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河源市东源县工商局

河源市东源县工商局

发布时间:2021-04-14 08:07:58

① 河源市万绿湖东方国际酒店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所在地:广东省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元法定代表:郑柱东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登记状态:存续登记机关:东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地址:河源市东源县新港镇港建路3号
法定代表人:郑强辉
成立时间:2010-06-24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162500000969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河源市东源县新港镇港建路3号

② 东源县灯塔工商所变相收费,不交个体协会费不予换证。

个私协会费是强制征收的。

这个与您的工商管理费不是一个概念。

③ 河源市万绿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所在地:广东省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元法定代表:曾丽红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登记状态:存续登记机关:东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地址:东源县新回龙镇东星村
法定代表人:曾丽红
成立时间:2003-07-22
注册资本:6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162500000060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东源县新回龙镇东星村

④ 东源县工商银行的上班时间

所有银行的工作时间应该是一致的,法定工作日的8点半至5点半

⑤ 河源市地方税务局的领导信息

严贵杨
河源市地方税务局 党组书记 局长
简历:1963年11月出生,汉族,广东紫金人,工商管理硕士(MBA),经济师。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紫金县公路局会计员、惠州市公路建设总公司财务股长、副总经理、惠州市公路产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等职。1999年9月至2003年10月先后任惠州市地方税务局办公室副主任、稽查局副局长、惠城征收管理分局分局长。2003年10至2004年8月任惠城区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2004年8月至2010年3月先后任惠州市地方税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副局长。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任河源市地方税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主持全面)。2010年8月至今任河源市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主要分工:主持全面工作
刘伟荣
河源市地方税务局 党组副书记
简历:1953年10月出生,汉族,广东和平人,大学专科学历。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和平县配件厂干部、参加农村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工作队干部、和平县古寨公社党委会委员、共青团和平县委副书记、和平县附城公社党委书记等职。1984年至1988年任和平县税务局局长。1988年至1994年任河源市税务局税政科科长。1994年9月至2004年7月任河源市地方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4年7月至今任河源市地方税务局调研员、党组副书记。
主要分工:分管税政科、征收管理科、信息管理科。基层联系点:东源县地方税务局。
练富强
河源市地方税务局 党组成员 副局长
简历:1963年8月出生,汉族,广东紫金人,大学本科学历。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1年8月至1985年9月、1987年7月至1988年3月,任紫金县税务局税政股副股长。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中山大学就读财政专业。1988年3月至1994年11月任紫金县税务局副局长。1994年11月至2001年8月任紫金县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2001年8月至2004年4月任梅州市地方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04年4月至今任河源市地方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主要分工:分管规费管理科、机关服务中心。基层联系点:龙川县地方税务局。
邹汇川
河源市地方税务局 党组成员 副局长
简历:1957年5月出生,汉族,广东东源人,大学专科学历。197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12月至1980年1月在部队服役。1980年12月至1986年8月在河源县税务局工作,先后任蓝口税务所专管员、柳城税务所副所长。1986年8月至1988年7月在暨南大学就读财政金融专业。1988年7月至1994年9月在河源市税务局工作,历任郊区税务局征管股股长、市税务局征管科副科长。1994年11月至2004年8月在河源市地方税务局工作,历任直属分局局长、检查分局局长、稽查局副局长。2004年8月至今历任河源市地方税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副局长。
主要分工:分管计划财务科、纳税人服务中心、税收研究会。基层联系点:紫金县地方税务局。
刁振光
河源市地方税务局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
简历:1958年8月出生,汉族,广东龙川人,大学本科学历。197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3月至1990年8月在部队服役。1990年8月至1994年9月任河源市税务局人事教育科副主任科员。1994年11月至2007年8月先后任河源市地方税务局人事教育科科长、龙川县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人事教育科科长。2007年8月至今任河源市地方税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主要分工:分管监察室、机关党委办公室。基层联系点:连平县地方税务局。
曾罗生
河源市地方税务局 党组成员 总会计师
简历:1957年11月出生,汉族,广东连平人,大学专科学历。197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12月至1980年2月在部队服役。1980年2月至1980年7月在家待业。1980年7月至1988年2月任河源忠信税务所所长。1988年2月至1994年9月任河源市税务局直属分局副局长。1994年11月至2001年3月先后任河源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分局局长、稽查局局长。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任连平县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任河源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局长(副处级)。2008年11月至今任河源市地方税务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主要分工:分管稽查局、法规科。基层联系点:源城区地方税务局、和平县地方税务局。
张亮文
河源市地方税务局 党组成员 总经济师
简历:1961年6月出生,汉族,广东紫金人,大学本科学历。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9月参加工作,1977年9月至1981年11月在河源市紫金蓝塘大村小学担任教师。1981年11月至1991年3月在紫金县税务局工作,历任龙窝税务所专管员、秘书股副股长、办公室副主任。1990年6月至1994年11月在河源市税务局工作,任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11月至2010年7月在河源市地方税务局工作,历任办公室主任、人事教育科科长、源城分局局长、源城征收管理分局局长、源城区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新区地方税务局局长。2010年7月至今任河源市地方税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主要分工:分管办公室、人事教育科。基层联系点:高新区地方税务局。

