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我国目前实行的工商登记制度

我国目前实行的工商登记制度

发布时间:2021-04-26 01:34:17

❶ 工商注册的登记管理规定

工商注册新政策,是商事主体登记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主要包含有企业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无地址挂靠注册公司、多证合一等制度改革,降低了创业者注册公司的成本及门槛,为广大资金不雄厚的创业者减轻了很多负担,同时也是的注册公司的手续由繁变简。
一、多证合一
新注册的公司只发放登记载明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工商营业执照,不再发放商事主体形式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保登记证与刻章许可证等证件,新版的营业执照上具有以上证照的所有功能。
二、竖版执照
为与全国营业执照版型保持一致,将目前在深圳实行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非法人营业执照、分支机构营业执照跟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这四种营业执照的版式,合并统一为单一营业执照版式,并由以前的横版执照改变为竖版执照。
三、工商变更
商事主体变更后,在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领取新的“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时,须交回旧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包括国税和地税)等相关证照并作废。若旧证照遗失的,需履行相关证照的遗失补办手续。
四、旧照更换
2015年7月1日起,暂不受理商事主体的单独补换照的业务(意思是不涉及到营业执照照面记载事项变更,仅仅是换领新版营业执照的业务),该业务可办理时间另行通知。

❷ 企业管理咨询类---请问谁知道新的工商登记改革方案内容

新华网消息: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要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

现行制度下,创办一个企业并不容易,先要到主要部门取得行政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这就是所谓“先证后照”。在等待许可过程中,因为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创业者往往难以开展招工、洽谈、签约、贷款等企业前期筹备工作。

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后,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实行“先证后照”,创业者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在等待许可期间,创业者可以着手开展一些筹备工作,这就为企业先期发展争取了大量时间。
注册资本问题也是许多创业者难以跨越的“门槛”。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后,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度转变为认缴登记制度,工商部门只登记公司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无需登记实收资本,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
这意味着,申请企业登记不用再为注册资本发愁了。如果参照国际惯例,企业股东承诺认缴多少就是多少,理论上一块钱也可以办公司,经营者风险自担。

手续更简便、“门槛”更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将使广大创业者直接受益,并为中国步入一个全面创新、争相创业的时代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这项改革也对企业诚信经营和政府部门严格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2011年起,工商总局启动了“国家经济户籍库”建设,计划利用3年时间,通过对企业登记信息的综合管理、资源共享,初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制约”的惩戒机制。“如果企业违法经营,我们第一次是警告,第二次是限期改正,第三次再不改,就要吊销执照,而且要让它在全国各地寸步难行。”周伯华说。
记者从广东省工商局了解到,早在1年前,工商总局就已着手支持广东在深圳、珠海横琴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为改革积累经验。去年底,这一试点又进一步扩大到东莞、佛山等地。周伯华表示,改革方案一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工商系统就会在全国推开。

❸ 我国当前的外贸政策规定,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实行什么制度

实行备案登记制,即只要准备相关资料去外经贸局办理备案登记即可

申请资格 拟从事货物进出口和技术进出口业务的内资企业和个人。2004年7月1日以后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涉及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后向上海市外经贸委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手续(2004年7月1日之前已经批准成立的,并且在7月1日之后未增加进出口经营范围的外商投资企业,不需要办理备案手续)。

所需材料 已签字、盖章的《上海市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信息表》; 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企业法定代表人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对外贸易经营者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还应提交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 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独资经营者),须提交合法公证机构出具的财产公证证明;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的外国(地区)企业,须提交经合法公证机构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文件。

办理流程 在注册地工商局进行经营范围变更(增加“外贸经营权”),若为欲新设立公司可直接在进行工商注册时将“外贸经营权”加入经营范围;变更或办理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网上在线填写 《上海市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信息表》(网址:www.maofa.sh.cn); 网上填写完成后,将备案登记材料送交市外经贸委受理部门;上海市外经贸委在收到企业送交的备案登记材料后 5 个工作日完成备案登记手续,并发放《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办理海关注册登记、办理外汇登记等后续手续

受理时限 原则上为五个工作日。

❹ 我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社会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简政放权,优化办事流程。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要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

