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陈永涛的宣传推介安徽 联系交流对接合作
陈永涛先生身兼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席会荣誉主席和加拿大安徽同乡总会终身荣誉会长,在促进和谐侨社发展、推动中加经济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积极组织社团来皖进行考察交流和投资洽谈活动,并通过考察把安徽适宜外商和侨商投资发展的大好形象推向海外市场,为安徽的对外开放和家乡建设做宣传推介工作,使海外侨胞能经常来安徽走走看看,更深入地了解安徽、感受安徽,把握安徽创新发展的新时机,实现更多合作发展、互利双赢的新机遇。
近年来,陈永涛先生多次率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席会访问团回国投资考察,亲身体会祖国和家乡正在发生的新变化,感受新一代领导集体带来的新氛围,并把这种感受带回加国,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中国,团结更多的华人华侨为共圆“中国梦”不懈努力。在国内考察期间,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张余亭、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谭天星、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中国侨联海外联谊部副部长杨嘉明、北京市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马坚等领导,分别会见并与考察团进行了座谈交流。仅从近期活动来看:2013年4月,陈永涛先生率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席会考察团一行11人,赴浙江省侨联及温州市政府访问,省市侨联及市侨办、温州市人大民宗侨外委、温州市商务局等与考察团进行亲切座谈交流,并围绕开展经贸对接和投资项目进行了洽谈会商。
2013年5月,陈永涛先生率加拿大安徽同乡总会考察团来皖访问。省政协副主席张学平、省人大民宗侨外委员会副主任马亚杰等领导会见访问团一行,并“徽文化”走进加拿大,扩大安徽省在加拿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希望组派家乡的安徽花鼓灯艺术团赴加拿大演出等文化交流项目进行了座谈对接。
2013年6月,陈永涛先生率加拿大安徽同乡总会到马鞍山市访问,考察了该市投资环境,与马鞍山市侨联交流座谈。马鞍山市市长张晓麟、副市长季翔等先后会见考察团一行。2013年9月,陈永涛先生率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席会考察团赴合肥、蚌埠、宿州、淮北四市进行商务考察。省政府花建慧副省长会见考察团一行,省侨办及省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厅等有关单位参加座谈和投资洽谈会。 在皖访问期间,考察团一行分别拜会了合肥市包河区及蚌埠、宿州、淮北市政府主管领导,并与当地发改委、招商局、住建委、规划局、旅游局,以及经济开发区和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对接,并就城市综合体建设、商贸、物流、家居板材、电子产品及机械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以及经济开发区投资合作项目进行了广泛交流对接,对有意投资和合作项目,以及将当地创汇型企业和出口产品推向加拿大市场等达成了进一步合作对接意向。同时,就皖北城市与加拿大有关城市建立友城关系牵线搭桥,提供积极帮助。2013年10月,加拿大安徽同乡总会热情接待合肥市北美招商引资访问团。加拿大华人联席会执行主席潘妙飞、列治文市议员、代市长欧泽光、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侨务领事李玥分别致欢迎词后,《世界华人周刊》、华人网络联合电视台、以及加拿大安徽同乡总会的部分侨胞代表参加座谈,并进一步加深了相互了解和交流合作。同时,安徽省人大访问团、安徽省总工会访问团,以及省市政府和企业代表团出访加拿大期间,陈永涛先生及所领导的安徽同乡总会都给予热情接待,并作了大量联系对接工作。
❷ 马鞍山季传舜是无为什么地方人
季传舜,男,汉族,1963年3月出生,安徽无为人,安徽农学院蚕桑系毕业,大学本科学历,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9月入党。。
现任马鞍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物价局)主任(局长)。
❸ 马鞍山长江大桥的大事记
2003年12月31日,编制申报了过江通道规划。
2004年初,正式启动大桥项目。
2004年07月31日,马鞍山市政府向省政府提交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马鞍山长江大桥及建设安徽融入长三角第三条路网通道的请示》。
2004年09月16日,受省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马鞍山完成马鞍山过江通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评估。
2004年11月19日,大桥筹建工作小组正式成立。
2005年03月02日,省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提交 《关于安徽省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建议书的请示》,并附预可行性报告与江心洲方案桥址专题报告。
2006年0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同意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项目立项。
2006年04月26日,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编制完成。
2006年05月12日,大桥初步设计勘测工作正式开始,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在和县郑蒲段江面打下桥位初探第一钻。
2006年05月26日,完成《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报告》。
2006年08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复大桥环境影响报告书。
2006年12月24日,大桥试桩工程动工典礼在陈家圩举行。
2007年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大桥工可研究报告。
2008年09月26日,交通运输部批复大桥初步设计。
2008年12月28日,大桥举行开工典礼。
2010年03月25日,大桥在中塔施工平台举行左汊主桥钻孔桩完工仪式。
2010年10月18日,马鞍山长江大桥(公路)全部施工图已批复完毕。
2013年08月06日, 随着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右汊斜拉桥顺利实现合龙,历时5年建设周期、备受关注的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实现了全线贯通。
2013年12月31日,大桥已通车。
❹ 寻找马鞍山市未来发展研究的论文网址或论文资料
(转)在马鞍山上了大学,创了业,买了房应该算马鞍山人了,也是因为一直对马鞍山有好感。昨夜失眠,不自量力认真的思考和设计了马鞍山的未来。
首先要纠正马鞍山绝大多数市民的对于马鞍山在国内地位错误思想倾向――充当南京后花园,或者直接划为南京管辖。这是一种很不求上进的思想。记得我有次坐火车去浙江湖州,临座有一对杭州人。全国人民,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人都公认杭州是上海的后花园。而杭州人却非常讨厌这顶帽子,所以他们看到自信心膨胀到傲慢无礼的上海人在杭州问路时,他们都给上海人指反方向。南京跟我们马鞍山有亲和力这是好事,是资源,但我们不能把这个当作资本来炫耀。为什么我们总是想着傍大款,而不是当大款呢??
