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跨文化传播与公共外交这门课程模块二公共外交的知识点有哪些
跨文化传播与公共外交这门课模块二公共外交的知识点包含单元一感知公共外交实践,单元二理解公共外交定义,单元三新公共外交案例,单元四公信力与公共外交——兼议媒体外交,单元五软实力与公共外交——兼议企业外交,单元六公共外交的三种模式——兼议NGO的公共外交,。
② 什么是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目的都是扩大政治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文化影响.
用政治的方法回答就是: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只有加强公共外交,推动人文交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世界对中华文化的准确解读,才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减少世界对中国发展的误读.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加强公共外交,推动人文交流,才能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取得外国公众对我国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只有加强公共外交,推动人文交流,才能更好地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想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也需要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③ 北京的公共外交文化中心在哪里
在朝阳区建国路78号,那个建筑不太高所以远处望不见的,白色的两层楼建筑,全名“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也叫“桥艺术中心”,现在好像上面的外交文化中心的字拆掉了,换成了3块大电子屏幕。门口有3跟国旗旗杆的。仔细找可以发现。总之在华贸中心斜对面,长安街路南。 对面有个大烟囱。
以下是路线参考:
地铁路线
坐地铁的话,1号线大望路站,从B口出来,再往东走(右手方向),大概400多米就是了。那个建筑不太高所以远处望不见的,你沿途会经过一个在建造的长安8号写字楼,一个八王坟公交车站,和一个四惠停车场,再往前走一点点就可以看到了。
开车:
长安街由西往东方向:国贸桥往东,大望桥前出主路,一直往东,过红绿灯再向东400米路南,会场在京通高速的辅路上。
东四环由北往南:四惠桥往右拐(国贸方向),大望桥下掉头往回走,过华贸天桥往东100米路南,会场在京通高速的辅路上,门口有三根国旗杆。
东四环由南往北:四惠桥上左拐(国贸方向),过四惠桥出主路,大望桥下掉头往回走,过华贸天桥往东100米路南,会场在京通高速的辅路上。
通州:京通高速路过四惠桥出主路,大望桥下掉头往回走,过华贸天桥往东100米路南,会场在京通高速的辅路上,门口有三根国旗杆。
公交:
11、486、852、985、988路至八王坟南下车,步行至大望桥,向东400米
30、31、207、502路至八王坟北下,往东走至大望桥东400米,路南即是
930、1、57、312、402、405、648、649、666、728路至八王坟东下,过华贸天桥往东200米路南即是
647、667、668、669、938路至八王坟西下车,往东400米路南即是
④ > 桥缘公共外交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
桥缘公共外交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中国惟一一家以公共外交理念进行经营管理的大型综合型企业。公司创建于2008年,筹备期间以桥艺术中心、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两个机构形式,做了大量的国际文化交流及商贸促进活动,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共外交平台,奠定了以公共外交形式全方位发展的产业基础。 作为惟一的一家以公共外交为经营管理理念的文化产业,公司在桥艺术中心、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历年来举办的百余次国际文化交流及商贸促进活动的基础上,以牵线搭桥为中外企商服务,缘聚天下敞和合共融胸怀为宗旨,以公共外交为主体,以国际商贸为重心,努力通过多元化、多途径的公共外交与经贸合作,汇聚国际商机,集结企业能量,在努力发展自身文化与自主经济的同时,充分发挥公司的桥梁作用,着力打造国际文化交流与国际商贸投资合作平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及国外企业走进来提供方便、快捷、畅通的渠道,体现公司以公共外交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为核心、以经济贸易为重心的独特的公共外交企业特色。 公司办公地址为北京朝阳区建国路78号,位于北京国贸CBD核心区域,毗邻国贸、华贸中心、中央电视台等,经营面积1.48万平米,第三期开发下半年开始动工,即将建成2.8万平米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 (一)开展公共外交活动,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二)推动中外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三)推动中外科技、教育、环保等专业领域的互利合作; (四)推动中外人员往来与信息交流;举办研讨会、展览会及洽谈会等活动; (五)推动中外地方政府和城市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六)通过有关业务咨询、会刊、网站等形式,为会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七)开展有关的社会公益活动; (八)项目投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 (九)开展其他公共外交与文化交流活动。
⑤ 《跨文化传播与公共外交》课程讲什么内容
跨文化传播与公共外交》为学院传播学专业的专科第二学历、专升本跨专业、本科第二学历、专升本、同专业本科第二学历、高起本的专业选修课。
在全球化和全民外交背景下,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需要参与公共外交、实践跨文化传播。鉴于此,《跨文化传播与公共外交》可以作为本科新闻传播专业的选修课程,特别鼓励有志在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媒体工作的学生学习本门课程。
鉴于网络学院的学生主要为在职成人,因而在教学内容及形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地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实践。本课程将系统梳理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的主要理论、核心理念、主要实践模式,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框架。同时,教师将通过分析大量实践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模式。本课程还将通过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传播案例分析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传播的理解。
