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4-07 00:43:57

⑴ 论述题如何理解登哈特提出的新公共服务型政府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版的基础上权提出和建立的,它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代替当前的那些基于经济理论和自我利益的主导行政模式,未来的公共服务将是以公民对话协商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是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本质上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并不是全盘否定,它试图吸收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合理内核,尤其是在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实践的重要价值并摈弃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固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他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当今的公共行政理论界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它不仅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更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⑵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于我国的政府改革有何启示

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是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两种代表性流派,
其中新公共管理发展的比较早体系
也较完善,
但是新公共服务着力于对新公共管理批判也存在较大的合理性,
正在引起广泛关注

⑶ 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问题
一 建设理论准备不足
二 流于形式缺乏体制创新
三 没有完善的机制内和法律制度支持他的建设容
1政府和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2我国立法系统还不完善
3与其相呼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4政府责任机制不健全
四 把服务型政府当做电子政务建设
五 没有明确的服务要求和质量标准来规范政府服务
六 公务员素质不能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
七呈现政府热公民冷的情况

⑷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区别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1、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2、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来版管理政府权3、以市场为调节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4、以目的为导向,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与绩效评估体系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与以往的行政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决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态势。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公共管理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体上看,公共管理对我们还是一个新课题,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

⑸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简评

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和建立了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版现代公共社会权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
1.吸收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合理内容,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但摈弃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固有缺陷;
2.把效率和生产力置于民主、社区、公共利益等更广泛的框架体系中,
3.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管理主义公共行政模式都具有某种替代作用。
4.有助于建立一种以公共协商对话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行政。

⑹ 运用政治常识阐述我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2)“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根本宗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理应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3)“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委托管理国家,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4)“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政府履行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职能的同时,更要履行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而后一方面恰恰是当前政府职能的薄弱环节,因此迫切要求通过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来改善和加强。
(5)“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行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建设服务政府,需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公共决策的社情、民意调查制度等,从而使政府决策能够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行政能力。

⑺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有哪些启示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含义
在20世纪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西方许多国家都因此改变了公共管理模式,而这场政府改革运动就被称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这场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西方各国的政府行政管理,彻底改变了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在政府管理思想和职责上进行了改革,吸取了私营企业中的管理经验,将这些先进地管理经验融入到政府管理模式中,用私营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政府、社会、顾客三方,如何将这三方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才是政府部门最为重视的。同时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主要提倡以下几点观念。
1.1 要将政府职能明确区分,多元化管理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推行后各国政府就注重将政府的管理职能都明确清楚,不再是传统管理模式中的混乱状态,政府在其中主要做的是掌握全局,将政府各个部门都发挥出其各自的作用,将各部门之间紧密联系起来,相互协调,以服务人民为主体。
1.2 政府将公民摆在客户的角度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明确提出了政府部门要改变对公民的思想观念,要将公民作为政府的顾客,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公民,根据公民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服务政策,要严格禁止官僚主义的出现,要将公民摆在首位,急公民之所急,想公民之所想。
1.3 政府部门要借鉴私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在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中容易出现各部门之间的混乱状态,没有明确的分工,这时政府部门就应该积极借鉴私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为人民提供更优质服务,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权威性。
1.4 政府部门要建立竞争机制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提出了政府工作效率差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没有压力,这样就会得过且过,不能带动政府行政人员的积极性。所以政府部门就应该吸取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内容,将政府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管理模式中,通过竞争机制带动各个部门之间的竞争,这样就会在竞争中提升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刺激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1.5 政府职能的优化和调整
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中,管理手段过于单一,政府职能混乱,很多部门根本不能分清自己的职能,这样就给政府行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困难。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后,各国政府都对政府管理职能进行了反思,在反思后对政府职能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加强了政府职能的明确性,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部门能更快地处理。
2、我国公共管理理念的实质
在我国通常将公共管理成为是行政管理,其实也就是指政府部门的一切管理职能,不会存在盈利性质,近些年我国也针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进行了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将我国的政府职能进行了明确分工,同时还建立了第一部门、第二部门,在这两个部门之外还成立了第三部门,三个部门的出现也就预示着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完善,由前两个部门执行政府权力,同时由第三个部门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管理,随着我国第三部门的逐渐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也在日益增加。
3、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运用于我国公共管理实践
由于近些年我国政府对于管理模式的逐渐重视,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加强我国政府职能的工作能力,将人民作为政府服务的对象。
3.1 对政府职能进行规范,建立服务型政府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对于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改革带来了巨大影响,我国政府传统管理模式中管理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将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在政府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贪污腐败问题,这就给政府职能的权威性带来了威胁,很多管理方式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政府角色和职能进行重新定位,要将政府、社会、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重新规划,寻找最为适合我国改革发展的管理模式,要将权力分散给第二部门和第三部门,接受第三部门的监督,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寻找不足之处,然后进行改正,将政府建设成服务型政府。
3.2 大力培养第三部门,打破经济市场的垄断局面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后各国政府都将目光投入到其中,很多国家都在对政府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我国政府在此方面也不例外,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进行了反思,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政府多元化管理模式,在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进行初步试验,在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许多非盈利机构,这些机构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要对当地政府的行政管理进行监督,避免政府部门贪污受贿问题的出现。政府部门首先要将第三部门的职能进行详细规划,不能将第三部门只是作为一个形式,要培养专业的人才组建第三部门,在市场经济体制方面也要进行改革,政府部门要吸取私营企业的管理经验,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要对一些重要物品进行政企合作,改变政府垄断的局面,根据人民的需求进行政策上的改革,在权利的行使上要保持民主的原则,将群众的需求作为政府服务的重点。

⑻ 我国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原因:

一、行政体制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次改革,正是从全局的高度,确立了机构调整的方向和所涉及的中央部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

突出强调职能转变,并从“政府—市场—社会”的大视野中,将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紧密结合、同步推进。推进职能转移,着力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三、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不论政府机构怎么调整,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要讲政治、顾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任务要克服困难、坚决抓好落实,做到令行禁止、尽职尽责,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8)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扩展阅读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纵观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着眼于加强重点领域民生工作,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原则。对此,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紧扣民生热点、焦点、难点,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的一次重要改革。

二、优化政府机构职能

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有何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对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于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在推行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履行职责的各方面各环节,以党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这项重大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满意:建设服务型政府(奋斗新时代)

阅读全文

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总结简报 浏览:297
究极的妄想发明系列第2 浏览:204
Sw的证书 浏览:69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119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浏览:874
马鞍山开源驾校招聘 浏览:509
马鞍山手工活 浏览:475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 浏览:326
品管圈成果汇报演讲 浏览:469
千慧知识产权是什么 浏览:939
马鞍山美孚 浏览:976
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74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帐 浏览:775
征信报告多长时间有效期 浏览:387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