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陈番的资料
陈蕃
蕃,字仲举,汝南舆兴人。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母忧弃官。州辟别驾从事,复弃去。公府举方正,不就。徵拜议郎,再迁乐安太守,以忤梁冀,左转修武令,迁尚书,出为豫章太守。徵拜尚书令,迁大鸿胪,坐救李云免。复徵拜议郎,迁光禄动,免。徵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代杨秉为太尉,坐救李膺等免。窦后临朝,以为太傅,录尚书事。建宁初,与窦武等谋诛宦官,事泄,为曹节等矫诏反杀,年七十馀。
东汉太傅陈仲举——先扫屋宇而后扫天下
一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当中,2000多年前曾经兴起了一个庞大的王朝——汉朝。这个朝代历经24帝,延续了400多年,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立国时间最长的王朝。不过,说起汉朝,在驻马店,有两个人物不能遗忘,一个是秦末起义军领袖、阳城(今平舆后刘)人陈胜。正因为陈胜的揭竿而起,举兵反秦,才有了后来的大汉王朝(详见10月9日本报文化视点《阳城陈胜在天中》)。另一位则是见证了大汉王朝走向衰亡的平舆人——东汉太傅陈蕃。
陈蕃,字仲举,汝南郡平舆人。其祖父曾任河东太守。不过到了陈蕃一辈,家道中落,不再威显乡里。陈蕃15岁时,曾经独处一个庭院习读诗书。一天,其父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看到院里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当即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回答让薛勤暗自吃惊,知道此人虽年少却胸怀大志。感悟之余,劝道,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激励他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没想到,千年以前的两句对话,竟成了后人教子育人的名言。
在汉朝时,中国还没有科举制度,朝廷选拔官吏的形式是“举孝廉”。陈蕃也不例外,在20岁刚出头时以举孝廉入仕,拜为郎中。不久,其母病故,陈弃官行丧。三年后,刺史周景任命他为别驾从事,他却因与周景谏诤不合,又弃官而去。这之后,公府也曾举荐其为方正,率直的陈蕃再次推掉。一直到太尉李固举荐,陈蕃这才离家为官,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后来,汉朝重臣李膺到青州做刺史。李的威政天下闻名,青州各地平日欺民榨财的官员听到风声,吓得都弃官而逃,惟独陈蕃安然而坐,“蕃独以清绩留”。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陈蕃的一鸣惊人,缘于他的一次“犯上作乱”。虽然他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赢得了一个“不畏强权陈仲举”的美名。
陈蕃在乐安任太守时,正值东汉外戚、宦官专权弄事之时。有一次,汉顺帝之妻梁皇后的哥哥、时任大将军的梁冀写了一封信给陈蕃,让陈为他做一件事。作为一名地方官员,能攀上像梁冀这样的高官无疑能青云直上,这是一般为官者梦寐以求的事。但陈蕃却不以为然。梁冀的信使来找陈蕃,陈蕃拒而不见,信使便假传大将军求见。陈蕃一怒之下,用皮鞭将信使打死。这种有悖情理的做法当然让一贯飞扬跋扈的梁冀所不容。他在皇帝面前一番“声讨”,陈蕃便被贬到修武县做了一名县令。幸运的是,由于陈蕃在任时政绩显著,没过多久,汉顺帝再次起用陈蕃,拜尚书。直至后来灵帝时官至太傅。
二
陈蕃的一生,始终都处在宫廷争斗时的动荡之中。作为东汉的大臣,他要么与专权的外戚争锋,要么和弄事的宦官相抗。《后汉书》的作者,南朝宋人范晔在评价陈蕃时,说他贤能树立风声,不计个人荣辱。在朝纲崩乱之际,与奸佞之人同朝争锋,以至于最终惨死在这上面。同时,说陈蕃以遁世为非义,所以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虽然大功未告成,但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百余年间,汉室乱而不亡,陈蕃功劳最大矣。
范晔的话,虽是一家之言,却道出了陈蕃作为汉室重臣为朝廷乱而不亡做出的独特贡献。这其中,陈蕃不避强权、犯颜直谏的做法最让世人感叹。
譬如在桓帝时,时任尚书令的陈蕃看到封赏逾制,内宠偎盛,便毫不犹豫地上疏皇上:臣听说那些事社稷者,社稷为上,那些事人君者,容悦为上。如今我蒙圣恩,备位九列,看到不好的事情而不去告诉皇上,我也就成了容悦之人。现在天下饥荒遍地,稼用不成,民用不康,可圣上还在胡乱封赏。有功之人没得到什么好处,无功者却因和圣上走得近而得了许多好处。甚至有的人,一门之内封侯的能达几人。这还不算,连年灾祸,十伤五六,可皇上却养着宫女数千,每天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计其数。常言说得好,小偷都不进有五个女儿的家门,那是因为养了这么多女儿,家中肯定贫穷,现在后宫养了这么多嫔妃宫女,岂不是让国家更贫穷吗?还有,狱以禁止奸违,官以称才理物,如果法亏于平,官失其人,肯定是因为皇上做得不好,现在天下人都在议论,狱由怨起,爵以贿成,希望皇上重视……