⑥ 我国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意义和作用谢谢,急求
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目的都是扩大政治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文化影响。
用政治的方法回答就是: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只有加强公共外交,推动人文交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世界对中华文化的准确解读,才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减少世界对中国发展的误读。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加强公共外交,推动人文交流,才能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取得外国公众对我国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只有加强公共外交,推动人文交流,才能更好地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想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也需要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⑦ 什么是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它的活动手段包括文化交流项目、国际广播和互联网等,其主要表达形式是信息和语言。
“公共外交”作为一个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65年,当时美国塔弗兹大学弗莱舍法学院系主任埃德蒙德·古利恩(Edmund Gullion) 将其定义为:“公共外交旨在处理公众态度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它包含超越传统外交的国际关系领域: 政府对其他国家舆论的开发, 一国私人利益集团与另一国的互动, 外交使者与国外记者的联络等。公共外交的中心是信息和观点的流通。”在当时,公共外交主要指美国新闻署所从事的非传统性外交活动,如包括国际广播在内的信息活动及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等。1987 年, 美国国务院《国际关系术语词典》把公共外交定义为:“由政府发起交流项目, 利用电台等信息传播手段, 了解、获悉和影响其他国家的舆论, 减少其他国家政府和民众对美国产生错误观念,避免引起关系复杂化,提高美国在国外公众中的形象和影响力,进而增加美国国家利益的活动”。1997年美国政府将新闻署并入国务院时的政策设计小组认为公共外交是通过理解、增进和影响外国公众的方式来促进美国国家利益的实现。
对于公共外交的内涵,欧美各国未有太大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关系问题,即公共外交能否登上国际关系理论的“大雅之堂”。公共外交是以信息和语言为主导的外交决策行为,以国外民众为对象,它强调外交实施国(主体)与国外民众(受体)的“合作”关系,这与国际关系中冲突常有而合作不常有的“无政府状态”前提是相矛盾的。
“公共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活动。它对政府的外交工作有相辅相成的支持性意义。进行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外交部门,但更多的是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团体、大学、研究机构、媒体、宗教组织以及国内外有影响的人士。他们可以借助各自的领域和国际交往的舞台,面对外国的非政府组织、广大公众,甚至政府机构,从不同角度表达本国的国情和国际政策。公共外交比起我们熟悉的“民间外交”的内涵更丰富。
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和主流社会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
在当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决定于本国国情,也受制于国际环境,这不仅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等,也包括国际舆论环境。
公共外交在国际交往场合无处不在,具有广阔的舞台。公共外交随时随地都体现一个国家的形象:公共外交可以体现在一次文化展览盛会上,又可以体现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或一次出口产品推介会上,甚至体现在人和人的一次交谈中。 [编辑本段]公共外交的基本特征一是行为对象是另一国的公众。公共外交的对象应当针对外国的公众舆论,通过影响外国的公众舆论,进而影响外国政府的外交政策。 二是行为主体是一国政府。如果仅仅是民间的交流和社团之间的交往,不能看作是公共外交的内容。比如企业之间的贸易联系,大学之间的友好往来,社会公众的旅游活动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联谊活动等等,都只能是民间交流,不能算作是公共外交。也就是说,只有当一国政府出面组织或者幕后支持,按照政府的意志,向外国公众舆论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消息,组织交流,间接影响外国政府外交政策制定的活动,才能算是公共外交。 三是行为方式是间接的。开展公共外交,不是政府和政府之间的直接交往,而是通过非政府组织和公众舆论间接进行。当然,信息的提供者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民间组织,具体如何公布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但是作用的着力点一定是外国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舆论,通过他们影响他国政府的政策,进而实现自己的目的。公共外交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改变另一国政治生态的做法,通过塑造有利于自己的政治生态,促进有利于自己的政策产出。 四是行为目的最终是维护和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所有外交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公共外交作为外交形式中的一种,当然也是以国家利益为最终目的。只不过它是通过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进而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
⑧ 跨文化传播与公共外交这门课一共有多少章节
这门课一共有2个章节。包括:模块一跨文化传播,模块二公共外交,。
⑨ 跨文化传播与公共外交这门课程模块一跨文化传播的知识点有哪些
跨文化传播与公共外交这门课模块一跨文化传播的知识点包含导论,单元一跨文化传播学概述,单元二文化理论,单元三跨文化传播理论,单元四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单元五跨文化传播中的非语言因素,单元六跨文化冲突与处理,单元七培养跨文化传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