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马鞍山村的村情概况
马鞍山自然村隶属于迤车镇石桥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迤车镇北边,东接本村营盘,南连本村瓦厂,西接本村杨家湾,北邻本村江底。距离石桥村委会1.00 公里,距离迤车镇25.00公里。国土面积1.46平方公里,海拔1,560.00米,年平均气温15.20 ℃,年降水量780.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冬早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164.73亩,其中人均耕地0.80亩;有林地310.04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6户,有乡村人口213人,其中农业人口213人,劳动力14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3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050.00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冬早蔬菜为主。
⑵ 马鞍山村的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8.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4万元,占总收入的31%;畜牧业收内入84.5万元,占总收入的60%(其中容,年内出栏肉猪455头,肉牛116头);第二、三产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1.4%;工资性收入20万元,占总收入的14%。农民人均纯收入3696元,农民收入以农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0万元,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2人(占劳动力的22%),在省内务工14人,到省外务工8人。
⑶ 马鞍山博望未来发展潜力…
目前发展不错!但仅限与此!未来也不会有多大出息!因为此地人太精明,在中国目前这种国情下,不会有太大发展机会!
⑷ 马鞍山20年前的变化
“老王啊,你真不知道啊,马鞍山还有这么多好看的地方,要是那天没去的话,真要后悔一辈子!”昨天清晨7点多钟,刚参加完“万人看马鞍山”活动回来的雨山区平湖街道五村社区79岁居民陈静,再也不想把心里话搁在肚里了,说出来让晨练的老姐妹们共同分享。连日来,和陈静老人一起参加此次活动的600多名各社区居民代表,均以不同形式把自己看到的马鞍山新城巨变,介绍给身边的居民。于是,那一天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无言的激动
9月4日上午8点半钟左右,“万人看马鞍山”二号线旅游车驶进马钢冷轧厂区,参加此次活动的雨山区部分居民兴奋地下车后,在工作人员的现场指挥下,头戴安全帽,沿着绿色通道开始参观薄板生产线。那宽敞的车间、电脑控制的操作台和有序堆放的产品等,让他们十分惊讶。从十七冶退休的五村社区居民童毛球朝着与他同行的张丽华、符义成直竖大拇指。马钢冷轧薄板生产线最精彩的地方,要算是垂直拉条工序,只见闪亮的薄板像一条垂直的瀑布飞奔而下。明渠社区居民韩绍珍、马树全等手搭凉棚,目不转睛;一村社区居民张昌荣、毛安高则到人群中把人往前拉,生怕有人漏掉似的,他们打着各种手势展现出内心的激动。
车上唱响当涂民歌
当涂县黄山村是“万人看马鞍山”二号线的第二个景点,也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试点村。崭新的农民小区、别具特色的新居、拥有诸多功能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等,给参观的城市社区居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二号线5号专车上,意犹未尽的居民们感慨颇多,好多人都唱起了当涂民歌,不过歌词都是现炒现卖。1958年,从当涂县石桥镇招工进马钢一钢的叶启英,将当涂民歌《打麦歌》填进新编的词。“当涂过去穷丁当,如今变成鱼米乡啰嗬……”她的歌声赢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原籍当涂县新丰乡的蔡华斌、原籍丹阳镇的陈桂珍、原籍龙山桥镇的任元萍和原籍博望镇的刘太萍等都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在车上竞相唱了起来,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将车厢变成了一个浓缩的幸福世界……
流动的聊天室
看完景点回到车上,说不完的心声,道不完的感受,每辆车就是一个流动的聊天室。湖西社区居民卞有财和方道芝是夫妻俩,都是1958年来马鞍山的。看了二号线的所有景点后,心情一直未能平静下来。他俩高兴地说,马鞍山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他们家就是一个真实反映。具体来说,夫妻俩一共搬了三次家,面积从8平方米到20多平方米,现在已是130多平方米。他俩激动地说:“城市变化真大,要不是有人做向导,还真认不得回来的路呢!”平塘社区居民胡经鉴掏出了心里话,在马鞍山生活了40多年,亲眼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作为一个普通市民真是充满了自豪感。雨山街道十二村社区社会化管理工作人员王红是参加此次活动的比较年轻的居民,她说,听着激动,看着感动,关键今后要行动。作为年轻居民,要加倍努力工作,为马鞍山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流动的聊天室内,你一言,我一语,充满了和谐,写满了笑意.
⑸ 我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林头镇西陈村人,为什么隔壁村农村道路都改造了,我们村为什么我们村还不改造呢
没拨款?还是款项被你们当地干部吃掉了
⑹ 马鞍山农村年平均生活水平
以外出打工为主,一般贫富差距不大.人均年收入大概在八千左右,生活还不错.
⑺ 马鞍山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马鞍山市市区年平均降水量1060 毫米,形成大气降水总量约2.9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达1.13亿立方米。长江流经市区西部,平均年过境径流量高达9794亿立方米,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最可靠的水资源。境内长江水面达21平方公里左右。其他河流、湖泊、水库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积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积5.7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其流速约0.525厘米/昼夜,流量为0.22立方米/昼夜。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层中,砂层之下为含水量最高的淤泥层。另外,地下水位还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变动幅度约在0.2-0.5米之间。地下水的总流向,由地势高的东部向地势低的西部流入长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7°C。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季。马鞍山年平均温度在16℃左右,最冷为1月,平均温度3℃,最热为7月,平均温度在28℃左右。马鞍山市年平均降水量有1100mm,年际变化大,最大值为1991年的1918.7mm,最小值为1978年的459.8mm,前者为后者的四倍。7月是一年中降雨量最多的月份,多年平均的月雨量为182.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