⑥ 东源县的经济

东源县委、县政府坚持实施“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旺城扩城、教育强县、和谐稳定和固本强基”七大战略,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全县规划分为三个经济片区:205国道和高速公路沿线乡镇为工业经济区,重点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外源型经济;东片乡镇为资源经济区,重点利用当地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发展内源型经济;万绿湖库区乡镇为生态保护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努力打造工业大县、旅游强县、生态名县;以打造“后发东源”为目标,抢抓国际产业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多年财税综合增长率排在全省67个山区县的前列,六项主要经济指标综合得分名列河源市前茅的目标。
2010年,东源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55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7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3.21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16.89亿元,增长11.6%;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7亿元,增长18.0%,财政综合增长率在全省排名第48位,与上年比前移12位;实现工商税收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乡镇税收4.72亿元,占全县总税收89.6%,有8个乡镇税收1000万元以上。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4%。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例由2009年17.3∶53.2∶29.5调整为2010年16.9∶55.1∶28.0;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农业稳定发展。
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0年不变价,下同)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0.0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10.5%。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亿元,增长36.6%,财政综合增长率在全省山区县排名第16位、全市排名第3位。实现税收收入7.3亿元,增长31.3%。实现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增长48.4%。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二三产业比例从2010年的16.9∶55.1∶28.0调整为16.7:54.3:29.0。实施富县强镇战略成效初显,有10个乡镇税收超1000万元,其中仙塘镇、涧头镇实现超亿元目标。 东源县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红薯、玉米、小麦、蚕豆、豌豆等。东源县(区)经济作物种类较多,种植历史悠久,主要有花生、甘蔗、大豆、木薯等。
水稻是东源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通过不断推广优良品种,应用规范化栽培技术,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水稻产量逐年上升。1999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44.17万亩,总产20.85万吨,总产首次突破20万吨大关。2001年开始,实行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经济作物种植,调减水稻种植面积,全县水稻总产稳定在18万吨以上。2004年晚造由于受干旱和寒露风影响导致减产,水稻全年种植39.22万亩,总产15.7万吨。
红薯1988年,全区种植面积5.1万亩,总产5109吨,亩产仅99公斤(5∶1折稻谷计算)。1989~1991年,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亩产增至117公斤。随着红薯品种的不断改良,推广先进技术,1997年亩产达到297公斤,总产首次突破1万吨。2001年亩产307公斤,总产达1.4万吨,是历年红薯亩产最高的年份。
玉米1988~1990年,郊区玉米种植零星分散,多种于輋坝地及菜园地,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少。1990年种植面积8631亩,亩产53公斤,总产456吨。1995年开始,东源县组织实施省人大“一乡一品”议案项目,分别在灯塔和黄田镇建立1000亩以上玉米高产示范点。2000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4.68万亩,亩产226公斤,总产1.06万吨,为历年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年份。2004年种植玉米3.37万亩,总产0.72万吨。
小麦、蚕豌豆1988~1992年,郊区小麦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总产1000多吨。1993年后,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2002年种植面积仅1252亩,总产137吨。蚕豌豆种植以冬种为主,种植面积和产量比较稳定。蚕豌豆常年种植面积3.6万亩,亩产108公斤,总产约3892吨。
东源县立足县情,积极推行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大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经济保持每年递增6%以上。按照“抓龙头、办基地、创名牌、突特色”的工作思路,东源县形成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望郎回板栗、仙湖茶、霸王花米粉、客家酿酒、蜂蜜等。
2009年,该县进入广东省40个产粮大县行列。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实施东江上游特色水果产业带项目,共种植板栗、柠檬1.5万亩,建立板栗、茶叶、油茶、柠檬、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10个,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34万亩。新增两个市级专业镇,农业龙头企业增至3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至387家,带动农户3万多户参与农业开发与生产,户均增收2800元。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了绿保油茶、大叶山灵芝、康禾贡茶等一批名牌产品。
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6.75亿元,比2005年(下同)增长40.8%;粮食种植面积48.7万亩,总产20.05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1.8万亩,总产19.14万吨,亩产458公斤;人均纯收入6138元,增长58%。 1988年,郊区有工业企业168家,其中国有工业19家,集体工业148家,其他1家。年工业总产值813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2%。
20世纪90年代后,东源县(郊区)逐步进行工业体制改革,县内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至2004年,全县工业企业形成多成分、多层次经济类型的工业结构。
2010年,东源县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加大投入,完善工业园区建设,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全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0.5平方公里,年内已开发建设19.3平方公里,落户企业2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8家增至65家。
2011年,新签约项目20个,合同投资总额72亿元。成功引进投资28.8亿元的道格拉斯陶瓷、投资20亿元的风力发电以及一批石英石、石灰石、瓷土等资源深加工项目,以石英石深加工、旋窑水泥、新型环保陶瓷等新材料产业集聚步伐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跨越,实现园区工业生产总值60.4亿元。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园被省政府正式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园。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4.9亿元,增长17.3%。

