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创新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有哪些内容
一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激发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二是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运营社会化。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准入、监督和考核体系,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公共文化设施更好发挥效能。
三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群众参与制度化。建立健全群众能参与、好参与、乐于参与的工作机制,激励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使群众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建设主体和服务主体。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应着眼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探索数字服务、流动服务、特色服务等新方式。
❷ 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指标是什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是服务,是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内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容中始终要把群众的文化权益放在第一位,要把如何为群众服务放在第一位。这方面,许多地方都做了许多值得推广的工作。如北京西城区文化馆,每年初,他们都会把一张张调查表发到各个街道和社区,了解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然后,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安排一年的工作。广东东莞的同志们一切工作都从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东莞是个外来工非常多的城市。外来工已经成为当地的主人。不管哪一天的晚上,你都会在一个个东莞的文化广场上,看到一群群在文化的海洋里陶醉的打工族。在一个乡镇的广场上,我曾看到图书馆的同志把一本本图书摆在广场上,让打工族随便阅读。这是真正地为群众服务。
❸ 计划生育十百千万工程内容是什么
实施“十百千万工程”: “十”是指创建十个镇(乡)一级计生服务所。 “百”是指开展计生优质服务进“百”村活动,组织计生、卫生、科技“三下乡”大力开展“八进四百”活动。“八进”即政策法规进家、温馨走访进家、宣传册子进家、生殖保健进家、知情避孕选择进家,术后随访慰问进家、科学育儿教材进家、送温暖进家,“四百”即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扎扎实实地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和科技优质服务。 “千”是指关心千名已婚育龄夫妇,大力宣传“地中海贫血”、艾滋病的危害和防治地贫、艾滋病的紧迫性、重要性,每年组织千名以上新婚夫妇进行地贫筛查、检测、并做好建卡跟踪服务工作。 “万”是指深入开展“万名母婴温馨服务活动”,对万名合法生育的婴儿母亲及时登门入户,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道一声恭喜、致一声祝福、送一份礼品、赠一本育儿书、交流一席知心话和贴心话。
❹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文件背景
2015年1月14日,中国政抄府网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该《意见》分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度7部分26条。
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六字方针是指
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
❻ 怎样申请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教育公益行动十百千万工程
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发挥好学校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优化学校教书育人功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执行学校建设的国家标准,营造安全优美的学习环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规范和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培育良好师德师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深入实施“素质工程”,引导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青少年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网络,推动学习型城区建设。
2、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深入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区”品牌内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和文明家庭活动,引导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坚持评选“宝安优秀母亲”,开展亲子主题家庭活动日,加强代际沟通,促进家庭和睦。
3、发挥社区功能。制定青少年社区教育规划,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教育中心等相关组织,整合社区各种资源,提升青少年社区教育水平。构建青少年社区服务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义务工作、社会参与、课余托管、兴趣发展等服务。组织青少年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富有吸引力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科技制作等活动,促进青少年快乐成长。建立完善社工、教师、律师、健康咨询师等进社区制度。动员和鼓励驻社区单位共同拓宽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渠道。
4、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建立和拓展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深化“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实践活动。抓好军训和国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防意识。建立健全新毕业大学生到基层实践锻炼制度,增强基层观念和群众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和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了解党史区情。组织青少年参加义工等志愿服务组织,为青少年创造各种志愿服务的机会和舞台。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1、丰富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继续打造“京剧进校园”、“青工文化节”等文化品牌,为青少年提供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队伍建设,鼓励、引导文艺工作者多创作思想内容健康、富有艺术感染力、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优秀文艺作品。建立面向青少年文艺作品的激励机制,加大对青少年优秀原创文艺作品的宣传开发力度。开辟面向青少年的新闻专版、专栏、专题,合理安排青少年影视节目及时段。充分发挥艺术文化阵地的作用,逐步扩大青少年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层次,培养青少年高雅艺术情操。
2、拓展活动场所。做好青少年活动阵地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联动互补的活动网络。整合各级各类文体、科普场所资源,为青少年开展活动提供便利。加快各级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新建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要按规定配套建设适合青少年的公益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
3、加强网络管理。建立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加强互联网接入、信息服务等监管。建立网吧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严格执行网吧上网实名登记制度。依法治理利用互联网、现代通信工具等传播不良信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网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黑网吧”。
4、净化文化市场。严厉打击盗版、走私等行为,从源头上净化文化市场。加大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力度,持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广告、不良期刊和其他非法出版物;严厉查处含有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和恐怖、残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和其他产品;严厉查处违规对青少年开放的营业性歌舞厅、酒吧、夜总会、游戏机室以及其他不适宜青少年的文化娱乐场所。
三、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1、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国家普法规划,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学校、家庭、企业、社区等社会各方面的责任。创新法制宣传的形式,增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学校普法“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深入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培育青少年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观念。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毒禁毒、反邪教等教育。
2、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青少年依法平等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办好青少年维权热线,创建社区“青少年维权岗”,畅通青少年权益诉求渠道,加强青少年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进一步优化家庭、社区、学校环境,防范家庭、社区和校园暴力。及时发现并查处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行为,坚决打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类违法犯罪。
3、创建平安校园。进一步加强警校共建,搞好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理设置治安岗亭,加强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及时查处滋扰学校、侵害学生的社会不良团伙和不法分子,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切实保障学生安全。严格执行校园周边文化设施建设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学校及周边非法经营、无照经营场所的清理整治。做好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四、创造良好的身心健康环境
1、完善卫生健康服务。全面实施青少年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卫生健康咨询服务,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加强科学饮食和营养指导,建立完善青少年饮食和营养状况监测机制,加大学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青少年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提供条件。深入开展疾病综合防治工作。
2、加强心理健康引导。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和预警机制。建立家庭与学校、家庭与单位心理健康互动沟通机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按规定配置心理辅导员和心理辅导室。依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载体,逐步完善青少年心理咨询点,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引导服务。
3、关心帮扶特殊青少年。关爱失学、失教青少年和单亲、特困、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未成年子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残疾青少年提供教育、就业服务。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提供帮扶服务,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教等工作。
4、建立应急救援与自救机制。建立健全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预案。完善救助和自救设施。广泛开展自护自救宣传教育,普及治安防范、防灾避险、交通和消防等安全知识。定期组织演练,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能力。
五、创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
1、加强就业引导。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宣传和区情教育,鼓励青年在艰苦的环境、艰苦的岗位上实践锻炼,培养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精神。
2、做好创业就业服务。创新就业管理工作,推动就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深入实施“三业”工程,为青年学业、就业、创业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强青少年职业技能教育,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实行青年创业就业动态管理,做好跟踪服务。引导鼓励社会各方面建立救助机构,为青年提供就业援助。进一步规范职介市场,取缔和打击“黑职介”。
六、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功能,在广大青少年中培养优良思想品质,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培育健康审美情趣。坚持正面引导、正面宣传,营造鼓励青少年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2、弘扬先进典型。及时表彰和鼓励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等青少年各类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弘扬先进典型事迹。宣传表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用先进的思想和典型的事迹,鼓舞青少年茁壮成长。
❼ 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在传播中华文明、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方面取版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产生权了一些新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韩凤芹表示,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所需的费用,是由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共同分担的。中央财政每年安排补助资金约50亿元,但有些地方上应分担资金没有到位,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上打了折扣。
“中央财政将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结合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情况,更加突出绩效导向,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机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努力将“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菜、政府买单”。来源:人民日报
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哪些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向大众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版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权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引导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