一是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需要取得前置许可的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市场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对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

二是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

三是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

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放宽工商登记条件后,如何加强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一是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为商事登记改革稳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实行宽进严管。认真落实“宽进”要求,放宽工商登记条件,建立便捷平等的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转变监管理念、厘清监管职责、规范监管行为、夯实监管基础,努力在推动“宽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工作,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

三是要加快构建服务型工商,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实现共同治理、共担责任。

四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契机,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工商职能切实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❺ 我国现在企业登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企业登记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虽然历经了28年改革开放风雨的洗礼,但是依然刻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体现在层层审批,严格审查,退出困难等行政许可方面,今天,为了治理经济环境,我们继续强调要“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以为把住了这道关,经济秩序自然好转,然而当前层出不穷的煤矿事故、食品安全、假冒伪劣、消费欺诈、仿冒商标、侵犯版权等市场不安全现象,说明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并没有有效的调节市场失灵,相反,过苛的准入门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限制了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创业愿望。这说明企业登记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缺陷。 按照我国现行的企业登记规则,企业登记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申请人设立、变更或终止企业主体资格的事项进行审查核实,作出准许或不予准许的决定,对准许登记的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并予以公告,企业方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我国企业登记的法规和实务来看,登记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具有双重功能,即确认企业主体资格和企业经营资格的作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企业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1999年6月29日)指出,“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其法人资格或经营资格终止”,可以认为是对《营业执照》双重功能的肯定。取得《营业执照》是企业获得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的前提。 《营业执照》的双重功能是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生活的结果,但在我国正进入全面市场经济的今天,他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之一,在经济生活,行政管理和司法审判的各个层面上表现出错位和缺位。 一、登记机关严格审查前置条件,希望把不合格企业挡在市场之外,但实践证明,不仅抬高了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而且摆错了自身的位置。我国行业行政审批过多过滥,虽经清理,但前清后立,目前仍有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分散在各个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中,而设立企业的实体法和程序法里,从《公司法》到《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都保留了大量的对行业经营资格的审查规定,《公司法》(全国人大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虽然确立了直接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原则,但第十二条仍规定:在公司登记时,“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应当依法经过批准。”《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1987年8月5日发布)第七条:“国家规定经营者需要具备特定条件或者需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当在申请登记时提交有关批准文件。申请经营旅店业、刻字业、信托寄卖业、印刷业,应当经所在地公安机关审查同意。”可见严格的前置审查就是对企业经营资格的认定。国家赋予登记机关审查企业的经营资格,实是搞错了核准登记的主要职能是确认市场主体,而不是通过对市场主体的审查来管制经营行为,事实表明,这种管制也是无效的,就如《居民身份证》并不能保证公民遵纪守法一样。按照登记是确认经营资格的逻辑推论,若企业都符合规定的经营条件,那么登记已成不必要,若企业不符合规定的经营条件而经营,应由行业主管部门查处,登记同样成为不必要。 二、实质性审查色彩浓重,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精神和国外普遍倾向于形式性审查的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国人大2003年8月27日通过)第三十一条,第三十四条规定:“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虽然该法第三十四条还规定:“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但是行政许可的形式审查仍是立法的主旨。