这篇奏章,在言及皇上的失误时,几乎没留任何面子,好在汉桓帝还算能纳言,最终采纳了陈蕃的一些意见,并且从宫中清退了500多名宫女。
还有一次,汉桓帝要去广城打猎,陈蕃听说后,又上疏说,当今之世,有三空之灾祸: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加上战乱不止,流民不断,正是皇上焦心毁颜、坐卧不安的时间,怎么能不顾社稷,扬旗耀武去围场守猎呢?
延熹六年(公元163年),陈蕃官至太尉,此时朝中有两个宦官被重用。他们便利用和皇上亲近的机会,诬陷排挤朝中的正义之臣。朝中大臣畏惧宦官,敢怒而不敢言,惟独陈蕃一人上疏死谏。然而此时的皇上已不再听信陈蕃,最终没能保住这些忠臣,许多人冤死在狱中。本来,宦官们也欲置陈蕃于死地,但终因陈蕃的名望过大,不敢妄动,使陈蕃躲过一劫。但一年后,因为党锢事件,陈蕃再次上疏进言。这一次,汉桓帝实在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将陈蕃削职为民。
党锢事件的起因依然是朝臣与专权的宦官争锋。当时,以党人领袖李膺为首的大臣在朝中失宠,宦官们以李膺、杜密、范滂等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互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为由,诬陷他们。桓帝大怒,下诏书命各郡逮捕党人,入狱者达200人。陈蕃眼见事态险恶,不顾再次受到牵连,拼死上疏,说李膺、杜密、范滂等人都是正身无玷、死心社稷之人,却被禁锢闭隔,命悬一线。而皇上堵塞天下人之口,聋盲一世之人,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什么不同?如今皇上临政,先诛忠贤,遇善何薄,待恶何忧?只是听信奸佞小人的谄言,便要将无罪者入狱,杀无辜者于市。接着,陈蕃又力劝皇上除妖去孽,实在修正,而他自己,因位列台司,忧责深重,不敢尸禄惜生,坐观成败。如蒙采录,即便身首分裂,异门而出,也不恨也。结果可想而知。此次上疏,陈蕃非但没能救出李膺、范滂等人,自己也被牵连了进去。
好在不久之后,汉桓帝驾崩,窦大后临朝,又重新起用旧臣。复诏陈蕃为太傅,录尚书事。
公元168年,汉灵帝即位,因陈蕃在辅佐灵帝登基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太后又下诏太傅陈蕃,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但陈蕃坚辞不受,前后写了10次奏章。最后,窦太后只好作罢。这段时间,陈蕃位极人臣。他与外戚窦太后的父亲窦武一起,理朝纲,辅国政,用仁臣,试图使汉朝中兴。但是,面对强大的宦官势力,仅靠陈蕃、窦武少数几个人的努力最终无法实现。尤其是在后来,陈蕃、窦武预谋诛灭宦官,却不幸走漏风声,宦官们抢先一步,诡称陈、窦二人要废帝,骗得汉灵帝下诏诛杀他们。事发当天,陈蕃即被捕杀。皇太后之父窦武亦不能幸免于难。反抗一阵后,窦武走投无路,拔剑自刎。
就这样,一代名臣,从小便立志欲扫天下的陈蕃,带着未能扫平天下的遗憾走向黄泉。 陈蕃、窦武被杀后,此二人的宗亲宾客姻属,也被全部处死。过去曾被陈、窦二人举荐的门生故吏,也皆免官入狱。惟一幸免的是陈蕃的儿子陈逸。当时,陈蕃有位老朋友朱震,他听到陈蕃死讯后弃官而哭,先是冒着杀头危险偷偷掩埋了陈蕃的尸首。然后将陈逸藏匿在甘陵边界。而他和他的家人被发觉后,全部入狱。朱震受到严刑拷打,却誓死不言,陈逸得以生还。几年后,黄巾军起义,汉灵帝大赦党人,陈逸才走出深山,后官至鲁相。
三
忠君、报国、辅社稷之危,面君直言,不避生死,体现了一位忠臣的拳拳心志,更体现出天中先贤的风范。对于陈蕃,还有一点儿不能不提,就是他特别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唐人王勃在他那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中有两句话:“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其中的徐孺就是陈蕃最尊敬的学者朋友。当初,陈蕃还在做豫章太守时,就请过徐孺出来做事。陈蕃一生不喜欢应酬,更不招待宾客,然而,只有对徐孺例外。他每次请徐孺过来,两人相谈甚欢,忘了时间。为此,陈蕃特意给徐孺准备了一张卧榻,让他留下过夜。等徐孺一走,陈蕃就把卧榻悬挂起来,直到徐孺再来,他才放下来。陈蕃在汉顺帝即位时,因太尉李固的举荐而走上仕途,因此深知人才对国家的重要,在做尚书令时就力荐天下名士。这些人包括南昌人徐孺、平陵人韦著、汝南人袁闳、阳翟人李昙、安阳人魏桓等。但他所荐之人因不愿给昏君为臣,一个也没有出来做官,可惜了陈蕃的一片苦心。然而,从这里也能看到,东汉末年,世风已乱到多么危险的边缘。即便如此,陈蕃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依然苦苦地支撑着,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捐躯死国,身首异处,但给后人留下的除了无尽的惋惜外,还有“大丈夫当扫除天下”而事未竟的悲壮。
『贰』 陈氏家族字辈排名
1、中湘栗塘陈氏颖川堂字辈:“俊英祖锡显达扬宗培元树德本立道生贤哲继起孝友克敦长延世泽永振家声”。
2、义门陈氏傅义堂字辈:“兆正文章时发光昌祖功吉庆世泽悠长”。
3、中湘陈氏聚星堂字辈:“邦家之光惟明克永孝友恢先承恩立本”。
4、濡须陈氏大邱堂字辈:“祖居绍兴祥世代傅贤良德业原来茂豫知庆泽长书田耕有禄义利积盈仓孝友家能正宽仁国以昌”。
5、阳城(今山东滕州市)“意翠玉风泰生震官林”。
