体病理变化的影响;医疗气象预报方法与技术;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承办单位:医学气象学委员会、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气象局
主席:王式功
S15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发展
征文范围:防雷减灾综合管理;雷电物理与应用研究;雷电监测、预警及其应用;防雷检测、评价及评估;雷电灾害调查与分析;雷电防护技术发展与应用。
承办单位:雷电防护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
主席:朱祥瑞
五、论文征集与出版
1.请按照本次年会的主题与各分会场征文内容向年会提交论文。应征论文应是2008年以后完成的科研成果,如已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请在文后加注相关信息。
2.应征论文需在正文中标明分会场的编号(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
3.每位作者的应征论文在同一个分会场不超过1篇,最多在3个分会场投稿(注:请勿同一篇文章投多个会场)。应征论文只需提交全文,全文中需含800字摘要。所投稿件应符合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征稿简则(见附件1)的要求。如与相关要求不符,主办单位有权删改。
4.应征论文一律通过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网站提交,具体方法请见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网站(www.cms1924.org/27nh/),征文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10日。
⑧ 广东什么时候站在“租房时代”最前端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坚定住房制度改革,让人民住有所居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意味着,住房制度重新确定,房地产传统市场格局被打破,“租房时代”渐行渐近。
租赁试点的开启、多角度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官方租房平台的上线,试水土地只租不售、住房租赁金融服务的创新,从政策支持到土地出让的嬗变,从企业探索转型到金融配套的实现……作为住房制度改革重要内容,在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面,广东,始终走在全国最前列。
进度为历年来最快
在新年交替之际,来自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7年,广东新增分配政府投资公租房5.8万余套,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40715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4416户、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4469套,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的各项目标任务,进度为历年最快,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逾204亿元,为广东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在积极推进住房租赁多元化经营路径、多渠道筹集房源、加快形成多层次住房体系的同时,还通过土地、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给予保障。去年,广州、深圳、佛山等多地试水土地只租不售,引导需求向租赁市场转化。
据了解,广东已在探索允许有条件的城市,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居住满一定年限且符合相应条件,并补交相关费用后,可将公共租赁住房转为共有产权住房。
人多,租房的占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