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太君

马鞍山太君

发布时间:2021-04-04 01:57:51

Ⅰ 谁有岳飞和杨家七儿郎的故事

岳飞简介:1103~1142 南宋名将 ,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习武,喜读兵书、《左传》。北宋末年,曾从军抗辽。靖康元年(1126),复投军于赵构大元帅府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后隶属副元帅宗泽,在黄河南北屡败金军。二年,北宋亡,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岳飞上书反对宋室南迁,力请高宗赵构北渡亲征,恢复中原,被革职。转投河北招抚使张所,任中军统领,随都统制王彦北渡黄河,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建炎三年 (1129),随军南撤建康(今南京),隶属江淮宣抚使杜充,任右军统制。随都统制陈淬在马家渡(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北)阻遏金将完颜宗弼军渡江,因诸军皆溃,孤军难敌,力战后退屯蒋山(今南京紫金山),整饬所部,招收散兵游勇,自成一军,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等地,多次获胜。次年春,率军于常州(今属江苏)截击完颜宗弼军渡江北归,先后于清水亭、牛头山(均在今江苏江宁西南)、靖安镇(今南京西南)击败金军,收复建康,升通、泰镇抚使,驻屯泰州(今属江苏)。继奉命进援楚州(今淮安),在承州(今高邮)等地与金军鏖战,因众寡悬殊,被迫弃泰州退守江南。 绍兴元年(1131),隶属江淮招讨使张俊,率部转战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击破盗匪李成军;招降张用,迁神武右军副统制。二年,击破盗匪曹成军,屯戍江州(今江西九江)。三年,镇压吉、虔(今吉安、赣州)二州农民起义军。伪齐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邓州(今属河南)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 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后杨信投靠了后周,杨重贵留在了太原。杨信死,以其子杨崇勋(杨业的弟弟)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后周。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是由于处于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重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然而刘继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战绩却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宋史》和《辽史》均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宋史》中提到几次与刘继业的交锋,全是以刘继业的失败而告终。刘继业与宋将党进战于太原城下,被党进以少击众,大败,刘继业先躲在壕沟里,然后靠城上垂下的绳索,才得以逃生。以这样狼狈的战绩,不知道为何成为无敌?而在《续资治通鉴》中,仅仅提到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知道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其中描述这段历史的文字不过几十字,非常简略。同时期的《九国志》曾经记载过刘继业的功绩,但是遗憾的是其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没有流传到今天。《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可见刘继业在北汉时期主要的对手是辽国。虽然北汉一直臣事辽国,但是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估计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虽然规模不大,但三十余年未处下风,这样的经历让刘继业积累了边防的丰富经验。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杨业一路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当时,辽国十余万大军已经反击,攻破了寰州。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他向潘美进言,上万全之计。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更深知边境地势,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判断非常正确。但是护军王冼和刘文裕却不以为然,非要与辽国正面交锋,并且以怯敌嘲笑杨业。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他和潘美做了约定,让潘美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杨业知道此行很难取胜,潘美在陈家谷设伏接应,还有成功撤退的希望。杨业出击以后,王冼等人很久没有消息,以为辽军已经败退,为了争功,率领部队出击,前进不久,得到了杨业败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了。杨业力战尽日,转战到陈家谷,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非常悲愤,再率领部下力战。杨业身受几十处伤,左右殆尽,仍手刃敌军数十百人,杨业筋疲力尽,战马又受了重伤,最后为辽军生擒。杨业的之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佘太君,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 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冼,而非潘美。王洗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而起家,详见(《刘娥》第五章西夏之乱)可能是由于王洗官职太小,不足以突出杨家,所以潘美很倒霉地摊上了这亻事。 杨延昭为什么称为杨六郎? 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 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麻烦采纳,谢谢!

Ⅱ 孙中山母亲埋在哪里

在香港的百花林,百花林是香港九龙飞鹅山的一个地方,位置上属马鞍山郊野公园范围内,地理分区上位于黄大仙区与西贡区之交界。百花林的著名景点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的母亲杨太君夫人的墓地。杨氏生于清道光八年,卒于宣统三年,病逝时居于香港。飞鹅山墓地于1910年建成,相传国父得祖先庇佑,下葬母亲后翌年辛亥革命一举成功,推翻满清。
墓地呈环形,前面有麻石大平台,据说墓地原先只是简陋的土石建筑,1975年中华民国方面拨款30万重修,华侨旅运社又在墓旁建一座凉亭供游人休息[2]。凉亭上有字句“国父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 合什敬礼”和孙中山画像