(2)陈道远工商局扩展阅读
陈氏名人:
1、陈志朋
陈志朋,1971年5月19日生于中国台湾,华语流行乐男歌手、影视戏剧演员、导演。1988年,作为小虎队成员“小帅虎”出道,并迅速在华语乐坛崭露头角。
2、陈建州
陈建州,1977年5月2日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冈山区,祖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中国台湾影视男演员、主持人,中国文化大学观光系肄业。
『叁』 文言文《陈藩传》的翻译
《后汉书 陈藩传》译文
陈蕃,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后来公府征举方正,都不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别为他安放一张床,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
后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
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
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
《后汉书 陈藩传》原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后汉书作者范晔简介】
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
范晔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秘书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于任内著写《后汉书》。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晔投靠始兴王刘浚,历任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参与刘义康谋反,事发被诛,时年四十八岁。
范晔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其《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肆』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指挥系统去哪里用
这是法院的执行指挥系统,指挥协调全国的执行工作,并与相关机关实现了联动,当事人或申请人、案外人是没有权限查询与进入的。
新闻链接:
最高法执行指挥系统开通 剑指法院“执行难”困局
(2014年12月24日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4日电(新华社记者罗沙)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指挥系统24日开通,最高法执行指挥办公室同时挂牌。
此举标志着以执行网络查控为核心、覆盖全国的法院执行指挥系统正式运行。各级法院执行人员足不出户,通过法院内网就可以实现对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财产的查控。
打造对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的查控天网
据介绍,最高法执行指挥系统将全国四级法院间的执行网络纵向互联,与各中央国家机关、商业银行总行网络横向对接。从基层法庭到最高法院所有的执行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对债务人身份和财产信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查询和控制。
在该系统具备的案件管理、网络查控、远程指挥、信息公开、信用惩戒等多种功能中,首要功能就是网络查控。
“通过网络执行查控体系,在一个小时内就可完成对被执行人在全国3000多个银行网点的存款信息的查寻,效率之高,是传统模式不敢想象的。”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刘贵祥说。
记者了解到,在业务流程上,网络查控申请需由办案法官发起,只允许对在法院正式立案的被执行人提起查控申请,每笔申请均附带执行法官执行公务证及工作证,且均经过最高法执行局领导的审批把关。
最高法已与全国27家高院实现了执行网络纵向联网。同时,最高法与公安部身份证查询中心、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国家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签署合作备忘录,搭建联合查控被执行人财产、惩戒失信行为的网络专线。
“法院建立执行指挥系统以来,恒丰银行作为试点银行第一时间与系统联通,配合法院工作,截至目前已经进行了十几万次信息查询。”恒丰银行首席信息官司继平认为,全国法院指挥执行系统的建立将有效增强法院对被执行人查控和判决执行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