而根据我国的企业登记规定,登记机关须审查企业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注册书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并核实有关登记事项和开办条件(见《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55条,国家工商局1988年11月3日发布),可见我国采取的是实质性审查。《行政许可法》实施后,登记机关虽然不再明确实质审查的义务,但登记实务中仍偏重实质审查,或者为了证明材料的真实性而要求申请人提交其他的证明文件。事实表明,实质性审查根本不能有效地控制技术性、秘密性都较强的欺诈行为,相反,形式审查的公信力已准确表达了企业的民事权利能力和与其交易的风险性,有助于当事人在与企业交易时认真考察其资信情况,而且提高了登记的便捷性。有鉴于此,各国在立法、实务中普遍倾向于形式审查,而对实质审查不作要求。如英国公司登记制度规定,登记机关只负责形式审查,实质情况由股东和董事、经理承担责任,会计师和律师承担连带责任。 三、易使当事人误解持有《营业执照》的企业,就是合法经营的企业,不再怀疑其信誉,使欺诈者有机可乘。《营业执照》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向社会公示其登记内容,由于《营业执照》也是企业取得经营资格的前提,我国严禁无照经营,因此一般推定凡经登记的内容都是真实有效的,其经营行为是合法的。执照的证明力会使利益相关的第三人放松对其资信能力的考察,若注册人以虚假事项登记,并且又具有主观恶意,那么与其交易的当事人就会受到重大欺骗,即使申请人在登记时提供了真实的资料,但是登记后,具有恶意登记动机的注册人也会持《营业执照》四处诈骗,同样严重危害经济秩序,这样的事情在经济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应该说《营业执照》对经营资格的证明能力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越是强调实质性审查,执照的证明力就越强,相反,当事人对与其交易风险的防范意识越小,恶意注册人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可能会更大。 四、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把登记和管理混为一谈,误以为登记也是管理,管理就是登记,表现为对市场监管职能的错位。长期以来,在《营业执照》双重功能的思维定势下,企业登记被定位成一种行政管理措施,“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是国家对工商企业进行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贯彻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保障企业从事合法经营,取缔非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作用”(国发[1982]108号)。所以工商机关对市场的监管,习惯于证照检查,取缔无照经营,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开展依法清理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工作的通知》(工商消字[2006]第6号,2006年1月10日发布)要求,“严格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和经营行为。清理规范的内容:(一)证照是否齐全。(二)证照是否有效。(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实际情况是否与登记注册事项一致”,这显然把静态的登记管理混同于动态的监督管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2002年12月18日发布)也体现了这种混同,也是公法对私权的干预。根据国务院的三定方案,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市场监管责任,但在登记就是管理的混乱思维下,重登记轻管理,或者只登记不管理现象,一直困扰着工商事业的发展。前几年发生的阜阳毒奶粉事件充分说明了有关部门对市场监管的失控,就工商部门来说,那些生产和经销劣质奶粉的厂家、批发商、零售商们,大多也是经过合法登记的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但他们却在监管机关的眼皮底下把劣质奶粉生产出来并销往了市场。 五、严进宽出,退出机制不健全。企业持续的进入和退出,是市场经济活的源泉,只有建立正常的企业退出机制,方能确保市场的效率和安全。我国确立了比较严格的准入制度,但是退出制度却不完善。《民法通则》规定,企业终止应当办理注销登记并进行清算,《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也规定,个体工商户歇业应当办理歇业手续,并向债权人清偿债务。可见注销登记并清算是主体资格消灭的前提,是企业完全退出市场的标志,《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以及《合伙企业法》等都有相应的规定。事实上,我国许多企业死亡后,由于多种原因,不办理注销登记、不清算,即自行解散,或者在清算中恶意逃避债务,使清算几无完成之日,而登记法规对此造成的法律后果没有丝毫规定,这就形成了死亡企业在死亡时间上的三个不清,一是自行解散或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时间是否为企业终止时间?二是清算完毕的时间是否为企业终止时间?三还是注销登记的时间为企业终止时间?登记机关一般将注销登记时间当作企业终止的时间,故社会上有大量已经死亡却仍活在登记机关的企业,俗称“死档”企业。对于死亡企业拒绝办理注销登记的罚则,规定的也很苍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国家工商局1988年11月3日发布)第六十六条第(八)项规定:“不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的,责令限期办理注销登记。拒不办理的,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并可追究企业主管部门的责任”。该罚则到底是对企业还是企业负责人罚款?企业已经解散或负责人下落不明或者企业没有主管部门的,该罚则根本无从实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1997年11月19日发布)第三十条:“合伙企业解散并清算结束后,不办理注销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该罚则把清算作为处罚条件,操作上很困难。由于《营业执照》具有确认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的双重功能,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也意味着主体资格消灭,那么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又没有清算人,还能否以原企业的名义参加诉讼?这是长期困扰司法实务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最高人民法院以法经[2000]23号和24号函,明确了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至被注销登记前,该企业法人仍应视为存续,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正是由于企业退出机制不健全,给市场安全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❻ 什么是商事登记制度