Ⅲ 有几个著名的宋代的问题

岳飞“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韩世忠狙击金兵的同时,岳飞收复了建康。后宋与金达成停战协议,1139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 杨业辽国称他为““杨无敌 ”。多年镇守北方要塞雁门关,与辽军大小数百战,战功赫赫。后来在一次进攻辽国的战役中,因为功高被嫉妒,被奸臣陷害,全军覆没,儿子杨延玉战死,自己也成了辽国俘虏。他在辽营里,绝食三天三夜而死。他的子孙个个不得了,后人根据他和他子孙的故事,将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开去。他独创的杨家枪法,让姓杨的宋朝将军个个无敌。 杨延昭杨业儿子,著名的杨六郎,继承父业镇守雁门关。咸平四年冬,辽国发兵寇边,杨延昭与杨嗣共守保州,设伏兵于遂城西北之羊山,待辽军攻城,即以少数骑兵自北诱之,且战且退,至羊山下,伏兵四起,全歼辽军。杨延昭以此功升任莫州团练使,这就是著名的「羊山之伏」,当地居民为纪念这一胜利,改羊山为杨山。他“不问家事”,将所得的薪傣都搞赏了部下,自己生活“与士卒共甘苦,遇敌身先”,有功推给部下,官兵皆愿服其指挥。 杨文广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抗番名将杨文广,生于1012年卒于1074年北宋名将。字仲容,祖籍麟州(今陕西神木北)。宋初抗辽将领杨继业孙,镇守三关的杨延昭之子.神宗时因抗击西夏建功。历官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后辽人争议代州地界,他奉献阵图及攻取幽燕之策。旋病死。膝下共有四子,以小儿子怀玉最为出众.于古之评书中。 杨再兴岳飞部将,杨家将后代,著名猛将。绍兴十年七月上旬,金兀术率龙虎大王等1.5万骑直袭郾城。双方激战数十次,金兵不退,再兴单骑冲入敌阵,欲生擒金兀术,却被金军围住。单枪血战,杀金军数百人,再兴亦受伤数十处,血透战袍。终获全胜。史称“郾城大捷”。七月中旬,金兀术又率兵12万进逼临颍,岳飞督军迎战。再兴率轻骑 300以为前哨,至小商桥,突遇金军大队,再兴陷入重围。经浴血奋战,杀敌2000多人。 狄青从士兵到名将。原为小兵,后显现才华,当了一名低级军官。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逐渐成了将军。他相貌俊朗,怕震慑不到对手,因此上阵都披头散发,戴一恐怖的面具。西夏兵见了戴面具出战的他都以为是天兵下凡,躲的远远的。后来他在范仲淹的劝导下,苦心读书,研究古代兵法,成了智勇双全的名将。宋朝怕逃兵,因此在士兵脸上刺字。狄青当了大将后,皇帝想请御医将他的刺的字去掉,他不愿意,表示自己保留刺的字。 宗泽岳飞还没有成名时候的上司。建炎二年正月,金人大举入侵,宗泽大破之,金溃不成军,尽弃辎重。自此宗泽威震天下,金入畏惮宗泽,都称“宗爷爷”。建炎元年七月起,一年上书24 次,力劝南宋高宗还京,以图恢复北方失地,均为奸佞所阻。泽忧愤成疾。宗泽明知自己病重,在世不长,却还是念念不忘地请求赵构回开封,誓师北伐。临终无一语及家事,惟连呼“渡河!渡河!渡河”(河指长江)而逝。 韩世忠金兀术渡江攻破了南宋都城临安,留人守着临安和建康,准备北归,韩世忠率军在黄天荡(今镇江)狙击兀术长达48天,妻子梁红玉每战亲自为丈夫擂鼓助威,兀术军无法夺路北归,向世忠求情,世忠说:“还我两宫,复我疆士,则以相全。”兀术无语。后兀术凿渠30里出江口,以小舟纵火而遁,宋军因无风,帆弱而船舰不能行,使金兵残兵北逃过江。金兀术回金后仍心有余悸,说:“南人使船,好像我们北人使马,怎么了的!”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南宋杰出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柴市口慷慨就义,年仅47岁。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辛弃疾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投奔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带到了南宋。他不仅是名将,更是一个爱国词人,其词与苏东坡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借古讽今,随处洋溢着爱国情怀。 潘美潘美(925-991),字仲询,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北宋初名将。潘美南征北战,在北宋统一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撤军过程中,潘美与监军王侁等不纳杨业建策,并强令其出战,置之必败之地,又违约不予接应,致使杨业全军覆没,被俘身亡。为此被杨业妻佘太君所诉削秩,潘美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次年,又复旧官。淳化二年(991),加同平章事 ,数月后死,死后谥武惠。 曹彬北宋将领。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后周时以后宫近戚为晋州兵马都监,累官至引进使。北宋建立后,迁客省使兼枢密都承旨,乾德二年(964)以归州行营都监参加灭蜀之役,以不滥杀掠而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褒奖,授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开宝七年(974),受命率军灭南唐,约束宋兵不得肆意杀掠,使南唐都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免遭破坏。回师不久即被任命为枢密使。宋太宗赵□即位,加同平章事,封鲁国公,益得信任。 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 虞允文中国南宋抗金名臣。字彬甫。仁寿(今属四川)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犒师,正值金海陵王大军谋由采石渡江。虞允文见形势危急,毅然把散处沿江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组织起来,挫败金军渡江南侵的计划,赢得了采石大捷(见采石之战)。 张俊张俊(1086~1154),南宋人,曾与岳飞、韩世忠,刘锜并称四大将领,后转主和,成为谋杀岳武穆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历史上,张俊之流,人所不齿,却以此宴而闻名;宋徽宗政绩不佳,然亦以书画为后世所推崇。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太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 浏览:10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总结简报 浏览:297
究极的妄想发明系列第2 浏览:204
Sw的证书 浏览:69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119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浏览:874
马鞍山开源驾校招聘 浏览:509
马鞍山手工活 浏览:475
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 浏览:326
品管圈成果汇报演讲 浏览:469
千慧知识产权是什么 浏览:939
马鞍山美孚 浏览:976
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74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帐 浏览:775
征信报告多长时间有效期 浏览:387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