据悉,法院下一步还将同公安部、证监会、工商总局、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等部委建立网络专线信息对接,尽可能将查控范围扩大至各个银行,增加对被执行人的证券、股权、房产、土地、车辆、船舶、矿权等财产查控功能,以及出入境和入住酒店等信息查询。最终,将在我国打造对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查控的恢恢天网。
联合信用惩戒让“老赖”寸步难行
据介绍,2013年以来,最高法在全国建立起“执行黑名单”制度。各级人民法院将情节严重的失信被执行人统一纳入到最高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向社会公布,并通过执行指挥系统向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等通报,供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限制高消费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刘贵祥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比喻为一个“大水池”,各地方法院认定的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都可录入进这个“大水池”,向全社会公开,让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状态大白于天下。名单库还与网络搜索等网站联网,社会公众可以很轻松地看到失信被执行人的情况。
“现在一些商人谈生意前,都要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看看自己的交易伙伴是否‘榜上有名’,作为商业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他说。
截至12月10日,最高法已公布失信被执行人近77万余人,其中自然人近66万余名,法人及其他组织10万余个,已经限制近90万人次购买飞机票,近5万人次购买列车软卧。
据最高法介绍,信用惩戒制度推出以来威慑效果明显,大部分法院2013年案件的执结率和实际到位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海南法院纳入名单的一个失信被执行人购买飞机票失败后,为赶上女儿在北京的婚礼,立即把408万多的债务全部履行完毕。
刘贵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拓宽信用惩戒的范围,将列车限制购票的范围从软卧票扩展至高铁票。同时确保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的准确性,特别对于陈年积案中的被执行人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予以准确甄别,做到不枉不纵。
破解“执行难”任重道远
据刘贵祥介绍,近年来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收结案数在同期收结案中一直保持20%左右的比例,这表明主动履行生效判决的比例还不高,社会诚信与司法权威的形势不容乐观。
“与审判业务相比,执行工作难度更大,社会关注度更高。”刘贵祥说,执行就是要将纸面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要真刀真枪地从债务人口袋中掏钱,还常常面临债务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尴尬。
“据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有40%的执行案件的债务人是没有财产的,这些案件在执行程序中无法消化,又无其他特别畅通的出口,于是就年复一年地沉积在法院,数量越积越多。”他说。
刘贵祥表示,破解执行难题,一是要在思想观念上把市场交易风险从执行难的内涵中剥离出去,二是在法律制度安排方面完善破产制度与执行工作的衔接,三是要依法打击拒不执行法院裁判甚至是暴力抗法的行为。
“暴力抗法的出现,与法院执行的强制性未能有效凸显,特别是‘拒执罪’在司法实践中适用不畅有很大的关系。”刘贵祥认为,必须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犯罪行为处以刑事责任,并将“拒执罪”重新改为自诉案件或公诉与自诉并存,增强司法权威,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
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将开展一系列专项活动,对涉民生、申诉信访、金融等类执行积案进行集中清理。同时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从今年11月份到2015年3月份,在全国开展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涉执行犯罪的专项活动。
『伍』 我市(瑞安市)各行各业的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发展变化;各条战线英雄事迹……
这可多了去了,要以领域分吧。