商事登记亦称商业登记,是当事人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将营业事项向营业所所在地的登记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经登记机关审查核准,登记于商事登记簿的法律行为。

是商事主体设立、变更和终止的基本法律事实,是反映商事主体信用基础和信用状况的法律形式,在性质上具有私法兼公法的二重性。

2013年10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改善了企业登记环节高昂的设立成本、复杂的程序以及法律不确定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也对企业理性投资、诚信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4年9月25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上线运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正式实施。河南工商电子营业执照软件系统已开发完成,河南省近期将正式发放电子营业执照。

实施“先照后证”改革,在工商登记过程中落实一批前置改后置审批项目,出台了《关于做好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改为后置审批工作的通知》。

在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方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审批变为先照后证,谁经营谁向政府登记,拿到营业执照再去完善各项许可、备案等手续,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时候不开业,这种改革很显然能够激发市民的创业激情。

(6)我国目前实行的工商登记制度扩展阅读:

商事登记原则

由于立法基点的差异,各国商事法对商事登记采取了不同的原则。目前,我国立法所采用的原则如下:

(1)强制登记原则。其含义有二:其一,商事主体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必须进行登记。非经登记者不具有商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得从事任何种类的商事活动,否则构成非法商事行为。其二,商事登记应就法律规定的商事主体的全部必要事项进行登记,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

(2)全面审查原则。即登记主管机关,对登记注册并不是简单地履行手续,而是要由国家登记主管机关全面审查登记的企业是否是一个经济实体,是否可以取得法人资格,德、法、瑞土等国和我国均实行此原则。

其审查内容主要是:(1)经营项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2)经营管理人员是否有经营管理的能力;(3)审查资本是否符合规定的最低限额;(4)审查机构是否健全;(5)审查公司的名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

(3)登记公开原则。即商人登记后,不论是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所有登记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每个人都有权阅览、复制登记簿上的内容,便之做到众所周知。

公开登记要通过以下渠道进行:(1)要在指定的报刊上由核准的法人公告;(2)在股东大会公开公司的经营状况;(3)登记机关要向公众提供咨询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商事制度改革

❼ 如何做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的工作

权责分明,坚持依法行政。实行“先照后证”的登记制度下,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各回部门的职责边界答,主要是要厘清工商部门与审批机关的职责,审批机关要对许可事项负责,工商部门则需对登记注册事项及相应的经济行为负责,切实转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现状,推动管理方式由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从而建立许可审批与登记监管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❽ 【宽进严管】、【先照后证】 工商登记制度将改革 黑龙江省大概要什么时间实行 懂的来说说

今天开会传达,国家总局预计将在6月出台相关规定、细则。不过因为涉内及到一批法律法规的修改、容废止,需要人大批准。不过有一点肯定,明年的个体验照和企业年检将取消或者形式会从根本改变,所以应该在秋季能在全国施行吧,你去红盾论坛看看信息。不过以黑龙江的作风,国家局出台相关改革方案,黑龙江会在第一时间执行的。
另外说一下,不是不需要前置,与国家安全、生产安全有关的,可能还是需要前置审批的。实缴改为认缴,工商还是负有监管职责的。

❾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如何确保企业信息的真实性

工商管理登记制度复改制革是我国政府管理转向宽准入,严监管 ”的重要举措,主要内容包括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先照后证 用年度报告公示制代替工商年检制度,以及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制度等措施。

在年度报告公示下,企业要在规定期限内,向工商部门报送年度报告。工商部门将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根据规定,企业要对年度报告的真实性 合法性负责。一是信息公开 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
(转自福建自贸区官网)

阅读全文

与我国目前实行的工商登记制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浏览:652
楚楚街转让 浏览:414
马鞍山何家俊 浏览:505
经济纠纷起诉状ppt 浏览:235
马鞍山有丝足的吗 浏览:24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浏览:520
彩电的折旧年限 浏览:102
无损检测证书 浏览:825
创造的名句 浏览:365
陌声聚投诉 浏览:389
成果照片图 浏览:332
聚投诉张华 浏览:413
我爱发明自动钓鱼 浏览:199
龚发明重庆 浏览:413
我为你许下爱的期限 浏览: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