我们马鞍山应该学学国内几个自力更生的成功城市。首推温州、义乌、还有咱们好兄弟城市芜湖。为什么学习他们,而不学深圳、上海、北京。深圳完全是地理位置好靠近香港在加上我党和国家大把大把砸钱,而且给他们,我们这些内陆城市做梦都不敢想的政策。上海也是一样,扼住长江这条巨龙的咽喉,党和国家什么美事都给他们承办。北京更不用说了――皇城根。北京、上海、深圳的兴起我们内陆几十个省都是要做牺牲的,他们给外国人的各种特惠政策造成各种成本和财税的损失,我们不都替他们分担了吗。国家把美事给他们办,春风当然不会过玉门关到我们这了。
温州、义乌、芜湖这些城市国家并不特别照顾他们,而他们憋了一股劲自己走出一条成功的路。现在全国知名,甚至在国际上也有名声。温州人才大气粗去北京上海炒房不过瘾还要集体跨洋过海到台湾、香港东南亚炒房。义乌也很牛,不靠江,不靠海,不靠党中央,现在义乌满大街都是外国人,他们常年住在这,把大批大批的义乌的小商品进口到自己国家。在看看芜湖的了不起,芜湖在办奇瑞是瞒着国家顶着压力干的,那时候国家是对各地办汽车业卡的很紧,因为汽车业风险太大,投资太大,几亿几十亿投下去如果赔了,别说水漂,连水花都看不见,试看国内的什么上汽,一汽,南汽,广汽哪不是国家大笔砸钱还得傍国外汽车业大佬才敢生产上市。奇瑞生产出来后上市更受气,因为没有上市许可证,必须挂靠上汽在创业很困难的条件下每年还得交大笔大笔的管理费给上汽,所以早期的奇瑞车都打着上汽奇瑞的牌子。我们马鞍山人对芜湖没什么神秘感,甚至有人对安徽唯一的倾国倾城魅力城市这事对芜湖有意见,理智的想想芜湖确实值得尊敬。
上面这三个城市,有共同点就是特色鲜明:温州人专注于做皮鞋,知名的奥康、意尔康、红蜻蜓、蜘蛛王等等再加上不知名的,林林总总满大街都是与皮鞋相关的企业;义乌的小商品更是畅销国内甚至全球他们专著做小商品;芜湖还在路上,暂时不提。再举几个国内著名城市,重庆专注于做摩托车,天津专注从事手机相关产业。在看看全球知名国家小国或地区都很专注做出自己的特色产品,瑞士专注于做表,台湾专注于笔记本电脑的相关产业。
所以我们马鞍山要在全国让人知道,一定得有特色,我们要小而强。想多管齐下综合发展固然对城市经济稳定性抗风险能力加强有好处,但要想全国知名一定得有特色的,非常上规模的产业。我们马鞍山想综合能力样样强不现实,至少短期不行。马鞍山历史短、地域小、国内知名度小吸引不了人才,注定我们不能走大而全的路。不讲跟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争外资争人才,还有二线城市无锡、苏州、东莞、厦门、青岛、大连、南京、宁波、杭州等等我们难以望其项背,再讲的残酷现实点我们连合肥、芜湖我们都比不过。
那么我们马鞍山走什么路线呢?采石矶太小,内涵太少,靠它发展旅游不行。钢铁业是高耗能高污染夕阳行业,发展已经到极限。甚至连国内钢铁业老大首钢都考虑转型了。也就马钢也就是只能保证马鞍山人生活小康(我是说全体市民),至于大富大贵也是心有余力不足。
我们马鞍山现在洗浴产业,在一定的范围有影响。我就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发展“水文化。”我就建全国知名的洗浴城。我们左右的南京和芜湖每年有大批的或是投资者或是旅游者。当然,芜湖南京也有自己的洗浴休闲企业,这是事实。我们只要做强做大做专,我们专注发展这个产业,让芜湖和南京的显得很简陋,我们是完全可以吸引游客过来的。这首先要我们把连接芜宁的轻轨或者是地铁建起来,最大程度的缩短,游客耗在路上的时间。试想外地游客爬完中山陵,逛过夫子庙,玩累了方特欢乐谷,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就来我们洗浴放松养足精神。游客愿意来我们这洗浴这一定要基于我的洗浴服务产品,非常的独特,精制,别的地方都没法跟我们比。很多地方都生产皮鞋,为什么做皮鞋生意的必去温州,很多地方都能做手表,为什么成功人士非得买瑞士表,就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已经知名的在人们心中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他们都把自己的特色产业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马鞍山也应该这样。 (转)
关于马鞍山未来发展的几点设想(转)
马鞍山,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城市!从金泉街到解放路再到步行街!经过五十载的发展而成就今天的模样,身为马鞍山人自然希望马鞍山的明天更美好!