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政治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总的说来,就这些方面,但政治体制上还是很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执政党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国力的的增强,我们中国未来会更好。
『陆』 愿批心自说陈什么意思呢
这句意思是:我想敞心扉表表真意。披心:剖析内心。
要联系上下文解释。
全诗: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愦愦俗间,不辨伪真。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白话文解释是:
龙要飞天双脚得踏云,人要当官得有人指引。众人动嘴能把金熔化,坏话说三遍慈母疑心。挑拨离间昏乱又庸俗,足以使人不辨假和真。我想敞心扉表表真意,可惜呀,君门九重相隔太遥远,且横一条河渡口难寻。
『柒』 主角叫陈道远,女主叫许珺。女主他爹叫许念娘
是《斩邪》作者:南朝陈
陈三郎其实和其他拜入武馆的富家子弟一样,别有所图,都是想借机接近许念娘的女儿许珺,
『捌』 你好,有陈老师spss系统实操培训教程的配套视频吗
没有视频哦
『玖』 杜鹏程,陈残云,王任重,刘海粟,丁慧中,焦若愚个取自什么成语
1、杜鹏程取自【鹏程万里】
读音:péng chéng wàn lǐ
意思:比喻前程远大。
2、陈残云取自【风卷残云】
读音:fēng juǎn cán yún
意思:像大风吹散残云一样。比喻一下子消灭干净。
3、王任重取自【任重道远】
读音: rèn zhòng dào yuǎn
意思: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4、刘海粟取自【沧海一粟】
读音:cāng hǎi yī sù
意思:大海中的一粒小米。比喻非常渺小。
5、丁慧中取自【秀外慧中】
读音:xiù wài huì zhōng
意思: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6、焦若愚取自【大智若愚】
读音:dà zhì ruò yú
意思:也说大智如愚。形容聪明的人,不炫耀自己,从表面看好像很愚笨。
1、鹏程万里
出 处:《庄子·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翻译: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2、风卷残云
出 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
3、任重道远
出 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翻译: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4、沧海一粟
出 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5、秀外慧中
出 处: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慧中。”
翻译: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他听入耳中而不厌烦。他的家妓眉毛弯曲,面颊丰满,声音清脆,体态轻盈,外貌秀丽,内心聪慧。
6、大智若愚
出 处: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翻译: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胆怯的样子,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像愚笨。
『拾』 陈氏家族族谱
山东东海陈氏字行:
希兴从正(希),淑建永同(淑),常立宗谱(常),统绪为贞(为),吉祥延祚(祥)。
丰修咸亨(修),孝敬成训(成),自古友生(永),乃现祖泽(见),光发舜英(光)。
云楚嘉绩(嘉),和曲令名(名),传来东海(传),五百年赢(百),朝代虽更(代)。
万户悠清(万),奕世载德(世),予兆颂声(兆),其保昭穆(其),庶昌祖荣(昌)。
(10)陈道远工商局扩展阅读
陈姓是全球华人、韩国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江苏省、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中国姓氏密度图册中,陈姓分布与闽海民系的分布范围极一致,在浙南、福建以及广东沿海皆极高密度,呈极深红色,人口密度在7.8%以上。
在珠三角、长三角呈次深红色,人口密度在6.5%-7.8%之间,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区极少分布。南方地区陈姓位居第一大姓,则在北方地区位居第七大姓,超过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陈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大约5.1左右。全球约达9800多万之众。
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台湾省和广东两省,陈氏约占当地人口的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