⑦ 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的历史

柳城镇地处东江中上游,东源县东北部,东与龙川县毗邻,南和蓝口镇相连,西跟曾田镇交界,北靠上莞镇,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1万亩,为丘陵地区,平原面积少。

全镇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圩镇面积12平方公里。现有文化馆一幢,广播电视有线台1座,中学1间,幼儿园1间,在校学生2800多人。到2002年底,全镇总人口为20138人,总户数4117户,其中农业人口19216人。柳城镇交通十分便利,205国道、京九铁路、河龙高速穿镇而过。东江河贯穿全境,上至老隆20公里,下达市区80公里,已实现村村通车、通电话、通电、通电视。柳城镇资源相当丰富。现有三个小水电站,私营个体企业、厂矿7间。煤、稀土、金属硅、墨石硅、墨石、石灰石、硅铁矿等自然贮藏量丰富。2002年农村社会总产值8719.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6498.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839.7万元,工业总产值1658.5万元;本级财政收入130万元,财政支出28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508元,人均住房面积18.05平方米。农业方面,主要建设了水果、蚕桑、绿竹、油茶、药材、优质稻等六大农业生产基地。平原片种下蚕桑500多亩,药材100多亩,山区片种绿茶300多亩,东江沿岸绿竹3000多亩,办小庄园580多户。工业方面,坪山电站装机容量1770千瓦时,发电量550万度,年收入190多万元。个体私营企业的石场、沙场、瓷土场正在开发经营之中。服务业方面,有饭馆4间,农贸综合市场1个,个体工商户110多户,电信分局1间,邮政局1间,移动和联通分公司1间。今后柳城的发展思路将是稳定农业,加快工业发展,积极探索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柳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五年内搞好东江两岸河堤整治,生产生活用水改造,电站挖掘改造。农业发展主要依托科技进步,改变过去的耕作模式,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短平快的项目,种植芋头、生姜、花生、黑甘蔗等经济作物。工业发展主要发展民营企业,搞好瓷土和石英石开发,创出一条以高新技术带动经济发展之路。旅游发展方面,积极挖掘旅游资源,柳城镇属革命老区,人杰地灵,将军石、龙皇阁、五指山、紫媚山、-石、洋梅坪等景点开发价值较高。同时完善好道路建设,开通石侧通往上莞仙湖道路,把上洞、望州公路铺上水泥路,为旅游开发打下基础。.

⑧ 河源市铭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河源市铭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2013-07-09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东源县义合镇香溪村星围小组。
河源市铭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1625073461705R,企业法人何华强,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河源市铭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农业信息咨询

阅读全文

与河源市东源县工商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开源驾校招聘 浏览:509
马鞍山手工活 浏览:475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 浏览:326
品管圈成果汇报演讲 浏览:469
千慧知识产权是什么 浏览:939
马鞍山美孚 浏览:976
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74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帐 浏览:775
征信报告多长时间有效期 浏览:387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浏览:652
楚楚街转让 浏览:414
马鞍山何家俊 浏览:505
经济纠纷起诉状ppt 浏览:235
马鞍山有丝足的吗 浏览:24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浏览: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