在这里我抛砖引玉,期待各位网友把自己关于马鞍山未来发展的设想在这里表达出来!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警示性意见!形成一个合集,期望能引起市决策层的注意!
以下为我个人之设想(所谓抛砖):
马鞍山是一个年青的重工业城市,产业较为单一!也正是这单一的产业奠定了今日的马鞍山,社会稳定,居民收入与周边地区相比较高!当时钟跨进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这单一的产业也就成了马鞍山发展的瓶颈!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裁员(形式较多。如:九十年代以前马鞍山的男生少有没工作的,现在呢?马钢不招了!),受单一产业的影响,没有其它的产业可以接纳富余的劳动力,这部分人也是要是生存的,那么问题来了,这部分人中就有一些可能会为了生存而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一个社会一个地区要想发展自然首先要有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过去的十年中处处可以看见市里在这方面的努力,直至新世纪也没有太大的起色,究其原因:没有一个持续、渐进、有力度的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在已引进的项目中很少是能够成就一个产业链的产业。苏州的发展较为典型就是首先引进一个能带动一个产业链的项目(如:宏基),马鞍山有什么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链的?
那就是让我们马鞍山人引以自豪的马钢(全国唯一的康采恩钢铁企业)!这也是我们马鞍山进一步发展、腾飞的一个最有力的发动机!其实马钢也早就在做这一步,薄板、H钢固然很好,但我认为还很不够,力度不深。我们可以引导马鞍山的民间资本并引进外地以及外国的资本和技术进行钢铁产业链的深加工,(马鞍山有很成功的例子:私营企业市玉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其企业主马先生的领导下最初就是为台湾加工狗用电镀项圈起步的,九十年代中期为其打工的农民工就有月入一千五百元的了,可见其业务之火,利润之高!最近获悉马鞍山市玉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编织渔网用稀土锌铝镁合金镀层钢丝”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2003年科技部产业化环境建设贷款项目。在这里晚辈恭喜马先生了!预祝玉龙公司他日大展鸿图!期望马鞍山能有更多象玉龙一样的公司,马鞍山缺的就是这样的公司。)在近几年来最热门的产业那就要算汽车了,其中大有文章可做,那就是汽车用钢板。国内尚无厂家可生产此类产品,最近有宝钢在洽谈此类项目,另外台湾最大的汽车钢板供货商春源钢铁和中钢公司,将合作在福建福州投资大型汽车钢板厂,成为祖国大陆东南地区重要的汽车钢板供应基地。即使是这两家都生产了也不可能满足国内现有的的需求,何况汽车业在国内还才刚刚起步呢!这个项目的落户可以使马鞍山的综合竞争力上一个新台阶!
当然这也是单一产业的延续,如果说要在根本上改变可能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就城市的发展我主张:向南京靠拢,做南京的配套,进而做长三角的配套,错位发展,别老想着做鸡头,没有牛后那牛不得憋死?(长三角:由上海、南京、扬州、镇江、南通、泰州、苏州、无锡、常州、杭州、湖州、宁波、嘉兴、舟山、绍兴15个城市组成,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之一,已被世界公认为继纽约、多伦多与芝加哥、东京、巴黎与阿姆斯特丹、伦敦与曼彻斯特等城市为核心的五大都市圈之后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占了10个;在最新选出的全国综合竞争力10强城市中,长三角地区占了4个。目前,“长三角”地区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1/4。)虽然我们不在长三角内,但值的庆幸的是我们身处南京一小时经济圈内,且是离南京最近的一个城市!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住这点。
限于篇幅和时间这次只能写这一个方向了,我相信广大网友们会有很多很好的设想,我只敢说我是在抛砖,期望能引来你们的玉。
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我也是找的
❺ 马鞍山大桥什么封的,现在通了吗
马鞍山大桥现在是封闭的,不可以通行的